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钴掺杂对Ni(OH)_2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玉棉 张亚丽 +2 位作者 马莉莉 雷丹 魏志刚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共5页
以NiSO4、Al2(SO4)3、CoSO4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分别制备铝、钴单独掺杂和复合掺杂的Ni(OH)2样品,利用XRD、EDS和SEM对产物的晶型结构、化学成分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离子种类、数量及掺杂方式等因素对Ni(OH)2粉体的晶型... 以NiSO4、Al2(SO4)3、CoSO4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分别制备铝、钴单独掺杂和复合掺杂的Ni(OH)2样品,利用XRD、EDS和SEM对产物的晶型结构、化学成分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离子种类、数量及掺杂方式等因素对Ni(OH)2粉体的晶型结构、微观形貌均有较大影响.在掺铝量较低时样品为β-Ni(OH)2、α-Ni(OH)2混合相,当铝掺杂量(摩尔分数)大于10%时样品为单相的α-Ni(OH)2,微观形貌呈类球形;钴掺杂的样品为单相β-Ni(OH)2,微观形貌为纳米片构成的花瓣状微球,空隙清晰;Al/Co复合掺杂的样品为不规则层叠状结构的α-Ni(O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NI(OH)2 铝钴掺杂 结构
下载PDF
铝、钴元素共掺杂对尖晶石型锰酸锂高温循环性能的研究
2
作者 陈美林 杨茂峰 +4 位作者 李春流 詹海青 万维华 黎明 闫冠杰 《中国锰业》 2021年第3期43-47,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相同的条件下制备了LiMn_(2)O_(4)及不同Al、Co量掺杂的LiAl_(x)Co_(y)Mn_(2-x-y)O_(4)(x=0.06,y=0.01)锰酸锂正极材料。使用XRD、SEM对材料的结构与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通过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相同的条件下制备了LiMn_(2)O_(4)及不同Al、Co量掺杂的LiAl_(x)Co_(y)Mn_(2-x-y)O_(4)(x=0.06,y=0.01)锰酸锂正极材料。使用XRD、SEM对材料的结构与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通过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研究了两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差异。XRD和SEM表征结果表明:Al、Co都很好地掺杂进入尖晶石结构中,并没有杂相产生,元素掺杂并没有改变材料的形貌;在60℃高温条件下,LiMn_(2)O_(4)循环100次后保持率为71.85%,而铝、钴元素共掺杂制备的LiAl_(0.06)Co_(0.01)Mn_(1.93)O_(4)循环100次后保持率为80.56%,具有更加良好的高温循环性能。交流阻抗测试表明LiAl_(0.06)Co_(0.01)Mn_(1.93)O_(4)比LiMn_(2)O_(4)有较大的SEI膜阻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共掺杂 高温固相法 锰酸锂 高温循环性能
下载PDF
镍钴铝酸锂高镍系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想 谢正伟 +1 位作者 吴锐 瞿美臻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7,共4页
总结镍钴铝酸锂高镍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如循环稳定性不佳、热稳定性差和储存性能差等;综述近年来对容量衰减机理的研究,重点介绍几种改性方法,如优化合成工艺、离子掺杂、表相改性和制备复合材料等;展望镍钴铝酸锂高镍系... 总结镍钴铝酸锂高镍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如循环稳定性不佳、热稳定性差和储存性能差等;综述近年来对容量衰减机理的研究,重点介绍几种改性方法,如优化合成工艺、离子掺杂、表相改性和制备复合材料等;展望镍钴铝酸锂高镍系层状正极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高镍系层状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Al/Co共掺杂VO2(B)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倩 邹正光 +2 位作者 吴星宇 张艳娇 李圣宇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70-1676,共7页
采用水热法,以V2O5、C12H22O11、Co(NO3)2·6H2O、Al(NO3)3·9H2O为原料,分别合成了纯相VO2(B)和Al/Co共掺杂VO2(B)。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掺杂后样品的衍射峰强度变低、峰形变宽、结晶性下降。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掺杂... 采用水热法,以V2O5、C12H22O11、Co(NO3)2·6H2O、Al(NO3)3·9H2O为原料,分别合成了纯相VO2(B)和Al/Co共掺杂VO2(B)。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掺杂后样品的衍射峰强度变低、峰形变宽、结晶性下降。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掺杂后样品的形貌发生明显变化,由长棒状(纯相)变为短棒状与片状均匀混合的形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都大幅度提高。样品A1(摩尔比n(Al):n(Co):n(V)=12:6:100)首次放电比容量为301 mA·h/g,比未掺杂样品(216 mA·h/g)高85 mA·h/g;样品A2(摩尔比n(Al):n(Co):n(V)=12:12:100)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85 mA·h/g,比未掺杂样品高69 mA·h/g,并且掺杂样品经过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都比未掺杂样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掺杂 B相二氧化钒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共沉淀法优化纳米粉体制备高质量的Co:MgAl_(2)O_(4)透明陶瓷 被引量:1
5
作者 荆延秋 刘强 +5 位作者 苏莎 李晓英 刘欣 刘子玉 田丰 李江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83-2789,共7页
通过反滴共沉淀法合成Co:MgAl_(2)O_(4)纳米粉体,通过真空烧结和HIP后处理制备了高透明的Co:MgAl_(2)O_(4)陶瓷。研究了碳酸铵的添加量对合成前驱体、纳米粉体和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铵添加量对Co:MgAl_(2)O_(4)纳米粉体的分... 通过反滴共沉淀法合成Co:MgAl_(2)O_(4)纳米粉体,通过真空烧结和HIP后处理制备了高透明的Co:MgAl_(2)O_(4)陶瓷。研究了碳酸铵的添加量对合成前驱体、纳米粉体和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铵添加量对Co:MgAl_(2)O_(4)纳米粉体的分散性和陶瓷的光学性能有一定影响。pH值会影响Co:MgAl_(2)O_(4)纳米粉体的团聚程度,而添加0.5 L碳酸铵制备得到的纳米粉体的团聚程度最弱。同时,添加0.5 L碳酸铵制备得到的Co:MgAl_(2)O_(4)透明陶瓷具有最佳光学质量,在400 nm和1100 nm的直线透过率分别达到84.4%和86.9%,平均晶粒尺寸为21.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铵 共沉淀法 掺杂尖晶石 透明陶瓷 透过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