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原子团簇在带电硅油基底表面的扩散行为 被引量:2
1
作者 祝宇红 金进生 +1 位作者 叶高翔 毛婕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研究了银原子团簇在均匀带电硅油基底表面扩散的动力学过程.数值求解结果表明:在液体基底中心区域,电场强度大小近似与矢径r 值成正比,方向与矢径r 相反.在该电场的作用下,带电银原子团簇的径向速度随矢径r 近似线性增加,从而求得团簇... 研究了银原子团簇在均匀带电硅油基底表面扩散的动力学过程.数值求解结果表明:在液体基底中心区域,电场强度大小近似与矢径r 值成正比,方向与矢径r 相反.在该电场的作用下,带电银原子团簇的径向速度随矢径r 近似线性增加,从而求得团簇数密度随时间呈指数规律衰减,所得结果与实验事实相符.通过计算还发现银原子团簇直径在10-6m数量级范围内,其中的银原子对电子的亲和能不随团簇直径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原子团簇 带电硅油基底 扩散 动力学 凝聚体
下载PDF
银原子团簇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蒋治良 刘绍璞 陈飒 《贵金属》 CAS CSCD 2001年第3期8-13,共6页
以柠檬酸钠作还原剂 ,在氯化钠存在条件下 ,采用微波高压液相合成法制备了银原子团簇 ,其最强共振散射峰在 42 5nm。它是 1种非线性光学介质。当激发波长为 42 5nm( 7 0 6× 1 0 1 4 Hz)时 ,在 42 5nm ( 7 0 6× 1 0 1 4 Hz)和 ... 以柠檬酸钠作还原剂 ,在氯化钠存在条件下 ,采用微波高压液相合成法制备了银原子团簇 ,其最强共振散射峰在 42 5nm。它是 1种非线性光学介质。当激发波长为 42 5nm( 7 0 6× 1 0 1 4 Hz)时 ,在 42 5nm ( 7 0 6× 1 0 1 4 Hz)和 85 0nm ( 1 /2× 7 0 6× 1 0 1 4 Hz)分别产生 1个最强的共振散射峰和 1个 1 /2分频分频散射峰 ;当激发波长为 60 0nm ( 5 0 0× 1 0 1 4 Hz)时 ,在30 0nm ( 2× 5 0 0× 1 0 1 4 Hz)和 90 0nm ( 2 /3× 5 0 0× 1 0 1 4 Hz)分别产生 1个 2倍频和 2 /3分频散射峰 ;当激发波长为 85 0nm ( 3 5 3× 1 0 1 4 Hz)时 ,在 2 83nm ( 3× 3 5 3× 1 0 1 4 Hz)、 42 5nm ( 2×3 5 3× 1 0 1 4 Hz)和 5 67( 3/2× 3 5 3× 1 0 1 4 Hz)分别产生 1个 3倍频、 2倍频和 3/2分频散射峰。分频散射和倍频散射峰与共振散射峰具有相似的散射行为。提出了液相银团簇的分频、和频、差频原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原子团簇 共振散射 非线性散射 光谱分析
下载PDF
硫敏化中心中的银原子簇的增感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史瑶 夏培杰 +3 位作者 杨新民 姚林辉 郑彤 赵文芳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EI CSCD 2000年第4期316-322,共7页
采用一定电位范围内的氧化还原缓冲液处理单分散立方溴化银乳剂颗粒表面上的硫敏化中心和由曝光生成的潜影中心 ,考察银原子簇的漂白和再生后的曝光响应曲线 .实验结果再一次确认硫敏化中心中存在的银原子簇对硫敏化起重要作用 ,而且敏... 采用一定电位范围内的氧化还原缓冲液处理单分散立方溴化银乳剂颗粒表面上的硫敏化中心和由曝光生成的潜影中心 ,考察银原子簇的漂白和再生后的曝光响应曲线 .实验结果再一次确认硫敏化中心中存在的银原子簇对硫敏化起重要作用 ,而且敏化效果也与银原子簇的含量有关 .为此 ,提出硫敏化中心是由硫化银簇与银簇组成 ,它们在潜影形成的过程中各起不同的作用 ,但都有利于提高潜影的生成效率 ,因而共同产生敏化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敏化 卤化感光材料 银原子 增感
下载PDF
银原子团簇在纳米碳管中的形态与熔化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沈海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6-680,共5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纳米碳管中Agn(n=108,402)团簇的形态及熔化特性进行了模拟,并与自由状态下团簇的形态及熔化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①温度T=150 K时,碳管中银团簇的形态呈现为吸附在碳管内侧的单原子层银管,表现为非晶体,而...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纳米碳管中Agn(n=108,402)团簇的形态及熔化特性进行了模拟,并与自由状态下团簇的形态及熔化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①温度T=150 K时,碳管中银团簇的形态呈现为吸附在碳管内侧的单原子层银管,表现为非晶体,而自由状态下的银团簇呈现为近似球形,且具有一定的晶体特征。②自由状态下银团簇的熔化为“晶体熔化”,而纳米碳管中的银团簇为非晶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原子团簇 纳米碳管 分子动力学 熔化特性 晶体熔化
下载PDF
银原子激光共振电离研究
5
作者 汪克义 卢秉嵩 +1 位作者 吴朝晖 季学韩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89-392,共4页
用Nd:YAG及其泵浦的染料激光进行银原子三步共振电离,求解了非饱和共振过程速率方程,计算出基态和激发态共振吸收截面,给出电离效率分别与激光电离速率以及作用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到饱和激发电离的流量条件和通量条件,并进行... 用Nd:YAG及其泵浦的染料激光进行银原子三步共振电离,求解了非饱和共振过程速率方程,计算出基态和激发态共振吸收截面,给出电离效率分别与激光电离速率以及作用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到饱和激发电离的流量条件和通量条件,并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共振电离 电离效率 银原子 三能级共振
下载PDF
银原子团簇共振散射光谱的密度矩阵研究
6
作者 蒋治良 李芳 《广西科学》 CAS 2001年第2期93-98,共6页
以银原子团簇 (主 )共振散射峰作为共振散射光谱分布理论研究模型 ,采用密度矩阵法研究液相银原子团簇 (主 )共振散射峰 (7.0 6× 10 1 4 Hz,42 5 nm)和 1/2分频共振散射峰 (1/2× 7.0 6× 10 1 4 Hz,85 0 nm)的频率和强度... 以银原子团簇 (主 )共振散射峰作为共振散射光谱分布理论研究模型 ,采用密度矩阵法研究液相银原子团簇 (主 )共振散射峰 (7.0 6× 10 1 4 Hz,42 5 nm)和 1/2分频共振散射峰 (1/2× 7.0 6× 10 1 4 Hz,85 0 nm)的频率和强度分布。银原子团簇 (r =12 nm)溶液呈黄色 ,在 415 nm处有 1个吸收峰 ;在 470 nm处产生吸收谷 ,在485 nm处产生吸收峰 ,最大共振散射波长为 42 5 nm (× 10 1 4 Hz)。当 λex=42 5 nm时 ,在 42 5 nm处产生 1个主共振峰 ,在 85 0 nm (1/2× 10 1 4 Hz)处产生 1个 1/2分频共振峰。对于不同浓度的银原子团簇 (0~ 1.0× 10 - 5 mol/LAg) ,两散射峰的半峰宽度之比 (△ λ) 42 5 /(△ λ) 85 0 =2 /3,其散射光强度之比 I42 5 / 4 2 5 /I42 5 / 85 0 ≈ 3/1。在理想条件(真空 )下 ,理论推导出共振散射光中心峰带与两边峰带谱线的强度比为 1/3;中心峰与边峰的高度比为 3:1;边峰宽与中心峰宽之比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原子团簇 非线性共振散射 密度矩阵法 光谱分析
下载PDF
关于银原子在液体基底上的凝聚特性的分析
7
作者 徐海斌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31-33,共3页
从沉积在液体基底上银原子的凝聚实验规律出发,对凝聚机理进行研究,提出了凝聚速率的几率模型,给出了由该几率模型所得到的结论,并对不同沉积速率下所得到的结论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得到与实验数据相一致的结果.
关键词 凝聚机理 凝聚速率 几率模型 银原子 液体基底
下载PDF
氧原子在银原子簇表面吸附重构的DFT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瑛 何天敬 +1 位作者 陈东明 刘凡镇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6期654-660,共7页
选取三层原子簇模型模拟Ag(110)表面,采用量子化学的电子密度泛函方法(DFT)研究了氧原子吸附在Ag(110)表面而引起银表面的多种重构现象。通过计算体系结合能优化得到吸附后体系的表面几何构型,并给出了相关的电离能、电子跃迁能。计... 选取三层原子簇模型模拟Ag(110)表面,采用量子化学的电子密度泛函方法(DFT)研究了氧原子吸附在Ag(110)表面而引起银表面的多种重构现象。通过计算体系结合能优化得到吸附后体系的表面几何构型,并给出了相关的电离能、电子跃迁能。计算表明:氧原子吸附在银原子的长桥位上,位于银表面之上约0.4处,氧原子的吸附引起银原子表面强烈弛豫。第一、二层银原子间距扩张;第二、三层银原子间距收缩。由于氧原子的吸附,第一层银原子出现丢失行现象,第二层银原子出现两两成对现象,而第三层银原子出现弯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原子 原子 吸附 表面驰豫 重构 DFT
下载PDF
密度泛函方法研究卤族原子(F,Br,I)与银原子簇的相互作用
9
作者 赵爽 李振华 +2 位作者 刘智攀 王文宁 范康年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294-1298,共5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气相中的单个的F,Br,I原子吸附在中性和带正、负电荷的银原子团簇上的平衡几何构型AgnX0,±1(X=F,Br,I)、吸附能、电荷转移量以及碎片化模式,并与先前研究过的氯原子在银原子簇上的吸附做了对比.结...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气相中的单个的F,Br,I原子吸附在中性和带正、负电荷的银原子团簇上的平衡几何构型AgnX0,±1(X=F,Br,I)、吸附能、电荷转移量以及碎片化模式,并与先前研究过的氯原子在银原子簇上的吸附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卤族原子在银原子簇上的吸附得到的相似的最稳定几何构型,具有相似的吸附性质.吸附能和电子转移量的大小顺序为F>Cl>Br>I,与电负性顺序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方法 银原子 卤族原子
下载PDF
银原子在液体基底上的凝聚特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叶高翔 杨波 +3 位作者 夏阿根 金进生 罗孟波 许健民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900-1905,共6页
研究了沉积在液体基底表面上的银原子的扩散和凝聚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银原子在液体表面先形成准圆形的团族,然后通过无规扩散而逐渐凝聚成具有分枝状的凝聚体.准圆形团簇的平均半径以及凝聚速率均随沉积速率的变化而变化.还提出了... 研究了沉积在液体基底表面上的银原子的扩散和凝聚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银原子在液体表面先形成准圆形的团族,然后通过无规扩散而逐渐凝聚成具有分枝状的凝聚体.准圆形团簇的平均半径以及凝聚速率均随沉积速率的变化而变化.还提出了一个凝聚速率概率模型,计算结果与凝聚速率的实验曲线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态 凝聚速率 银原子 液体基底 凝聚特性
原文传递
铜、银和铂原子纳米团簇负热容现象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焕典 王新强 +3 位作者 毋志民 罗强 肖绪洋 甘飞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4-438,共5页
本文采用微正则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铂、铜和银原子纳米团族从固态到液态的熔化过程,得到热容量随温度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这三种金属纳米团簇在熔化过程中均出现了负热容现象,并通过对团簇热能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及团簇原子数径向... 本文采用微正则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铂、铜和银原子纳米团族从固态到液态的熔化过程,得到热容量随温度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这三种金属纳米团簇在熔化过程中均出现了负热容现象,并通过对团簇热能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及团簇原子数径向分布的分析,探讨了产生负热容现象的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和银原子纳米团簇 负热容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带电液体基底表面银原子的凝聚和扩散行为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进生 夏阿根 叶高翔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144-2149,共6页
研究了沉积在带电液体基底 (硅油 )表面的银原子的凝聚以及扩散行为 .先采用热阴极电子发射方法使液体基底表面均匀带电 ,然后用蒸发沉积方法将银原子沉积到带电的液体基底表面 .实验发现 :被沉积的银原子首先凝聚成直径约为 1 2 μm的... 研究了沉积在带电液体基底 (硅油 )表面的银原子的凝聚以及扩散行为 .先采用热阴极电子发射方法使液体基底表面均匀带电 ,然后用蒸发沉积方法将银原子沉积到带电的液体基底表面 .实验发现 :被沉积的银原子首先凝聚成直径约为 1 2 μm的准圆形团簇 ,然后由于库仑排斥力作用而相互离散 ,所有团簇均向基底的四周边缘漂移 ;基底表面的团簇数密度n随时间t指数衰减 ,衰减时间常量Of≈ 1 1× 10 - 4s- 1 ;两团簇相互离散的相对平均速率V与它们之间的相对距离L在统计意义上成正比 ,即V =HL ,其中沉积刚结束时常量H≈ 2 9× 10 - 4s- 1 ,然后随扩散时间t而逐渐趋于零 .分析表明 :由于带电银原子团簇的扩散运动 ,使基底表面的电荷重新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液体 银原子 薄膜 扩散 凝聚 基底表面沉积 原子团簇
原文传递
应用CS_2在Ag—S键中的插入反应生成新型Ag原子簇化合物的研究——Ⅳ 四核银簇合物(Ph_3P)_4Ag_4Br_4的形成与晶体结构
13
作者 金祥林 汤卡罗 +1 位作者 曾辉 唐有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应用CS_2在Ag—S键中的单核插入产物(Ph_3P)_2Ag(S_2CSR)(R=C_6H_5或C_6H_2Pr_3-2,4,6)与1,2-二溴乙烷—异丙醇混合溶剂反应,生成一个中性四核银簇合物(Ph_3P)_4Ag_4Br_4,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其晶体结构。
关键词 插入反应 四核簇合物 银原子簇化合物
下载PDF
银、钴和铂原子纳米团簇熔化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毋志民 何焕典 +3 位作者 罗强 王新强 肖绪洋 甘飞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4期208-210,共3页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研究了银、钴和铂原子纳米团簇的熔化过程 ,模型采用的是Johson的EAM作用势。模拟结果表明 ,较大原子数目的纳米团簇其熔点随尺寸单调增加 ,而较小原子数目的团簇熔点和尺寸呈现无规则变化 ;大多数团簇在...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研究了银、钴和铂原子纳米团簇的熔化过程 ,模型采用的是Johson的EAM作用势。模拟结果表明 ,较大原子数目的纳米团簇其熔点随尺寸单调增加 ,而较小原子数目的团簇熔点和尺寸呈现无规则变化 ;大多数团簇在熔点附近都出现了负热容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和铂原子纳米团簇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铅精粉中的高含量铅银
15
作者 陈旭 《吉林地质》 2019年第1期57-59,共3页
铅精矿中铅银含量较高,对于此类样品,酸溶处理时存在难以完全溶解导致结果偏低的问题,且不能同时测定,本文从前处理方法入手,优化实验分析条件,解决了铅精矿难以完全溶解的问题,解决了一份溶液同时测定铅银的问题。选定国标物进行验证,... 铅精矿中铅银含量较高,对于此类样品,酸溶处理时存在难以完全溶解导致结果偏低的问题,且不能同时测定,本文从前处理方法入手,优化实验分析条件,解决了铅精矿难以完全溶解的问题,解决了一份溶液同时测定铅银的问题。选定国标物进行验证,测定铅、银结果与标准物质结果相符合,达到稳定性好,快速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精粉 银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锌精矿中银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16
作者 张秀 戴东情 +1 位作者 袁敏 封亚辉 《世界有色金属》 2022年第4期111-113,共3页
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指南》的不确定度评定思路,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锌精矿中银含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采用A类和B类不确定度评定法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分析了影响不确定度的各个因素。结果表明测量不确定度... 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指南》的不确定度评定思路,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锌精矿中银含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采用A类和B类不确定度评定法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分析了影响不确定度的各个因素。结果表明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溶液地配制稀释、标准曲线拟合和重复性,合成相对标准确不确定度为1.42%,得到锌精矿中银含量为(164.0±4.6)g/t(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锌精矿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银表面甲醇氧化反应机理的ab initio计算研究 Ⅰ.银表面静态吸附物种的几何构型和吸附性质 被引量:5
17
作者 沈百荣 王文宁 +1 位作者 范康年 邓景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19,共7页
本文用原子簇模型(CM)的从头计算方法,计算了银表面甲醇氧化反应中的静态吸附物种的优化几何构型及吸附性质,计算表明在清洁银表面甲醇,甲醛中存在物理吸附;光表面存在的吸附氧原子时,甲醇可在银表面形成两种分子态吸附,甲醛... 本文用原子簇模型(CM)的从头计算方法,计算了银表面甲醇氧化反应中的静态吸附物种的优化几何构型及吸附性质,计算表明在清洁银表面甲醇,甲醛中存在物理吸附;光表面存在的吸附氧原子时,甲醇可在银表面形成两种分子态吸附,甲醛与表面羟基OH或氢原子共存在的银表面能够形成化学吸附,且CH2O极易与O反应生成深度氧化中间体η^-甲二氧基;中间产物甲氧基在无氧的银表面能够形成稳定吸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氧化反应机理 银原子 从头计算 氧化
下载PDF
扩散、合并和粗化:沉积在液体基底表面Ag原子团簇及薄膜的演变过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波 金进生 +1 位作者 焦正宽 叶高翔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研究了沉积在液体基底表面的Ag原子团簇的扩散、合并和粗化机制。对薄膜生长过程的原位观察结果表明 :沉积在硅油表面的Ag原子首先凝聚成具有网状结构的薄膜 ;然后薄膜破裂成分枝状的碎片 ,并逐渐凝聚成准圆形团簇 ;通过扩散和合并 ,准... 研究了沉积在液体基底表面的Ag原子团簇的扩散、合并和粗化机制。对薄膜生长过程的原位观察结果表明 :沉积在硅油表面的Ag原子首先凝聚成具有网状结构的薄膜 ;然后薄膜破裂成分枝状的碎片 ,并逐渐凝聚成准圆形团簇 ;通过扩散和合并 ,准圆形团簇的尺寸随时间而增大 ,其数密度随时间而减小。研究发现 ,准圆形团簇对的扩散系数D和团簇对的总面积S0 满足指数关系D∝S-α0 ,其中指数α =0 5 4± 0 0 8。此外 ,还对Ag原子准圆形团簇的相对尺寸分布函数及凝聚速率做了详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变过程 液体基底 薄膜 扩散 合并 粗化 表面沉积 银原子团簇
下载PDF
棉织物过度氧化引起破洞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劲峰 姚春婵 +3 位作者 张翊翔 洪剑寒 余国建 孙月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79,共6页
棉织物在氧漂工序中容易出现破洞现象,为了查清破洞产生的原因,本文将不同破洞的棉织物放入20 mL硫代硫酸银络合物测试溶液中煮沸2 min,用去离子水冲洗后观察破洞周围的颜色变化。结果表明,由机械等外力造成的破洞,破洞口与布面颜色一致... 棉织物在氧漂工序中容易出现破洞现象,为了查清破洞产生的原因,本文将不同破洞的棉织物放入20 mL硫代硫酸银络合物测试溶液中煮沸2 min,用去离子水冲洗后观察破洞周围的颜色变化。结果表明,由机械等外力造成的破洞,破洞口与布面颜色一致;因局部过度氧化引起的破洞,破洞口颜色比布面颜色深。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其进行表征,得出棉织物经测试溶液检测后,表面有银析出,颜色深的洞口含银量比其他部位多,表明这类棉织物破洞是因为局部过度氧化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氧漂 破洞 金属离子 醛基纤维素 银原子
下载PDF
变色眼镜为何会变色
20
作者 本刊综合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 2023年第3期49-49,共1页
变色眼镜是用一种能在适当波长光的辐照下改变颜色,而移去光源时则恢复其原本颜色的光致变色玻璃制成的。光致变色玻璃又称光色玻璃,主要通过加入感光材料制作而成,其中最常见的感光材料就是卤化银。卤化银本身是无色的,在遇到阳光照射... 变色眼镜是用一种能在适当波长光的辐照下改变颜色,而移去光源时则恢复其原本颜色的光致变色玻璃制成的。光致变色玻璃又称光色玻璃,主要通过加入感光材料制作而成,其中最常见的感光材料就是卤化银。卤化银本身是无色的,在遇到阳光照射时易分解成银原子和卤素原子,银原子聚集在一起形成胶体,这种胶体银对光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从而导致镜片颜色发生可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素原子 光致变色玻璃 变色眼镜 卤化 光色玻璃 可逆变化 感光材料 银原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