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旋转超声钻削与机床钻削CFRP/铝合金叠层构件切削力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冯锦丹 何楠 +4 位作者 刘金山 董松 王小瑞 孙宏宇 刘保荣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7-30,共4页
针对现有机器人钻削叠层构件时存在颤振显著、钻削力大等问题,采用超声加工与机器人加工相结合的技术,实现CFRP/铝合金叠层的高效低损伤加工方法。开展了机器人旋转超声钻削(RRUD)、机器人钻削(RD)和机床钻削(MD)叠层构件钻削力对比实... 针对现有机器人钻削叠层构件时存在颤振显著、钻削力大等问题,采用超声加工与机器人加工相结合的技术,实现CFRP/铝合金叠层的高效低损伤加工方法。开展了机器人旋转超声钻削(RRUD)、机器人钻削(RD)和机床钻削(MD)叠层构件钻削力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机床钻削相比,机器人钻削的钻削力显著恶化,钻削CFRP和铝合金时最大增幅分别达到28.19%和61.73%。旋转超声振动的引入有效抑制了钻削力的增大,当主轴转速为5000r/min时,机器人旋转超声钻削力接近机床钻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钻削 旋转超声钻削 CFRP/铝合金叠层构件 钻削力
下载PDF
加工铝合金叠层结构的钻锪复合刀具优化设计
2
作者 洪常意 毕运波 +2 位作者 张秀云 李骥 李钢鸣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106,共5页
飞机壁板多为铝合金叠层结构,在自动钻铆加工过程中,对制孔毛刺有严格的质量要求,而控制铝合金叠层结构制孔时产生的毛刺是加工的关键点和难点。钻锪复合刀具作为制孔的执行端,对制孔质量起到关键作用。本文研究了毛刺产生机理,分析了... 飞机壁板多为铝合金叠层结构,在自动钻铆加工过程中,对制孔毛刺有严格的质量要求,而控制铝合金叠层结构制孔时产生的毛刺是加工的关键点和难点。钻锪复合刀具作为制孔的执行端,对制孔质量起到关键作用。本文研究了毛刺产生机理,分析了叠层结构毛刺的特殊性,并探索出相应的控制方法。结合ABAQUS有限元仿真,针对性地优化了钻锪复合刀具的设计,使其满足铝合金叠层结构的加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叠层 毛刺 有限元仿真 钻锪复合刀具设计
下载PDF
CFRP/铝合金叠层构件旋转超声钻削温度研究
3
作者 赵星 马文瑞 《工具技术》 2019年第2期35-38,共4页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铝合金叠层的钻孔机理不同于单层材料钻孔,铝合金切屑在排出孔外过程中因切削温度过高会烧伤CFRP孔壁。为了改善CFRP叠层构件加工质量,将旋转超声钻削技术(RUM)引入到该材料的加工中。针对叠层构件钻削温度过高的...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铝合金叠层的钻孔机理不同于单层材料钻孔,铝合金切屑在排出孔外过程中因切削温度过高会烧伤CFRP孔壁。为了改善CFRP叠层构件加工质量,将旋转超声钻削技术(RUM)引入到该材料的加工中。针对叠层构件钻削温度过高的问题,开展了旋转超声钻削试验研究,阐明了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及超声振幅对钻削温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CFRP和铝合金的钻削温度指数预测模型。通过对比预测值和试验值,验证了钻削温度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超声钻削 CFRP/铝合金叠层构件 钻削温度 指数预测模型
下载PDF
机器人旋转超声钻削CFRP/铝合金叠层材料的钻削力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鲁琦渊 郑侃 廖文和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2018年第5期5-8,共4页
针对机器人钻削(RCD)CFRP/铝合金叠层材料中钻削力过大引起柔性机器人姿态变形、影响制孔精度与质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器人旋转超声钻削方法(RRUD),实现钻削力的减小。实验结果显示:加入旋转超声后机器人钻削力显著减小,麻花钻与机器... 针对机器人钻削(RCD)CFRP/铝合金叠层材料中钻削力过大引起柔性机器人姿态变形、影响制孔精度与质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器人旋转超声钻削方法(RRUD),实现钻削力的减小。实验结果显示:加入旋转超声后机器人钻削力显著减小,麻花钻与机器人旋转超声加工系统的匹配性优于三尖钻。采用小进给、高转速的工艺参数可以进一步减小机器人钻削力。为机器人旋转超声钻削CFRP/铝合金叠层材料的钻削力优化提供了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CFRP/铝合金叠层材料 旋转超声钻削 钻削轴向力
原文传递
含Sc焊丝对7B52叠层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毛华 周古昕 +2 位作者 王生 刘稳 杜秀征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77,共5页
使用1~#不含钪与2~#含钪铝镁焊丝对7B52叠层铝合金板采用MIG焊接方法进行焊接,并对焊接接头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及显微组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焊丝焊接板材,焊接接头焊缝区和熔合区晶粒尺寸均小于1~#焊丝焊接接头;1~#焊丝与2~#焊... 使用1~#不含钪与2~#含钪铝镁焊丝对7B52叠层铝合金板采用MIG焊接方法进行焊接,并对焊接接头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及显微组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焊丝焊接板材,焊接接头焊缝区和熔合区晶粒尺寸均小于1~#焊丝焊接接头;1~#焊丝与2~#焊丝焊接接头平均抗拉强度分别为306 MPa和358 MPa,断后伸长率分别为3.3%和5.5%;添加微量钪元素后焊缝区的显微硬度也得到提高。因此,含钪铝镁合金焊丝能提高7B52叠层铝合金板材的焊缝综合力学性能,推动7B52叠层铝合金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B52铝合金 焊丝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下载PDF
7B52-T6叠层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及疲劳损伤行为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龙 陈东高 +5 位作者 张迎迎 戴宇 马良超 王大锋 郭庆虎 何逸凡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获得7B52-T6叠层铝合金焊接接头,研究接头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疲劳损伤行为。结果表明:接头各区由于成分和经历热循环不同,组织、性能存在差异,热影响区发生再结晶和不完全结晶,熔合区有部分细晶区,焊缝中心为等... 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获得7B52-T6叠层铝合金焊接接头,研究接头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疲劳损伤行为。结果表明:接头各区由于成分和经历热循环不同,组织、性能存在差异,热影响区发生再结晶和不完全结晶,熔合区有部分细晶区,焊缝中心为等轴晶组织。接头抗拉强度为246 MPa,试样断裂于焊缝区,接头显微硬度分布不均匀,从焊缝中心到母材,显微硬度整体上升,热影响区硬度波动大。接头S-N曲线为σ=533.655-66.247lg N,中值疲劳强度为116 MPa,疲劳裂纹起源于接头表面气孔和距表面0.1 mm的内部气孔处,疲劳扩展区平坦,瞬断区的断裂方式为准解理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B52-T6铝合金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S-N曲线 疲劳损伤
下载PDF
加载方向对7B52叠层铝合金动态冲击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
7
作者 肖春华 刘文辉 +3 位作者 宋宇峰 肖明月 黄浩 周洪刚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4-161,共8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和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等手段研究了加载方向对7B52叠层铝合金的动态冲击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D方向加载时,易在7A52软层发生变形集中,当应变速率较低时,7A52层中间产生形变带,随着应变速率的增... 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和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等手段研究了加载方向对7B52叠层铝合金的动态冲击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D方向加载时,易在7A52软层发生变形集中,当应变速率较低时,7A52层中间产生形变带,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产生形变带和转变带,最终形成裂纹;在RD方向加载时,当应变速率较低时,7A52层和7A62层可协调变形,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塑性相对较差的7A62层先产生裂纹,最终两侧均发生剪切断裂;在相同应变速率下,RD方向的吸能均大于ND方向,原因在于在ND方向加载时,软层产生变形集中而失效,而在RD方向加载时,多层铝合金之间可协调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B52铝合金 加载方向 动态冲击力学性能 应变速率
下载PDF
7B52铝合金激光-MIG复合焊接头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戴宇 陈东高 +4 位作者 张龙 张迎迎 马良超 王大锋 郭庆虎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115,共4页
用激光-MIG复合焊接7B52叠层铝合金板材,对接头显微组织、硬度、拉伸力学性能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焊接头由于激光和电弧热源特性不同,导致接头电弧区与激光区组织、性能存在显著差异;电弧区与激光区焊缝内部组织为等轴晶,激光区... 用激光-MIG复合焊接7B52叠层铝合金板材,对接头显微组织、硬度、拉伸力学性能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焊接头由于激光和电弧热源特性不同,导致接头电弧区与激光区组织、性能存在显著差异;电弧区与激光区焊缝内部组织为等轴晶,激光区平均晶粒尺寸为7.4μm,明显小于电弧区平均晶粒尺寸13.6μm;电弧区平均硬度为85HV,低于激光区平均硬度108HV,复合焊的热影响区宽度小于单一MIG焊接;复合焊接头的平均抗拉强度为356 MPa,断裂机制为韧脆复合型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B52铝合金 激光-MIG复合焊 等轴晶 抗拉强度
下载PDF
Interface analysis of 7B52 Al alloy laminated composite fabricated by hot-roll bonding 被引量:9
9
作者 周古昕 郎玉婧 +4 位作者 郝洁 刘稳 王生 乔丽 陈敏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269-1275,共7页
The bonding interface of 7B52 Al alloy laminated composite (ALC) fabricated by hot rolling was investigated using optical microscopy (O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 The bonding interface of 7B52 Al alloy laminated composite (ALC) fabricated by hot rolling was investigated using optical microscopy (O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ultrasonic flaw detection (UFD), and bonding strength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etallurgical bonding is achieved at the interface after composite rolling. The TEM analysis and tensile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7B52 ALC plate combines high strength of the hard individual layer and good toughness of the soft individual layer. However, UFD technology and SEM analysis prove that the defects (thick oxide films, acid washed residues, air, oil and coarse particles) existing in the bonding interface are harmful to the bonding strength. To sum up, the composite roiling process is suitable for 7B52 ALC plate, and the content and size of the defects should be controlled strictly. Advanced surface treatment of each individual layer would be beneficial to further improve the bonding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B52 alurninium alloy laminated composite hot-roll bonding MICROSTRUCTURE interfacial anal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