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基不连续增强复合材料的热加工性能及其加工
1
作者 M.Vedani E.Gariboldi +3 位作者 F.D'Errico 邓陈记 詹美燕 尧军平 《国外金属加工》 2004年第1期27-35,共9页
研究了温度T=350-500℃、应变速率ε=10^-3-10^-1/s拉伸条件下,Al6061/20%Al2O3、Al2618/20%Al2O3、Al2618/20%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物及纯6061铝合金的热变形行为,根据所获得的数据绘制了加工图,给出了不同材料的最佳热加工性能... 研究了温度T=350-500℃、应变速率ε=10^-3-10^-1/s拉伸条件下,Al6061/20%Al2O3、Al2618/20%Al2O3、Al2618/20%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物及纯6061铝合金的热变形行为,根据所获得的数据绘制了加工图,给出了不同材料的最佳热加工性能区域。对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微观组织分析表明,动态回复是上述复合材料的主要恢复机制。延性及流动应力的变化表明,增强相的性能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不连续增强复合材料 热加工性能 热变形 微观组织 动态回复
下载PDF
双辊铸轧工艺制备连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2
作者 牟维鹏 朱保顺 +2 位作者 魏娜娜 丰铭 林金保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115,共11页
连续碳纤维增强铝基(CCF/Al)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低密度、良好的传热性以及低热膨胀系数等诸多优良的特性,在航空材料、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和工业生产等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连续碳纤维表面涂层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讨论,并总结... 连续碳纤维增强铝基(CCF/Al)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低密度、良好的传热性以及低热膨胀系数等诸多优良的特性,在航空材料、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和工业生产等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连续碳纤维表面涂层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讨论,并总结了近年来CCF/Al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工艺、重要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采用双辊铸轧工艺制备CCF/Al复合材料的研究结果,具体包括搭建的实验设备、改性后碳纤维的性能、所制备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强化机理;讨论了该工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碳纤维 复合材料 涂层 制备工艺 双辊铸轧
下载PDF
固态法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薛克敏 张池 +3 位作者 田辙环 王国涛 石文超 李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47-3562,共16页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备优异的综合性能,可用作结构-功能一体化构件,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核电和兵器装备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不同铝基体、颗粒增强体和制备方法对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物理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近年来,科...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备优异的综合性能,可用作结构-功能一体化构件,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核电和兵器装备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不同铝基体、颗粒增强体和制备方法对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物理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高性能制备方法上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通过综述1xxx系、6xxx系等铝基体,氧化物、碳化物等颗粒增强体,粉末冶金法、大塑性变形法等固态法制备方法,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等服役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势与目前存在的不足,以期为高性能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选择、制备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粉末冶金 大塑性变形
下载PDF
铝酸盐体系中氧化时间对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微弧氧化膜层的影响
4
作者 杜春燕 孙焕明 +1 位作者 黄树涛 刘成炜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78,共9页
[目的]探究氧化时间对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SiC_(p)/Al)复合材料微弧氧化膜层的影响。[方法]选用铝酸盐体系作为电解液,对SiC_(p)/Al复合材料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分析氧化时间对膜层组织结构、物相、厚度、粗糙度、结合力、电绝缘性及耐蚀... [目的]探究氧化时间对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SiC_(p)/Al)复合材料微弧氧化膜层的影响。[方法]选用铝酸盐体系作为电解液,对SiC_(p)/Al复合材料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分析氧化时间对膜层组织结构、物相、厚度、粗糙度、结合力、电绝缘性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随着氧化时间延长,膜层逐渐变得连续均匀,厚度增加。若氧化时间过长,膜层会出现层叠现象,形成大尺寸微孔及裂纹,且生长速率越来越低。膜层结合力随氧化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在60 min时最大,达到39.85 N。氧化时间为10 min时,膜层的电绝缘性及耐蚀性最优,100 V和500 V电压下的绝缘电阻分别达到3.11×10^(12)Ω和1.41×10^(12)Ω,腐蚀电位为-0.6298 V,腐蚀电流密度为1.332×10^(-7)A/cm^(2)。[结论]SiC_(p)/Al复合材料表面微弧氧化膜层的连续性、均匀性及生长速率均与氧化时间有关。需选择合适的氧化时间,才能制备出连续、均匀且综合性能优异的膜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微弧氧化 时间 厚度 结合力 电绝缘性 耐蚀性
下载PDF
预处理对TiB_(2)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电弧增材影响
5
作者 孙焕焕 赵亮 +3 位作者 蒋鹏 刘易麟 冯鑫源 刘萍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7-82,共6页
以TiB_(2)/6056铝基复合材料丝材为焊材,采用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研究TiB_(2)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丝材的电弧增材,重点分析预热处理对增材层成形及接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焊接电流为140 A、送丝速度为8 m/min、焊接速度为5 mm/s、基... 以TiB_(2)/6056铝基复合材料丝材为焊材,采用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研究TiB_(2)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丝材的电弧增材,重点分析预热处理对增材层成形及接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焊接电流为140 A、送丝速度为8 m/min、焊接速度为5 mm/s、基板预热温度为200℃时制备的增材层与基板未预热制备的增材层相比,外观成形更好,气孔数目降低,气孔尺寸减小,晶粒更细小,TiB_(2)颗粒分散更好,且增材层硬度与拉伸性能均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金属过渡技术 电弧增材 预处理 TiB_(2)增强复合材料
下载PDF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热等静压近净成形有限元模拟
6
作者 冯效铭 张峻凡 +2 位作者 王东 肖伯律 马宗义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目的建立可靠的模拟方法,以更高效地预测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PRAMC)粉末热等静压中的形状变化和不同部位致密度的差异,解决传统实验试错方法适用性差且费时费力的问题,满足批量应用的需求。方法以45%(体积分数)SiCp/6092Al复合材料为... 目的建立可靠的模拟方法,以更高效地预测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PRAMC)粉末热等静压中的形状变化和不同部位致密度的差异,解决传统实验试错方法适用性差且费时费力的问题,满足批量应用的需求。方法以45%(体积分数)SiCp/6092Al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能预测粉末热等静压成形过程的有限元模型。使用Gurson-Tvergard-Needleman(GTN)模型作为粉末本构模型,建立了粉末尺度的代表性体积单元(RVE)对GTN模型进行修正。结果通过对比GTN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发现修正后的GTN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模型的最终变形尺寸,与修正前相比,相对误差降低了1.6%~2.9%。使用修正后的GTN模型对杯形回转体零件的热等静压成形过程进行预测,最终形状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仅为0.2%~3.1%,致密度分布的相对误差在0.5%以内。在探究包套厚度对热等静压过程的影响时发现,随着包套厚度的增大,热等静压过程中的屏蔽作用增强,内部粉体致密度下降。结论为PRAMC热等静压近终形制备的形状和致密度控制问题提供了有限元预测工具,辅助优化了热等静压工艺和包套设计,降低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热等静压近净成形过程开发的试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体积代表单元 GTN模型 近净成形
下载PDF
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绿色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淼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8-192,共5页
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性能可设计等特点,是航空装备轻量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结构材料。由于其主要采用热压罐成型技术制备,成型过程能耗高,热固性树脂回收利用难、成本高,难以满足低碳绿色发展的要求,因此开展可回... 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性能可设计等特点,是航空装备轻量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结构材料。由于其主要采用热压罐成型技术制备,成型过程能耗高,热固性树脂回收利用难、成本高,难以满足低碳绿色发展的要求,因此开展可回收绿色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低能耗制造以及回收再利用等复合材料绿色化技术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笔者介绍了目前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绿色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绿色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 热塑性复合材料 绿色化技术 绿色复合材料 低能耗制造技术 回收再利用
下载PDF
非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固相焊接研究现状 被引量:6
8
作者 许志武 吕世雄 +1 位作者 闫久春 杨士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3-598,共6页
阐述与评价了国内外非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固相焊接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别讨论了摩擦焊、扩散焊、瞬间液相焊在焊接非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时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措施,特别对瞬间液相焊作了详细的综述.
关键词 连续增强复合材料 固相焊接 增强 瞬间液相焊 摩擦焊 扩散焊
下载PDF
连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许久海 徐志锋 +1 位作者 王振军 余欢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67-1670,共4页
介绍了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历史,在对当前主要的连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成型工艺分类的基础上,综述了各种制备工艺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介绍了制备工艺中的纤维涂层和纤维排布与分散技术对铝基复合材料润... 介绍了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历史,在对当前主要的连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成型工艺分类的基础上,综述了各种制备工艺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介绍了制备工艺中的纤维涂层和纤维排布与分散技术对铝基复合材料润湿性、界面结构和材料性能的影响;展望了连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发展方向及工程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纤维 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涂层 界面
下载PDF
多元颗粒协同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0
作者 田燕 李昕悦 +2 位作者 贾丽敏 韩鹏彪 李子健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由于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其成型及制备技术是现阶段关注的热点,也是未来多元颗粒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归纳总结了多元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搅拌铸造、粉末触变成形、粉末冶金等成型及制备工艺... 由于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其成型及制备技术是现阶段关注的热点,也是未来多元颗粒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归纳总结了多元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搅拌铸造、粉末触变成形、粉末冶金等成型及制备工艺的优缺点。对增强颗粒和基体合金界面润湿性改善的方法及多元颗粒协同增强对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结构、力学性能、磨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概述,并对未来多元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协同增强 界面结合 力学性能 磨损性能
下载PDF
非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可再生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施忠良 顾明元 +1 位作者 张荻 吴人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8-11,共4页
分析了常用的两类基体铝合金:铸造铝合金和形变铝合金与增强体SiC或Al2O3所制成的复合材料可再生机制,阐述了复合材料的组织特征、界面反应规律,揭示了非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可再生机制。
关键词 连续增强 复合材料 再生 界面反应
下载PDF
增强体表面改性在高导热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志勇 文璟 +1 位作者 王日初 彭超群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55,共19页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器件的更新换代,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需求越来越高。金属基复合材料,尤其是铝基和铜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热、低膨胀、高稳定性等特点,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电子封装材料。然而,金刚石、石墨烯、硅等增强体与...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器件的更新换代,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需求越来越高。金属基复合材料,尤其是铝基和铜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热、低膨胀、高稳定性等特点,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电子封装材料。然而,金刚石、石墨烯、硅等增强体与基体的润湿性差,或者在高温下与基体发生有害的界面反应,限制了此类高导热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本文简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进展,结合影响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因素,提出了几种改善界面结合的方法。增强体表面改性是改善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的重要途径之一,常用工艺有磁控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化学镀法等;最后,对增强体表面改性在高热导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封装材料 金属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增强 界面反应 表面改性
下载PDF
等温锻造对CNTs/SiC_(p)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许慧 杜志楠 +2 位作者 张艺镡 刘雅菲 徐严谨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44,共7页
强韧性匹配是金属基复合材料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强度的提升往往导致韧性损失,而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可以综合各组元的优点,起到同时增强的协同混杂效应。为探索等温锻造工艺对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真空烧结工艺制备... 强韧性匹配是金属基复合材料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强度的提升往往导致韧性损失,而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可以综合各组元的优点,起到同时增强的协同混杂效应。为探索等温锻造工艺对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CNTs/SiC_(p)混杂增强Al-Cu-Mg铝合金复合材料,其CNT和Si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7%和10%,分别在450℃、460℃、470℃进行了80%变形量的等温锻造加工,研究了等温锻造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经过等温锻造加工后的塑性相比烧结态锭坯发生明显上升,材料经470℃等温锻造后同比具有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相比烧结态锭坯的抗拉强度提升了48%,延伸率提升了260%。等温锻造后,组织中的絮状相及细长形SiC颗粒在垂直于锻造方向上发生流线型分布,对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起到了强化作用。本研究为后续新型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增强 复合材料 等温锻造 力学性能 成形工艺
下载PDF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界面行为
14
作者 唐彬彬 冯思雨 +1 位作者 段君元 金培鹏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
【目的】探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particle-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PAMCs)性能提升、应用前景等。【研究现状】概述PAMCs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搅拌铸造法、原位合成法、粉末冶金法、喷射成形法、挤压铸造... 【目的】探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particle-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PAMCs)性能提升、应用前景等。【研究现状】概述PAMCs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搅拌铸造法、原位合成法、粉末冶金法、喷射成形法、挤压铸造法、直接氧化法、高温水热合成法等;从结合方式、结合强度、界面表征等方面对PAMCs界面进行介绍;从强化机制和增强体因素等方面对界面力学性能进行概括。【结论与展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对增强体在基体中的分布、界面结合和性能产生显著影响,选择制备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所需的材料性能、生产成本及工艺可行性;界面结合对PAMCs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良好的界面结合能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强化机制决定材料的特性,通过成分设计、微观结构调控以及制备工艺优化等手段,实现多种强化机制的协同作用,可最大限度地提升材料的性能。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开发低成本、绿色环保等新型高效的制备技术,优化PAMCs的微观结构和性能;通过设计界面结构并调控界面反应等,可以进一步提升PAMCs的性能;控制界面反应也是PAMCs关键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颗粒增强 界面行为
下载PDF
渗透法制备非连续体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晶 张冀粤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39,共4页
本文提出了制备非连续体(短纤维、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两种方法:无压自浸渗法和压力渗透法,并结合国内外近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分析两种工艺过程的特点和工艺原理,总结工艺过程影响因素。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短纤维 渗透 颗粒增强
下载PDF
原位合成Al_(2)O_(3)/TiB_(2)颗粒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16
作者 王军 王俊 +4 位作者 王应 张文逸 龙洲 张慧敏 李智国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0-49,共10页
针对传统铝合金无法满足工业和民用中对高强高导铝合金需求的问题,开发一种提升铝合金表面硬度且保证其导电导热性能的新型铝基复合材料。通过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Al-TiO_(2)-B混合粉末,采用放热弥散结合接触反应技术成功原位合成Al_(2)O... 针对传统铝合金无法满足工业和民用中对高强高导铝合金需求的问题,开发一种提升铝合金表面硬度且保证其导电导热性能的新型铝基复合材料。通过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Al-TiO_(2)-B混合粉末,采用放热弥散结合接触反应技术成功原位合成Al_(2)O_(3)/TiB_(2)颗粒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探究了原始粉末Al-TiO_(2)-B体系反应生成Al_(2)O_(3)/TiB_(2)颗粒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反应机理及反应温度对原位反应的影响,分析了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以及表面显微硬度和导电导热性能。XRD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达到1100℃保温200 min后,原始粉末Al-TiO_(2)-B体系中的TiO_(2)和B粉末完全反应,并且在反应过程中B粉抑制了中间产物Al3Ti和AlB2的生成,最终原位生成为Al_(2)O_(3)和TiB_(2)颗粒混杂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观察表明,在铝基体中原位生成了TiB_(2)颗粒(直径小于1μm)和Al_(2)O_(3)颗粒(粒径约为2μm),且铝基复合材料表面组织均匀致密。原位合成Al_(2)O_(3)/TiB_(2)混杂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为46.1%IACS,热导率约为198.5 W·m-1·K-1,显微硬度较传统A356铝合金的68 HV提升至76 HV,新型原位合成铝基复合材料在保证导电导热性能的前提下提升了铝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复合材料 Al_(2)O_(3)/TiB_(2) 混杂颗粒增强
下载PDF
Al_2O_3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特性
17
作者 杨佼源 洪晓露 +4 位作者 韦习成 王武荣 欧阳求保 顾海麟 冯奇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85,共5页
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对比研究了含质量分数18%SiC颗粒和不含SiC颗粒的Al2O3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与NAO(无石棉有机材料)配副的干滑动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较低的滑动速度(0.628m·s-1)下,最大启动摩擦因数随正压力的增大... 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对比研究了含质量分数18%SiC颗粒和不含SiC颗粒的Al2O3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与NAO(无石棉有机材料)配副的干滑动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较低的滑动速度(0.628m·s-1)下,最大启动摩擦因数随正压力的增大而降低;在较高的滑动速度(2.512m·s-1)下,最大启动摩擦因数随正压力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正压力一定时,最大启动摩擦因数随滑动速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含SiC的Al2O3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比不含SiC的Al2O3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摩擦因数和更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颗粒 Al2O3连续增强复合材料 摩擦因数 磨损率
下载PDF
非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开发应用
18
作者 张国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13,共1页
1 研究进展 在材料制备及成形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深入研究SiCp/Al复合材料的微区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优化材料的复合工艺,有效解决了复合材料中气孔率、含铁量、颗粒分布均匀性、界面反应等问题,制造出组织均匀、性能稳定的... 1 研究进展 在材料制备及成形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深入研究SiCp/Al复合材料的微区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优化材料的复合工艺,有效解决了复合材料中气孔率、含铁量、颗粒分布均匀性、界面反应等问题,制造出组织均匀、性能稳定的高质量非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材料性能达到同类材料的国际先进水平。研究适合于批量生产的成形工艺、热处理工艺、机加工工艺,针对应用目标的要求,对复合材料的组分和微观组织进行设计和优化,并进行了铝基复合材料的铸造、挤压、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碳化硅 连续增强 开发应用
下载PDF
连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艺 王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1-34,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连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简称连续C_f/Al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连续C_f/Al复合材料存在的界面问题与解决方法,分析了挤压铸造法、超声振动法、真空压力浸渗法、SPS放电等离子烧结等制备连续C_f/Al复合材料...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连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简称连续C_f/Al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连续C_f/Al复合材料存在的界面问题与解决方法,分析了挤压铸造法、超声振动法、真空压力浸渗法、SPS放电等离子烧结等制备连续C_f/Al复合材料的优缺点,并对连续C_f/Al复合材料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碳纤维 复合材料 界面问题 均匀分散
下载PDF
增强纤维对连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界面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胡银生 余欢 +3 位作者 徐志锋 聂明明 徐燕杰 姚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45-2254,共10页
选用M40J碳纤维、KD-Ⅱ型碳化硅纤维和Nextel610型氧化铝纤维为增强体材料,采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纤维单向排布,基体合金为ZL301的连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增强纤维对复合材料致密度、界面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纤维... 选用M40J碳纤维、KD-Ⅱ型碳化硅纤维和Nextel610型氧化铝纤维为增强体材料,采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纤维单向排布,基体合金为ZL301的连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增强纤维对复合材料致密度、界面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纤维对复合材料的致密度有着明显影响,Cf/Al复合材料的致密度最大,达到99.9%,密度最小,仅为2.248g/cm^3,且其纤维排布均匀,组织缺陷最少;不同增强纤维与基体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界面反应,最后表现为不同的纤维损伤程度,界面层厚度和界面相的大小,Al2O3f/Al复合材料未发现明显界面层,SiCf/Al复合材料和Cf/Al复合材料的界面层厚度分别为275.3 nm和327.4 nm,界面上都发现有短棒状的Al4C3相;SiCf/Al,Cf/Al和Al2O3f/Al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分别为780.3 MPa,670.2 MPa和587 MPa,组织缺陷、纤维损伤和界面结合强度是影响复合材料强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纤维 连续纤维增强 复合材料 真空压力浸渗 界面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