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铬还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铬还原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宇 高宇 +4 位作者 程潜 朱振宇 胡婷婷 徐全 李爱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2-329,共8页
铬污染是目前最为普遍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一定浓度的Cr(Ⅵ)会威胁动植物健康。用微生物修复技术降解高毒性的Cr(Ⅵ)可为环保高效的铬污染治理开辟新途径。针对从湖南某铬盐厂污染区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铬还原菌G12进行菌种鉴定及铬还原... 铬污染是目前最为普遍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一定浓度的Cr(Ⅵ)会威胁动植物健康。用微生物修复技术降解高毒性的Cr(Ⅵ)可为环保高效的铬污染治理开辟新途径。针对从湖南某铬盐厂污染区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铬还原菌G12进行菌种鉴定及铬还原特性研究,明确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考察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铬还原效果,为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菌株形态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研究发现B.pumilus G12的最佳生长温度和p H分别为30℃和9.0;且菌株铬还原能力随着初始Cr(Ⅵ)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在50、100、200、400和600 mg·L^(-1)初始Cr(Ⅵ)浓度条件下其铬还原率分别为66.2%,35.7%,26.1%,16.0%和6.0%。在改变环境过程中,该菌株以甘油为外加碳源电子供体时对Cr(Ⅵ)的还原率可达100%,在60 h可将50mg·L^(-1)Cr(Ⅵ)还原为零;菌株G12培养可耐受较高盐浓度,在10 g·L^(-1) Na Cl盐浓度下菌株的还原能力最佳,Cr(Ⅵ)的去除率为70%;将菌株分别培养在含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培养液中,菌株G12还原能力均受到抑制。对菌株G12的铬还原能力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12在铬污染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pumilusstrainG12 铬还原菌 鉴定 还原条件
下载PDF
地下海水池塘六价铬还原菌的多样性研究
2
作者 王淑芳 姬南京 程汉良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5-279,共5页
从六价铬超标的地下海水池塘中采集底泥,以2216E培养基添加重铬酸钾为手段,筛选出对六价铬离子具有抗性的特异菌株。用细菌通用16SrDNA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后连接pMD18-T载体,导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然后对插入片段测序获得... 从六价铬超标的地下海水池塘中采集底泥,以2216E培养基添加重铬酸钾为手段,筛选出对六价铬离子具有抗性的特异菌株。用细菌通用16SrDNA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后连接pMD18-T载体,导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然后对插入片段测序获得分离培养菌株的16SrDNA碱基全序列。通过NCBI比对,对分离的抗性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确定其所属的分类地位。用PHYLIP软件,对16SrDNA碱基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地下海水池塘六价铬还原菌的多样性。试验结果获得8株对六价铬有明显抗性的菌株,测序后发现8株菌为不同种的菌株,16SrDNA核酸序列相似度为88%,与已发表的序列或菌株的相似性为98%以上,属于6个属的8个不同的种。研究结果表明,铬超标地下海水池塘的活性底泥中六价铬抗性细菌菌株多样性十分丰富,通过进一步的还原性研究,可以筛选出对六价铬有还原特性的抗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抗性 六价铬还原菌 多样性
下载PDF
驯化抗强碱性Cr(Ⅵ)还原菌在微生物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顺成 《辽宁化工》 CAS 2010年第9期906-908,共3页
将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混入水泥中,然后附着于聚苯乙烯制备的轻质滤料表面制备营养滤料,可应用于微生物处理含铬废水,但由于水泥的碱性较强,而Cr(Ⅵ)还原菌的抗强碱性能力较差,从而导致挂膜困难,因此驯化一种抗强碱性Cr(Ⅵ)还... 将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混入水泥中,然后附着于聚苯乙烯制备的轻质滤料表面制备营养滤料,可应用于微生物处理含铬废水,但由于水泥的碱性较强,而Cr(Ⅵ)还原菌的抗强碱性能力较差,从而导致挂膜困难,因此驯化一种抗强碱性Cr(Ⅵ)还原菌是试验的突破点。在前期试验基础上,继续驯化Cr(Ⅵ)还原菌,获得了在强碱性(pH值为10~11)条件下能顺利挂膜的cr(Ⅵ)还原菌,并能同时有效地处理含Cr(Ⅵ)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滤料 六价铬还原菌 微生物驯化 抗强碱性
下载PDF
一株Cr(Ⅵ)抗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铬还原特性研究
4
作者 陈炜婷 邓伟 +2 位作者 李海涛 陈洁 胡慧娜 《能源与环境》 2022年第1期8-10,111,共4页
从台山惰性拆建物料处置区海域沉积物中筛选分离出一株六价铬Cr(VI)抗性菌株Y1,经形态、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RNA序列比对研究,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该菌株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5℃,最佳生长pH为7.5;在Cr(VI)初始质量浓度为25 mg/L时,该... 从台山惰性拆建物料处置区海域沉积物中筛选分离出一株六价铬Cr(VI)抗性菌株Y1,经形态、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RNA序列比对研究,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该菌株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5℃,最佳生长pH为7.5;在Cr(VI)初始质量浓度为25 mg/L时,该菌株的去除效果最佳,对Cr(VI)的去除效率可达88.0%。对反应过程中的pH、温度、盐度以及Cr(VI)初始质量浓度进行调节,对于改善Cr(Ⅵ)抗性菌株去除Cr(Ⅵ)污染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还原菌 芽孢杆 生物去除 筛选鉴定
下载PDF
碱性介质中还原高浓度Cr(VI)细菌的分离及其特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龙腾发 柴立元 傅海洋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前国内外处理含铬废水的微生物仅局限于酸性或中性环境,且处理Cr(VI)的浓度仅为200mgL-1左右,难以工业化应用,尤其是不可能处理诸如铬渣渗滤液之类的碱性含铬废水及铬渣.本研究从铬渣堆埋场附近取得菌样,经富集、分离、驯化,得到能在... 目前国内外处理含铬废水的微生物仅局限于酸性或中性环境,且处理Cr(VI)的浓度仅为200mgL-1左右,难以工业化应用,尤其是不可能处理诸如铬渣渗滤液之类的碱性含铬废水及铬渣.本研究从铬渣堆埋场附近取得菌样,经富集、分离、驯化,得到能在碱性介质中高效还原Cr(VI)的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sp.)菌株,该菌为G-,具有周身鞭毛及可运动性.对其生理及还原Cr(VI)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嗜碱,好氧,耐盐及高Cr(VI),在有氧、pH为10.30、30℃等条件下,含Cr(VI)1570mgL-1的废水经该菌处理16h后浓度降至0.6mgL-1.处理后的沉淀物中铬以Cr(OH)3的非晶形态存在,其中总铬含量为21.44%,Cr(VI)检测不出,具有很大的回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介质 六价铬还原菌 渣渗滤液 生物降解
下载PDF
黑炭/零价铁复合材料耦合金属还原菌对溶液中Cr(Ⅵ)的去除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维大 李硕 +3 位作者 林薇 李玉梅 张连科 韩剑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62-2069,共8页
针对黑炭/零价铁复合材料(BF)、金属还原菌(GY-1)单独使用修复Cr(Ⅵ)污染环境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黑炭零价铁与金属还原菌的耦合体系,考察了耦合体系中溶液pH值、Cr(Ⅵ)浓度、反应时间、温度对微生物生长和溶液中Cr(Ⅵ)去除的影响,并且研... 针对黑炭/零价铁复合材料(BF)、金属还原菌(GY-1)单独使用修复Cr(Ⅵ)污染环境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黑炭零价铁与金属还原菌的耦合体系,考察了耦合体系中溶液pH值、Cr(Ⅵ)浓度、反应时间、温度对微生物生长和溶液中Cr(Ⅵ)去除的影响,并且研究了耦合体系中铁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黑炭/零价铁复合材料可作为金属还原菌的固定化载体,为金属还原菌提供繁殖场所的同时,提高其对Cr(Ⅵ)的抗性。耦合体系中Cr(Ⅵ)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零价铁/黑炭和单独铬还原菌的效果。在耦合体系中,3 mL细胞培养液(OD600为1.2-1.6)和0.1 g黑炭负载零价铁材料,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1条件下,反应24h后可将溶液中Cr(Ⅵ)完全去除。XPS结果显示,反应阶段Cr(Ⅵ)和Cr(Ⅲ)共同存在于耦合体系中,但大部分的Cr(VI)会被零价铁和铬还原菌还原为Cr(Ⅲ),此外,存在黑炭和菌体对Cr(Ⅵ)的吸附作用。耦合体系中Fe(Ⅱ)含量高于单独黑炭负载零价铁材料,说明微生物能还原零价铁钝化层的Fe(Ⅲ)为Fe(Ⅱ),使Fe(II)继续参与还原反应,产生循环效果,增强耦合体系对Cr(Ⅵ)的去除效果。同时,铁离子作为一种电子传递介质增强微生物对Cr(Ⅵ)还原过程中的电子传递,加速反应进行的同时,解决零价铁表面易钝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还原菌 零价铁 黑炭 Cr(Ⅵ) 耦合体系
下载PDF
季也蒙毕赤酵母菌还原Cr(Ⅵ)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郝孔利 张子辉 +1 位作者 王珊珊 张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3-70,共8页
从喂食聚乙烯塑料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übener))幼虫的肠道液中分离筛选出1株能还原Cr(Ⅵ)的酵母菌ZJH-1,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季也蒙毕赤酵母菌(Pichia guilliermondii)。该菌株对Cr(Ⅵ)的最小抑菌浓... 从喂食聚乙烯塑料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übener))幼虫的肠道液中分离筛选出1株能还原Cr(Ⅵ)的酵母菌ZJH-1,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季也蒙毕赤酵母菌(Pichia guilliermondii)。该菌株对Cr(Ⅵ)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7 mmol/L,在含有50 mg/L Cr(Ⅵ)的条件下,对其他重金属的MIC分别为Cu(Ⅱ)13 mmol/L、Pb(Ⅱ)6 mmol/L、Ag(Ⅰ)4 mmol/L、Mn(Ⅱ)16 mmol/L、Ni(Ⅱ)3 mmol/L、Co(Ⅱ)3 mmol/L、Cd(Ⅱ)0.9 mmol/L和Hg(Ⅱ)0.2 mmol/L。以Cr(Ⅵ)还原率为指标,考察了温度、pH、接种量、供电子体以及不同重金属离子对Cr(Ⅵ)还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液体培养基(YPD)中,菌株ZJH-1还原Cr(Ⅵ)的较优pH和温度分别为9.0和40℃;在最适条件下,接种量为8%时,Cr(Ⅵ)的还原效果最佳;当葡萄糖作为供电子体时,48 h内Cr(Ⅵ)的还原率为100%;菌株在含有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培养液中,除Cu(Ⅱ)、Pb(Ⅱ)和Co(Ⅱ)外,菌株ZJH-1还原Cr(Ⅵ)的能力和生长能力均受到抑制,抑制顺序为Mn(Ⅱ)>Hg(Ⅱ)>Ag(Ⅰ)>Ni(Ⅱ)>Cd(Ⅱ)。对菌株ZJH-1还原Cr(Ⅵ)能力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ZJH-1在Cr(Ⅵ)污染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 Cr(Ⅵ) 重金属 污染修复 最小抑浓度 铬还原菌
下载PDF
微生物治理碱性含铬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柴立元 龙腾发 +2 位作者 唐宁 庄明龙 闵小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6-820,共5页
用从铬渣堆埋场附近的污泥中分离到的无色杆菌属C-1菌株,对碱性含铬废水进行生物处理,研究了该菌的生长条件,并探讨了温度、pH值、Cr(VI)初始浓度及作用时间等因素对Cr(VI)还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1菌株适应碱性环境,对Cr(VI)具有... 用从铬渣堆埋场附近的污泥中分离到的无色杆菌属C-1菌株,对碱性含铬废水进行生物处理,研究了该菌的生长条件,并探讨了温度、pH值、Cr(VI)初始浓度及作用时间等因素对Cr(VI)还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1菌株适应碱性环境,对Cr(VI)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在有氧、pH=10.30和温度为32℃的条件下,含Cr(VI)1 570.0 mg/L的废水经微生物处理16 h后Cr(VI)质量浓度降为0.6 mg/L;处理后的沉淀物中铬以非晶态存在,其中总铬含量为21.44%,Cr(VI)为痕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含废水 六价铬还原菌 渣渗滤液 生物还原
下载PDF
生物法解毒六价铬技术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5
9
作者 龙腾发 柴立元 +1 位作者 郑粟 闵小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4年第3期22-25,30,共5页
生物法治理含铬废水、废渣具有经济、高效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文章介绍了生物解毒六价铬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结了解毒机理及工艺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这一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生物解毒 六价铬还原菌 解毒机理
下载PDF
Cr(VI)还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还原物质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剑宏 宋玉艳 +3 位作者 张铁军 姜庆宏 张连科 王维大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06-3215,共10页
【背景】铬污染土壤是我国土壤污染修复的重点治理对象,在众多修复技术中,微生物法因具有简单、经济、无二次污染等特性已成为研究热点,而微生物法中筛选出既能适应污染场地环境又能高效还原Cr(VI)的菌株尤为重要。【目的】筛选适应西... 【背景】铬污染土壤是我国土壤污染修复的重点治理对象,在众多修复技术中,微生物法因具有简单、经济、无二次污染等特性已成为研究热点,而微生物法中筛选出既能适应污染场地环境又能高效还原Cr(VI)的菌株尤为重要。【目的】筛选适应西北寒旱区高效还原Cr(VI)的菌株,丰富铬还原菌资源库,为铬污染土壤修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富集驯化、分离纯化法进行筛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目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还原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菌株G-13有较强的Cr(VI)还原能力,pH 9.0、温度为30°C条件下,60 h对Cr(VI)(100 mg/L)的还原率达到82.8%。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G-13为Micrococcus luteus。反应中Cr(VI)的降低伴随着Cr(III)的增加,说明以还原反应为主,并且还原能力与细菌生长呈依赖型关系。对细胞各组分及变性研究表明,胞外酶在还原反应中占主要作用。除Pd2+、Cd2+外,其余金属离子对酶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发现G-13与Cr(VI)结合位点主要为羟基、羰基、羧基、–CH、酰胺基等。【结论】菌株G-13有较强的Cr(VI)还原能力,能为西北寒旱区铬污染土壤修复丰富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还原菌 藤黄微球 还原特性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原文传递
Toxic hexavalent chromium reduction by Bacillus pumilis,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and Exiguobacterium 被引量:2
11
作者 Fatima REHMAN Muhammad FAISAL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585-589,共5页
Three bacterial strains Bacillus pumilis, 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and ExtguoOactertum were investigated when grown in Luria-Bertani (LB) medium at 500 μg/mL Cr(VI). The hexavalent chromium reduction was meas... Three bacterial strains Bacillus pumilis, 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and ExtguoOactertum were investigated when grown in Luria-Bertani (LB) medium at 500 μg/mL Cr(VI). The hexavalent chromium reduction was measured by growing the strains in DeLeo and Ehrlich (1994) medium at 200 and 400 μg/mL K2CrO4. The optimal Cr (VI) reduction by strains B. pumilis, Exigubacterium and C. cellulans was 51%, 39%, and 41%, respectively, at an initial KzCrO4 concentration of 200 ~tg/mL at pH 3 and temperature 37℃. At an initial chromate concentration of 400 gg/mL, the Cr(VI) reduction by strains B. purnilis, Exigubacterium and C. cellulans was 24%, 19%, and 18%, respectively at pH 3 at 37℃ after 24 h. These strains have ability to reduce toxic hexavalent chromium to the less mobile trivalent chromium at a wide range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can be useful for the treatment of contaminated wastewater and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ium BIOREMEDIATION heavy metals Bacilluspumilis Exiguobacterium 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