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周铸铜遗址出土陶管研究
1
作者 黄丽 《收藏与投资》 2023年第11期39-42,共4页
冶金技术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周铸铜遗址陆续出土可能与鼓风设备相关的遗物—陶管,为研究商周时期的冶铸技术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首先阐述了铸铜遗址出土的陶管的研究现状,继而将收集的176... 冶金技术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周铸铜遗址陆续出土可能与鼓风设备相关的遗物—陶管,为研究商周时期的冶铸技术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首先阐述了铸铜遗址出土的陶管的研究现状,继而将收集的176件陶管分为五种形制进行讨论。对于陶管的功能与作用,本文认为陶管作为一种特殊的铸铜工具,是早期人们用于吹管鼓风的工具之一,且与小中型的熔铜器具搭配使用,或用于熔化铜块,或用于铸造小型青铜器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铸铜遗址 陶管 鼓风工具
下载PDF
殷墟孝民屯铸铜遗址出土陶范烧制工艺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金锐 岳占伟 +2 位作者 朱剑 宋国定 王昌燧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147,共7页
陶范制作是青铜浇铸的关键工艺之一,决定着青铜铸造的器型、纹饰和质量,然而有关铸铜陶范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采用热膨胀、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荧光等技术,对安阳殷墟孝民屯铸铜遗址出土的10件陶范标本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XR... 陶范制作是青铜浇铸的关键工艺之一,决定着青铜铸造的器型、纹饰和质量,然而有关铸铜陶范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采用热膨胀、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荧光等技术,对安阳殷墟孝民屯铸铜遗址出土的10件陶范标本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XRF结果表明,陶范含砂的比例较高。而陶范内外壁的热膨胀分析表明,其内壁的烧成温度多在450℃左右,系低温烘烤而成。容易理解,浇铸时,高温铜液的短暂高温效应,致使陶范内壁的烧成温度普遍高于外壁。本文结果为深入探讨古代陶范的制作工艺提供了重要参考,并再次证明,反复升温测定烧成温度较低陶范的新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范 烧成温度 孝民屯遗址 铸铜遗址 DIL
下载PDF
洛阳北窑铸铜遗址出土容器范浅识
3
作者 郑凯磊 《洛阳考古》 2023年第1期28-32,共5页
洛阳北窑铸铜遗址出土陶范是西周早期铜器铸造工艺及产地研究的重要材料。由于部分陶范对应的器类存在误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关研究的进展。范面形态与纹饰分析为部分陶范提供了更具说服力的所属器类结果。以陶范形态及纹饰的典型... 洛阳北窑铸铜遗址出土陶范是西周早期铜器铸造工艺及产地研究的重要材料。由于部分陶范对应的器类存在误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关研究的进展。范面形态与纹饰分析为部分陶范提供了更具说服力的所属器类结果。以陶范形态及纹饰的典型特征为基础,辨识出一批与北窑陶范较为吻合的铜器,为相关铜器产地研究提供了关键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北窑 铸铜遗址 陶范 西周早期
原文传递
河南安阳市任家庄南地商代晚期铸铜遗址2016—2017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20
4
作者 孔德铭 焦鹏 +1 位作者 孔维鹏 柴素凤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6,108,F0002,F0003,共21页
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安阳市殷都区文峰大道南侧"新都汇"商住小区建设项目,新发现一个商代晚期大型铸铜遗址。此次发掘面积约5000平方米,共清理商代灰坑、窖穴120余处,商代房基2座,商代墓葬63座,遗... 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安阳市殷都区文峰大道南侧"新都汇"商住小区建设项目,新发现一个商代晚期大型铸铜遗址。此次发掘面积约5000平方米,共清理商代灰坑、窖穴120余处,商代房基2座,商代墓葬63座,遗址内出土商代陶范3000余块,墓葬内出土青铜器、玉石器、陶器等各类器物100余件套。任家庄南地商代晚期铸铜遗址是近年来殷墟考古重要发现之一,该铸铜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为殷墟南区布局研究和中国古代冶铸技术发展史研究等课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阳 商代晚期 任家庄 铸铜遗址
原文传递
山西侯马铸铜遗址所见仿古纹饰试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小三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62,70,共8页
东周青铜器经历了从典型的周文化风格向列国风格发展的过程。大体而言,春秋早期阶段延续了西周晚期以来的铜器风格;到春秋中期阶段,铜器的形制、纹饰乃至铸造方式都产生了明显的变化,铜器造型愈加规整,开始出现耳、足分铸的现象,同时各... 东周青铜器经历了从典型的周文化风格向列国风格发展的过程。大体而言,春秋早期阶段延续了西周晚期以来的铜器风格;到春秋中期阶段,铜器的形制、纹饰乃至铸造方式都产生了明显的变化,铜器造型愈加规整,开始出现耳、足分铸的现象,同时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也进一步拉大;到春秋晚期阶段,形成了秦、楚、晋系等列国风格青铜器。晋系青铜器是列国铜器中的典型代表,除了造型具有自身特征外,在纹饰上也有自己的突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晚期 侯马铸铜遗址 东周青 晋系 春秋早期 春秋晚期 春秋中期 自身特征
原文传递
殷墟苗圃北地铸铜遗址出土大型方鼎底范及其附着铜片的研究
6
作者 刘煜 刘建宇 +1 位作者 钟正权 岳占伟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81,共12页
本文利用SEM-EDS、ICP-MS、XRD、XRF、金相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等多种理化检测方法,对河南安阳殷墟苗圃北地出土大型方鼎底范的材料、制作工艺及其附着铜片的成分、工艺、矿料来源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商代方鼎铸造工... 本文利用SEM-EDS、ICP-MS、XRD、XRF、金相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等多种理化检测方法,对河南安阳殷墟苗圃北地出土大型方鼎底范的材料、制作工艺及其附着铜片的成分、工艺、矿料来源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商代方鼎铸造工艺的演进,研究结果显示,这个方鼎底范的时代可能晚至殷墟四期,其原料使用了精选或处理过的生土,而附着铜片是殷墟时期较为少见的铜锡铅砷合金,矿料属于殷墟后期普通铅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 苗圃北地铸铜遗址 陶范 方鼎 造工艺
原文传递
周原庄李铸铜遗址西周銮铃的范铸模拟实验研究
7
作者 宋江宁 董子俊 《三代考古》 2021年第1期610-620,共11页
銮铃是商周时期流行的车器构件,《诗经》多有如"两百彭彭,八鸾锵锵""鸾声嘒嘒,载骖载驷"之类的记载;考古中也常在高等级墓葬中出土数量众多的銮铃,可以说在我国青铜时代銮铃起到了实用与礼制的双重作用。对銮铃的... 銮铃是商周时期流行的车器构件,《诗经》多有如"两百彭彭,八鸾锵锵""鸾声嘒嘒,载骖载驷"之类的记载;考古中也常在高等级墓葬中出土数量众多的銮铃,可以说在我国青铜时代銮铃起到了实用与礼制的双重作用。对銮铃的研究不仅可以认识器物本身,更可以对当时的社会礼制有更为清晰的认知。目前学界对銮铃的定名^([1])、分期^([2])、形制^([3])、族属及其功用^([4])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时代 銮铃 铸铜遗址 高等级墓葬 模拟实验研究 出土数量 礼制
原文传递
河南安阳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2016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彦军 胡玉君 +4 位作者 申明清(文/摄/图) 孔德铭(文/摄) 孔维鹏(文/图) 赵继(图) 周丽娜(图)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4,1,98,共33页
为配合基本建设,2016年5~7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省安阳县辛店村西南发掘了一处大型商代晚期铸铜遗址,清理了一批商代晚期房基、道路、灰坑、窖穴、烘范窑、铸铜遗迹及一大批商代晚期墓葬,出土了大量的商代铸铜使用的陶范、陶... 为配合基本建设,2016年5~7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省安阳县辛店村西南发掘了一处大型商代晚期铸铜遗址,清理了一批商代晚期房基、道路、灰坑、窖穴、烘范窑、铸铜遗迹及一大批商代晚期墓葬,出土了大量的商代铸铜使用的陶范、陶工具及青铜礼器、青铜兵器、青铜工具、漆器、玉石器、陶器等。遗址与殷墟宫殿宗庙区直线距离约10公里。此遗址是近年来安阳商代晚期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为研究殷墟的整体布局和中国古代冶铸技术发展史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晚期 工具 铸铜遗址 灰坑 陶范 礼器 兵器 河南省安阳县
原文传递
河南安阳市辛店铸铜遗址2018~2019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3
9
作者 孔维鹏(整理/绘图/摄影) 孔德铭(整理/绘图/摄影) +4 位作者 申明清(摄影) 谷巧军(绘图) 陈杰(绘图) 黄小芳(绘图) 周娜(绘图)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27,F0002,共26页
2016年和2018~2019年,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辛店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出土一大批青铜器、玉石器、骨蚌器、陶器和三万余件陶范、炉壁等。该遗址是一处殷墟时期以“戈”族为主体的“居、葬、生产合一”的超大型青铜铸造场所和大型聚落... 2016年和2018~2019年,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辛店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出土一大批青铜器、玉石器、骨蚌器、陶器和三万余件陶范、炉壁等。该遗址是一处殷墟时期以“戈”族为主体的“居、葬、生产合一”的超大型青铜铸造场所和大型聚落,对研究殷墟时期都城的布局是一次突破性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安阳市 辛店遗址 商代晚期 铸铜遗址
原文传递
河南安阳市孝民屯商代铸铜遗址2003~2004年的发掘 被引量:55
10
作者 岳占伟 王学荣 +3 位作者 何毓灵 唐锦琼 牛世山 谷飞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25,I0003,共13页
2003~2004年,在安阳孝民屯发现商代晚期铸铜遗址。该遗址东西长约380米,南北宽约100米。遗存主要有范土备料坑、范块阴干坑、青铜器铸造场所、与铸铜活动有关的祭祀坑等。该铸铜遗址的发现,丰富了殷墟西区的文化内涵,揭示了该区在商代... 2003~2004年,在安阳孝民屯发现商代晚期铸铜遗址。该遗址东西长约380米,南北宽约100米。遗存主要有范土备料坑、范块阴干坑、青铜器铸造场所、与铸铜活动有关的祭祀坑等。该铸铜遗址的发现,丰富了殷墟西区的文化内涵,揭示了该区在商代晚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等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安阳 孝民屯遗址 铸铜遗址 商代
原文传递
陕西周原遗址发现西周墓葬与铸铜遗址 被引量:21
11
作者 付仲杨 宋江宁 徐良高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In the spring of 2003, the Zhouyuan Archaeological Team excavated a batch of Western Zhou tombs and a late Western Zhou bronze foundery on the Zhouyuan site, to the west of Zhuangli Village. Of them Tomb M9 is the bes... In the spring of 2003, the Zhouyuan Archaeological Team excavated a batch of Western Zhou tombs and a late Western Zhou bronze foundery on the Zhouyuan site, to the west of Zhuangli Village. Of them Tomb M9 is the best in condition and the richest in bronzes among the early Western Zhou burials discovered so far on the Zhouyuan site. Its complete sets of funeral objects provide a standard for studying into the formation of Western Zhou ritual and the dating of early Western Zhou bronzes. The ruined bronze foundry yielded quantities of pottery molds and models, fragments of furnace walls, and lumps of bronze, slag and burnt clay. The pottery molds and models are mainly for making horse-and-chariot fittings. The finds are valuable to the study of the Western Zhou burial institution, Zhou bronze-casting technology, and the layout of the Zhouyuan settl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陕西 西周 铸铜遗址 墓葬形制 出土器物
原文传递
关于青铜器铸造的两个问题
12
作者 李晓燕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年第8X期26-30,共5页
一、关于块范法内范的制作作为青铜器铸造的基本方法之一的块范法,是夏商周时期应用最为广泛的青铜器铸造法。其主要程序如下(以铸造容器为例)[1]:A.先制出欲铸器物的模型——'模'(也称'母范'),模的作用主要是制范。B.... 一、关于块范法内范的制作作为青铜器铸造的基本方法之一的块范法,是夏商周时期应用最为广泛的青铜器铸造法。其主要程序如下(以铸造容器为例)[1]:A.先制出欲铸器物的模型——'模'(也称'母范'),模的作用主要是制范。B.在模外贴敷泥土,等泥干后分割取下,即为'外范'。C.制一个和器物内腔同样的'内范'(也称'芯')。D.将外范和内范套合,其间的空隙即为型腔,其间距即为欲铸器物的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程序 母范 造法 内腔 为欲 陶范 侯马铸铜遗址 夏商周时期 泥片
下载PDF
楚系青铜器的铸造遗址初探
13
作者 袁艳玲 《南方民族考古》 2017年第1期189-203,共15页
铸铜遗址的有无是考察楚系青铜器的铸造体系的直接证据。楚文化区域内发现的一些与铸铜有关的遗物以及周边地区铸铜遗址的发现,表明楚国内部除了都城之外,在地方城邑也可能存在独立的铸铜作坊,楚国应该存在层级性的铸铜作坊体系。
关键词 铸铜遗址
原文传递
东周列国所见“新田风格”铜器初探
14
作者 耿庆刚 《收藏家》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纹饰研究是东周青铜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中期以后,列国青铜器的地域特征明显加强;其中侯马铸铜遗址是晋都新田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晋系青铜文化的代表。本文根据侯马陶范花纹,在齐、楚、秦、燕、中山、巴蜀等地区青铜器中,辨... 纹饰研究是东周青铜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中期以后,列国青铜器的地域特征明显加强;其中侯马铸铜遗址是晋都新田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晋系青铜文化的代表。本文根据侯马陶范花纹,在齐、楚、秦、燕、中山、巴蜀等地区青铜器中,辨识出具有“新田风格”的铜器,对研究晋文化以及晋国与列国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马铸铜遗址 新田风格 交流与互动
原文传递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扫描
15
作者 本刊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21年第5期56-57,共2页
4月13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本次评选,通过层层选拔,遴选出20个项目进入终评,并最终选出“十大”。参加终评的项目,在时间跨度上,自距今4.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历经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直至唐宋元;在地... 4月13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本次评选,通过层层选拔,遴选出20个项目进入终评,并最终选出“十大”。参加终评的项目,在时间跨度上,自距今4.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历经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直至唐宋元;在地区分布上,从黄土地到江浙沿海,从西南山区到边疆地区多有涉及;在遗址类型上,包含洞穴遗址、贝丘遗址、原始城址、粮仓聚落、铸铜遗址、墓葬、祭祀遗址,以及烽燧遗址等多种。一眼万年,这些遗址从不同角度共同讲述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新发现 洞穴遗址 旧石器时代 夏商周 铸铜遗址 贝丘遗址 新石器时代 祭祀遗址
下载PDF
关于中原早期铜器生产的几个问题:从石峁发现谈起 被引量:8
16
作者 苏荣誉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1,共6页
本文据公布的石峁出土铜刀和环首刀石范,通过比较,认为铜刀和石范环首刀具有本土传统,年代和中原商代器相若。结合陶寺文化和二里头文化资料,对中原冶铜术来源与传统、铸铜遗址认定和石范铸造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冶铜术西来说有很多无... 本文据公布的石峁出土铜刀和环首刀石范,通过比较,认为铜刀和石范环首刀具有本土传统,年代和中原商代器相若。结合陶寺文化和二里头文化资料,对中原冶铜术来源与传统、铸铜遗址认定和石范铸造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冶铜术西来说有很多无法解释的问题,指出还没有证据认定石峁具有铸铜工业,说其对中原早期铜器生产发生影响言之过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峁遗址 中原早期 技术 铸铜遗址认定 石范
原文传递
晋国都城遗址的发现与研究
17
作者 赵瑞民 韩炳华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03年第S1期13-17,共5页
关键词 都城 陶范 纹饰 侯马铸铜遗址 侯马晋国遗址
原文传递
从孝民屯东南地出土陶范谈对殷墟青铜器的几点新认识 被引量:30
18
作者 李永迪 岳占伟 刘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63,共12页
孝民屯东南地铸铜遗址所出陶范提供了许多商代铜器铸造工艺的重要信息。殷墟时期已较多使用复合范和复合芯,纹饰制作除用模翻印外,还有相当部分可能是在外范上直接进行,容器外范普遍使用了水平方向分范工艺。少量陶范所反映的器形和纹... 孝民屯东南地铸铜遗址所出陶范提供了许多商代铜器铸造工艺的重要信息。殷墟时期已较多使用复合范和复合芯,纹饰制作除用模翻印外,还有相当部分可能是在外范上直接进行,容器外范普遍使用了水平方向分范工艺。少量陶范所反映的器形和纹饰较特别,与它们对应的铜器年代值得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民屯东南地 铸铜遗址 陶范 殷墟青
原文传递
从侯马鼎模看东周青铜器分型制模工艺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欢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7-115,共9页
本文从侯马铸铜遗址出土鼎模入手,在对鼎各个部位陶模进行详细分类与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探求制模过程中工匠如何分型。根据各部位鼎模分型特征结合典型的晋式青铜鼎复原出鼎的分型图,并与殷墟孝民屯出土鼎模相比较,指出商周青铜器制模工... 本文从侯马铸铜遗址出土鼎模入手,在对鼎各个部位陶模进行详细分类与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探求制模过程中工匠如何分型。根据各部位鼎模分型特征结合典型的晋式青铜鼎复原出鼎的分型图,并与殷墟孝民屯出土鼎模相比较,指出商周青铜器制模工艺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进一步说明分型制模的进步性。本文得出了鼎耳、鼎足、鼎腹部、捉手等部位分型的新认识,这些部位的分型都与纹饰的复杂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马铸铜遗址 鼎模 分型 工艺
原文传递
殷墟孝民屯东南地出土陶范年代的再认识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3
20
作者 路国权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6-72,共7页
孝民屯东南地铸铜遗址是近年殷墟发掘工作的一项重要收获,对研究殷墟铜器铸造工艺和殷墟布局具有重要意义[1]。伴随殷墟晚期陶器出土的大量陶范为殷墟铜器分期和商末周初铜器断代提供了难得的材料,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孝民屯东南地 铸铜遗址 陶范 器断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