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失活乳酸菌去除链格孢酚单甲醚的工艺优化
1
作者
李天植
薛雅文
+5 位作者
马文怡
唐凤仙
单春会
姬华
刘银珂
李如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53-160,共8页
目的筛选高效吸附链格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的灭活菌种,对菌粉去除AME的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首先,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灭活菌粉对AME的吸附能力,筛选出AME的吸附能力最强的A1-11菌株。然后,单因素试验分析灭...
目的筛选高效吸附链格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的灭活菌种,对菌粉去除AME的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首先,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灭活菌粉对AME的吸附能力,筛选出AME的吸附能力最强的A1-11菌株。然后,单因素试验分析灭活乳酸菌菌粉添加量、AME质量浓度、吸附时间、pH对AME去除率的影响。最后,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设计对吸附AME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得出最适吸附条件为灭活乳酸菌菌粉添加量1.2 g、AME质量浓度0.30μg/mL、吸附时间27 h、溶液pH 4.5,预测AME去除率为51.05%,实际试验的AME去除率为50.98%。同时建立了AME去除率与各因素间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程度高,与模型预测结果相近。结论筛选出A1-11菌株吸附AME的能力最强的,研究结果可对林果中AME的脱除提供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活乳酸菌
吸附
链格孢酚单甲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苯-α-吡喃酮类链格孢霉毒素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机理探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任思瑞
李道亮
+3 位作者
周鸿媛
郭婷
张宇昊
马良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19-2026,共8页
为探究链格孢酚单甲醚(AME)和链格孢酚(AOH)这两种二苯-α-吡喃酮类链格孢霉毒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及机理,本研究模拟血液生理pH值,采用稳态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3D荧光光谱以及圆二色光谱等方法研究两者之间...
为探究链格孢酚单甲醚(AME)和链格孢酚(AOH)这两种二苯-α-吡喃酮类链格孢霉毒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及机理,本研究模拟血液生理pH值,采用稳态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3D荧光光谱以及圆二色光谱等方法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ME和AOH与HSA相互作用均发生了静态猝灭,具有较高亲和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ΔH<0,ΔS<0)结合形成1:1复合物,互作过程中这两种类毒素破坏了人血清白蛋白中稳定二级结构的氢键网络,使蛋白二级结构展开,且AME和AOH使人血清白蛋白中的α-螺旋结构含量从48.93%分别减少至39.41%和44.01%,并使色氨酸残基极性降低、疏水性增加,但酪氨酸残基极性变化不大,即结合位点可能位于色氨酸残基所在的空腔(即结合位点I);AME对HSA的猝灭程度、猝灭常数(K_(sv))及结合常数(K_(a))均大于AOH,结合距离也更小(r_(AME)=2.56 nm<r_(AOH)=2.60 nm)。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二苯-α-吡喃酮类链格孢霉毒素的毒代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完善丰富其毒理学相关资料,以及进行风险评估和在食品中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酚单甲醚
链格
孢
酚
人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链格孢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24
3
作者
满燕
梁刚
+3 位作者
李安
王冬
贾文珅
潘立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453-458,共6页
链格孢霉菌属于丝状真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病原体和腐生菌,是低温环境下导致水果、蔬菜等农产品腐烂变质的主要微生物。链格孢霉毒素中有70多种具有明显毒性,对人或牲畜具有诱变性、致癌性和致畸性等慢性或急性毒性作用,因此引...
链格孢霉菌属于丝状真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病原体和腐生菌,是低温环境下导致水果、蔬菜等农产品腐烂变质的主要微生物。链格孢霉毒素中有70多种具有明显毒性,对人或牲畜具有诱变性、致癌性和致畸性等慢性或急性毒性作用,因此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现行的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中尚不包括链格孢霉毒素,并且通常采用液相、液相-质谱、气相、气相-质谱等相关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本文首先对链格孢霉菌的3种主要的次级代谢产物——链格孢酚、链格孢酚单甲醚和细交链孢菌酮酸的分类及毒性性质进行介绍;其次,对其主要的传统检测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最后,对链格孢霉毒素检测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
孢
霉菌
链格
孢
酚
链格孢酚单甲醚
细交链
孢
菌酮酸
检测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失活乳酸菌去除链格孢酚单甲醚的工艺优化
1
作者
李天植
薛雅文
马文怡
唐凤仙
单春会
姬华
刘银珂
李如媛
机构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
出处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53-160,共8页
基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英才项目
石河子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SRP2023188)。
文摘
目的筛选高效吸附链格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的灭活菌种,对菌粉去除AME的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首先,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灭活菌粉对AME的吸附能力,筛选出AME的吸附能力最强的A1-11菌株。然后,单因素试验分析灭活乳酸菌菌粉添加量、AME质量浓度、吸附时间、pH对AME去除率的影响。最后,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设计对吸附AME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得出最适吸附条件为灭活乳酸菌菌粉添加量1.2 g、AME质量浓度0.30μg/mL、吸附时间27 h、溶液pH 4.5,预测AME去除率为51.05%,实际试验的AME去除率为50.98%。同时建立了AME去除率与各因素间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程度高,与模型预测结果相近。结论筛选出A1-11菌株吸附AME的能力最强的,研究结果可对林果中AME的脱除提供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失活乳酸菌
吸附
链格孢酚单甲醚
Keywords
inactivated lactic acid bacteria
adsorption
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
分类号
TS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苯-α-吡喃酮类链格孢霉毒素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机理探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任思瑞
李道亮
周鸿媛
郭婷
张宇昊
马良
机构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西南大学生物学研究中心
出处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19-202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2001810)
重庆市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专项项目(cstc2019jcyj-msxmX027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面上项目(XDJK2020C052)。
文摘
为探究链格孢酚单甲醚(AME)和链格孢酚(AOH)这两种二苯-α-吡喃酮类链格孢霉毒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及机理,本研究模拟血液生理pH值,采用稳态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3D荧光光谱以及圆二色光谱等方法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ME和AOH与HSA相互作用均发生了静态猝灭,具有较高亲和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ΔH<0,ΔS<0)结合形成1:1复合物,互作过程中这两种类毒素破坏了人血清白蛋白中稳定二级结构的氢键网络,使蛋白二级结构展开,且AME和AOH使人血清白蛋白中的α-螺旋结构含量从48.93%分别减少至39.41%和44.01%,并使色氨酸残基极性降低、疏水性增加,但酪氨酸残基极性变化不大,即结合位点可能位于色氨酸残基所在的空腔(即结合位点I);AME对HSA的猝灭程度、猝灭常数(K_(sv))及结合常数(K_(a))均大于AOH,结合距离也更小(r_(AME)=2.56 nm<r_(AOH)=2.60 nm)。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二苯-α-吡喃酮类链格孢霉毒素的毒代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完善丰富其毒理学相关资料,以及进行风险评估和在食品中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链格孢酚单甲醚
链格
孢
酚
人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Keywords
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
alternariol
human serum albumin
interaction
分类号
TS201.6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链格孢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24
3
作者
满燕
梁刚
李安
王冬
贾文珅
潘立刚
机构
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453-458,共6页
基金
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评价方法及装备研发项目(2013AA10230202)~~
文摘
链格孢霉菌属于丝状真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病原体和腐生菌,是低温环境下导致水果、蔬菜等农产品腐烂变质的主要微生物。链格孢霉毒素中有70多种具有明显毒性,对人或牲畜具有诱变性、致癌性和致畸性等慢性或急性毒性作用,因此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现行的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中尚不包括链格孢霉毒素,并且通常采用液相、液相-质谱、气相、气相-质谱等相关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本文首先对链格孢霉菌的3种主要的次级代谢产物——链格孢酚、链格孢酚单甲醚和细交链孢菌酮酸的分类及毒性性质进行介绍;其次,对其主要的传统检测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最后,对链格孢霉毒素检测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链格
孢
霉菌
链格
孢
酚
链格孢酚单甲醚
细交链
孢
菌酮酸
检测方法
Keywords
Alternaria
alternariol
alternariol monomethylether
tenuazonic acid
detection method
分类号
TS207.5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失活乳酸菌去除链格孢酚单甲醚的工艺优化
李天植
薛雅文
马文怡
唐凤仙
单春会
姬华
刘银珂
李如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二苯-α-吡喃酮类链格孢霉毒素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机理探究
任思瑞
李道亮
周鸿媛
郭婷
张宇昊
马良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链格孢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满燕
梁刚
李安
王冬
贾文珅
潘立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
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