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沟遗址出土唐至元代青瓷的化学组成与呈色研究
1
作者 罗晨琛 王莹 +7 位作者 赵可心 王芬 朱建锋 罗宏杰 于春雷 黄晓娟 宁红军 王甜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7,共11页
为揭示银沟遗址出土唐到元代青瓷的原料特征与呈色特点,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色度仪和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研究青瓷胎釉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与釉面呈色。研究结果表明:(1)金代青瓷胎中主要氧化物SiO_(2)、Al_(2... 为揭示银沟遗址出土唐到元代青瓷的原料特征与呈色特点,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色度仪和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研究青瓷胎釉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与釉面呈色。研究结果表明:(1)金代青瓷胎中主要氧化物SiO_(2)、Al_(2)O_(3)含量与其他各代有显著差异。唐代到金代胎中呈色元素TiO_(2)、Fe2O3含量逐渐降低,使得胎色从灰黑过渡到灰白。但是元代胎中的铁含量较高,而钛含量偏低,使得胎色偏黄色。(2)宋代青釉中的K2O、Al_(2)O_(3)、SiO_(2)含量均处于较高的水平,釉高温黏度大,釉中气泡密集并且尺寸不均匀。金代、元代釉中CaO含量较高,釉面多开片。主要呈色元素Fe2O3在唐代青瓷中含量较低,宋代,元代含量较高。(3)五代到元代青瓷釉色从冷色调蓝绿向暖色调黄绿转变,与釉中Fe元素价态和配位的变化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沟遗址 青瓷 唐到元时代 特征特点 化学组成
下载PDF
关于富平银沟遗址陶瓷标本的材料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青会 刘松 周少华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82-95,189,共15页
利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和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OM)对陕西富平银沟遗址采集陶瓷标本实物资料进行了分析,获取了相关的科技信息,并将银沟遗址青白瓷标本与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银沟遗址青白瓷与景德镇湖... 利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和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OM)对陕西富平银沟遗址采集陶瓷标本实物资料进行了分析,获取了相关的科技信息,并将银沟遗址青白瓷标本与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银沟遗址青白瓷与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在釉层物理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银沟遗址青瓷标本和白瓷标本在釉层物理结构及制作工艺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 银沟遗址 断层结构
下载PDF
富平银沟遗址陶瓷标本胎釉化学成分检测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松 李青会 周少华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66-81,189,共17页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对陕西富平银沟遗址采集瓷质标本青白瓷、青瓷和白瓷三类瓷器标本残片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获取了不同类型瓷器胎釉化学成分,并将其与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和耀州窑青瓷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银沟遗址出...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对陕西富平银沟遗址采集瓷质标本青白瓷、青瓷和白瓷三类瓷器标本残片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获取了不同类型瓷器胎釉化学成分,并将其与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和耀州窑青瓷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银沟遗址出土的银沟遗址采集的青白瓷属低Al2O3高SiO2体系;同一地区的标本由于窑场地点、年代的差别,势必存在用料配釉、工艺技术上的差异,表现为有一定的离散性。银沟遗址采集青白瓷标本在胎釉化学成分上与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样品均存在差异;特别是在微量元素Cr和Zr的分布上区别明显。银沟遗址青瓷标本胎体组分差异明显,可大致划分为三类,分别是中等硅铝类、高铝低硅类和低铝高硅类。银沟遗址白瓷样品在胎体组分上亦存在较大差异,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样品在胎体组分上具有典型的高铝低硅特征,而另一类则具有高硅低铝的特点。从比较分析中我们发现,南北方窑场生产相类似品种的产品,除了表面上直观感觉相似外,从标本胎体中常用元素的化学组成来看,亦有非常多的标本处在重叠区域。这说明不同地域的窑工们在采用制瓷原料上已经掌握了常识性的选择和凭经验目测选择矿物原料的技术水平。过去学界认为高铝低硅类样品为北方青瓷或白瓷的特征,其实不然。瓷片标本中的胎釉化学组成比例高低只与不同产地所选用的原材料矿物有关,而单一矿物的组织特性及结构相似性是不论南北的。然而,不同矿物形成的环境条件会使该类矿物形成过程中留下某此微量元素的差异。同一窑场的不同时期因生产采用的原料矿发生变化,亦可产生同窑场不同时期的产品常量及微量元素存在差异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分析 银沟遗址 湖田窑 耀州窑
下载PDF
陕西富平银沟遗址与“柴窑”产地之关系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少华 马鑫宇 俞怡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58-163,共6页
本文在查阅文献、综合研究出土实物的基础上,探讨富平银沟遗址与五代“柴窑”产地之间的关系。经科技考古研究,陕西富平银沟遗址为唐中晚期至北宋时期中国北方重要的制瓷窑场遗址。该遗址出土了大量高品质的青白瓷,其在时空分布、器物... 本文在查阅文献、综合研究出土实物的基础上,探讨富平银沟遗址与五代“柴窑”产地之间的关系。经科技考古研究,陕西富平银沟遗址为唐中晚期至北宋时期中国北方重要的制瓷窑场遗址。该遗址出土了大量高品质的青白瓷,其在时空分布、器物特征上与古代文献记载的五代时期的“柴窑”基本相符。故推测富平银沟遗址相关窑场即为“柴窑”的产地。而那类青白釉瓷即为文献记载的“柴窑”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平 银沟遗址 柴窑 产地
下载PDF
富平银沟遗址青白瓷与湖田窑青白瓷之科技考古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少华 金欣园 娄佳清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49-157,共9页
陕西富平银沟遗址考古勘探发现了一批胎体致密烧结、洁白轻薄、釉层光亮的青白瓷,制瓷技术精湛。本文通过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PXRF)和热释光测年技术,对这批青白瓷进行了胎釉化学成分的检测及测年分析,并与景德镇湖田窑青... 陕西富平银沟遗址考古勘探发现了一批胎体致密烧结、洁白轻薄、釉层光亮的青白瓷,制瓷技术精湛。本文通过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PXRF)和热释光测年技术,对这批青白瓷进行了胎釉化学成分的检测及测年分析,并与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检测结果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银沟遗址的青白瓷与湖田窑青白瓷在胎釉常量元素分布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部分微量元素的组成上差异明显。银沟遗址出土的青白瓷的烧制年代主要为五代至北宋时期。而湖田窑青白瓷的烧制年代为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时期。在釉与胎体工艺制作上前者水平大大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白瓷 银沟遗址 湖田窑 热释光测年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陕西富平银沟遗址与“鼎州窑”及相关研究
6
作者 周少华 俞怡 马鑫宇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64-169,共6页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考古和文献资料,结合科技考古的研究结果,探究富平银沟遗址与“鼎州窑”和“耀州窑”的关系。研究认为:富平地区窑业在唐代曾被称作“鼎州窑”。它是我国北方唐中晚期重要的制瓷窑场。唐末之后因行政地域名称变更,该地...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考古和文献资料,结合科技考古的研究结果,探究富平银沟遗址与“鼎州窑”和“耀州窑”的关系。研究认为:富平地区窑业在唐代曾被称作“鼎州窑”。它是我国北方唐中晚期重要的制瓷窑场。唐末之后因行政地域名称变更,该地区归耀州管辖,故相关窑场被后人定名为“耀州窑”。从窑业的工艺技术角度而言,当今的“耀州窑”应是唐“鼎州窑”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平银沟遗址 鼎州窑 耀州窑 陆羽《茶经》
下载PDF
富平银沟遗址陶瓷科技考古专家评估讨论会总结
7
作者 周少华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70-176,共7页
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八日由浙江大学和陕西省文物局主办的“富平银沟遗址陶瓷科技考古专家评估讨论会”于2017年3月27日—3月28日在浙江杭州如期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由陕西省文物勘探有限公司主持的,浙江大学为首的陶瓷科技考古... 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八日由浙江大学和陕西省文物局主办的“富平银沟遗址陶瓷科技考古专家评估讨论会”于2017年3月27日—3月28日在浙江杭州如期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由陕西省文物勘探有限公司主持的,浙江大学为首的陶瓷科技考古课题组承担的《富平银沟遗址陶瓷科技考古研究项目》已圆满完成预先设计的工作计划和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沟 遗址 考古 科技 文物 陕西省 陶瓷
下载PDF
陕西富平银沟遗址瓷器标本与吕氏家族瓷器比较研究
8
作者 叶文程 张勇 汤育智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85,共9页
通过实地调查考察和查阅相关考古文献资料,结合考古勘探出土瓷片、整器资料与相关研究结论,对富平银沟遗址瓷器标本与蓝田吕氏家族墓出土瓷器进行比较,发现银沟遗址出土的青瓷、白瓷、青白瓷、酱褐瓷、黑瓷瓷片及残器与吕大临家族墓出... 通过实地调查考察和查阅相关考古文献资料,结合考古勘探出土瓷片、整器资料与相关研究结论,对富平银沟遗址瓷器标本与蓝田吕氏家族墓出土瓷器进行比较,发现银沟遗址出土的青瓷、白瓷、青白瓷、酱褐瓷、黑瓷瓷片及残器与吕大临家族墓出土的瓷器,从形制、胎质、釉色、装饰工艺等具有明显相同或相似之处。综合研究后认为,吕氏家族墓出土瓷器相当部分属于富平银沟遗址瓷窑场生产的瓷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沟遗址 瓷器标本 吕氏家族墓葬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富平银沟遗址青瓷标本的类型学分析
9
作者 娄佳清 周少华 王德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80,共14页
富平银沟遗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华朱乡东北部银沟村。经过为期两年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在该地区发现和搜集了大量的精美陶瓷产品。其中青瓷产品占比最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通过选取银沟地区青瓷器形较为完整,并具有典型... 富平银沟遗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华朱乡东北部银沟村。经过为期两年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在该地区发现和搜集了大量的精美陶瓷产品。其中青瓷产品占比最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通过选取银沟地区青瓷器形较为完整,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青瓷标本进行类型学的整理分析。根据器形,青瓷标本可分为碗、盘、盒、钵、香炉、瓶、罐、壶等。通过与耀州窑典型青瓷器的器形与纹饰对比,从器物的类型学解析银沟遗址青瓷器的烧造年代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沟遗址 青瓷 类型学 耀州窑 烧造年代
下载PDF
富平银沟遗址陶瓷标本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富强 徐飞旋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7-15,190,共10页
2011年以来,陕西省文物勘探有限公司联合渭南市考古所、富平县文物局全面展开银沟地区文物调查和文物勘探工作,笔者全程参与了银沟遗址调查、勘探工作和文物标本的搜集以及标本登记、整理编号的工作。本文着重介绍有关富平银沟遗址陶瓷... 2011年以来,陕西省文物勘探有限公司联合渭南市考古所、富平县文物局全面展开银沟地区文物调查和文物勘探工作,笔者全程参与了银沟遗址调查、勘探工作和文物标本的搜集以及标本登记、整理编号的工作。本文着重介绍有关富平银沟遗址陶瓷标本的分布,陶瓷标本的采集和征集情况。经过标本整理及类型学统计分析,发现富平银沟遗址中搜集的陶瓷标本具有唐、五代、北宋时期烧制陶瓷的特点。从工艺上看,这些陶瓷标本器型丰富,质量上乘,反映出该地区出现的标本具有高超的制瓷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平 银沟遗址 古陶瓷 标本 综述
下载PDF
富平银沟遗址科技考古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云辉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77-181,共5页
富平银沟遗址发现的古瓷窑,出土的陶瓷及制瓷工具等,反映了唐宋时期这里曾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瓷窑,这里发现的瓷器及瓷片标本经科学检测,证实这里烧制的瓷器水平很高,在中国唐宋时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成果的出现,笔者以为至少有三... 富平银沟遗址发现的古瓷窑,出土的陶瓷及制瓷工具等,反映了唐宋时期这里曾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瓷窑,这里发现的瓷器及瓷片标本经科学检测,证实这里烧制的瓷器水平很高,在中国唐宋时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成果的出现,笔者以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这里具有优质的制胎制釉的资源;二是由于较早的采用了包括二元配方等先进工艺;三是由于这里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关中平原,秦汉隋唐京畿之地),悠久深厚的制作陶器及瓷器的历史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平 银沟遗址 陶瓷科技 考古
下载PDF
富平银沟遗址陶瓷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树锋 孟鸣 +1 位作者 薛胜利 梁亚萍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28-148,共21页
从古陶瓷工艺的角度对富平银沟遗址出现的陶瓷标本进行分析研究。又结合作者对传统陶瓷工艺技术的研究、制作、工艺复原实验的数年学习、实践积累的心得,着重对富平银沟遗址的瓷质标本中主要品种青瓷,对其整个工艺流程成因作初步揭秘演... 从古陶瓷工艺的角度对富平银沟遗址出现的陶瓷标本进行分析研究。又结合作者对传统陶瓷工艺技术的研究、制作、工艺复原实验的数年学习、实践积累的心得,着重对富平银沟遗址的瓷质标本中主要品种青瓷,对其整个工艺流程成因作初步揭秘演示,从而探讨唐宋时期富平一带窑业发展的工艺技术水平及对后来陕西“耀州窑”青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沟遗址 陶瓷 青瓷 工艺技术
下载PDF
关于富平银沟遗址陶瓷标本的工艺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川 张小娜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07-121,189,共16页
通过对银沟遗址陶瓷标本的测试分析、年代分析、类型学分析以及遗址附近陶瓷原料的调查及测试分析,以及对标本的仔细观察,从陶瓷工艺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认为银沟遗址的陶瓷具有从唐朝至北宋的时间跨度,技术先进,有较高的艺术造诣,极... 通过对银沟遗址陶瓷标本的测试分析、年代分析、类型学分析以及遗址附近陶瓷原料的调查及测试分析,以及对标本的仔细观察,从陶瓷工艺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认为银沟遗址的陶瓷具有从唐朝至北宋的时间跨度,技术先进,有较高的艺术造诣,极有可能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产瓷地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沟遗址 陶瓷标本 陶瓷工艺
下载PDF
富平银沟遗址考古调查与勘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德义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6,189,共7页
2011年,富平县人民政府实施S106省级公路改线及富平县城规划区东北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受陕西省文物局委托,陕西省文物勘探有限公司对该项目区域范围进行文物调查、勘探。本文着重介绍富平银沟遗址文物勘探项目工作概况及富平银沟遗址的... 2011年,富平县人民政府实施S106省级公路改线及富平县城规划区东北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受陕西省文物局委托,陕西省文物勘探有限公司对该项目区域范围进行文物调查、勘探。本文着重介绍富平银沟遗址文物勘探项目工作概况及富平银沟遗址的调查、勘探与研究工作。勘探确定了银沟遗址的具体范围,共发现各类遗迹1910处,其中古代窑炉遗址318座、灰坑832处、矿物质原料遗迹242处、古井145眼、房址8处、道路10条、壕沟12条、古墓葬88座和扰土坑229处,探查出古窑炉遗迹、夯土墙遗迹、古墓葬等内涵丰富的文化遗存,以及大量精美的古瓷器、陶器残片及砖、瓦等遗物。积累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为该遗址的后续考古发掘、保护规划编制、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平银沟遗址 考古调查 文物勘探
下载PDF
富平银沟遗址部分陶瓷碗类的造型规格及装饰制作
15
作者 孟树锋 孟鸣 +1 位作者 梁亚萍 王德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2-89,共8页
以传统陶瓷工艺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长期的陶瓷艺术设计、实际制作和现行的技艺规则及生活习尚,对银沟遗址出土陶瓷标本中部分特征较强的碗类器物在时代判断、制作工艺、造型装饰、规格使用等方面的成因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得出了这部分... 以传统陶瓷工艺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长期的陶瓷艺术设计、实际制作和现行的技艺规则及生活习尚,对银沟遗址出土陶瓷标本中部分特征较强的碗类器物在时代判断、制作工艺、造型装饰、规格使用等方面的成因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得出了这部分陶瓷的烧制技术特点、装饰艺术及美学风格及它在整个中国陶瓷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平银沟遗址 碗类造型 制作工艺 装饰艺术
下载PDF
甘肃白银市银硐沟铜锌矿多元信息找矿预测
16
作者 舒立霞 曹中煌 +3 位作者 华二 叶聪林 邹璇 罗先熔 《矿产与地质》 2024年第3期527-533,共7页
甘肃白银市银硐沟铜锌矿位于北祁连山早古生代造山带,文章建立一套适用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铅锌矿床物化探综合勘查模型,对研究矿区的深部进行找矿预测。本次研究在工作区内主要实施地球化学勘查(地电提取测量法、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 甘肃白银市银硐沟铜锌矿位于北祁连山早古生代造山带,文章建立一套适用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铅锌矿床物化探综合勘查模型,对研究矿区的深部进行找矿预测。本次研究在工作区内主要实施地球化学勘查(地电提取测量法、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和热释汞测量法)和地球物理勘查(高精度磁测法和大功率TEM法)等多种勘查技术方法进行找矿预测研究。依托已知矿体剖面,在勘查区共圈出各类综合异常靶区9个,建立了该矿区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式,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地质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田 铜锌矿床 多元信息 找矿预测
下载PDF
豫西熊耳山蒿坪沟Ag-Au-Pb-Zn多金属矿床闪锌矿矿物学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成矿启示
17
作者 刘金波 张德贤 +2 位作者 胡子奇 陈绍炜 谢小雨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13,共16页
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豫西熊耳山地区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在蚀变破碎带和断裂带内,成矿与区内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目前该矿床的研究集中于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但从矿物角度示踪成矿... 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豫西熊耳山地区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在蚀变破碎带和断裂带内,成矿与区内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目前该矿床的研究集中于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但从矿物角度示踪成矿过程的报道较少。本文以矿石中不同世代闪锌矿为研究对象,开展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主微量元素分析,查明不同世代闪锌矿的矿物学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以反演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进而约束矿床成因类型。结果表明,该矿床中闪锌矿主要存在两个世代:第一世代闪锌矿(Sp1)呈黑褐色或浅褐色,常与黄铁矿和黄铜矿共生,相对富集Fe、Mn、Cd、Cu和In;第二世代闪锌矿(Sp2)呈黄褐色或暗褐色,与大量方铅矿共生,裂隙被它形黄铁矿和碳酸盐充填,相对富集Co、Ge、Sn和Pb。闪锌矿中主要富集的元素为Fe、Co和In,其中Fe、Mn、Cd、Co和In等元素基本是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闪锌矿的矿物晶格中,而Ag、Sb、Cu和Pb可能是以子矿物或显微包裹体的形式赋存。此外,Zn/Cd、Zn/Fe和Ga/In比值以及Fe温度计指示闪锌矿形成于中低温(沉淀时流体温度为229~259℃)和低硫逸度(lgƒ(S_(2))=-12.0~-10.1)的环境下,由成矿阶段II(Sp1到成矿阶段Ⅲ(Sp2其成矿温度可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结合面扫描分析结果,指示闪锌矿从核部到边缘温度逐渐降低。通过与国内外典型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对比,结合本矿床闪锌矿中低的Ga/In和Ge/In比值及Ge含量的特征,指示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有岩浆活动的参与。综合认为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可能属于岩浆期后热液蚀变岩型和脉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坪金铅锌多金属矿床 闪锌矿微量元素 LA-ICP-MS 面扫描 矿床成因
下载PDF
河南银洞沟造山型银矿床碳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41
18
作者 张静 杨艳 +3 位作者 胡海珠 王志光 李国平 李忠烈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833-2842,共10页
河南内乡县银洞沟大型脉状银多金属矿床产于北秦岭造山带朱夏断裂北侧的二郎坪地体内,含矿围岩是二郎坪群火山岩-碎屑岩建造,矿体定位于断裂构造带内,产状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组构、矿物组合、围岩蚀变类型和分带等地质特征均与典型造... 河南内乡县银洞沟大型脉状银多金属矿床产于北秦岭造山带朱夏断裂北侧的二郎坪地体内,含矿围岩是二郎坪群火山岩-碎屑岩建造,矿体定位于断裂构造带内,产状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组构、矿物组合、围岩蚀变类型和分带等地质特征均与典型造山型金矿一致,应属造山型银矿。矿床硫化物δ^(34)S介于+4.7~+8.1‰,高于有机物和岩浆岩。流体包裹体中CO_2的δ^(13)C介于-0.2~+0.9‰,与海相碳酸盐一致,高于其它所有地质体。矿石硫化物^(206)Pb/^(204)Pb=18.2026~18.4462,^(207)Pb/^(204)Pb=15.5835~15.7739,^(208)Pb/^(204)Pb=38.5478~39.0890,显示铀铅富集,钍铅微弱亏损。这些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夹杂沉积硫酸盐的碳酸盐-碎屑岩沉积建造是最为理想的物源,对比研究东秦岭北坡相关地质单元,认为成矿物质和流体主要来自二郎坪群和秦岭群,尤其是雁岭沟组合碳酸盐岩地层对于成矿流体和物质的贡献不可替代。中生代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秦岭群沿朱夏断裂向北陆内俯冲到二郎坪地体之下,并通过俯冲变质脱水而为银洞沟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成矿物质和流体。朱夏断裂北侧依次出现银洞沟银矿、许瑶沟金矿、松垛隐伏花岗岩基、栾川斑岩钼矿带,构造-成岩-成矿空间格局与CMF模式(碰撞造山成岩成矿和流体作用模式)完全一致,证明了CMF模式的科学性和普适性和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的有效性。银洞沟矿床的发现和研究结果证实了前人预测的朱夏断裂北侧"桑坪-米坪-许瑶沟铜金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化带"的客观存在,该带应作为银金多金属矿床勘查的重点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造山型 同位素地球化学 CMF模式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基于FLO-2D的泥石流工程治理效果分析——以都江堰银洞子沟泥石流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海龙 樊晓一 姜元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66-71,95,共7页
选取地震区典型泥石流沟银洞子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FLO-2D软件再现该沟2013年泥石流发生过程,验证了通过研究区雨量数据获取泥石流流量线方法的可靠性以及相关模拟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基于泥石流发生频率和暴雨爆发频率相同... 选取地震区典型泥石流沟银洞子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FLO-2D软件再现该沟2013年泥石流发生过程,验证了通过研究区雨量数据获取泥石流流量线方法的可靠性以及相关模拟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基于泥石流发生频率和暴雨爆发频率相同的假设,对不同爆发频率下的泥石流工程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程治理后,当爆发频率为30,50 a时,工程治理效果显著;当爆发频率为100 a时,工程治理效果不显著。因此,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加强极端降雨条件下泥石流的预警和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范围 FLO-2D 洞子 泥石流 都江堰
下载PDF
河南内乡县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碳-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26
20
作者 张静 燕光谱 +3 位作者 叶霖 李国平 李忠烈 王志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59-1364,共6页
河南内乡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东秦岭北坡的二郎坪群,属于断裂构造控制的脉状造山型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δ^(18)O 值为2.7~9.6‰,δD 值为-95~-73‰,δ^(13)C 值为0.1~0.9‰。早阶段流体为源于含海相碳酸盐的岩石组合的变质脱水... 河南内乡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东秦岭北坡的二郎坪群,属于断裂构造控制的脉状造山型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δ^(18)O 值为2.7~9.6‰,δD 值为-95~-73‰,δ^(13)C 值为0.1~0.9‰。早阶段流体为源于含海相碳酸盐的岩石组合的变质脱水,晚期流体来自大气降水的循环。矿区南侧含大理岩的秦岭群符合早阶段变质流体的源区岩性特征,因此认为,在中生代扬子与中朝大陆碰撞过程中,秦岭群板片沿朱夏断裂向北陆内俯冲到二郎坪地体之下,在二郎坪地体之下变质脱水,导致造山型银/金矿床成矿流体系统发育,流体在赋矿构造的韧脆性转变带或韧脆性转变期卸载成矿物质,形成银洞沟大型银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氢氧碳同位素体系 多金属矿床 秦岭造山带 河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