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钢复合材料冷轧变形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海昌 汪建春 刘抗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4-465,共2页
  研究了铝钢复合材料冷轧变形特性,对试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了一个描述变形特性的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冷轧过程中,铝钢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厚度和变形抗力相互影响,对于双金属轧制计算以及双金属冷轧生产过程具有...   研究了铝钢复合材料冷轧变形特性,对试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了一个描述变形特性的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冷轧过程中,铝钢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厚度和变形抗力相互影响,对于双金属轧制计算以及双金属冷轧生产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钢复合材料 双金属变形关系 回归分析 冷连轧
下载PDF
应力比对铝钢复合材料界面Ⅰ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有堂 杨龙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44,共5页
以铝钢复合材料的Ⅰ型界面裂纹为研究对象,运用节点位移外推法求解复合材料Ⅰ型界面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得到的应力强度因子通过节点位移表示.对应力强度因子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应力比和应力强度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同... 以铝钢复合材料的Ⅰ型界面裂纹为研究对象,运用节点位移外推法求解复合材料Ⅰ型界面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得到的应力强度因子通过节点位移表示.对应力强度因子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应力比和应力强度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应力比条件下,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尺寸比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裂纹尺寸比条件下,应力强度因子随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钢复合材料 应力比 应力强度因子 Ⅰ型裂纹 节点位移外推法
下载PDF
新型铝-钢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豪 杨洋 +3 位作者 赵惠 杜琦 黄海 胡康康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1期57-59,64,共4页
采用爆炸焊接技术直接实现铝合金与钢材的有效连接,从而生产出新型铝-钢复合材料。爆炸焊接后复合材料外观完整,表面无烧灼、褶皱等缺陷,渗透检测结果显示:铝合金与钢材料结合良好,无分层、裂纹等缺陷。对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 采用爆炸焊接技术直接实现铝合金与钢材的有效连接,从而生产出新型铝-钢复合材料。爆炸焊接后复合材料外观完整,表面无烧灼、褶皱等缺陷,渗透检测结果显示:铝合金与钢材料结合良好,无分层、裂纹等缺陷。对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检测,以评估复合材料的结合质量,试验结果显示:铝合金与钢材料界面呈现波状结合,均匀无分层,但是波峰前端有断续的熔化块,个别熔化块内部有裂纹。力学性能检测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平均剪切强度为74MPa,达到标准要求。弯曲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界面未出现分层和裂纹,结合质量良好。因此,这种新型铝-钢复合材料可以满足工程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焊接 -复合材料 工艺 界面组织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铝-钢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侯发臣 刘富国 肖浪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29,共4页
研究了铝-钢复合材料经不同温度加热后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50℃以下温度加热复合界面基本上无变化,而在400℃以上温度加热复合界面上有FeAl金属间化合物生成,且化合物层的厚度逐渐增大;界面结合强度随加热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 研究了铝-钢复合材料经不同温度加热后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50℃以下温度加热复合界面基本上无变化,而在400℃以上温度加热复合界面上有FeAl金属间化合物生成,且化合物层的厚度逐渐增大;界面结合强度随加热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350℃以上温度加热后,侧弯曲角度均达不到90°即发生界面开裂;高温拉脱强度在350℃时已降至爆炸态的10%以下。因此铝-钢复合材料的加热温度不要超过350℃,以防止界面化合物的生成,保证铝-钢复合材料的良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复合界面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用DOE试验设计提高钢铝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留伟 赵子龙 +1 位作者 刘兴海 郭宏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8-100,106,共4页
采用DOE试验设计来研究退火过程中钢铝复合材料结合层中间化合物(IMC)的形成机理,并用扫描电镜、磁控溅射仪、EDS对IMC进行微观分析和性能检测。试图在Fe/Al复合层中通过磁控溅射加入硅来抑制热处理过程中IMC的生长,从而探索IMC形成的... 采用DOE试验设计来研究退火过程中钢铝复合材料结合层中间化合物(IMC)的形成机理,并用扫描电镜、磁控溅射仪、EDS对IMC进行微观分析和性能检测。试图在Fe/Al复合层中通过磁控溅射加入硅来抑制热处理过程中IMC的生长,从而探索IMC形成的拟合模型,以提高Fe/Al复合材料的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DOE试验设计 中间化合物
下载PDF
铝-钢爆炸焊接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研究
6
作者 谭银元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3-84,共2页
通过改变铝 钢爆炸焊接复合材料铝板的厚度 ,研究了其对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铝板厚度的增加 ,传递函数存在明显的相位差 ,振幅明显降低 ,内耗增加 ,固有频率下降 ;对铝 钢爆炸焊接复合材料的强迫振动测试表明 ,为充分发挥此... 通过改变铝 钢爆炸焊接复合材料铝板的厚度 ,研究了其对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铝板厚度的增加 ,传递函数存在明显的相位差 ,振幅明显降低 ,内耗增加 ,固有频率下降 ;对铝 钢爆炸焊接复合材料的强迫振动测试表明 ,为充分发挥此材料的阻尼性能 ,应在频率高于 170Hz或低于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焊接 -复合材料 阻尼性能
下载PDF
电站空冷用铝/铝/钢三层复合材料腐蚀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嘉莹 李龙 +1 位作者 周德敬 Heinz Palkowski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2-116,共5页
采用盐雾腐蚀法研究了铝/铝/钢三层复合材料(4343(Al)/4A60(Al)/08(Al(steel))的腐蚀性能,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该材料的腐蚀形貌及腐蚀产物进行分析,研究了铝钢复合材料在盐雾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对于铝/铝/钢... 采用盐雾腐蚀法研究了铝/铝/钢三层复合材料(4343(Al)/4A60(Al)/08(Al(steel))的腐蚀性能,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该材料的腐蚀形貌及腐蚀产物进行分析,研究了铝钢复合材料在盐雾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对于铝/铝/钢三层复合材料来说,腐蚀优先发生在4343钎焊层。按腐蚀速率大小排序依次为4343钎焊层>4A60芯层>08Al钢层。按照腐蚀行为可将腐蚀分为4个阶段。在腐蚀49 d后,基体钢层厚度减薄约0.02 mm,说明该铝/铝/钢三层复合材料有着较好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盐雾腐蚀 腐蚀速率
下载PDF
铝钢复合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长行为 被引量:5
8
作者 唐超兰 郭校峰 +3 位作者 许秋平 温竟青 周德敬 陈鑫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3-719,共7页
本文研究了铝钢复合材料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行为和生长规律,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与退火温度和时间有关,当铝钢复合材料在610℃保温30min时,界面开始有金属间化合物生成,厚度为3~5μm,... 本文研究了铝钢复合材料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行为和生长规律,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与退火温度和时间有关,当铝钢复合材料在610℃保温30min时,界面开始有金属间化合物生成,厚度为3~5μm,且界面结合性能优越,但当厚度超过9μm时,其结合性能急剧降低;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与退火时间成抛物线关系,且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激活能为Q=328.723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钢复合材料 金属间化合物 生长规律 结合性能
下载PDF
轧制复合钢/铝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长动力学研究
9
作者 唐超兰 周德敬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58,共7页
研究了冷轧复合特种钢/铝合金复合带材的退火热处理工艺,探讨了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复合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达605℃时,金属间化合物开始在界面上生成,随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的增加,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增大... 研究了冷轧复合特种钢/铝合金复合带材的退火热处理工艺,探讨了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复合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达605℃时,金属间化合物开始在界面上生成,随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的增加,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增大,且化合物层厚度随时间的变化复合抛物线规律,经线性拟合,得出化合物生长的激活能和化合物生长动力学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复合 铝钢复合材料 金属间化合物 生长动力学
下载PDF
界面微合金化对钢/铝复合板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群玲 马娟 +2 位作者 胡曰博 张文莉 全红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4,11,共5页
通过在钢/铝复合材料界面添加Si、Zn、Mn、Ni微量合金元素来增强钢/铝界面的结合强度,提高钢/铝复合材料的应用性能。对合金化界面进行了剥离强度的测试,并用XRD检测了结合界面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Si、Zn界面微合金化处理能显著提高钢... 通过在钢/铝复合材料界面添加Si、Zn、Mn、Ni微量合金元素来增强钢/铝界面的结合强度,提高钢/铝复合材料的应用性能。对合金化界面进行了剥离强度的测试,并用XRD检测了结合界面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Si、Zn界面微合金化处理能显著提高钢/铝复合板界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微合金化处理 结合强度
下载PDF
金属复合材料界面超声检测仿真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继华 赵扬 +2 位作者 南钢洋 马健 巨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106,共7页
以船舶用铝/钛/钢爆炸焊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铝/钛/钢复合材料仿真模型,仿真分析铝/钛和钛/钢界面的不同结合情况下的超声检测信号,通过波场快照直观的显示超声波在界面不同情况下的传播情况,通过回波信号和... 以船舶用铝/钛/钢爆炸焊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铝/钛/钢复合材料仿真模型,仿真分析铝/钛和钛/钢界面的不同结合情况下的超声检测信号,通过波场快照直观的显示超声波在界面不同情况下的传播情况,通过回波信号和透射波信号,分析界面不同情况对超声波信号的影响;通过对透射波进行频谱分析得到了界面不同情况下频谱特性。仿真所得结果与理论结果一致,说明应用有限元方法可以有效的仿真超声波在铝/钛/钢复合材料中的传播情况,仿真结果可以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复合材料 超声检测 仿真分析 复合缝隙
下载PDF
层片式复合材料摩擦性能与表面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飞 杨亭亭 +1 位作者 符蓉 韩晓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1-328,共8页
粉末冶金材料摩擦面上多组分的混合以及第三体的存在,不利于澄清材料中不同组分对摩擦性能的贡献程度.本文采用机械组合方法制备了铜-钢-铝层片式摩擦材料,通过定速摩擦试验机,在干、湿两种条件下,观察了3种组分的摩擦表面微结构随摩擦... 粉末冶金材料摩擦面上多组分的混合以及第三体的存在,不利于澄清材料中不同组分对摩擦性能的贡献程度.本文采用机械组合方法制备了铜-钢-铝层片式摩擦材料,通过定速摩擦试验机,在干、湿两种条件下,观察了3种组分的摩擦表面微结构随摩擦速度的变化过程,测试了不同条件下的摩擦性能.结果表明:铜良好的塑性和焊合性,易形成与基体黏附性良好的第三体,使表面的粗糙程度增加;钢较高的强度及其氧化物的脆性,形成的第三体流动性好且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有限,容易发生开裂和脱落;铝形成的富氧化铝的第三体,其颗粒间较差的黏合程度易在表面弥散分布,使表面平整度好.在摩擦速度低于900 r/min条件下,水分的润滑作用使湿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低于干摩擦;摩擦速度高于900 r/min时,水分的冷却和清理微细第三体颗粒的作用,降低了材料的软化程度和第三体的流动性,使湿摩擦系数大于干摩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复合材料 第三体 摩擦磨损 摩擦材料
下载PDF
硅对钢/铝轧制复合界面化合物抑制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超 高明 王平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85-188,共4页
对钢铝复合材料高温时的界面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找到一定的方法抑制界面化合物的生成。要获得高品质的复合带材,就必须在高温时能抑制界面化合物的生成,提高钢铝结合强度和加工性能。通过对复合前的铝材料熔入不同含量的Si元素,经... 对钢铝复合材料高温时的界面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找到一定的方法抑制界面化合物的生成。要获得高品质的复合带材,就必须在高温时能抑制界面化合物的生成,提高钢铝结合强度和加工性能。通过对复合前的铝材料熔入不同含量的Si元素,经过与低碳钢的冷轧工艺复合,研究硅对于复合界面化合物的抑制作用。对不同Si含量的铝板复合后的样品进行分组比较,使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进行了组织分析,发现钢/铝复合材料界面产生的化合物属于Fe-Al化合物,以Fe2Al5居多。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界面的自由能,发现Fe-Si化合物比Fe-Al化合物在退火过程中更容易生成,并且以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微量元素Si的加入能显著抑制钢/铝界面Fe-Al化合物的生成,抑制效果随着硅含量的增加而越发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Si掺杂 抑制效应 自由能 界面化合物
下载PDF
“爆破焊接成型的铝—钢材料”焊接强度的超声波测试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凌蓉 蔡恒勇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93-197,共5页
对于爆破焊接成型的铝—钢复合材料 ,其强度测试过去主要依赖于破坏性的“力学性能测试” ,现在采用超声波检测其焊接强度 。
关键词 超声波测试 -复合材料 焊接强度 爆破焊接
下载PDF
热处理对Al/Fe双金属复合材料结合层中间相生长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蓓 李立新 王小刚 《南方金属》 CAS 2011年第4期27-30,共4页
为了探究轧制前后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双金属复合材料结合层中间化合物(interm etallic compounds,以下简称IMC)生长规律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对25组试样在不同轧前及轧后热处理条件下中间化合物的厚度进行了实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Fe/A l... 为了探究轧制前后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双金属复合材料结合层中间化合物(interm etallic compounds,以下简称IMC)生长规律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对25组试样在不同轧前及轧后热处理条件下中间化合物的厚度进行了实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Fe/A l双金属界面上中间化合物厚度与轧制前后保温温度、保温时间的相关关系模型,结果表明:中间化合物的厚度与轧制前后保温温度、保温时间均有密切关系,轧前热处理对IMC的生成、生长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中间化合物 结合强度 扩散
下载PDF
钨极氩弧焊焊接技术在铝电解槽上的应用
16
作者 孙光裕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29-30,共2页
详细介绍60kA侧插自焙阳极电解槽的阴极棒钢铝复合材料上采用钨极氩弧焊,焊接铝软带母线的一系列方法,估计了采用该焊接方法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电解槽 钨极氩弧焊 复合材料
下载PDF
某渔政船钢铝结构连接方式研究
17
作者 翟允磊 《广东造船》 2024年第5期104-107,共4页
渔政船为了保证执法时的航速、续航力和自持力,采用铝合金上建减少空船重量显得尤为重要。铝合金与碳钢物理性质和熔点差别大,很难用传统的直接熔焊方式焊接。本文以渔政船为目标船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采用的“铝-铝-钢复合材料接头... 渔政船为了保证执法时的航速、续航力和自持力,采用铝合金上建减少空船重量显得尤为重要。铝合金与碳钢物理性质和熔点差别大,很难用传统的直接熔焊方式焊接。本文以渔政船为目标船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采用的“铝-铝-钢复合材料接头”作为焊接介质,并配合使用绝缘螺栓将铝钢连接的方式,探讨一种船舶铝钢结构船的连接解决方案。该方案可有效解决钢铝结构连接技术难题,提高连接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过渡接头 绝缘螺栓 船舶结构连接
下载PDF
Zn对钢-铝轧制界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文莉 宋群玲 +2 位作者 范启印 滕瑜 李瑛娟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7-111,共5页
采用界面预置5%(质量分数)的Zn粉,冷轧复合成功制备出界面结合良好的钢-铝复合材料。通过XRD、SEM对复合材料界面形貌、界面物相及物相析出规律进行研究,利用自制滑轮剥离装置对界面剥离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钢-铝复合界面只生成Fe... 采用界面预置5%(质量分数)的Zn粉,冷轧复合成功制备出界面结合良好的钢-铝复合材料。通过XRD、SEM对复合材料界面形貌、界面物相及物相析出规律进行研究,利用自制滑轮剥离装置对界面剥离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钢-铝复合界面只生成Fe2Al5金属间化合物相,界面结合处预置Zn粉可延缓或减少Fe2Al5相生成,使生成Fe2Al5相的温度向高温推移。当热处理温度超过350℃后,界面预置Zn粉能显著提高钢-铝复合界面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置粉 扩散退火 金属间化合物 剥离强度 -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Microstructure of aluminum/copper clad composite fabricated by casting-cold extrusion forming 被引量:7
19
作者 骆俊廷 赵双敬 张春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1013-1017,共5页
An aluminum/copper clad composite was fabricated by the casting-cold extrusion forming technology and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product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It is found that aluminum grains at the interface ar... An aluminum/copper clad composite was fabricated by the casting-cold extrusion forming technology and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product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It is found that aluminum grains at the interface are refined in the radial profiles of cone-shaped deformation zone,but the grains in the center maintain the original state and the grain size is non-uniform.A clear boundary presents between the refined area and center area.In contrast,the copper grains in the radial profile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refined.In the center area of the copper,the grains are bigger than those at the boundary.On the surface of the deformable body,the grain size is the smallest,but with irregular grain morphology.After the product is entirely extruded,all the copper and aluminum grains are refined with small and uniform morphology.In the center area,the average diameter of aluminum grains is smaller than 5 μm,and the copper grain on the surface is about 10 μm.At the interface,the grain size is very small,with a good combination of copper and aluminum.The thickness of interface is in the range of 10-15 μm.Energy spectrum analysis shows that CuAl3 phase presents at the inte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copper clad composite CASTING cold extrusion MICROSTRUCTURE
下载PDF
有效解决轻结构设计与安全性问题
20
《汽车制造业》 2004年第2期60-60,62,共2页
BMW公司的材料专家们采用新型材料与制造工艺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减轻了汽车底盘的重量.解决了轻结构设计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BMW公司未来工作的一个重点是:能够用数学方法精确地表达材料在碰撞、振动和持久性方面的状况。
关键词 BMW公司 汽车底盘设计 轻结构设计 安全性 复合材料 碰撞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