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锈环棱螺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于明 滕建 +4 位作者 张冲 赵燕 李娴 季相山 陈红菊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3,共8页
为探究铜锈环棱螺不同群体主要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其体质量的主要因素,随机选取微山湖、东平湖、骆马湖、洪泽湖、长江江都区段和滇池的野生铜锈环棱螺,测量其壳高、壳宽、壳厚、壳口长、壳口宽及体质量,采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方... 为探究铜锈环棱螺不同群体主要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其体质量的主要因素,随机选取微山湖、东平湖、骆马湖、洪泽湖、长江江都区段和滇池的野生铜锈环棱螺,测量其壳高、壳宽、壳厚、壳口长、壳口宽及体质量,采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方法,并建立体质量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试验结果显示,壳厚与体质量相关性不显著,壳高、壳宽、壳口宽和壳口长均与体质量相关性极显著。6个群体的决定系数总和分别为0.916、0.927、0.794、0.886、0.810和0.783,表明已分析出影响体质量的大部分形态性状。铜锈环棱螺体质量性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在6个群体中并不相同,其中壳高或壳宽对体质量的影响作用比较大,是铜锈环棱螺体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经多元回归方差分析和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偏回归系数极显著(P<0.01)。本试验结果可为铜锈环棱螺的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 形态性状 体质量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6个湖泊铜锈环棱螺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
2
作者 赵燕 张冲 +4 位作者 崔梦瑶 李娴 路广金 季相山 陈红菊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2期54-60,共7页
为评价调水工程对输水沿线湖泊水环境生态的影响,以高原湖泊滇池群体作对照,以南水北调东线各水域:东平湖、南四湖(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长江(扬州江都区)水域野生铜锈环棱螺为材料,基于COI和16S rRNA基因分析了各群体的... 为评价调水工程对输水沿线湖泊水环境生态的影响,以高原湖泊滇池群体作对照,以南水北调东线各水域:东平湖、南四湖(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长江(扬州江都区)水域野生铜锈环棱螺为材料,基于COI和16S rRNA基因分析了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滇池群体单倍型多样性(0.924,0.958)、核苷酸多样性(0.04466,0.03068)、平均核苷酸差异数(27.333,14.117)均远高于南水北调东线6个群体。Tajima’s中性检验结果均不显著偏离中性(P>0.10),核苷酸配对差异分布图并不呈现明显的单峰。滇池与东线6个群体遗传距离远远大于6个群体间遗传距离。聚类结果显示,南水北调东线6个群体大部分个体相互混杂在一起,而滇池群体的大部分个体集中在一起,与其他群体偶有混杂。研究表明,调水工程对沿线水域铜锈环棱螺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均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铜锈环棱螺 COI 16S rRNA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氨氮对软体动物生长的影响:以铜锈环棱螺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艳 刘苗 +3 位作者 余业鑫 乔瑞婷 刘佳豪 王海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4,共10页
为探究氨氮对底栖动物的毒性效应,在位于湖北保安湖的近自然生态系统(单个水域面积约600 m^(2),水深约1.5 m)中开展了为期1年的模拟实验,分析了6个不同氨氮浓度[N25>N_(2)0>N15>N10>N5>N0(对照);0.2-33.7 mg/L]条件下,... 为探究氨氮对底栖动物的毒性效应,在位于湖北保安湖的近自然生态系统(单个水域面积约600 m^(2),水深约1.5 m)中开展了为期1年的模拟实验,分析了6个不同氨氮浓度[N25>N_(2)0>N15>N10>N5>N0(对照);0.2-33.7 mg/L]条件下,大型底栖动物(软体动物)群落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实验系统中采集的软体动物主要为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2)从B.aeruginosa密度来看,N0、N5、N10和N15处理相差不大[28(0-85)ind./m^(2)],均显著高于N_(2)0和N25处理[5(0-29)ind./m^(2)](P<0.05);(3)从B.aeruginosa生物量来看,N0、N5、N10、N15和N_(2)0处理相差不大[40.0(0-85.5)g/m^(2)],均显著高于N25处理[0.8(0-4.0)g/m^(2)](P<0.05);(4)从B.aeruginosa壳长、壳宽和带壳湿重来看,均是N0处理最低,N_(2)0或N25处理最高;(5)B.aeruginosa密度和生物量与水体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随分子氨浓度的增加而下降;(6)B.aeruginosa壳长、壳宽和带壳湿重均与分子氨呈显著正相关(P<0.05),随分子氨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以上研究表明,当氨氮浓度高于21.7 mg/L、分子氨高于0.18 mg/L(N15处理年均值)后,对软体动物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尤其对生物数量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未发现对其个体生长产生负面效应。这可能是因为水中氨氮增加后,促进了藻类的生长,使得软体动物的食物更丰富,有利于其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和对氨氮的解毒。此外,水-沉积物界面附近的分子氨浓度比水体表层的略低,可能也是生活在水体底部的软体动物能够耐受更高浓度氨氮的原因之一。以上研究结果可完善氨氮对水生生物毒性的理解,为水体氮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分子氨 软体动物 毒性效应 保安湖 铜锈环棱螺
下载PDF
基于镜检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铜锈环棱螺胃含物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灿灿 张丹丹 +4 位作者 王志强 罗福广 文衍红 蒋明 李艳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4-93,共10页
以养殖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采用镜检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胃含物情况。结果显示:铜锈环棱螺的摄食率为86.87%,其胃含物以浮游植物和碎屑为主,其中胃内主要的食物成分是小球藻(Chlorella)和裸藻(Euglena),后... 以养殖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采用镜检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胃含物情况。结果显示:铜锈环棱螺的摄食率为86.87%,其胃含物以浮游植物和碎屑为主,其中胃内主要的食物成分是小球藻(Chlorella)和裸藻(Euglena),后肠中则以隐藻和颤藻为主;铜锈环棱螺胃内微生物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等23门和盐单胞菌属(Halomonas)、乳球菌属(Lactococcus)、肉杆菌属(Carnobacterium)等88属组成,其中真菌类群主要由子囊菌门、担子菌门等5门和马拉色氏霉菌属(Malassezia)、曲霉菌属(Aspergillus)、被孢霉属(Mortierella)等50属组成。研究结果可为铜锈环棱螺饵料生物学和生态食物网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开展其人工养殖提供基础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 胃含物 高通量测序 显微镜镜检
下载PDF
鄱阳湖铜锈环棱螺、圆顶珠蚌中微塑料与砷、汞污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紫莎 杨平华 +2 位作者 刘小慧 陈雯琪 肖珊珊 《山东化工》 2023年第23期230-232,239,共4页
分析了鄱阳湖铜锈环棱螺与圆顶珠蚌中微塑料与砷、汞含量的相关性。在鄱阳湖各采样位点中,铜锈环棱螺与圆顶珠蚌均受到微塑料与砷汞污染。铜锈环棱螺中砷、汞平均含量分别为221.0,11.68μg/kg。线性回归相关性分析发现其中的微塑料与砷... 分析了鄱阳湖铜锈环棱螺与圆顶珠蚌中微塑料与砷、汞含量的相关性。在鄱阳湖各采样位点中,铜锈环棱螺与圆顶珠蚌均受到微塑料与砷汞污染。铜锈环棱螺中砷、汞平均含量分别为221.0,11.68μg/kg。线性回归相关性分析发现其中的微塑料与砷汞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圆顶珠蚌中砷、汞平均含量分别为192.9,12.0μg/kg。线性回归相关性分析发现圆顶珠蚌中微塑料与砷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微塑料可能加强了圆顶珠蚌对砷的吸附能力,有可能产生累积污染效应,微塑料与汞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在铜锈环棱螺与圆顶珠蚌样品中砷的含量明显大于汞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铜锈环棱螺 圆顶珠蚌 微塑料 相关性
下载PDF
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作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的发现 被引量:39
6
作者 林金祥 周晓农 +8 位作者 李莉莎 张仪 程由注 张榕燕 李燕榕 林陈鑫 陈宝建 李友松 戴梅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确定铜锈环棱螺是否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方法 收集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大鼠粪便 ,分 2批对铜锈环棱螺进行人工感染试验。 2次定性感染成功后 ,再捕捉现场的铜锈环棱螺检查自然感染情况。然后从铜锈环棱螺中分离的广州管... 目的 确定铜锈环棱螺是否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方法 收集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大鼠粪便 ,分 2批对铜锈环棱螺进行人工感染试验。 2次定性感染成功后 ,再捕捉现场的铜锈环棱螺检查自然感染情况。然后从铜锈环棱螺中分离的广州管圆线虫第 3期幼虫感染大鼠 ,以证实之。结果  2批铜锈环棱螺均检及广州管圆线虫第 3期幼虫 ,感染率分别为 34.31% (35 / 10 2 )与 34.15 % (42 / 12 3) ;闽侯、连江两县现场标本的自然感染率 ,分别为 3.85 % (2 / 5 2 )与 2 .37% (5 / 2 11)。分离的第 3期幼虫感染大鼠 ,亦获得发育成熟的成虫。结论 铜锈环棱螺经人工和自然感染调查 ,证实可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的良好中间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 广州管圆线虫 中间宿主 人工感染 自然感染
下载PDF
铜锈环棱螺对铅污染沉积物慢性胁迫的繁殖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敏感性 被引量:16
7
作者 马陶武 朱程 +2 位作者 周科 刘佳 王子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350-5357,共8页
利用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沉积物毒性测试可以为沉积物质量评价提供直接的依据。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在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对实验室培养的铜锈环棱螺进行环境相关水平铅加标沉积物(39~433μg.g-1)... 利用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沉积物毒性测试可以为沉积物质量评价提供直接的依据。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在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对实验室培养的铜锈环棱螺进行环境相关水平铅加标沉积物(39~433μg.g-1)的42 d暴露,以评价该物种在Pb污染沉积物慢性胁迫下的繁殖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敏感性。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铅对铜锈环棱螺的繁殖力没有影响,当Pb浓度在中度污染水平以上(≥246μg.g-1)时,繁殖力出现显著下降。较低浓度的铅(66μg.g-1)即可诱导肝胰脏抗氧化酶SOD和CAT的氧化应激,但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雄性的敏感性高于雌性。高浓度的铅(433μg.g-1)可致抗氧化酶的损伤。肝胰脏的谷胱甘肽GSH含量仅在最大Pb浓度时才出现显著下降。利用铜锈环棱螺的42 d繁殖测试可以反映中度铅污染沉积物的慢性毒性效应。肝胰脏SOD和CAT均可以作为沉积物中Pb慢性胁迫的潜在有效生物标志物,雄性的SOD和CAT可以用作指示低水平Pb污染沉积物长期污染胁迫的敏感生物标志物,在低浓度Pb胁迫下GSH的应激反应相对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铜锈环棱螺 繁殖力 氧化应激 肝胰脏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中华圆田螺和铜锈环棱螺标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孙陆宇 温晓蔓 +1 位作者 禹娜 陈立侨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5-282,共8页
利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环境因子(温度和盐度)对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标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35℃范围内,两种螺的耗氧率、CO2排放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利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环境因子(温度和盐度)对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标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35℃范围内,两种螺的耗氧率、CO2排放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至30℃达到最大值。从Q10值来看,铜锈环棱螺的代谢水平对水温的响应较中华圆田螺更为敏感。呼吸熵和氧氮比结果表明,25℃时两种螺体内的蛋白质消耗最少,由此初步判断二者的最适温度在25℃左右。盐度升高至1.8时两种螺的耗氧率等代谢指标显著提高,同时二者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降低。但从动物呼吸熵和氧氮比的测定结果来看,该盐度下机体仍维持在相对正常的代谢水平。温度和盐度对中华圆田螺代谢活动的影响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但对铜锈环棱螺的影响不显著。此外,两种螺的代谢率都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夜晚的代谢率要显著高于白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圆田螺 铜锈环棱螺 温度 盐度 昼夜变化 标准代谢
下载PDF
Cd Pb单一及复合污染沉积物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脏SOD和MT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马陶武 朱程 +3 位作者 周科 刘佳 彭巾英 彭清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7,共8页
以实验室培养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测试生物,采用28d沉积物生物毒性测试研究了Cd、Pb单一及复合污染沉积物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金属硫蛋白(MT)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了Cd和Pb对SOD和MT的联合作用特... 以实验室培养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测试生物,采用28d沉积物生物毒性测试研究了Cd、Pb单一及复合污染沉积物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金属硫蛋白(MT)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了Cd和Pb对SOD和MT的联合作用特征。结果表明,Cd、Pb单一污染沉积物均对肝胰脏SOD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SOD活性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中、高浓度Pb胁迫下的SOD活性显著高于相应浓度的Cd胁迫。低浓度Cd、Pb单一胁迫对MT没有影响,中、高浓度Cd胁迫引起MT水平显著升高,而中、高浓度Pb胁迫导致MT水平显著下降。低、中和高浓度Cd-Pb复合胁迫均对肝胰脏SOD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SOD活性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低于Cd、Pb单一胁迫下的SOD活性。低浓度Cd-Pb联合胁迫对MT没有影响,中、高浓度Cd-Pb联合胁迫导致MT含量显著升高。SOD对Cd-Pb联合胁迫的敏感性高于MT。析因分析表明,Cd-Pb对SOD的联合作用表现为拮抗作用;中、高浓度Cd-Pb对MT的联合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其交互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 肝胰脏 超氧化物歧化酶 金属硫蛋白 联合作用 析因分析
下载PDF
铜锈微囊藻两种表型的生长生理特性及毒素组成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雷腊梅 宋立荣 刘永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5-209,共5页
从滇池蓝藻水华中分离得到的铜锈微囊藻群体在实验室无机营养中解聚成单细胞 ,结果表明 ,群体微囊藻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单细胞微囊藻 ;前者具明显可见的胞外酸性多糖胶鞘 ,而单细胞则几乎没有 ;按常规方法分析比较两种细胞形态的毒性大... 从滇池蓝藻水华中分离得到的铜锈微囊藻群体在实验室无机营养中解聚成单细胞 ,结果表明 ,群体微囊藻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单细胞微囊藻 ;前者具明显可见的胞外酸性多糖胶鞘 ,而单细胞则几乎没有 ;按常规方法分析比较两种细胞形态的毒性大小和毒素组成 ,发现群体微囊藻主要含有三种微囊藻毒素的异构体 ,而单细胞以MC LR为主 ;且单细胞微囊藻的毒性约为群体的 1 0倍。二者的LDH和PGM同工酶酶谱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微囊藻 微囊藻毒素 表型 生长速度 毒性
下载PDF
太湖铜锈环棱螺对氮磷的降解作用 被引量:41
11
作者 魏阳春 濮培民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8-93,共6页
太湖的五里湖湾是一个富营养湖,水质亟待改善。铜锈环棱螺是太湖的常见种群,通过在五里湖的一些室内外实验,研究了螺对水体透明度、总磷、氨、氮、溶解氧的作用,发现它能将实验点水体透明度从0.5m左右提高到1.3m,使室内水... 太湖的五里湖湾是一个富营养湖,水质亟待改善。铜锈环棱螺是太湖的常见种群,通过在五里湖的一些室内外实验,研究了螺对水体透明度、总磷、氨、氮、溶解氧的作用,发现它能将实验点水体透明度从0.5m左右提高到1.3m,使室内水体浊度迅速降低,降解总磷的幅度能达到50%,分析为铜锈环棱螺的絮凝作用所致;并且,在其生存的野外水域氨氮浓度大幅度降低,使实验点高达5mg/L以上的氨氮浓度降至2mg/L以下,从感观和水质指标两方面有效改善水质;而实验室单独饲养的铜锈环棱螺却使氨氮浓度升高,因此,铜锈环棱螺与其野外共生系统的综合作用更有利于去除氨氮。研究中还发现,螺生长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中溶解氧指标偏小,凌晨常接近0mg/L,建议将其与沉水植物共养,达到共生互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铜锈环棱螺 降解 透明度 总磷 氨氮 富营养
下载PDF
纳米Al_2O_3和Cd联合暴露对铜锈环棱螺体内Cd的生物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龙奕 刘珊珊 +1 位作者 王萌 马陶武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6-223,共8页
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广泛应用导致它们大量地释放到水环境中,其独特的理化性质有可能改变水环境中其他共存污染物(如重金属)的生态毒性。为评价沉积物中纳米氧化铝(Al2O3-NPs)对重金属Cd生态毒性的影响,采用底栖生物慢性暴露研究了Al2O... 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广泛应用导致它们大量地释放到水环境中,其独特的理化性质有可能改变水环境中其他共存污染物(如重金属)的生态毒性。为评价沉积物中纳米氧化铝(Al2O3-NPs)对重金属Cd生态毒性的影响,采用底栖生物慢性暴露研究了Al2O3-NPs存在条件下Cd在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体内生物积累的变化和Cd对肝胰脏抗氧化防御系统关键成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脂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以及Ⅱ相反应的关键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结果表明,低Cd浓度(5μg·g-1)时,Al2O3-NPs对Cd生物积累没有影响;中、高Cd浓度(25、100μg·g-1)时,Al2O3-NPs显著促进Cd的生物积累,Al2O3-NPs对Cd的生物转运具有明显的携带效应。低Cd浓度时,无Al2O3-NPs处理组和Al2O3-NPs处理组的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中Cd浓度时,SOD活性显著升高,而高Cd浓度时,SOD活性显著下降,而且Al2O3-NPs处理组的SOD活性显著低于无Al2O3-NPs处理组,Al2O3-NPs的存在加重了Cd对肝胰脏细胞的氧化胁迫或损伤。高Cd浓度时,无Al2O3-NPs处理组和Al2O3-NPs处理组的MDA水平均显著升高,但Al2O3-NPs处理组的MDA水平显著低于无Al2O3-NPs处理组,进一步证明Al2O3-NPs对Cd氧化损伤的增强作用。中、高Cd浓度时,无Al2O3-NPs处理组和Al2O3-NPs处理组的GST活性均显著下降,但Al2O3-NPs处理组的GST活性均显著低于无Al2O3-NPs处理组,同样说明了Al2O3-NPs对Cd毒性的增强作用。本研究提供了在沉积物-底栖动物体系中Al2O3-NPs促进重金属生物积累的证据,而且Cd毒性的变化与肝胰脏中Cd的生物积累水平的变化基本一致,在中、高Cd浓度下,由于Al2O3-NPs的存在显著促进了Cd的生物积累,因而增强了Cd对铜锈环棱螺的生态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Al2O3-NPs 铜锈环棱螺 底栖动物 沉积物 SOD MDA GST
下载PDF
太湖不同湖湾中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的氮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虎 于谨磊 +2 位作者 章铭 刘正文 李宽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2-286,共5页
进入湖泊中不同氮源氮稳定同位素值(δ15N)的差异和生物对氮稳定同位素的记忆作用,可以反映流域人类活动输入的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本文调查了太湖4个湖湾(梅梁湾、贡湖湾、竺山湾和东太湖)中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 进入湖泊中不同氮源氮稳定同位素值(δ15N)的差异和生物对氮稳定同位素的记忆作用,可以反映流域人类活动输入的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本文调查了太湖4个湖湾(梅梁湾、贡湖湾、竺山湾和东太湖)中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的δ15N值,结果表明环棱螺δ15N值的变幅为6.9‰~18.1‰,平均值为11.2‰,不同湖湾中环棱螺δ15N值差异极显著,从高到低依次为梅梁湾(17.7‰)、贡湖湾(13.2‰)、东太湖(10.2‰)和竺山湾(7.8‰).分析认为,梅梁湾和贡湖湾接纳较多的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其周边城市如无锡、常州等地的污水处理效率有待提高;竺山湾水体氮素主要来自于农业面源污染,需降低农田化肥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 氮稳定同位素 人类活动污染物 太湖
下载PDF
扁担塘螺类生产力的研究Ⅰ.铜锈环棱螺的周年生产量 被引量:8
14
作者 阎云君 梁彦龄 王洪铸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6-351,共6页
1996—1997年对扁担塘螺类优势种之一铜锈环棱螺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其种群含四个年龄组,其中1996年组生长最快,其带壳湿重瞬时生长率为4.15,去壳干重瞬时生长率为3.40。采用瞬时生长率法测算其周年生产量... 1996—1997年对扁担塘螺类优势种之一铜锈环棱螺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其种群含四个年龄组,其中1996年组生长最快,其带壳湿重瞬时生长率为4.15,去壳干重瞬时生长率为3.40。采用瞬时生长率法测算其周年生产量为:带壳湿重,15.77g·m-2·a-1;去壳干重,0.8624g·m-2·a-1。P/B系数基本一致,分别为0.50,0.51。铜锈环棱螺的生产量的去壳干重(Wd,g·m-2·a-1)和带壳湿重(Ww,g·m-2·a-1)满足下列关系:Ww=17.20W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类 铜锈环棱螺 扁担塘 饵料 湖泊
下载PDF
武汉后湖铜锈环棱螺的周年生产量 被引量:9
15
作者 闫云君 梁彦龄 王洪铸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8-72,共5页
1996-1997年对后湖铜锈环棱螺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其种群含三个年龄组,其中1996年组生长最快,其去壳干重瞬时生长率为2.80.采用瞬时生长率法测算其周年生产量为:带壳湿重33.13g m-2a-1;去壳千... 1996-1997年对后湖铜锈环棱螺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其种群含三个年龄组,其中1996年组生长最快,其去壳干重瞬时生长率为2.80.采用瞬时生长率法测算其周年生产量为:带壳湿重33.13g m-2a-1;去壳千重1.932g m-2a-1;P/B系数为0 .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 生产量 P/B系数 湖泊 周年产量
下载PDF
沉积物中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在铜锈环棱螺体内的毒代动力学及其繁殖毒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佳 彭巾英 +2 位作者 马陶武 周科 朱程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9-267,共9页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种全球性的新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沉积物中高浓度的PBDEs是水生态系统的巨大风险源,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在PBDEs同系物中,目前分布最广,生物毒性最强。为评价沉积物中BDE-47向底栖动物体内转移...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种全球性的新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沉积物中高浓度的PBDEs是水生态系统的巨大风险源,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在PBDEs同系物中,目前分布最广,生物毒性最强。为评价沉积物中BDE-47向底栖动物体内转移的潜力及其对底栖动物的潜在繁殖毒性,将实验室培养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暴露于BDE-47加标沉积物中,研究了BDE-47在铜锈环棱螺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特性及其对铜锈环棱螺潜在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对沉积物中BDE-47吸收较快,代谢速度相对较慢,BDE-47在铜锈环棱螺体内具有较强的生物积累性。生物积累达理论平衡时,铜锈环棱螺体内BDE-47浓度为1440.67ng·g-1(以样品干质量计)。BDE-47在铜锈环棱螺体内的生物积累和生物净化过程较好地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摄入速率常数、清除速率常数和生物-沉积物累积因子分别为0.10、0.038和2.75,生物半衰期为18d。铜锈环棱螺体内BDE-47达到90%稳定状态所需的理论时间约为60d。低浓度BDE-47(160ng·g-1)暴露对铜锈环棱螺的潜在繁殖力没有影响,但当浓度≥640ng·g-1时,铜锈环棱螺的繁殖力下降50%,这表明BDE-47对铜锈环棱螺具有繁殖毒性。铜锈环棱螺可作为指示沉积物中底栖生物长期暴露于BDE-47的良好检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 4 4'-四溴联苯醚(BDE-47) 沉积物 铜锈环棱螺 毒代动力学 生物积累 繁殖毒性
下载PDF
腐殖酸作用下沉积物中纳米氧化铜对铜锈环棱螺生态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萌 马陶武 +3 位作者 龙奕 刘珊珊 刘佳 彭巾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3-808,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水平腐殖酸作用下沉积物中纳米氧化铜(CuO-NPs)对底栖生物生态毒理学效应的影响,以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受试生物,通过腐殖酸和CuO-NPs加标沉积物的慢性(28 d)生物测试,研究了肝胰脏中Cu的生物积累、Na^+K^+-... 为了探讨不同水平腐殖酸作用下沉积物中纳米氧化铜(CuO-NPs)对底栖生物生态毒理学效应的影响,以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受试生物,通过腐殖酸和CuO-NPs加标沉积物的慢性(28 d)生物测试,研究了肝胰脏中Cu的生物积累、Na^+K^+-ATP酶(ATP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浓度CuONPs处理组(60μg·g^(-1)),沉积物中腐殖酸水平对Cu的生物积累以及ATPase、SOD和CAT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在中、高浓度CuO-NPs处理组(≥180μg·g^(-1)),Cu的生物积累均随腐殖酸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肝胰脏ATPase活性随腐殖酸水平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当腐殖酸水平为0.05 g·g^(-1)时,SOD活性显著高于未添加腐殖酸组,表现为显著诱导,当腐殖酸水平≥0.1g·g^(-1)时,SOD活性开始下降,并具有浓度依赖性;随腐殖酸水平的增加,肝胰脏CAT活性总体上表现为浓度依赖性显著下降。由于沉积物中腐殖酸的存在,显著增加CuO-NPs在沉积物中的分散稳定性,更容易被铜锈环棱螺摄取,从而通过增加CuONPs的生物积累而增强对铜锈环棱螺的生态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纳米氧化铜 生物积累 ATP酶 抗氧化酶 沉积物 铜锈环棱螺
下载PDF
武汉东湖铜锈环棱螺的种群动态及次级生产力 被引量:10
18
作者 龚志军 李艳玲 谢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1-407,共7页
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对武汉东湖铜锈环棱螺的种群生态学进行了周年研究.铜锈环棱螺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2.2ind./m2和142.83g/m2,密度和生物量的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157ind./m2)和11月(205.78g/m2);东湖铜锈环棱螺为一年一代,其一年... 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对武汉东湖铜锈环棱螺的种群生态学进行了周年研究.铜锈环棱螺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2.2ind./m2和142.83g/m2,密度和生物量的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157ind./m2)和11月(205.78g/m2);东湖铜锈环棱螺为一年一代,其一年中种群含有5个年龄组,其中1998年龄组占绝对优势.利用瞬时增长率法计算东湖铜锈环棱螺的周年生产量带壳湿重为91.56g/m2,去壳干重为5.32g/m2,P/B系数为0.64.同时研究了铜锈环棱螺的生产力动态变化,其生产量累积多数季节均有发生,且以1998年龄组占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东湖 铜锈环棱螺 生产量 P/B系数
下载PDF
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对不同水体指标影响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爱菊 宓国强 +2 位作者 练青平 原居林 姚子亮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205-210,216,共7页
研究了铜锈环棱螺对2种不同水体中CODMn、叶绿素a、NH3-N、NO3-N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对于水体中的CODMn、叶绿素a、氮、磷等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放养密度、水质肥瘦度、培养时间等3个因素对其去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 研究了铜锈环棱螺对2种不同水体中CODMn、叶绿素a、NH3-N、NO3-N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对于水体中的CODMn、叶绿素a、氮、磷等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放养密度、水质肥瘦度、培养时间等3个因素对其去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放养铜锈环棱螺密度与其耗氧速率呈正相关;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呈现同步降低的规律,但在培养后期(7 d后),2组不同肥瘦度水样中叶绿素含量均下降不明显,即消除率降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水样中的COD含量普遍有所增加;NH3-N和NO3-N的去除率在一定条件下与放养密度、水质肥瘦度以及培养时间存在差异性。因此,针对不同肥瘦度的水体,不同的水质指标,应该选择不同的投放密度以达到比较满意的净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 去除效率 密度 水体肥瘦度
下载PDF
应用彗星试验研究产毒微囊藻喂食暴露对铜锈环棱螺肝细胞DNA的损伤 被引量:4
20
作者 陆开宏 张双玲 +2 位作者 张春景 谢丽凤 梁晶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79-1085,共7页
把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暴露于3组不同成分的微藻悬浮液中[蓝藻组:只投喂产毒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混合藻组:50%四尾柵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50%产毒铜绿微囊藻;对照组:只投喂四尾柵藻],用酶联免疫检... 把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暴露于3组不同成分的微藻悬浮液中[蓝藻组:只投喂产毒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混合藻组:50%四尾柵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50%产毒铜绿微囊藻;对照组:只投喂四尾柵藻],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藻液和螺肝组织中的藻毒素浓度。结果表明,藻液中包括藻相和水相的总微囊藻毒素(MCs)浓度分别为:蓝藻组(36.34±4.12)μg·L-1;混合藻组(18.69±2.12)μg·L-1;对照组未检出。在喂食暴露的前6h内,混合藻组和蓝藻组螺肝组织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持续增长,而后出现下降趋势;第12h更换藻液并将微藻浓度调整至初始值后,肝组织中MCs含量又迅速回升。同期螺肝细胞DNA损伤指标彗星尾长(TL)、彗星尾距(TM)和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Tail DNA%)也随螺肝组织中MCs含量发生相应变化,各项DNA损伤指标均在产毒微囊藻喂食暴露6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各项指标值有所回落,但第12h更换藻液后,DNA损伤再次加剧。整个实验期间(24h),混合藻组和蓝藻组的DNA损伤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混合藻组均显著高于蓝藻组。说明铜锈环棱螺经产毒微囊藻喂食暴露后,其肝组织细胞的DNA受到损伤,且螺肝组织MCs积累越多,DNA损伤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DNA损伤 彗星试验 铜锈环棱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