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胶改性银微粉的电动电势和悬浮稳定性
1
作者 李自成 徐承天 陈邦林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81-584,共4页
用光照还原制备银微粉分散体系,测量了不同还原条件下所得改性银微粉的电动电势及等电点,讨论了还原条件对银微粉等电点的影响。通过不同光照时间、明胶浓度、酸度及盐度下所得银微粉分散体系的紫外-可见光谱的测试和分析,讨论了以上条... 用光照还原制备银微粉分散体系,测量了不同还原条件下所得改性银微粉的电动电势及等电点,讨论了还原条件对银微粉等电点的影响。通过不同光照时间、明胶浓度、酸度及盐度下所得银微粉分散体系的紫外-可见光谱的测试和分析,讨论了以上条件对生成的银微粉分散体系悬浮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微粉 电性质 等电点 悬浮稳定性
下载PDF
银微粉的吸附性能及其悬浮体的分散稳定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郑伟 彭芳 +1 位作者 徐承天 陈邦林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19-622,626,共5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0nm的银微粉,分别测定了银微粉自不同pH的溶液中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MAB)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吸附等温线,并分别考察了这三种物质的浓度对银微粉Zeta电位和悬浮体稳定...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0nm的银微粉,分别测定了银微粉自不同pH的溶液中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MAB)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吸附等温线,并分别考察了这三种物质的浓度对银微粉Zeta电位和悬浮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DS和CTMAB在银微粉表面的吸附等温线为双平台型;PVP在银微粉表面的吸附为多层吸附;发现了银微粉的Zeta电位及悬浮体的稳定性与SDS、CTMAB或PVP浓度的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微粉 吸附性能 ZETA电位 悬浮体稳定性
下载PDF
化学还原制备晶硅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用银微粉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军 王勤 徐茂 《云南冶金》 2022年第4期104-108,共5页
采用化学还原制备晶硅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用银微粉,以聚乙烯醇(PVA)作分散剂,甲醛作为还原剂,氨水调节pH,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等分析银微粉的形貌和粒径,研究还原温度、分散剂用量、还原剂加入硝酸银溶液的速率等工艺条件对银粉形貌... 采用化学还原制备晶硅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用银微粉,以聚乙烯醇(PVA)作分散剂,甲醛作为还原剂,氨水调节pH,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等分析银微粉的形貌和粒径,研究还原温度、分散剂用量、还原剂加入硝酸银溶液的速率等工艺条件对银粉形貌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硝酸银溶液浓度1 mol/L,甲醛溶液浓度1.2 mol/L,pH=3,还原温度为50℃,分散剂PVA添加量为硝酸银质量的1%,还原剂溶液加入速率为100 mL/min时,制备得到平均粒径0.89μm、振实密度5.42 g/cm^(3)、比表面积1.2 m^(2)/g的高分散性银微粉。按银微粉添加量为60%、玻璃粉添加量2%、有机载体为38%配制的背电极银浆,经烘干、烧结固化后测试背电极350℃焊接拉力4.3 N,450℃焊接拉力5.8 N,150℃恒温1 h的老化附着力为(2.5~3.0)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还原 太阳能电池 背电极 银微粉
下载PDF
分散工艺对银微粉分散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军 刘玲 《世界有色金属》 2016年第9期138-138,140,共2页
以比表面积0.4-0.6㎡/g的银微粉作为分散原粉,以醇类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剂进行分散,且固定其加入量,对不同的分散时间以及分散频率进行取样分析,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银微粉的分散状态,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检测银粉的粒度分布情况,探... 以比表面积0.4-0.6㎡/g的银微粉作为分散原粉,以醇类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剂进行分散,且固定其加入量,对不同的分散时间以及分散频率进行取样分析,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银微粉的分散状态,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检测银粉的粒度分布情况,探索银微粉在不同的分散工艺下的分散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微粉 分散
下载PDF
非水溶剂法碘化物系银纳米微粉的制备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宏涛 宋晓秋 +1 位作者 宁志刚 赵伟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B08期121-124,共4页
在无水的条件下,以有机物为溶剂,从银盐和碘化物出发制备银纳米微粉,避免银纳米粒子干燥过程中表面收缩硬化。实验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的适宜条件。
关键词 非水溶剂法 纳米微粉 碘化物 有机溶剂 制备条件 制备过程 照相乳剂
下载PDF
银微粉制备过程中比表面积影响因素的研究
6
作者 宋先刚 娄红涛 梁炳联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32,共4页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银微粉,通过分析测试银微粉比表面积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各种因素如PVP分散剂用量、银质量浓度、碳酸钠用量、反应温度及混合并流压强等对银微粉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比表面积为6~9m2/...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银微粉,通过分析测试银微粉比表面积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各种因素如PVP分散剂用量、银质量浓度、碳酸钠用量、反应温度及混合并流压强等对银微粉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比表面积为6~9m2/g的银微粉的最佳条件为:PVP分散剂用量为银量的2.0%-2.5%(质量分数),银质量浓度40-50g/L,碳酸钠用量35-40g/L,温度35-45℃,并流压强0.4-0.6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微粉 液相化学还原法 水合肼 阿拉伯树胶 聚乙烯吡咯烷酮 比表面积
原文传递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wder metallurgy Ti-Al-Mo-V-Ag alloy
7
作者 肖代红 袁铁锤 +1 位作者 欧小琴 贺跃辉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269-1276,共8页
The Ti-Al-Mo-V-Ag α+β alloys were processed by powder metallurgy(PM) using the blended elemental(BE) technique.The effects of Ag addition and sintering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Ti-5Al... The Ti-Al-Mo-V-Ag α+β alloys were processed by powder metallurgy(PM) using the blended elemental(BE) technique.The effects of Ag addition and sintering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Ti-5Al-4Mo-4V alloy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optical microscope,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ests.The results show that adding Ag element increases the relative density and improv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M Ti-5Al-4Mo-4V alloy.After sintering at 1 250 ℃ for 4 h,the relative density and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Ti-5Al-4Mo-4V-5Ag alloy are 96.3% and 1 656 MPa,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tanium alloys powder metallurgy(PM) AG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