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国民性”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易竹贤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1年第2期22-40,共19页
所谓“国民性”问题,是研究鲁迅思想和作品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聚讼纷纭,各种意见相距甚远,甚至相反;由此又影响到对鲁迅作品,特别象对《阿Q正传》的理解。
关键词 鲁迅思想 阶级分析 精神胜利法 宣传与做戏 裴伦 象对 铲共大观 思想革命 续西厢 《摩罗诗力说》
下载PDF
试论“假洋鬼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杰 魏建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67-70,共4页
“假洋鬼子”随同《阿Q正传》问世六十多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一是一个别种意义的“熟悉的陌生人”。这里的“熟悉”是指这个人物已在几代读者的记忆里牢牢地刻下了他那鲜明的“尊容”,这个名字更在挞伐某种人们的场合成为有力的却... “假洋鬼子”随同《阿Q正传》问世六十多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一是一个别种意义的“熟悉的陌生人”。这里的“熟悉”是指这个人物已在几代读者的记忆里牢牢地刻下了他那鲜明的“尊容”,这个名字更在挞伐某种人们的场合成为有力的却又是信手拈来的专名;说他“陌生”则是因为在《阿Q正传》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史上,对作品中如此一个重要人物,很少有全面的研究。即使偶有书文提及,不仅缺乏深入的开掘,而且在形象的认识上也存有较大歧异。为此,本文试就“假洋鬼子”形象的几个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悉的陌生人 研究史 静修庵 茅盾论 软弱性 精神胜利法 艺术典型 国民劣根性 重在表现 铲共大观
下载PDF
沿着马列主义深化、成熟的道路前进——学习《三闲集》札记
3
作者 汪振尚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5年第4期1-12,共12页
《三闲集》是鲁迅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二九年的杂文集,一九二七年作八篇,一九二八年作十四篇,一九二九年作十二篇,末附一九三二年作《鲁迅译著书目》一篇,一九三二年编集时作《序言》一篇。 鲁迅在《序言》中说,“这集子里所有的,大概是两... 《三闲集》是鲁迅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二九年的杂文集,一九二七年作八篇,一九二八年作十四篇,一九二九年作十二篇,末附一九三二年作《鲁迅译著书目》一篇,一九三二年编集时作《序言》一篇。 鲁迅在《序言》中说,“这集子里所有的,大概是两年中所作的全部。”即指一九二八、二九年所作二十六篇。这比一九二七年的《而已集》、一九二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闲集 鲁迅思想 而已集 一九 二七 九二 小说旧闻钞 中说 铲共大观 思想倾向
下载PDF
《药》的“曲笔”与主题
4
作者 谢会昌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71-75,共5页
《药》主题研究的回顾长期以来,无论是大学文科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还是全国统编的中学语文教本和教参;也无论是老一辈鲁迅研究专家的论著,还是中年一代的鲁迅研究者的论文,在论及鲁迅小说《药》的主题时,几乎都概括有这样一个主题:... 《药》主题研究的回顾长期以来,无论是大学文科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还是全国统编的中学语文教本和教参;也无论是老一辈鲁迅研究专家的论著,还是中年一代的鲁迅研究者的论文,在论及鲁迅小说《药》的主题时,几乎都概括有这样一个主题:“批判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严重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 鲁迅小说 夏瑜 主题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史 鲁迅研究专家 全国统编 大学文科 脱离群众 铲共大观
下载PDF
时代意识对历史意识的批判——阿Q形象的审美底蕴
5
作者 池应智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1986年第1期24-28,共5页
《阿Q正传》历来被公认是悲剧,而在这悲剧的总名号之下,还有许多关于“典型”的诠释,诸如“辛亥革命的悲剧”、“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流浪汉雇农”、“封建思想的寄植体”、“国民性的典型”等等。这种种观点,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 《阿Q正传》历来被公认是悲剧,而在这悲剧的总名号之下,还有许多关于“典型”的诠释,诸如“辛亥革命的悲剧”、“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流浪汉雇农”、“封建思想的寄植体”、“国民性的典型”等等。这种种观点,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而上下浮沉,有时觉得似乎抬高了阿Q的地位;有时又觉得似乎“贬低”了农民,评论家们始终在这夹缝里痛苦地徘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意识 时代意识 政治气候 生存状态 同时代作家 现代文明 个体经验 铲共大观 思想革命 文化心态
下载PDF
棘地荆天两代人——鲁迅和瞿秋白:隔膜和相知
6
作者 徐允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56-63,共8页
一 1925年,鲁迅在北京,瞿秋白在上海,各人从事自己的工作,不通声气。但是他们桴鼓相应,进行了两次不为人注意的合作,虽然当时可能谁也不知道自己在支持对方,对方在支持自己。 3月12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引起... 一 1925年,鲁迅在北京,瞿秋白在上海,各人从事自己的工作,不通声气。但是他们桴鼓相应,进行了两次不为人注意的合作,虽然当时可能谁也不知道自己在支持对方,对方在支持自己。 3月12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引起了普遍的哀悼,但是也有人“幸灾乐祸地高歌起来”,发表了一些诽谤的言论。瞿秋白3月21日,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第107期发表了《孙中山之死与孙中山之敌》一文,高度评价了孙中山,指出他的精神是不死的,并斥责了“孙中山之敌”。第二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代人 孙中山之死 鲁迅思想 革命先行者 中央机关 思想革命 革命派 北京时 革命党人 铲共大观
下载PDF
迷狂的激情与智慧——鲁迅《狂人日记》对尼采酒神的借用与共鸣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学谦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7-154,共8页
鲁迅留日时期受到尼采的影响在五四以后以更为深刻的形式表现出来。20世纪30年代,鲁迅在回忆《狂人日记》创作的时候,直言受到过果戈理、尼采的影响和启发。鲁迅《狂人日记》与尼采的联系,闵抗生先生在80年代后期曾经著文分析、论述,从... 鲁迅留日时期受到尼采的影响在五四以后以更为深刻的形式表现出来。20世纪30年代,鲁迅在回忆《狂人日记》创作的时候,直言受到过果戈理、尼采的影响和启发。鲁迅《狂人日记》与尼采的联系,闵抗生先生在80年代后期曾经著文分析、论述,从许多细节上分析了《狂人日记》接受的尼采影响。这里试图换一种思路来思考,从鲁迅文学与尼采的思想、精神气质上,去看《狂人日记》对尼采的借用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鲁迅思想 迷狂 果戈理 狄俄尼索斯 写于深夜里 灯下漫笔 《悲剧的诞生》 铲共大观 鲞头
原文传递
新闻·旧闻·杂文
8
作者 林溪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5-26,共2页
无可置疑,生活是杂文的源泉。但是世界这样大,生活处处有,杂文作者囿于一隅,不可能事事都亲历,处处去生活,杂文创作的源泉不就有被堵塞之虞,它的文路不就有变窄之险么? 其实并非如此。文艺史上的事实已经证明:一个作家和艺术家大都有自... 无可置疑,生活是杂文的源泉。但是世界这样大,生活处处有,杂文作者囿于一隅,不可能事事都亲历,处处去生活,杂文创作的源泉不就有被堵塞之虞,它的文路不就有变窄之险么? 其实并非如此。文艺史上的事实已经证明:一个作家和艺术家大都有自己的生活基地。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在故乡绍兴,由于熟知了故乡的人、事,他后来所写的小说,大都取材于那病态的、家乡的人们。晚年,他生活在上海,他的杂文创作也多取材于上海的世态。老舍是现代京味小说的始祖。他的小说、戏剧虽京味浓郁,却也反映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社会面貌。一粒沙中见世界,在一定意义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文家 京味小说 文艺史 生活基地 社会面貌 文路 国家干部 铲共大观 告诉我 叶中
原文传递
是批判革命脱离群众,还是“引起疗救的注意”?
9
作者 可人 易水 《语文学习》 1994年第6期4-7,共4页
对鲁迅《药》的主题探讨,历来众说纷纭。过去在语文教学中多持"批判"说,认为是"批判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错误"(见全日制高中语文1983年版第一册与1987年版第三册)。现在通用的修订本高中语文课... 对鲁迅《药》的主题探讨,历来众说纷纭。过去在语文教学中多持"批判"说,认为是"批判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错误"(见全日制高中语文1983年版第一册与1987年版第三册)。现在通用的修订本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本 高中语文 脱离群众 主题探讨 《药》 夏瑜 铲共大观 革命时代 范爱农 《狂人日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