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叠铸法铸钱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廉海萍 丁忠明 +1 位作者 周祥 徐惠康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S1期53-61,共9页
叠铸工艺在汉初的半两钱、王莽时期和东汉的钱币铸造中得到应用,成为东汉至母钱翻砂法铸钱出现之前的一种主要铸钱方法。对叠铸法铸钱的相关遗物进行了分类统计,其中发现最多的是金属制范盒,其次是在烘范窑内出土的叠铸范。采用X射线荧... 叠铸工艺在汉初的半两钱、王莽时期和东汉的钱币铸造中得到应用,成为东汉至母钱翻砂法铸钱出现之前的一种主要铸钱方法。对叠铸法铸钱的相关遗物进行了分类统计,其中发现最多的是金属制范盒,其次是在烘范窑内出土的叠铸范。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9件汉代货泉叠铸金属制范盒进行了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金成分为以铜、锡、铅三元素为主。锡含量集中在4%~6%之间,锡的成分是有固定的配比,表明王莽时期货泉叠铸金属制范盒的制作应该是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铅的含量在6%~12%区间内。这种铜、锡、铅的成分配比保证了金属制范盒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并使文字和轮廓清晰。通过对叠铸法铸钱过程的模拟试验,探讨了叠铸法在西汉早期被用于铸钱后,却未能在西汉中晚期上林三官铸钱中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叠铸法的生产效率不能与金属范铸造相比,叠铸法不能满足中央政权统一大批量、快速、低成本铸钱的需求。叠铸法铸钱能够保证所铸造钱币的质量,王莽时期对钱币质量的要求是叠铸法在王莽时期重新得到应用和发展的原因。与平板范竖式浇铸铸钱工艺中陶范铸钱相比,叠铸法具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生产成本,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金属制范盒 化学成分 铸钱工艺
下载PDF
六朝铸钱工艺的演变 被引量:4
2
作者 施继龙 程立宪 +2 位作者 周卫荣 董亚巍 王昌燧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0-121,共12页
六朝双面钱范叠铸工艺是我国传统铸钱工艺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继承了西汉、新莽、东汉以来的钱币叠铸工艺,又不断的进行改革、发展和创新, 别具一格、自成系统。六朝铸钱工艺发展脉络非常清晰,它肇始于孙吴、发展于刘宋而鼎盛于萧梁;六... 六朝双面钱范叠铸工艺是我国传统铸钱工艺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继承了西汉、新莽、东汉以来的钱币叠铸工艺,又不断的进行改革、发展和创新, 别具一格、自成系统。六朝铸钱工艺发展脉络非常清晰,它肇始于孙吴、发展于刘宋而鼎盛于萧梁;六朝铸钱工艺也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只发现于六朝疆域内。在实物、文献调研和铸钱工艺模拟实验的基础上,详细探讨六朝铸钱工艺的发展历程并揭示六朝铸钱各遗址间工艺的传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铸钱工艺 演变
下载PDF
汉代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廉海萍 丁忠明 +1 位作者 周祥 徐惠康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9年第3期8-14,共7页
平板范竖式浇铸工艺是我国早期铸钱的基本形式,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将平板范分为石范、陶范和金属范。由于与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相关遗物出土数量少,该方法不是汉代铸钱工艺中的主要方法,故目前还未对其开展系统的研究。本工作对平板... 平板范竖式浇铸工艺是我国早期铸钱的基本形式,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将平板范分为石范、陶范和金属范。由于与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相关遗物出土数量少,该方法不是汉代铸钱工艺中的主要方法,故目前还未对其开展系统的研究。本工作对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相关遗物进行了归类分析,表明该工艺不仅在西汉早期一直在使用着,到东汉时期,仍然被用于铸钱。通过模拟实验对汉代的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工艺进行了研究,其工艺过程为:铸造金属制范模,在模上翻制陶范,陶范经阴干焙烧后铸造钱币。金属制范模的制作,提高了陶范制作的效率,同时也保证了钱币在型腔尺寸和文字上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平板范竖式浇 陶范 铸钱工艺
下载PDF
西汉铸钱工艺中钱币型腔和内浇道对充型过程影响的计算机模拟试验
4
作者 廉海萍 杨弋涛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36,共13页
西汉时期平板范竖式浇注铸钱工艺中有不同的钱币型腔设置和内浇道的形状,本研究通过计算机的流动模拟和凝固模拟技术,研究了钱币型腔和内浇道对充型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钱币型腔的不同设置对充型时间影响不大。2)钱币型腔的不同设... 西汉时期平板范竖式浇注铸钱工艺中有不同的钱币型腔设置和内浇道的形状,本研究通过计算机的流动模拟和凝固模拟技术,研究了钱币型腔和内浇道对充型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钱币型腔的不同设置对充型时间影响不大。2)钱币型腔的不同设置对充型过程产生影响,内郭正置的型腔产生气孔等铸造缺陷的可能性增大。3)内浇道的形状对钱币型腔的液流充型时间和液流在型腔中的流动过程有明显的影响,对凝固特征虽略有影响,但远小于钱币本身几何特征对凝固特征的影响。西汉中期起至晚期已基本采用内郭斜置的型腔设置,表明古代工匠在西汉中期始已明了钱币型腔的设置对充型过程将产生影响,已能通过选择更好的钱币型腔的设置来提高钱币的铸造质量。铸钱时,对缩短充型时间的要求高于对充型状态的要求,西汉中期以后多采用缩短充型时间的内浇道形状以提高平板范竖式浇铸工艺的充满率,从而提高成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铸钱工艺 竖式浇 内浇道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从出土钱范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铸钱工艺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安祥 《文物春秋》 2020年第5期71-76,共6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铸钱工艺史上十分重要的时期,遗留下了种类丰富的钱范,有平板竖式铜母范、平板竖式石子范、叠铸铜母范、叠铸泥子范等,通过对钱范的研究,可以确定这一时期的铸钱工艺既有平板竖式铸钱法,也有叠铸钱法,并在北朝晚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铸钱工艺史上十分重要的时期,遗留下了种类丰富的钱范,有平板竖式铜母范、平板竖式石子范、叠铸铜母范、叠铸泥子范等,通过对钱范的研究,可以确定这一时期的铸钱工艺既有平板竖式铸钱法,也有叠铸钱法,并在北朝晚期孕育出了新的铸钱工艺——翻砂铸钱法,而翻砂铸钱法在北朝的出现与当时较为宽松的铸钱政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铸钱工艺
下载PDF
“两汉、南北朝时期钱范与相关铸钱工艺研究”课题通过验收
6
作者 吴来明 廉海萍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1期54-54,共1页
该项目是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研究课题,由上海博物馆承担,于2007年11月通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课题组经过3年研究,考察分析了上海博物馆馆藏钱范,选择河南和陕西等地的铸钱遗址进行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以先秦、两汉、... 该项目是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研究课题,由上海博物馆承担,于2007年11月通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课题组经过3年研究,考察分析了上海博物馆馆藏钱范,选择河南和陕西等地的铸钱遗址进行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以先秦、两汉、南北朝时期铸钱遗址综合分析研究为基础,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铸钱陶范和金属范进行了成分和相结构检测分析,开展了平板(陶)范铸钱工艺和叠铸工艺的实验室模拟试验,进行了平板范竖式浇铸与叠铸两类铸造工艺的流动和凝固过程计算机对比模拟试验,系统研究了中国古代铸钱工艺中的石范铸钱、陶范铸钱和金属范铸钱三类工艺的演变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钱工艺 南北朝时期 课题组 两汉 国家文物局 上海博物馆 现代科技手段
下载PDF
《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展》的艺术实践
7
作者 王安 《文物世界》 2006年第3期68-70,共3页
中国钱币博物馆,以钱币专业为依托,开拓钱币文化的更大视角《。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展》以此为方向,意在探索行业博物馆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展》 艺术实践 陈列设计 题材 语言形式 艺术表现力 价值取向
下载PDF
北宋铸钱工艺与活字技术研究
8
作者 王榕煊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14期60-65,共6页
北宋铜钱上常见的文字错位、混用等现象表明在铸钱工艺中可能采用了活字技术。而唐、五代时期在铸造钱币时使用的"印戳""镶置钱"等方法为活字技术在北宋的大繁荣奠定了基础。采用活字技术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效率,... 北宋铜钱上常见的文字错位、混用等现象表明在铸钱工艺中可能采用了活字技术。而唐、五代时期在铸造钱币时使用的"印戳""镶置钱"等方法为活字技术在北宋的大繁荣奠定了基础。采用活字技术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效率,这与北宋铜钱惊人的铸额不无关系。北宋时期的"钱荒"有可能是促成铸钱技术手段进步的一个主要因素。此外,钱币上表现出来的活字技术可能与活字印刷术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活字 铸钱工艺 操作链
下载PDF
2006“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展”
9
《中国博物馆》 2009年第3期70-70,共1页
中国钱币博物馆经过悉心准备,于2006年3月隆重推出“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展”,本次展览是中国钱币博物馆重点科研课题“中国古代铸钱工艺研究”阶段性成果的展示,其主要在于通过模拟铸钱工艺,研究其发展演变过程,解开中国古代两千五... 中国钱币博物馆经过悉心准备,于2006年3月隆重推出“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展”,本次展览是中国钱币博物馆重点科研课题“中国古代铸钱工艺研究”阶段性成果的展示,其主要在于通过模拟铸钱工艺,研究其发展演变过程,解开中国古代两千五百多年前铸钱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币博物馆 铸钱工艺 古代 科研课题 发展演变
下载PDF
失蜡法铸钱工艺不适合中国古代铸币
10
作者 王保国 《西安金融》 2002年第4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失蜡法 铸钱工艺 中国 古代
下载PDF
汉代铜范铸钱工艺及其模拟实验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迎华 董亚巍 +1 位作者 周卫荣 王昌燧 《中国钱币》 2005年第2期18-23,共6页
关键词 模拟实验 铸钱工艺 汉代 代表性
原文传递
从出土石范看东周至秦汉时期石范铸钱工艺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娟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32,共13页
东周时期,铜铸币开始广泛流通。铸钱工艺脱胎于青铜器范铸技术,因此早期的铸钱一般都在青铜器铸造作坊进行。在中国古代存在着石范铸造、铜范铸造和泥范铸造三大铸钱工艺传统。石范铸钱工艺的出现和主要使用阶段在东周至秦汉时期,尤其... 东周时期,铜铸币开始广泛流通。铸钱工艺脱胎于青铜器范铸技术,因此早期的铸钱一般都在青铜器铸造作坊进行。在中国古代存在着石范铸造、铜范铸造和泥范铸造三大铸钱工艺传统。石范铸钱工艺的出现和主要使用阶段在东周至秦汉时期,尤其是西汉早期石范铸钱非常流行,此后该工艺几近消失。本文立足于考古材料,尽可能全面搜集已出土的东周至秦汉时期不同钱币种类的石范资料,在此基础上考察石范材质选择、刻制工具、制范技术;根据背范材料、石范使用痕迹,探讨石范的合范浇铸技术,力图对石范铸钱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在石范铸钱工艺研究基础上,又对中国古代石范铸造传统、西汉早期石范铸造工艺兴盛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对石范铸钱工艺在中国古代范铸技术史上的地位做出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秦汉 石范 铸钱工艺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及其专业名词术语研讨会”学术综述
13
作者 刘瑞 孙雅頔 《中国钱币》 2019年第5期77-80,共4页
2019年9月10日至11日,"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及其专业名词术语研讨会"在山东临淄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钱币学会、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钱币学、考古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了会议。
关键词 中国币学会 中国考古学 秦汉考古 铸钱工艺 学术综述 币学 山东临淄 研讨会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范铸法铸钱工艺模拟实验研究简报 被引量:3
14
作者 '中国古代范铸法铸钱工艺模拟实验研究'课题组 《中国钱币》 2005年第1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范 铸钱工艺 模拟实验 简报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及其专业名词术语研讨会”在临淄召开
15
《中国钱币》 2019年第5期25-25,共1页
2019年9月10日至11日,中国钱币学会与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及其专业名词术语研讨会"在山东临淄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关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了会议。
关键词 中国币学会 中国考古学 秦汉考古 铸钱工艺 山东临淄 研讨会 古代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及其技术成就”学术研讨会综述
16
作者 赵莹 《中国钱币》 2023年第5期77-80,共4页
2023年5月29日,“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及其技术成就”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淄博召开,来自全国钱币学界、考古文博界的专家学者和会员代表60余人参加会议。此次会议由中国钱币学会联合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山东省钱币学会、... 2023年5月29日,“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及其技术成就”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淄博召开,来自全国钱币学界、考古文博界的专家学者和会员代表60余人参加会议。此次会议由中国钱币学会联合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山东省钱币学会、山东省考古研究院承办,淄博市钱币学会、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淄博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院协办。本次会议分“铸钱遗址”“铸钱工艺研究”等专题,内容涵盖铸钱遗址考古、铸钱遗物发现、铸钱工艺研究、铸钱术语规范等领域的新成果,共收到论文50余篇,兹就会议论文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币学会 中国考古学 铸钱工艺 秦汉考古 会议论文 山东淄博 考古文博 术语规范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及其技术成就”学术研讨会在淄博召开
17
《中国钱币》 2023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5月29日,“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及其技术成就”学术研讨会在淄博召开,来自全国钱币金融界、考古文博界的专家学者和会员代表60余人参会交流。此次会议由中国钱币学会联合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山东省钱币学会、山东省考... 5月29日,“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及其技术成就”学术研讨会在淄博召开,来自全国钱币金融界、考古文博界的专家学者和会员代表60余人参会交流。此次会议由中国钱币学会联合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山东省钱币学会、山东省考古研究院承办,淄博市钱币学会、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淄博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院协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币学会 中国考古学 秦汉考古 铸钱工艺 考古文博 文物保护 淄博陶瓷 山东省币学会
原文传递
中国钱币博物馆隆重推出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展
18
《中国钱币》 2006年第2期F0002-F0002,I0001-I0008,共9页
为形象深刻地展示中国古代铸钱技术的发展全貌和特点,中国钱币博物馆经过悉心准备,于2006年3月31日隆重推出“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展”。中国科学院院士柯俊先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副局长赵文波女士、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董事长敖... 为形象深刻地展示中国古代铸钱技术的发展全貌和特点,中国钱币博物馆经过悉心准备,于2006年3月31日隆重推出“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展”。中国科学院院士柯俊先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副局长赵文波女士、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董事长敖惠诚先生、中国金币总公司董事长李龙先生、著名冶铸史专家韩汝玢教授等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来自首都新闻媒体的记者应邀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币博物馆 中国古代 铸钱工艺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人民银行 专家学者 新闻媒体 董事长 先生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范铸法铸钱工艺模拟实验研究”成果通过鉴定
19
作者 金铭 《中国钱币》 2005年第1期73-73,共1页
2004年12月1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组织,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主持,在湖北省鄂州市召开了“中国古代范铸法铸钱工艺模拟实验研究”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在认真听取项目课题组织的汇报、审核鉴定资料、现场考察后,一致同意通过成果... 2004年12月1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组织,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主持,在湖北省鄂州市召开了“中国古代范铸法铸钱工艺模拟实验研究”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在认真听取项目课题组织的汇报、审核鉴定资料、现场考察后,一致同意通过成果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范铸钱工艺模拟实验研究” 成果鉴定会 文物研究 造技术
原文传递
汉代铸造铸钱金属范之陶范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廉海萍 丁忠明 周祥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87-97,共11页
汉代的铸钱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铸造铸钱金属范的阳文陶范,阳文陶范既反映出了铸造金属范时的铸型,又可看出所铸造的铸钱金属范的铸型。为揭示铸钱金属范的铸造工艺及变迁,本工作从铸造工艺角度对阳文陶范进行分析,通过对汉代阳文陶范出土... 汉代的铸钱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铸造铸钱金属范的阳文陶范,阳文陶范既反映出了铸造金属范时的铸型,又可看出所铸造的铸钱金属范的铸型。为揭示铸钱金属范的铸造工艺及变迁,本工作从铸造工艺角度对阳文陶范进行分析,通过对汉代阳文陶范出土概况的统计,了解了阳文陶范铸型的变迁。以西安相家巷和窝头寨铸钱遗址采集的阳文陶范为基础,对陶范的面层与背层进行了X射线荧光成分分析,在电子探针下对型腔面进行了形貌和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阳文陶范分层制作的原因是为了将模上的钱币铭文和形状清晰地复印到陶范上,型腔面的检测不能表明是否使用了表面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阳文陶范 金属范 铁范 铸钱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