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刚果(金)加丹加省堪苏祁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詹华明 宋小军 +4 位作者 王志刚 娄德波 张宝华 肖飞 刘禧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09-212,共4页
堪苏祁铜钴矿区位于刚果(金)加丹加省南部的沙巴型铜钴矿亚带北西延部分的转折端。该矿床地质工作及研究程度极低,铜钴矿体受罗安群地层、韧脆性剪切及断裂构造控制,特别是钴明显受韧脆性剪切强变形带控制。罗安群上岩性段以富钴为主,... 堪苏祁铜钴矿区位于刚果(金)加丹加省南部的沙巴型铜钴矿亚带北西延部分的转折端。该矿床地质工作及研究程度极低,铜钴矿体受罗安群地层、韧脆性剪切及断裂构造控制,特别是钴明显受韧脆性剪切强变形带控制。罗安群上岩性段以富钴为主,同时也富铜,钴、铜兼有,下岩性段则富铜贫钴,矿体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初步认为该矿床经历了早期沉积成岩成矿阶段-后期多期热液构造叠加富集-晚期次生氧化改造多个阶段,为复合成因的层控改造矿床,矿区内铜矿早期是受沉积型砂页岩地层的控制,然而,钴矿的形成主要是受后期构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丹加省 铜-钴矿床 地质特征 成因类型
下载PDF
刚果(金)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49
2
作者 杜菊民 赵学章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刚果(金)的铜矿带以赋存于新元古代沉积岩中的铜-钴多金属矿床为特征。根据矿体赋存地层的不同,矿带内自下向上共发育6层矿体。最主要的两个层状铜-钴矿体主要赋存于下Roan群Mines亚群(R2)之中,其一位于Kamoto组底部(R2.1),构成下部矿体... 刚果(金)的铜矿带以赋存于新元古代沉积岩中的铜-钴多金属矿床为特征。根据矿体赋存地层的不同,矿带内自下向上共发育6层矿体。最主要的两个层状铜-钴矿体主要赋存于下Roan群Mines亚群(R2)之中,其一位于Kamoto组底部(R2.1),构成下部矿体;另一位于Shales dolomitic组(R2.2)底部,构成上部矿体。第三层矿体呈透镜状赋存于Roan群Mines亚群Kambove组(R2.3)中底部。第四层矿体赋存于Roan群Dipeta亚群Kansuki组(R3.3)内,为局部层状矿化。第五层矿体位于Nguba群Likasi亚群顶部(Ng1.3),为局部的铜多金属矿化。第六层矿体位于Kundelungu群Plateaux亚群中,为次生富集的铜多金属矿化。这些矿床(体)根据矿化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层状、次生富集和脉状三个类型,其分布严格受地层控制,并与卢菲莲造山期挤压构造密切相关。层状铜-钴矿床主要分布在由Mines亚群组成的逆冲岩席边缘的山脊部位,而次生富集、脉状矿床从Mines亚群到Kundelungu群都有发育,多出露于逆冲岩席内部的山脊与线性构造的交切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矿带 刚果(金) 铜-钴矿床 构造控矿分布规律
下载PDF
青海德尔尼黄铁矿型铜-钴矿床的氧化带特征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段国莲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00年第4期229-233,共5页
德尔尼CuCo矿床的氧化带和次生硫化物富集带是不发育的 ,这与气候、构造、地形、矿石成分、侵蚀时间都有一定的关系。矿区地形陡峻 ,地下水宣泄过速、风化剥蚀速度较快以及CuSO4 溶液的大量流失和少部分下渗则是次生富集带缺失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氧化带 地下水 次生富集带 气候 构造 地形 风化剥蚀 黄铁矿型铜-钴矿床
下载PDF
刚果(金)如瓦西铜-钴矿床表生成矿过程及其勘探意义
4
作者 陶玻 王涛 +5 位作者 李昶 贾宗明 白发青 薛明 田毓龙 邱正杰 《地质与勘探》 CAS 2024年第3期631-642,共12页
中非成矿带刚果(金)如瓦西(Ruashi)铜-钴矿床经历了表生成矿作用,但其研究薄弱。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矿物学观察和矿山生产勘探的基础上,对如瓦西铜-钴矿床的表生分带组构与次生富集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原生矿体由黄铜矿、... 中非成矿带刚果(金)如瓦西(Ruashi)铜-钴矿床经历了表生成矿作用,但其研究薄弱。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矿物学观察和矿山生产勘探的基础上,对如瓦西铜-钴矿床的表生分带组构与次生富集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原生矿体由黄铜矿、斑铜矿、硫铜钴矿等含铜硫化物矿物组成,矿石品位铜在1%~2%、钴在0.1%~0.3%范围内。矿床在近地表发生表生氧化作用后,上部形成了氧化带,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带:(1)完全氧化亚带;(2)淋滤亚带;(3)次生氧化物富集亚带。上部完全氧化亚带发育富钴氧化物堆积体“矿帽”(钴品位在1%~3%,部分可达12%),淋滤亚带几乎不含铜、钴金属矿物,次生富集氧化物亚带由孔雀石、硅孔雀石、蓝铜矿、胆矾、水胆矾等氧化物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组成,矿石品位铜在5%~10%、钴在0.8%~1.0%范围内,相对原生矿石富集了3~5倍。下部为次生硫化物富集带,出现蓝铜矿、辉铜矿等次生硫化物矿物,矿石品位铜在3%~5%、钴在0.3%~0.8%范围内,相对原生硫化矿富集了1~3倍。综合分析认为,如瓦西铜-钴矿床表生成矿作用受岩石地层、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因素的控制,次生富集作用明显提高了矿石品位和矿床开发价值,形成了氧化物富铜-钴矿、硫化物富铜-钴矿和碳酸盐岩接触带附近的氧化物富铜矿及黑色富钴矿等类型的高-特高品位矿体。经勘探验证,在矿区深边部新揭露高品位矿石资源量256万吨,平均品位铜为3.68%、钴为0.44%,可采储量143万吨,平均品位铜为3.53%、钴为0.32%。该研究可为矿区及区域同类型矿山硫化矿演化成氧化矿的表生富集过程及深边部找矿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生氧化 次生富集 找矿预测 高品位矿石 如瓦西铜-钴矿床 刚果(金)
下载PDF
“石碌式”铁氧化物-铜(金)-钴矿床成矿模式初探 被引量:25
5
作者 许德如 王力 +4 位作者 肖勇 刘朝露 符启基 蔡周荣 黄居锐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1-694,共14页
石碌铁矿是中国著名的以富赤铁矿为主的大型矿集区,除铁矿外,还共生或伴生铜、钴、镍、银、铅、锌等金属矿产和白云岩、石英岩、重晶石、石膏、硫等非金属矿产。文章通过对石碌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的再认识,结合成矿时代的探... 石碌铁矿是中国著名的以富赤铁矿为主的大型矿集区,除铁矿外,还共生或伴生铜、钴、镍、银、铅、锌等金属矿产和白云岩、石英岩、重晶石、石膏、硫等非金属矿产。文章通过对石碌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的再认识,结合成矿时代的探讨和矿床地球化学资料,认为该矿床严格受层位(主要为青白口纪石碌群第6层)、岩性(钙镁质矽卡岩等)、构造(复式向斜、层间滑脱带、片理和劈理)和/或岩性界面等控制;并强调石碌铁矿所经历的成岩成矿作用与海西期-印支期花岗岩侵位所导致的伸展构造(变质核杂岩构造?)密切相关,而岩浆热扰动则是导致深部含矿热卤水形成、上升并渗滤、交代矿源层的重要因素。最后,作者将该矿床称之为"石碌式"热液铁氧化物-铜-(金)-钴矿床,初步将其归属为IOCG(即热液铁氧化物-铜-金-钴)型层控式钙镁质矽卡岩矿床,并初步构建了该类型矿床的成岩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成矿地质条件 控矿因素 成岩成矿模式 “石碌式”热液铁氧化物-(金)-矿床 海南省
下载PDF
刚果(金)上加丹加省卡莫亚铜-钴矿主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6
作者 蔡肖 陈浦浦 +1 位作者 杨懿全 郭其林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3年第10期172-174,共3页
卡莫亚铜-钴矿床位于赞比亚-刚果(金)铜矿带的北西段,属中非卢菲利安(Lufilian)弧形构造带。卡莫亚铜-钴矿床主矿体在形成初期是严格受层控制的沉积型矿床,后期受到多次构造及变质热液叠加作用的影响形成具层控型沉积变质型铜-钴矿床,... 卡莫亚铜-钴矿床位于赞比亚-刚果(金)铜矿带的北西段,属中非卢菲利安(Lufilian)弧形构造带。卡莫亚铜-钴矿床主矿体在形成初期是严格受层控制的沉积型矿床,后期受到多次构造及变质热液叠加作用的影响形成具层控型沉积变质型铜-钴矿床,并具有“多层楼金字塔”成矿模式;后期受长期风化淋滤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层控矿床的次生氧化物富集亚带。现有的地质勘查结果表明,主矿体以南区域、主矿体中段及东段与主矿体北段深部尚有找矿潜力。特定地层、构造、矿物、植被及地形矿标志可以更简便地识别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控型铜-钴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卡莫亚-矿区
下载PDF
刚果(金)上加丹加省卡莫亚铜—钴矿主矿体矿化富集规律及成矿模式
7
作者 蔡肖 陈浦浦 +1 位作者 杨懿全 郭其林 《中国金属通报》 2023年第6期77-79,共3页
卡莫亚铜-钴矿床主矿体为加单加铜钴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矿体硫化型矿化类型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层纹状、条带状矿化,层位控制十分明显;第二种矿化是热液叠加改造型的脉状矿化。氧化型矿化类型受地层、构造和后期风化淋滤联合控制。其... 卡莫亚铜-钴矿床主矿体为加单加铜钴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矿体硫化型矿化类型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层纹状、条带状矿化,层位控制十分明显;第二种矿化是热液叠加改造型的脉状矿化。氧化型矿化类型受地层、构造和后期风化淋滤联合控制。其成矿模式为:在中新元古时期发生的同沉积作用,形成初始矿化;在还原环境下,由于裂谷盆地相关构造活动的导矿作用,形成层状铜钴硫化物富集;加之后期卢菲利安造山运动及推覆过程中动能转化的热能而引起的热液叠加改造,促使硫化物的活化迁移,并沿构造裂隙充填成矿;最后在漫长地质演化过程中,风化淋滤作用使得硫化矿变为氧化矿,并次生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控型铜-钴矿床 矿物生成顺序 富集规律 成矿模式
下载PDF
吉林白山市大横路Cu-Co矿床变质成矿流体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韦延光 王可勇 +2 位作者 杨言辰 赵宏军 刘宗秀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8-133,共6页
大横路CuCo矿床为一产于元古宙老岭群大栗子组变质地层中的新类型层控矿床 ,矿床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成矿、区域变形变质成矿两期主要成矿作用过程。对变质热液期形成的石英、方解石等矿物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 ,成矿流体为一中低... 大横路CuCo矿床为一产于元古宙老岭群大栗子组变质地层中的新类型层控矿床 ,矿床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成矿、区域变形变质成矿两期主要成矿作用过程。对变质热液期形成的石英、方解石等矿物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 ,成矿流体为一中低温、以H2 O为主、含CO、CO2 、N2 及Cl-、HCO-3 、SO2 -4 、HS-、CH4 、C2 H4 、C3 H8、C4 H6等有机质的盐水溶液 ,早期成矿流体盐度w (NaCl)可高达 45 .72 % ,晚期热液盐度w(NaCl)为 2 .0 6 %~ 12 .5 3%。反映在来源上 ,早期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变质热液 ,晚期则有大量大气降水参与。变质热液成矿作用对CuCo工业矿床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 吉林 白山市 铜-钴矿床 矿化特征
下载PDF
赞比亚卢弗里安弧地区矿产资源研究现状及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任军平 王杰 +6 位作者 古阿雷 左立波 许康康 孙宏伟 刘晓阳 何胜飞 贺福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9-144,共6页
赞比亚境内的卢弗里安弧地区属于中非克拉通金、铜、铁、钨锡铌钽、金刚石成矿省的中非新元古代卢弗里安弧铜-钴成矿带。该地区地层主要包括穆瓦超群、罗安群、恩古巴群和昆代隆古群,主要出露祖母绿、铜-钴-金-铀和铜-钴等矿床(点)。祖... 赞比亚境内的卢弗里安弧地区属于中非克拉通金、铜、铁、钨锡铌钽、金刚石成矿省的中非新元古代卢弗里安弧铜-钴成矿带。该地区地层主要包括穆瓦超群、罗安群、恩古巴群和昆代隆古群,主要出露祖母绿、铜-钴-金-铀和铜-钴等矿床(点)。祖母绿矿床与穆瓦超群中的伟晶岩有关,主要包括安赞、伍木、卡马干加和卡棋穆等祖母绿矿床。铜-钴-金-铀矿床与基底卢富布超群中的片岩和片麻岩有关,主要包括卢姆瓦纳等矿床。铜-钴矿床与罗安群的(砂)页岩有关,主要包括谦比西、卢安夏、恩昌加和奇利拉邦布韦等矿床。在缺乏重点地区物化探资料的条件下,笔者综合前人资料将卢弗里安弧地区初步划分为3个找矿潜力区并进行了初步的找矿潜力分析,可为中资矿业企业的矿权登记及矿产开发等方面提供基础的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符合国家实施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走出去"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母绿矿床 ---矿床 铜-钴矿床 找矿潜力分析 卢弗里安弧 赞比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