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小芽孢杆菌(GXUN613L)对银鲑生长、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梁俊杰 杨秋月 +5 位作者 许剑 刘永强 童潼 王佳婧 徐粒潇 张琴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71,共6页
试验旨在探讨短小芽孢杆菌(GXUN613L)对银鲑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肠道健康的影响。挑选240尾初始体质量为(130.2±10.1) g的银鲑,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CK组、LL组、LM组和LH组分别在基础饲料... 试验旨在探讨短小芽孢杆菌(GXUN613L)对银鲑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肠道健康的影响。挑选240尾初始体质量为(130.2±10.1) g的银鲑,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CK组、LL组、LM组和LH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10^(7)、4×10^(9)、8×10^(11) CFU/g的短小芽孢杆菌(GXUN613L)。试验期6 w。结果显示,LL组和LM组银鲑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M组银鲑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CK组(P<0.05)。LL组、LM组和LH组银鲑血清中的总蛋白、白蛋白和总胆固醇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LM组银鲑血清中葡萄糖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CK组(P<0.05)。LM组银鲑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CK组(P<0.05)。LM组银鲑前肠、后肠肌层厚度及绒毛高度显著高于CK组(P<0.05),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更好。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短小芽孢杆菌(GXUN613L)可以促进银鲑生长,改善银鲑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健康,提高银鲑的抗氧化能力,其适宜添加量为4×109 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小芽孢杆菌 银鲑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能力 肠道健康
下载PDF
蜡样芽孢杆菌对银鲑生长性能、血清生理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肠道的组织结构影响
2
作者 王佳婧 覃诗君 +5 位作者 刘永强 许剑 童潼 杨秋月 徐粒潇 张琴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在水温10~18℃下,将初始体质量(130.2±10.5)g的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饲养在流水水泥池中1×1×0.8(m^(3))的网箱中,每箱20尾,投喂喷淋活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液的饲料,添加量分别为0 CFU/g(CK对照组)、8&... 在水温10~18℃下,将初始体质量(130.2±10.5)g的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饲养在流水水泥池中1×1×0.8(m^(3))的网箱中,每箱20尾,投喂喷淋活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液的饲料,添加量分别为0 CFU/g(CK对照组)、8×10^(11)CFU/g(H组)、4×10^(9)CFU/g(M组)和2×10^(7)CFU/g(L组)6周,每组设3个重复,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蜡样芽孢杆菌对银鲑生长性能、血清生理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添加蜡样芽孢杆菌饲料的银鲑增重率(WGR)、肝体比(HSI)、存活率(S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效率(PER)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银鲑血清中总胆固醇(T-CHO)、血清葡萄糖(GLU)、血清总蛋白(TP)含量与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蜡样芽孢杆菌M组CHO、GLU、TP与ALB含量较其余实验组显著提高(P<0.05);各实验组银鲑血清谷丙转氨酶(GPT)与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实验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银鲑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H组和M组丙二醛(MDA)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L组MDA与对照组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实验组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H组和M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L组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各实验组肠道肌层高度、绒毛长度、隐窝厚度较对照组均有提高,其中M组后肠各指标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4×109CFU/g蜡样芽孢杆菌可以促进银鲑的生长,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鲑 益生菌 蜡样芽孢杆菌 生长指标 抗氧化能力 肠道健康
下载PDF
虹鳟、银鲑及其杂交种血液指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革锋 李永发 +2 位作者 贾钟贺 杨双英 牟振波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2-218,共7页
测定了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银鲑O.kisutch及其杂交种O.mykiss♀×O.kisutch♂(F1代)血液生理、生化以及流变学的指标,结果表明:虹鳟的红细胞压积(Hct)为(29.18±1.08)%,血红蛋白含量(Hb)为(101.85±3.53)g/L,红细胞数... 测定了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银鲑O.kisutch及其杂交种O.mykiss♀×O.kisutch♂(F1代)血液生理、生化以及流变学的指标,结果表明:虹鳟的红细胞压积(Hct)为(29.18±1.08)%,血红蛋白含量(Hb)为(101.85±3.53)g/L,红细胞数(RBC)为(1.14±0.04)×1012个/L,血浆渗透压(Osm)为(328.05±1.57)mosm/L,血浆纤维蛋白浓度(Fb)为(2.05±0.15)g/L,血浆黏度(ηp)和全血黏度(η5b.75、η4b6、η1b15、η2b30)分别为(1.86±0.034)、(8.91±0.49)、(6.77±0.37)、(6.45±0.32)、(6.25±0.74)mPa.s;银鲑的Hct为(29.15±0.96)%,Hb为(97.73±3.83)g/L,RBC为(1.11±0.04)×1012个/L,Osm为(314.89±1.09)mosm/L,Fb为(1.94±019)g/L,ηp、η5b.75、η4b6、η1b15和η2b30分别为(1.85±0.04)、(8.91±0.74)、(6.75±0.39)、(6.35±0.36)和(6.18±0.32)mPa.s;杂交种的Hct为(27.63±0.80)%,Hb为(85.78±2.83)g/L,RBC为(1.04±0.03)×1012个/L,Osm为(327.23±2.18)mosm/L,Fb为(2.16±0.13)g/L,ηp、ηb5.75、η4b6、η1b15和η2b30分别为(1.87±0.027)、(8.81±0.39)、(6.74±0.345)、(6.33±0.30)和(6.16±0.28)mPa.s。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全血黏度的共同因子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和红细胞变形性,3种鱼全血黏度间的差异不显著,血浆黏度间差异不显著;红细胞聚集性相近,差异不显著;红细胞变形能力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银鲑 杂交种 生理生化常值 血液流变学常值
下载PDF
银鲑不同部位肌肉的营养评价与特征风味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赵玲 曹荣 +2 位作者 刘淇 高峰涛 胡梦月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4-391,共8页
为科学评价银鲑不同部位肌肉的营养品质及风味差异,本试验以银鲑背部和腹部肌肉为原料,通过测定银鲑不同部位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分析其营养学特征;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仪(GC-IMS)分析不同部位肌肉的特征风味。结果... 为科学评价银鲑不同部位肌肉的营养品质及风味差异,本试验以银鲑背部和腹部肌肉为原料,通过测定银鲑不同部位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分析其营养学特征;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仪(GC-IMS)分析不同部位肌肉的特征风味。结果表明,除灰分外,银鲑背部和腹部肌肉的营养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腹部肌肉粗脂肪含量高达10.93 g·100 g^(-1),是背部的2.75倍,而腹部肌肉的粗蛋白和水分含量则显著低于背部。背部和腹部肌肉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9.78和44.83 g·100g^(-1),必需氨基酸比例均在40%以上,符合FAO/WHO推荐的蛋白质营养评价的理想模式。背部和腹部肌肉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3.23和17.65 g·100g^(-1)。2个部位肌肉含有种类丰富的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分别为70.1%和71.2%;背部和腹部Σn-6PUFA与Σn-3PUFA的比值为分别为0.78和1.22,远低于WHO/FAO建议的标准(4~6)。共分离鉴定出酮类、醛类、醇类、酯类、烷烯烃以及含硫化合物等33种挥发性成分,银鲑背部和腹部肌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和含量差异明显。本研究结果为银鲑的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鲑 不同部位 营养品质 风味
下载PDF
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形态性状测量 被引量:6
5
作者 匡友谊 尹家胜 +1 位作者 白庆利 李永发 《水产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1-25,共5页
通过对银鲑的形性状测量 ,初步进行了银鲑的种质研究。结果表明银鲑的形态性状如下 :全长 /体长为 1 1 2± 0 0 2 ,头长 /眼径为 4 46± 0 45 ,体长 /体高为 4 49± 0 32 ,尾柄长 /尾柄高为 2 2 9± 0 30 ,体长 ... 通过对银鲑的形性状测量 ,初步进行了银鲑的种质研究。结果表明银鲑的形态性状如下 :全长 /体长为 1 1 2± 0 0 2 ,头长 /眼径为 4 46± 0 45 ,体长 /体高为 4 49± 0 32 ,尾柄长 /尾柄高为 2 2 9± 0 30 ,体长 /头长为 4 0 4± 0 2 1 ,体长 /叉长为 0 94± 0 0 3 ,头长/头高为 1 2 8± 0 0 8,体长 /尾柄长为 5 2 3± 0 30 ,头长 /吻长为 3 33± 0 2 7,头长 /眼间距为 2 68± 0 2 0 ,背鳍 1 0~ 1 3 ,腹鳍 1 0~ 1 1 ,胸鳍 1 3~ 1 6 ,臀鳍 1 2~ 1 7,侧线鳞 1 2 1~1 4 4 ,幽门盲囊 45~ 83 ,鳃耙 1 9~ 2 3,脊椎骨 58~ 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鲑 形态性状 测量技术 种质资源
下载PDF
椒香银鲑腌制食品的加工工艺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祖明 辛松林 +1 位作者 熊军 蔡燚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3-95,共3页
为提升传统烹饪食品的品质和工业化水平,将传统烹饪工艺和食品加工结合,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比较分析不同条件对银鲑加工特性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3%的食盐进行腌制调味,腌制时间30 h,烘制时间4 h,风制温度20℃,得到最佳感... 为提升传统烹饪食品的品质和工业化水平,将传统烹饪工艺和食品加工结合,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比较分析不同条件对银鲑加工特性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3%的食盐进行腌制调味,腌制时间30 h,烘制时间4 h,风制温度20℃,得到最佳感官品质的银鲑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食品 加工工艺 银鲑 烹饪工艺 腌制时间 感官品质 单因素试验 食品加工
下载PDF
复合酸辣芥汁银鲑鱼产品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祖明 辛松林 +2 位作者 蔡燚 刘明 杜俊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86-288,共3页
以传统调味技术为基础,对酸辣芥末复合味汁进行工业化设计,确定最佳的实验工艺和配方,开发出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及口味的银鲑鱼产品,为冷水鱼的养殖和深加工提供一条可供参考的途径。
关键词 银鲑 工业化 调味
下载PDF
人工饲养银鲑幼鱼的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立波 刘敏 +4 位作者 张辉 马旭洲 栾代会 王志远 金宪 《水产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39-42,共4页
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 ,银鲑幼鱼以全长 74mm为生长拐点 ,生长拐点前为幼鱼Ⅰ ,生长拐点后为幼鱼Ⅱ。银鲑幼鱼Ⅰ ( 4 4~ 74mm)和幼鱼Ⅱ ( 74~ 1 0 3mm)全长与日龄均呈线性相关 ,银鲑幼鱼Ⅰ和幼鱼Ⅱ体重与日龄均呈幂函数相关 ,幼鱼Ⅰ生... 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 ,银鲑幼鱼以全长 74mm为生长拐点 ,生长拐点前为幼鱼Ⅰ ,生长拐点后为幼鱼Ⅱ。银鲑幼鱼Ⅰ ( 4 4~ 74mm)和幼鱼Ⅱ ( 74~ 1 0 3mm)全长与日龄均呈线性相关 ,银鲑幼鱼Ⅰ和幼鱼Ⅱ体重与日龄均呈幂函数相关 ,幼鱼Ⅰ生长快于幼鱼Ⅱ ,同期内体重增长始终比体长增长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养 银鲑 幼鱼 生长 摄食习性
下载PDF
银鲑苗种繁育 被引量:3
9
作者 沈希顺 高立臣 王昭明 《科学养鱼》 2003年第9期11-11,共1页
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原产美国。1999年发眼卵引进北京地区。2001年12月至翌年5月,利用首次育成的亲鱼进行了苗种繁育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用雌亲鱼是288尾24~27月龄初次性成熟的个体,体更0.95~1.47千克,平均1.35千克... 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原产美国。1999年发眼卵引进北京地区。2001年12月至翌年5月,利用首次育成的亲鱼进行了苗种繁育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用雌亲鱼是288尾24~27月龄初次性成熟的个体,体更0.95~1.47千克,平均1.35千克。每7天进行一次成熟鱼筛选和采卵、授精。雄鱼是同月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鲑 苗种繁育 受精卵 发育速度 亲鱼成熟分布图
下载PDF
国产养殖银鲑美食菜肴的研发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祖明 辛松林 蔡燚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3期19-22,共4页
养殖银鲑鱼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健康保健功效。本文以养殖银鲑为原料,依托现代中西菜肴制作技术及工艺,经过大量试验,寻找出养殖银鲑鱼肉的烹饪特性,研发了一系列适合中国人口味特点且营养、健康的银鲑美... 养殖银鲑鱼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健康保健功效。本文以养殖银鲑为原料,依托现代中西菜肴制作技术及工艺,经过大量试验,寻找出养殖银鲑鱼肉的烹饪特性,研发了一系列适合中国人口味特点且营养、健康的银鲑美食菜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 银鲑 菜肴 研发
下载PDF
日本银鲑养殖技术
11
作者 薛真福 《水产科学》 CAS 1984年第4期45-49,共5页
银鲑的人工养殖,在日本也是七十年代后发展起来的,养殖地点集中在本州的东北部,现已初具规模。银鲑淡水养殖区、主要是在枥木县、和歌山县、新泻县、岩手县、宫城县、北海道更别村和静冈县富士宫,1980年全国产量300多吨。
关键词 银鲑 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北海道 岩手县 人工养殖 产量 日本 规模 中国
下载PDF
银鲑的人工繁殖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存河 马旭洲 +2 位作者 刘敏 王志远 金宪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23,共2页
利用人工培育的银鲑进行人工繁殖,在人工授精时采用等调液洗卵的措施可使银鲑鱼卵的受精率达67%,出苗率达95%。在水温为8 5~10℃的条件下,从鱼卵受精到鱼苗上浮约需67d,累计积温570~670℃。
关键词 银鲑 人工繁殖 等调液 积温
下载PDF
不同清水暂养和排酸时间对银鲑肉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彦红 高迎莉 +3 位作者 王先平 俞海洋 李湘利 刘建全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4,共7页
为解决封闭式循环水养殖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的土腥味及不同的存储排酸时间对肉质的影响,将体质量2.50 kg的银鲑充气暂养在容水400 L的体积500 L的帆布桶中,采用盐度30海水和淡水,计算暂养过程中银鲑体质量的损耗率和屠宰率,通... 为解决封闭式循环水养殖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的土腥味及不同的存储排酸时间对肉质的影响,将体质量2.50 kg的银鲑充气暂养在容水400 L的体积500 L的帆布桶中,采用盐度30海水和淡水,计算暂养过程中银鲑体质量的损耗率和屠宰率,通过感观评价和检测二甲基异茨醇(2-methylisoborneol, MIB)的含量,确定最佳暂养用水;同时,暂养后的鱼肉置于保鲜盒中,0℃冰箱存储0 h、24 h、48 h、72 h,通过感官评价确定最佳排酸时间。结果表明:两种清水暂养均有利于土腥味的消除,但海水暂养效果明显好于淡水,海水暂养的第7 d,感官评分为(9.49±0.11),无土腥味,MIB含量为(0.22±0.038)μg/kg,明显低于0.7μg/kg,且银鲑屠宰率为(89.60±0.01)%,符合养殖要求,因此,最佳暂养条件为:海水,7 d。暂养鱼肉在0℃存储24 h后,感官评分达到最大值(14.90±0.12),因此最佳排酸时间为24 h。本结果可为银鲑最佳暂养用水的选择和销售前期鱼肉品质的保障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鲑 暂养 二甲基异茨醇 感官评价 排酸时间
下载PDF
发酵豆粕和豆粕替代部分鱼粉对银鲑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能力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粒潇 何楚景 +5 位作者 刘永强 许剑 童潼 杨秋月 王佳婧 张琴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74-1385,共12页
为探究发酵豆粕和豆粕替代部分鱼粉对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能力和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设置4种等氮等脂等能的饲料(粗蛋白约为42%、粗脂肪约为15%):对照组为:添加41%鱼粉的饲... 为探究发酵豆粕和豆粕替代部分鱼粉对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能力和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设置4种等氮等脂等能的饲料(粗蛋白约为42%、粗脂肪约为15%):对照组为:添加41%鱼粉的饲料(FM组;鱼粉蛋白占比27%);试验组分别为在FM组中用豆粕替代部分鱼粉(SM组;鱼粉蛋白占比17%,豆粕蛋白占比10%)、在FM组中用豆粕和发酵豆粕混合替代部分鱼粉(FSM5组;鱼粉蛋白占比17%,豆粕蛋白占比5%,发酵豆粕蛋白占比5%)、在FM组中用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FSM10组;鱼粉蛋白占比17%,发酵豆粕蛋白占比10%),饲养体重为(102.25±0.24)g的银鲑幼鱼10周。生长结果表明,FSM1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日增重率、肥满度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FSM5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显著高于SM组(P<0.05);各组间肝体比、脏体比和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肌肉成分结果显示,各组水分、灰分和粗蛋白没有显著差异(P>0.05),SM组的粗脂肪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生化试验结果表明,FSM10组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FSM5组血清葡萄糖、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显著高于SM组(P<0.05);各组间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酶活没有显著差异(P>0.05)。肝脏抗氧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FSM10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酶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SM5组过氧化氢酶酶活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SM组(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SM和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与对照组和SM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FSM10组(P<0.05)。肝脏免疫和炎性相关基因试验结果表明,FSM10组sod-3、lyz、tlr-3和c3α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lr-7基因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il-6和hsp-70基因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FSM5组lyz和tlr-3基因显著高于SM组。综上所述,在试验条件下,使用发酵豆粕替代10%鱼粉蛋白对银鲑生长性能和血清成分没有不良影响,对肝脏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基因表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在银鲑饲料中使用发酵豆粕替代10%的鱼粉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粕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能力 基因表达 银鲑幼鱼
下载PDF
福尔马林对银鲑鱼苗半致死浓度试验 被引量:21
15
作者 娄忠玉 钱续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消毒剂 三代虫病 福尔马林 银鲑 鱼苗 半致死浓度
下载PDF
西北地区试养银鲑初报 被引量:3
16
作者 娄忠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银鲑 引种 试养
下载PDF
银鲑发眼卵的孵化与培育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志方 李刚 《中国水产》 2021年第1期86-87,共2页
全国水产引育种中心将引进的约3万粒银鲑发眼卵,在8℃恒温条件下进行孵化试验。孵化采用循环水孵化系统,通过加入水体到调节池、排放孵化池少量水体等措施保证水质稳定。经过22天的恒温孵化,破膜稚苗21356尾,孵化率71.2%,上浮稚鱼平均全... 全国水产引育种中心将引进的约3万粒银鲑发眼卵,在8℃恒温条件下进行孵化试验。孵化采用循环水孵化系统,通过加入水体到调节池、排放孵化池少量水体等措施保证水质稳定。经过22天的恒温孵化,破膜稚苗21356尾,孵化率71.2%,上浮稚鱼平均全长31.4mm,均重约为328mg。经过70天开口驯化投喂,稚鱼成活率为80.9%,平均全长8.54cm,体长7.48cm,平均重6.98g,特定生长率7.8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中心 发眼卵 孵化试验 孵化池 特定生长率 银鲑 上浮稚鱼 水质稳定
下载PDF
北方高寒地区适宜养殖优良新品种——银鲑
18
作者 傅永玖 曲立 《黑龙江水产》 2003年第1期3-4,6,共3页
关键词 北方高寒地区 银鲑 适养品种 生物学特性 饲料 人工繁育 饲养管理
下载PDF
银鲑亲鱼培育技术及繁殖生物学特性
19
作者 娄忠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7,共2页
关键词 银鲑 亲鱼 培育技术 繁殖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北京市银鲑鱼良种场通过专家论证
20
《饲料研究》 CAS 2004年第12期48-48,共1页
由北京市水产总公司焕发水产良种示范基地承建的国家级北京市银鲑鱼良种场日前通过专家论证。银鲑鱼又称大马哈鱼,是世界十大名贵淡水鱼类之一,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寒冷地带的水域中,只有在10℃至18℃的冷水中才能正常生长。由于其产卵... 由北京市水产总公司焕发水产良种示范基地承建的国家级北京市银鲑鱼良种场日前通过专家论证。银鲑鱼又称大马哈鱼,是世界十大名贵淡水鱼类之一,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寒冷地带的水域中,只有在10℃至18℃的冷水中才能正常生长。由于其产卵后就死亡,所以在我国和北京市市场上很难找到活鲑鱼的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鲑 良种场 淡水鱼类 生长 水域 产卵 北京市水产总公司 承建 示范基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