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谣言传染机制下银行挤兑的模型
1
作者 龚书雯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10期140-142,共3页
针对因谣言的传播导致银行挤兑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储户对社交网络信息依赖的程度将储户分为冲动型和冷静型两种,同时引入谣言求证率在ISR谣言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改进的挤兑传播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冲动型储户参与挤兑与恢复储蓄的速度都较... 针对因谣言的传播导致银行挤兑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储户对社交网络信息依赖的程度将储户分为冲动型和冷静型两种,同时引入谣言求证率在ISR谣言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改进的挤兑传播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冲动型储户参与挤兑与恢复储蓄的速度都较冷静型储户快;冲动型储户的占比的增加不仅加重了银行挤兑的程度也加快其速度,是影响我国银行出现挤兑的重要因素;谣言传染率对银行挤兑的影响远高于其他参数的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挤兑 谣言传染 ISR模型 复杂网络
下载PDF
银行挤兑风险与宏观审慎政策
2
作者 贾鹏飞 李中昊 杨源源 《经济管理学刊》 2024年第2期217-242,共26页
在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中,如何避免银行挤兑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是中国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Diamond和Dybvig的金融中介理论,构建了一个多部门银行挤兑模型,通过考虑家庭部门取款需求的异质性与银行利润... 在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中,如何避免银行挤兑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是中国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Diamond和Dybvig的金融中介理论,构建了一个多部门银行挤兑模型,通过考虑家庭部门取款需求的异质性与银行利润最大化的问题,分析由新闻冲击所导致的银行挤兑风险。研究发现,银行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导致更多资金流向非流动性资产,进而产生流动性错配问题,导致银行在面临挤兑问题时产生更大的福利损失。本文进而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对基准模型进行扩展,并分析该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经济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最优流动性覆盖率要求能够显著降低银行挤兑风险,进而降低社会总福利损失,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最优流动性覆盖率内生于家庭的异质性,过高或过低的流动性覆盖率要求则无法降低银行挤兑风险;此外,当模型存在不确定性时,流动性覆盖率的政策成本会大幅度增加。本文研究对于防范银行挤兑风险与完善宏观审慎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中介 流动性覆盖率 福利损失 银行挤兑
下载PDF
银行挤兑危机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乔海曙 李远航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32,共5页
运用国际主流经济学的博弈分析方法,对一般商业银行、形成声誉的商业银行及有国家隐形担保的国有商业银行挤兑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出:防范及化解银行挤兑危机必须打造强势银行、构建银行声誉机制、以存款保险制度“赎买”国家声誉等。
关键词 银行挤兑危机 博弈论 声誉机制 存款保险 商业银行
下载PDF
基于羊群效应的银行挤兑和风险传染模型 被引量:11
4
作者 邓晶 李红刚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30,共8页
通过建立一个基于多主体交互的羊群效应模型解释了银行挤兑发生的可能原因。在模型中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以及模仿行为产生的羊群效应能够导致银行挤兑的发生。研究表明:不耐心储户的比例、储户决策的自信程度以及储户交互的邻域范围对... 通过建立一个基于多主体交互的羊群效应模型解释了银行挤兑发生的可能原因。在模型中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以及模仿行为产生的羊群效应能够导致银行挤兑的发生。研究表明:不耐心储户的比例、储户决策的自信程度以及储户交互的邻域范围对银行挤兑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储户之间不同的交互机制对银行系统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挤兑 交互 模仿 基于主体的计算经济学
下载PDF
银行声誉、存款人预期与银行挤兑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仁德 姜磊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6-99,共4页
本文通过对Barro(1986)和Vickers(1986)货币政策模型加以变形,用银行的新增不良资产率代替原模型中的通货膨胀率,应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研究方法,在理性预期的假设前提下,通过建立银行与存款人的行为博弈模型,研究银行声誉对于银行... 本文通过对Barro(1986)和Vickers(1986)货币政策模型加以变形,用银行的新增不良资产率代替原模型中的通货膨胀率,应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研究方法,在理性预期的假设前提下,通过建立银行与存款人的行为博弈模型,研究银行声誉对于银行挤兑的影响。结论是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良好的银行声誉有助于引导存款人形成有利的预期,减少银行挤兑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挤兑 声誉 存款人 理性预期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不良资产率 通货膨胀率 结论 引导 研究方法
下载PDF
银行挤兑及防范制度的设计要求 被引量:1
6
作者 方劲松 戴本忠 鲁臻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3期90-92,共3页
本文通过引入Diamond-Dybvig模型,对银行作为流动性保险的制度安排而存在的必要性及银行挤兑的理论进行了阐述.说明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挤兑.这成为银行内在脆弱性的重要原因。我们无法通过体系自身来避免银行挤兑的发生,只能从银... 本文通过引入Diamond-Dybvig模型,对银行作为流动性保险的制度安排而存在的必要性及银行挤兑的理论进行了阐述.说明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挤兑.这成为银行内在脆弱性的重要原因。我们无法通过体系自身来避免银行挤兑的发生,只能从银行外部寻求新的制度安排。例如存款保险制度。在进行银行挤兑防范制度设计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该制度对市场机制作用的干扰,以保证制度安排的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保险 银行挤兑 存款保险
下载PDF
信息透明度、银行挤兑与风险传染——基于实验经济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丽珍 张简荻 陈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6-35,共10页
针对银行挤兑风险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单一银行内部客户的取款行为,或者两个相同规模银行的挤兑风险传染问题。本文基于DD模型设计不同信息透明度下存在两个不同规模银行主体的经济学实验,研究银行保险制度背景下银行挤兑风险从大银行传染... 针对银行挤兑风险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单一银行内部客户的取款行为,或者两个相同规模银行的挤兑风险传染问题。本文基于DD模型设计不同信息透明度下存在两个不同规模银行主体的经济学实验,研究银行保险制度背景下银行挤兑风险从大银行传染至小银行以及从小银行传染至大银行的潜在原因和传染路径。研究表明:当信息透明度较高时,大银行客户倾向于关注银行基本面信息,以银行流动性水平作为取款动机的决策依据,而小银行客户的取款行为则主要取决于与银行其他存款人的内部协调;当信息透明度不足时,银行存款人易受外界信息干扰而出现恐慌挤兑行为,无论大小银行是否存在关联,挤兑风险由小银行传染至大银行的可能性较低,但由大银行传染至小银行的可能性很高;当信息透明度极低时,银行存款人的利益很可能受到损害。本研究为银行“羊群效应”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防范与化解提供了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透明度 银行规模 银行挤兑 风险传染 实验经济学
下载PDF
银行挤兑时各利益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义奇 《经济经纬》 2000年第6期20-22,共3页
运用博弈论分析工具 ,对银行挤兑过程中有关主体的行为特征作基本描述 ,可以提供防范和化解银行挤兑危机的可能性选择。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博弈论 银行挤兑 利益主体行为
下载PDF
嵌套式金融恐慌模型构建的博弈分析——厘因“公地悲剧”与银行挤兑 被引量:3
9
作者 韩忠亮 《新经济导刊》 2009年第1期90-95,共6页
本文通过对"公地悲剧"发生和演变过程的博弈模型解析,构建了嵌套式金融恐慌模型,进而推导出银行经营风险的社会集体行为的产生和导致银行挤兑的嵌套式连锁结构的成因。嵌套式金融恐慌模型演绎了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在经营中由... 本文通过对"公地悲剧"发生和演变过程的博弈模型解析,构建了嵌套式金融恐慌模型,进而推导出银行经营风险的社会集体行为的产生和导致银行挤兑的嵌套式连锁结构的成因。嵌套式金融恐慌模型演绎了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在经营中由个体理性而导致集体非理性的产生过程,其意义在于,为调节和治理金融市场"公地悲剧"的发生提供了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 公地悲剧 银行挤兑 嵌套式金融恐慌模型
下载PDF
储户悲观情绪传染诱发银行挤兑的模型——基于外部和内部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建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61,162,共9页
银行挤兑是银行的灾难性危机,储户的悲观情绪在储户间的交互传染是诱发银行挤兑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银行储户悲观情绪传染的状态取决于系统内部所有银行储户的初始平均态度,如果考虑金融权威等外部因... 银行挤兑是银行的灾难性危机,储户的悲观情绪在储户间的交互传染是诱发银行挤兑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银行储户悲观情绪传染的状态取决于系统内部所有银行储户的初始平均态度,如果考虑金融权威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其正确引导是可以缓解储户之间的悲观情绪传染的。银行管理者为避免银行遭受挤兑,使银行始终处于良好的经营环境,可以从维护银行良好形象以增强储户信心、保持银行良好的流动性储备以及尽快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挤兑 储户悲观情绪传染 外界因素影响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银行挤兑、信息不对称及金融安全网的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涛 都晓岩 《济南金融》 2007年第11期13-16,共4页
政府介入银行挤兑危机的根本目的是保护中小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稳定,但信息不对称又导致政府在介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制度成本。本文从分析银行挤兑风险发生、发展乃至演变为系统性金融危机的过程入手,试图从中找出调控的逻辑切入点,... 政府介入银行挤兑危机的根本目的是保护中小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稳定,但信息不对称又导致政府在介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制度成本。本文从分析银行挤兑风险发生、发展乃至演变为系统性金融危机的过程入手,试图从中找出调控的逻辑切入点,并引入了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金融安全网的制度成本。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金融稳定、保障存款人利益及降低制度成本三位一体的导向下,提出了我国应急管理中的最优合同设计和金融安全网构建的逻辑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挤兑 信息不对称 委托-代理模型 金融安全网
下载PDF
英国银行挤兑事件的再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亚培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83-86,共4页
从金融监管体制的角度对英国银行挤兑事件进行再思考,认为在这次银行危机事件中,英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暴露出职责划分不清、缺乏合作与协调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可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借... 从金融监管体制的角度对英国银行挤兑事件进行再思考,认为在这次银行危机事件中,英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暴露出职责划分不清、缺乏合作与协调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可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银行挤兑 金融监管 反思
下载PDF
银行挤兑的行为金融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阚景阳 《河北金融》 2009年第7期26-28,共3页
Byrant、Diamond和Gibbons等人的模型对于银行挤兑和存款保险的阐述各有侧重,但都不能解释银行挤兑事件中的非理性行为。本文运用行为金融的期望理论和心理账户对低效率均衡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和银行救助进行... Byrant、Diamond和Gibbons等人的模型对于银行挤兑和存款保险的阐述各有侧重,但都不能解释银行挤兑事件中的非理性行为。本文运用行为金融的期望理论和心理账户对低效率均衡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和银行救助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挤兑 存款保险 行为金融 期望理论
下载PDF
解析北岩银行挤兑危机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实 《上海投资》 2008年第2期57-64,共8页
银行挤兑是存款人集中、大量提取存款的行为,是一种突发性、集中性、灾难性的危机。2007年9月14日、15日和17日,英国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发生了挤兑事件,这是白1866年Overend&Gurney银行破产以来英国的银行首次出现挤兑,也... 银行挤兑是存款人集中、大量提取存款的行为,是一种突发性、集中性、灾难性的危机。2007年9月14日、15日和17日,英国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发生了挤兑事件,这是白1866年Overend&Gurney银行破产以来英国的银行首次出现挤兑,也是“次级债风波”影响欧洲金融业的标志性事件。以下我们将解析北岩银行挤兑危机的过程、影响、特点和原因,并就此提出对中资银行的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挤兑 解析 标志性事件 银行破产 中资银行 存款人 突发性 集中性
下载PDF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银行挤兑风险分析——湖南某城市商业银行案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小花 《金融经济(下半月)》 2010年第6期45-47,共3页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羊群效应理论等分析出发,引入湖南某城市商业银行曾经发生的具体银行挤兑的案例,对挤兑发生时银行自身财务状况及其挤兑时外界的经济环境分析,认为信息不对称是我国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发生挤兑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出...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羊群效应理论等分析出发,引入湖南某城市商业银行曾经发生的具体银行挤兑的案例,对挤兑发生时银行自身财务状况及其挤兑时外界的经济环境分析,认为信息不对称是我国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发生挤兑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出防范挤兑危机的措施及其解决挤兑危机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银行挤兑 金融安全网 信息公开制度
下载PDF
防范化解银行挤兑风险的对策研究
16
作者 李义奇 《河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6期42-46,共5页
银行挤兑的客观原因在于银行经营中的不良资产损失,主观原因在于储户对银行信心的动摇。由于挤兑具有非线性扩张的特性,其对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危害是严重的。相对于整个银行体系来讲,防范和平息挤兑风险的关键和首要任务是避免银行危机... 银行挤兑的客观原因在于银行经营中的不良资产损失,主观原因在于储户对银行信心的动摇。由于挤兑具有非线性扩张的特性,其对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危害是严重的。相对于整个银行体系来讲,防范和平息挤兑风险的关键和首要任务是避免银行危机。根据挤兑中各利益主体的行为特征,防范和化解挤兑风险的基本思路是:建立挤兑早期预警指标体系,及时化解挤兑风险,政府做出中小储户存款安全的承诺,充分发挥市场监督作用,央行加强风险监管及鼓励好银行兼并有问题银行等。平息挤兑的对策是:建立平息挤兑的紧急应对方案,做好平息挤兑的善后工作。但从长远来看,防范和化解挤兑风险的关键在于深化市场金融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 银行挤兑 金融监管 银行重组
下载PDF
银行挤兑与央行监管
17
作者 李义奇 党红霞 《征信》 1999年第4期33-36,共4页
关键词 银行挤兑 央行监管 金融机构 存款保险制度 纳什均衡 商业银行 货币供给 银行合并法 社会经济 银行经营
下载PDF
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银行挤兑和风险传染模型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怡 李红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3-317,共5页
通过建立由银行信号引起的基于主体交互的羊群效应模型解释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挤兑发生以及风险传染的机制.研究的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储户不能通过银行信号准确判断银行的真实投资状况;储户不能完全获得所有其他邻居储户取... 通过建立由银行信号引起的基于主体交互的羊群效应模型解释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挤兑发生以及风险传染的机制.研究的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储户不能通过银行信号准确判断银行的真实投资状况;储户不能完全获得所有其他邻居储户取款决策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银行挤兑 风险传染
下载PDF
美国利用存款保险制度预防银行挤兑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19
作者 单科举 《黑龙江金融》 2020年第12期34-37,共4页
受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内部治理结构失衡等多因素影响,近段时间我国部分中小银行出现集中提取银行存款事件,如果处置不当,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意识,保护存款人利益,实施风险早期纠正及有效处置风... 受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内部治理结构失衡等多因素影响,近段时间我国部分中小银行出现集中提取银行存款事件,如果处置不当,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意识,保护存款人利益,实施风险早期纠正及有效处置风险,增强社会公众对金融体系信心,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作用明显。美国存款保险建立时间早、运作时间长、实践经验丰富,其应对银行挤兑的做法对我国完善和进一步发挥存款保险作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款保险 银行挤兑 启示
下载PDF
存款保险、银行挤兑与流动性创造——Diamond-Dybvig模型一定有效吗?
20
作者 吴孔磊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2-43,共12页
在放宽基本假设后,我们通过经典的Diamond-Dybvig模型对存款保险、银行挤兑及流动性创造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当假定所有投资者在任何时期都相互独立时,银行是否要创造流动性或者要创造多少流动性,以及银行挤兑最终是否... 在放宽基本假设后,我们通过经典的Diamond-Dybvig模型对存款保险、银行挤兑及流动性创造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当假定所有投资者在任何时期都相互独立时,银行是否要创造流动性或者要创造多少流动性,以及银行挤兑最终是否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类型、相应风险类型的人数、非银行投资项目收益与银行初期利率的关系、某一投资者对其余投资者行为的甑别结果及银行对投资者行为甑别的结果,此时,银行未必能够创造最优量的流动性,原模型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款保险 银行挤兑 流动性创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