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波长比值光谱法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 被引量:9
1
作者 孙增先 李永溟 +2 位作者 李瑞真 王奎兴 张骞峰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应用双波长比值光谱法对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测定进行研究。方法 :依据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比值光谱特征 ,选择 2 6 6和 34 2nm作为测定波长。结果 :绿原酸线性范围 2~ 2 0 μg/ml,回收率 98.9,RSD为 1.5 8% ;黄芩苷线... 目的 :应用双波长比值光谱法对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测定进行研究。方法 :依据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比值光谱特征 ,选择 2 6 6和 34 2nm作为测定波长。结果 :绿原酸线性范围 2~ 2 0 μg/ml,回收率 98.9,RSD为 1.5 8% ;黄芩苷线性范围2~ 16 μg/ml,回收率 10 0 .4% ,RSD为 1.32 %。 结论 :本法为一种灵敏、准确和简便的分析方法 ,可在其他中药制剂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经值光谱法 银黄口服液 绿原酸 黄芩苷 含量测定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黄芩苷和木犀草苷的含量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静 刘文翔 +2 位作者 韩艳婷 岳宣峰 梁延华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银黄口服液(金银花、黄芩)中绿原酸、黄芩苷和木犀草苷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XDB-C18柱(250 mm×4.6 mm,5μm),甲醇-5 mL·L-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模式分离各测定组分,根据其在35...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银黄口服液(金银花、黄芩)中绿原酸、黄芩苷和木犀草苷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XDB-C18柱(250 mm×4.6 mm,5μm),甲醇-5 mL·L-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模式分离各测定组分,根据其在350 nm波长处的峰面积计算样品含量。结果绿原酸、黄芩苷、木犀草苷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质量浓度1.680.0,4.2208.0和0.0844.0μg·mL-1。样品中各组分含量分别为1.25,9.25和0.2 mg·mL-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黄口服液 绿原酸 黄芩苷 木犀草苷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复方中药银黄口服液有效成分膜分离工艺及正交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孔焕宇 杨丽平 +3 位作者 陈玉武 李克明 蓝云才 张子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膜分离技术对复方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有效成分黄芩苷、绿原酸为检测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膜分离工艺条件。结果:所得口服液与水煎液比较,绿原酸和黄芩苷膜分离的转移率分别是96.82%,92.37%;正交结果显示加水... 目的:探讨膜分离技术对复方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有效成分黄芩苷、绿原酸为检测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膜分离工艺条件。结果:所得口服液与水煎液比较,绿原酸和黄芩苷膜分离的转移率分别是96.82%,92.37%;正交结果显示加水量、加水点对含量有显著影响。结论:膜分离技术可用于复方中药银黄口服液的制备;影响膜分离效果的因素为过滤液的加水量及加水点,在一定范围内,加水点偏后及加水量较多时有效成分收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黄口服液 膜分离 黄芩苷 绿原酸
下载PDF
不同厂家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绿原酸含量测定 被引量:14
4
作者 丁青龙 顾卫中 +1 位作者 黄晓瑾 沈晓洁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315-317,共3页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银黄中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绿原酸为指标,对不同厂家、不同批号银黄口服液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最高含量为35.74mg/ml,最低含量为24.93mg/ml;绿原酸最高含量为1...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银黄中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绿原酸为指标,对不同厂家、不同批号银黄口服液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最高含量为35.74mg/ml,最低含量为24.93mg/ml;绿原酸最高含量为17.88mg/ml,最低含量为12.43mg/ml。该研究为临床使用及银黄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此法简便、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黄口服液 黄芩苷 绿原酸 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银黄口服液近红外光谱测定和相关性模型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叶霞 潘金火 +4 位作者 蔡宝昌 秦昆明 刘晓 王靥润 严国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5-569,共5页
目的近红外光谱法测定银黄口服液(金银花、黄芩)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有量,并建立相关性模型用于定量分析。方法采集30批银黄口服液的近红外光谱数据,HPLC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绿原酸和黄芩苷的相关性模型。结果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最佳波... 目的近红外光谱法测定银黄口服液(金银花、黄芩)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有量,并建立相关性模型用于定量分析。方法采集30批银黄口服液的近红外光谱数据,HPLC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绿原酸和黄芩苷的相关性模型。结果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最佳波段均为9 401.6-7 826 cm^-1,R2分别为0.985 2和0.9881,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002 96和0.018,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8.23和9.27。将该模型应用于检测两者的含有量时,其预测值的马氏距离(Mash distance)均小于1,相对误差分别为2.12%和1.67%。结论该模型预测性良好,可用于银黄口服液的实时监测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黄口服液 绿原酸 黄芩苷 相关性模型 近红外光谱 HPLC 偏最小二乘
下载PDF
银黄口服液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郭风丽 邱世翠 +2 位作者 曲惠青 张群 邸大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04-205,共2页
目的 :探讨银黄口服液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用 K- B纸片扩散法原液水浸液滤纸片对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 :银黄口服液对以上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银... 目的 :探讨银黄口服液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用 K- B纸片扩散法原液水浸液滤纸片对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 :银黄口服液对以上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银黄口服液在体外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黄口服液 体外抑菌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快速测定银黄口服液含量 被引量:7
7
作者 郭新社 袁琦 于海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55-1957,共3页
关键词 银黄口服液 绿原酸 黄芩苷 HPLC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 被引量:5
8
作者 韦国兵 胡奇军 廖夫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7-529,534,共4页
采用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ODS2 C18(5μm,250 mm×4.6 mm),柱温为室温,流动为相甲醇-水-0.1 mol/L磷酸(45.0∶55.0∶0.2),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建立了银黄口服液中黄岑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在上述条件... 采用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ODS2 C18(5μm,250 mm×4.6 mm),柱温为室温,流动为相甲醇-水-0.1 mol/L磷酸(45.0∶55.0∶0.2),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建立了银黄口服液中黄岑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在上述条件下,黄芩苷在0.002 72 μg·mL-1~0.05440 mg· mL-1(r=0.999 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07%,RSD=1.13%.该法简单、准确且快速,可作为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银黄口服液 黄芩苷 含量
下载PDF
中国药典1995年版银黄口服液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欣荣 王亮 宿洁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47-348,共2页
银黄口服液是一种临床常用的中药制剂,具清热解毒、消炎功效,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的治疗。该制剂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1995年版)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但该法所测定的结果并非代表样品成分的... 银黄口服液是一种临床常用的中药制剂,具清热解毒、消炎功效,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的治疗。该制剂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1995年版)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但该法所测定的结果并非代表样品成分的真实含量。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黄口服液 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 95版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及不确定度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玲玲 韦国兵 胡奇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15-18,共4页
目的建立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定量测定方法,并对所建立方法进行不确定度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再根据方法学验证数据,对测定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由此计算合成不确定度,最终给出测... 目的建立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定量测定方法,并对所建立方法进行不确定度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再根据方法学验证数据,对测定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由此计算合成不确定度,最终给出测量结果在95%置信区间下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采用本方法测定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的扩展不确定度为2.40%。结论建立的黄芩苷HPLC定量测定方法,结果准确且重现性好;建立的不确定度评定适用于HPLC法测定药物中有效成分的不确定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黄口服液 黄芩苷 HPLC 不确定度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 被引量:3
11
作者 谭生建 刘刚 +3 位作者 张捷 刘昌叶 潘敏翔 常华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150mm,5μm)。流动相:A为甲醇-水-磷酸(50:950:5),B为甲醇;梯度洗脱...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150mm,5μm)。流动相:A为甲醇-水-磷酸(50:950:5),B为甲醇;梯度洗脱程序:0~30,A:95%~35%,B:5%~6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27nm。结果:绿原酸和黄芩苷的保留时间分别约为10.5min和23.8min,与各自相邻峰的分离度均大于1.5。以峰面积(X)对进样浓度(Y,μg/mL)线性回归,绿原酸回归方程:Y=0.03200X-0.02160,r=0.9999,线性范围5.040~45.36μg/mL,黄芩苷回归方程:Y=0.04970X-0.4880,r=0.9999,线性范围:44.88~403.9μg/mL。绿原酸、黄芩苷回收率分别为95.7%和99.0%,RSD分别为0.43%,0.33%。结论:本方法回收率测定以及与药典法含量测定结果比较,显示本法测定结果准确,且操作简便,精密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银黄口服液 绿原酸 黄芩苷
下载PDF
不同厂家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考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家康 刘会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459-460,共2页
不同厂家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考察张家康刘会前(安徽省安庆石油化工总厂职工医院安庆246001)银黄口服液是由黄芩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经加工制成的口服液,目前全国有多个厂家生产,临床反映疗效不一。为考察其质量,本文建... 不同厂家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考察张家康刘会前(安徽省安庆石油化工总厂职工医院安庆246001)银黄口服液是由黄芩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经加工制成的口服液,目前全国有多个厂家生产,临床反映疗效不一。为考察其质量,本文建立了对其以黄芩苷含量为主要质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黄口服液 黄芩苷 测定
下载PDF
银黄口服液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刚 杜玮 +2 位作者 魏玉辉 秦红岩 武新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5-467,共3页
关键词 银黄口服液 高效液相色谱 血清药物化学
下载PDF
两种制备工艺的银黄口服液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丽平 孔焕宇 +1 位作者 蓝云才 朱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08年第5期29-31,共3页
目的:分析银黄水提液膜分离终产物与市售银黄口服液红外指纹图谱的区别,探讨两种制备工艺及其产物的不同。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rmertr ansform infrared,FT-IR)及其导数光谱法测定解析银黄水提液、膜分离终产物、银黄口服液及有... 目的:分析银黄水提液膜分离终产物与市售银黄口服液红外指纹图谱的区别,探讨两种制备工艺及其产物的不同。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rmertr ansform infrared,FT-IR)及其导数光谱法测定解析银黄水提液、膜分离终产物、银黄口服液及有效成分黄芩苷的红外指纹图谱。结果:膜分离终产物、银黄口服液谱图峰位与黄芩苷吻合数占总峰数的比例分别为62%,48%;与黄芩苷的r分别是0.1465,0.0140。结论:膜分离银黄水提液除杂后保留了原配方绝大多数活性成分,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 银黄口服液 红外光谱分析
下载PDF
毛细管区带电泳快速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的黄芩苷和绿原酸含量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守箐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目的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中药复方制剂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黄芩苷的方法。方法以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为分离柱,25 mmol.L-1硼砂缓冲溶液(用0.2 mol.L-1HAc和0.1 mol.L-1NaOH调pH至9.0)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为15kV,检测波长为325 nm... 目的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中药复方制剂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黄芩苷的方法。方法以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为分离柱,25 mmol.L-1硼砂缓冲溶液(用0.2 mol.L-1HAc和0.1 mol.L-1NaOH调pH至9.0)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为15kV,检测波长为325 nm。结果在优化的条件下,20 min内实现了2种物质的良好分离,绿原酸、黄芩苷峰面积和浓度分别在0.1-1.0和0.2-2.0 mg.mL-1呈良好线性;检出限分别为:绿原酸0.02 mg.mL-1;黄芩苷0.04 mg.mL-1,回收率在97%-102%。结论该方法适合该品种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银黄口服液 绿原酸 黄芩苷
下载PDF
银黄口服液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名洲 高玉敏 +1 位作者 高希章 李冠忠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1年第4期50-53,共4页
在研究银黄口服液新药的同时,改进了绿原酸提取工艺,收率达4.68%,高于钙盐法和异戊醇萃取法,并对绿原酸和黄芩甙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校正了《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方法的误差。
关键词 银黄口服液 绿原酸 黄芩甙 金银花 黄芩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银黄口服液中微量砷的含量 被引量:2
17
作者 万丽 王文武 +2 位作者 杨军 陈平 鲜云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45-45,48,共2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银黄口服液微量As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该方法灵敏度高 ,重现性好 ,在 1~ 5ug范圈内线性关系良好 ,对 30个批号的样品测定结果 :银黄口服液含量在 0 .2 2 1~ 0 .954μg/mL之间 ,为该制剂含砷量限度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银黄口服液 中药
下载PDF
联立方程组新解法测定银黄口服液的含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平勃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3期180-181,共2页
目的 :探讨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及黄芩苷的含量的方法。方法 :用联立方程组新解法 ,绿原酸在 3~ 1 5μg·mL 1 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各自的平均吸收度 (A)与浓度 (C)的回归方程为 :C = 1 8.1 970 +1 0 1 .2 33... 目的 :探讨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及黄芩苷的含量的方法。方法 :用联立方程组新解法 ,绿原酸在 3~ 1 5μg·mL 1 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各自的平均吸收度 (A)与浓度 (C)的回归方程为 :C = 1 8.1 970 +1 0 1 .2 33 3A绿3 2 4(r=0 .9999) ;黄芩苷在 6~ 30 μg·mL 1 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回归方程为C = 2 8.0 743 +2 0 1 .566 7A黄2 76(r=0 .9999)。结果 :绿原酸平均回收率为 1 0 0 .2 2 % ,RSD为 0 .93 % ;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 1 0 0 .1 7% ,RSD为 0 .74%。结论 :以联立方程组新解法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与黄芩苷含量准确、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立方程组新解法 新VIERORDT法 银黄口服液 绿原酸 黄芩苷
下载PDF
不同厂家银黄口服液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华燕青 袁向辉 王云云 《广州化工》 CAS 2017年第5期77-79,共3页
比较不同药厂生产的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质量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市售的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黄芩苷的含量。采用Welch XB-C18色谱柱,柱温为35℃;流动相分别为乙腈-0.4%磷酸溶液(10∶90... 比较不同药厂生产的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质量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市售的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黄芩苷的含量。采用Welch XB-C18色谱柱,柱温为35℃;流动相分别为乙腈-0.4%磷酸溶液(10∶90)、甲醇-水-磷酸(50∶50∶0.2),检测波长为327 nm和274 nm。不同厂家的银黄口服液含量均符合药典的规定,且同一厂家不同批号质量相对稳定。但不同厂家含量相差较大。建议完善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黄口服液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绿原酸 黄芩苷
下载PDF
初均速法预测银黄口服液的贮存期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磊磊 沈郁 吴玉林 《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1年第1期7-8,共2页
采用初均速温度加速实验法预测银黄口服液贮存期,其中有效成分绿原酸和黄芩甙的含量测定采用《中国药典》“银黄口服液含量测定”项下进行。口服液中两种有效成分的降解均符合Arrhenius指数规律;测得绿原酸贮存期为4.73年,黄芩甙贮存期... 采用初均速温度加速实验法预测银黄口服液贮存期,其中有效成分绿原酸和黄芩甙的含量测定采用《中国药典》“银黄口服液含量测定”项下进行。口服液中两种有效成分的降解均符合Arrhenius指数规律;测得绿原酸贮存期为4.73年,黄芩甙贮存期为4年。本口服液贮存期可暂定为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均速法 银黄口服液 贮存期 绿原酸 黄芩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