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子银行规模与银行体系稳定性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春红 徐奎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46,共7页
本文选取1987-2012年的年度数据,从信贷需求的角度估测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以银行危机先行指标为基础,构建银行稳定性指标BSSI来监控中国银行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程度;模拟数据构造模型实证研究二者关系,得出影子银行发展对银行体系... 本文选取1987-2012年的年度数据,从信贷需求的角度估测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以银行危机先行指标为基础,构建银行稳定性指标BSSI来监控中国银行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程度;模拟数据构造模型实证研究二者关系,得出影子银行发展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双重影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 双重性
下载PDF
我国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经济影响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霞 王敏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87,共9页
中国影子银行近几年增速迅猛,总规模高居世界第三,已成为国际国内金融界关注的重点。而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影子银行的证券化程度低,这种特质的影子银行会否危及国内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则是国内分析影子银行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 中国影子银行近几年增速迅猛,总规模高居世界第三,已成为国际国内金融界关注的重点。而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影子银行的证券化程度低,这种特质的影子银行会否危及国内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则是国内分析影子银行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金融发展不断深化,一方面应将影子银行的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加强风险管理;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影子银行带来的金融创新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体系稳定性 影子银行 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监管
下载PDF
民间借贷对银行信贷和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富有 苏韶华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96,共7页
随着民间借贷规模的迅速扩张,其对银行体系的影响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SVAR模型,以1992-2013年年度数据为样本,就民间借贷对我国银行信贷与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民间借贷对... 随着民间借贷规模的迅速扩张,其对银行体系的影响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SVAR模型,以1992-2013年年度数据为样本,就民间借贷对我国银行信贷与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民间借贷对我国银行信贷规模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民间借贷短期内会使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有所降低,但从长期来看无显著影响;近些年我国相对稳定的银行系统和快速增长的银行信贷规模是促使我国民间借贷规模迅速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几点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借贷 银行体系稳定性 主成分分析 SVAR模型
下载PDF
利率市场化进程、影子银行规模与银行体系稳定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尹庆伟 陈晨 《财会月刊(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Z期93-97,共5页
本文经计算得到1992~2013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指数、影子银行规模以及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并构建VECM模型实证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和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短期动态调整效应和长期均衡影响。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影子银行规模增长率... 本文经计算得到1992~2013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指数、影子银行规模以及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并构建VECM模型实证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和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短期动态调整效应和长期均衡影响。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影子银行规模增长率与银行体系稳定性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都是银行体系稳定性的Granger原因,且都会显著降低银行体系稳定性;从短期看,利率市场化冲击对银行体系稳定性有负面影响,影子银行增长率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在两年内会改善银行体系稳定性,但之后却会降低银行稳定性。因此,监管当局应在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同时保障银行体系的稳定发展,加大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体系稳定性 利率市场化进程 影子银行 VECM模型
下载PDF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体系稳定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邹薇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9-102,共4页
由于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水平必然升高,利率的波动也更加频繁、波动幅度加剧,因此利率市场化将加剧银行体系的不稳定,甚至常常直接导致银行危机的发生。对于中国来说,如果不能建立有序的竞争秩序和显性存款保险体系,如果不能改善银行经营... 由于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水平必然升高,利率的波动也更加频繁、波动幅度加剧,因此利率市场化将加剧银行体系的不稳定,甚至常常直接导致银行危机的发生。对于中国来说,如果不能建立有序的竞争秩序和显性存款保险体系,如果不能改善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利率市场化将对银行体系稳定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银行体系稳定性 金融市场 宏观经济
下载PDF
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柱 衣述冰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4,共11页
使用中国36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研究中心构建的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了金融科技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会对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但存在异质性,其中处于发展... 使用中国36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研究中心构建的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了金融科技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会对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但存在异质性,其中处于发展前期的中小型及“规模扩张瓶颈期”的商业银行受到金融科技的冲击影响较大;扩大银行体系规模有利于提升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信息效应在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体系稳定性中存在中介作用。为有效控制金融科技带来的风险,银行应努力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有效防范信息的负面效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银行体系稳定性 信息效应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楠 《区域金融研究》 2012年第12期29-31,共3页
从国际资本流动与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理论基础来看,国际资本的流入与流出所引发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问题以及银行挤兑现象是银行体系脆弱性的主要体现。由此,国际资本流动主要通过直接冲击、间接冲击和继发性冲击等途径来引发银行挤兑或... 从国际资本流动与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理论基础来看,国际资本的流入与流出所引发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问题以及银行挤兑现象是银行体系脆弱性的主要体现。由此,国际资本流动主要通过直接冲击、间接冲击和继发性冲击等途径来引发银行挤兑或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影响一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通过构建BSS3指数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知,在资本项目开放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趋势下,我国应积极筹建存款保险机构、提高银行信贷管理水平、完善银行业市场退出机制以及加强银行业监管,以维持开放经济下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资本流动 银行体系稳定性 GRANGER因果检验
下载PDF
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8
作者 王楠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3年第2期28-30,共3页
从国际资本流动与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理论基础来看,国际资本的流入与流出所引发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问题以及银行挤兑现象是银行体系脆弱性的主要体现。由此,国际资本流动主要通过直接冲击、间接冲击和继发性冲击等途径来引发银行挤兑或... 从国际资本流动与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理论基础来看,国际资本的流入与流出所引发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问题以及银行挤兑现象是银行体系脆弱性的主要体现。由此,国际资本流动主要通过直接冲击、间接冲击和继发性冲击等途径来引发银行挤兑或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影响一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通过构建BSS3指数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知,在资本项目开放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趋势下,我国应积极筹建存款保险机构、提高银行信贷管理水平、完善银行业市场退出机制以及加强银行业监管,以维持开放经济下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资本流动 银行体系稳定性 GRANGER因果检验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对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状况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谢陈昕 《生产力研究》 2017年第7期35-39,共5页
随着我国"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互联网金融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新兴力量。文章借鉴已有的指标选取方法,构建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并结合互联网金融指标构建VAR模型,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随着我国"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互联网金融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新兴力量。文章借鉴已有的指标选取方法,构建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并结合互联网金融指标构建VAR模型,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短期内互联网金融对于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定具有冲击效应;而从长期来看,互联网金融不能替代传统银行体系;相反,银行体系的稳定发展对于互联网金融的长期发展存在一定影响。据此提出了二者应该互利共生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标 VAR模型 GRANGER因果检验 脉冲响应
下载PDF
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基于类信贷影子银行业务视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春肖 田盛丹 《新金融》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59,共6页
中国影子银行以商业银行为中心,本质上是商业银行为进行监管套利主动发起或主导的类信贷业务。影子银行不仅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之间的关联更加复杂,也增加了商业银行与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存在系统性风险隐患。本文使用2007—2020... 中国影子银行以商业银行为中心,本质上是商业银行为进行监管套利主动发起或主导的类信贷业务。影子银行不仅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之间的关联更加复杂,也增加了商业银行与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存在系统性风险隐患。本文使用2007—2020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少量适度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有助于增强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超过一定阈值后才会降低银行体系稳定性。因此,本文认为应中性看待影子银行发展,维持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适度平衡,防范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死灰复燃,引导低风险影子银行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系统性风险 银行体系稳定性
原文传递
影子银行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家华 王瑞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8-73,共6页
本文首先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规模进行估算,然后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稳健性指数,测度了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稳健性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分别对影子银行规模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稳健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 本文首先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规模进行估算,然后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稳健性指数,测度了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稳健性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分别对影子银行规模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稳健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影子银行规模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稳定性指数呈显著的U型关系,而与城商行的这一关系则不显著。从2012年开始,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超出银行稳定性拐点,为此需要对影子银行采取适度监管政策,构建影子银行官方数据库,重构影子银行风险导向政府审计风险模型以及加强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审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银行体系稳定性 U型关系
下载PDF
论资产价格波动对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
12
作者 钱海清 桂评詠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6-67,共2页
本文以金融稳定为研究目标,以资产价格波动为研究着眼点,分析了资产价格过度波动引发金融不稳定的特征。本文在进行相关理论和数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证数据和实证分析来反应实际问题。为了检验资产价格波动与银行体系稳定性,本文... 本文以金融稳定为研究目标,以资产价格波动为研究着眼点,分析了资产价格过度波动引发金融不稳定的特征。本文在进行相关理论和数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证数据和实证分析来反应实际问题。为了检验资产价格波动与银行体系稳定性,本文收集和选取大量的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并利用Eviews、SPSS等研究工具检验了相关变量之间的影响效果,并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关的结论和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体系稳定性 资产价格 波动 因子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的影响——基于演化和发展的阶段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林可全 王韵亭 《新金融》 2008年第2期31-35,共5页
本文总结了研究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国内外文献,在现有文献的贡献与局限基础上从演化和发展的角度提出阶段论的分析方法。研究发现:1、外资银行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随着开放阶段的深入呈现倒"U&qu... 本文总结了研究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国内外文献,在现有文献的贡献与局限基础上从演化和发展的角度提出阶段论的分析方法。研究发现:1、外资银行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随着开放阶段的深入呈现倒"U"型的变化;2、使用宏观经济变量分析无法准确地计量分析外资银行的微观战略选择及国家经济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银行进入 银行体系稳定性 阶段性影响 国家经济安全
下载PDF
外资银行渗透对中国银行业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基于阶段理论与演化理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慧君 顾金宏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7-72,共6页
基于阶段理论分析方法,本文从演化和发展的角度研究外资银行渗透对于中国银行业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选取1999~2008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银行业在开放的过程中,伴随外资银行渗透,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演化过程也可粗略地看出倒... 基于阶段理论分析方法,本文从演化和发展的角度研究外资银行渗透对于中国银行业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选取1999~2008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银行业在开放的过程中,伴随外资银行渗透,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演化过程也可粗略地看出倒"U"形态,与阶段性理论基本相吻合。此外,在危机期间,外资银行在中国采取的微观战略也是影响中国银行业体系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银行 银行体系稳定性 阶段理论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A股逆向思维下的三条主线
15
作者 李立峰 《股市动态分析》 2023年第6期15-16,共2页
最近海外市场波动剧烈:欧美金融风险担忧下,全球市场波动加剧。美国区域性银行仍面临压力,同时风险进一步向欧洲蔓延。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瑞士信贷面临危机,引发了投资者对欧美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担忧。
关键词 区域性银行 金融风险 银行体系稳定性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逆向思维 市场波动 三条主线 瑞士信贷
下载PDF
关于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
16
作者 李扶民 赵昕 薛俊波 《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18-119,共2页
自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以来,存款保险制度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由于存款保险制度在保护小额存款人,防止银行挤兑及维护整个银行体系稳定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世界银行、国际... 自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以来,存款保险制度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由于存款保险制度在保护小额存款人,防止银行挤兑及维护整个银行体系稳定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加以推广。目前世界上已有七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到目前为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信息披露 存款保险机构 银行体系稳定性 国有商业银行 逆向选择 中央银行 中小银行 道德风险
下载PDF
我国推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可行性的实证分析
17
作者 房红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96,共6页
从制度环境、银行体系稳定性、银行体系竞争性、金融市场完善性、信息对称程度五个方面对我国推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有待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不完善问题还很突出,我国推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从制度环境、银行体系稳定性、银行体系竞争性、金融市场完善性、信息对称程度五个方面对我国推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有待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不完善问题还很突出,我国推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还不够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款保险制度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制度环境 银行体系稳定性 银行体系竞争性 金融市场完善性 信息对称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