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硒酸钠对交链孢酚诱发DNA单链断裂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贾庆梅 刘桂亭 +1 位作者 钱玉珍 宫亚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71-375,共5页
本文采用碱性洗脱-DNA荧光分析法及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法,研究了亚硒酸钠(Na_2SeO_3)对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诱发DNA单链断裂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人胚食管上皮组织或人胚肺2BS细胞株接触AOH前4小时,在培养基内加10^(-5)... 本文采用碱性洗脱-DNA荧光分析法及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法,研究了亚硒酸钠(Na_2SeO_3)对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诱发DNA单链断裂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人胚食管上皮组织或人胚肺2BS细胞株接触AOH前4小时,在培养基内加10^(-5)或10^(-6)M Na_2SeO_3能显著抑制AOH诱导的DNA单链断裂和脂质过氧化反应;Na_2SeO_3与AOH同时处理对AOH的上述诱变性作用无显著抑制作用,10^(-4)MNa_2ScO_3可诱发人胚肺2BS细胞株DNA单链断裂。结果提示硒能抑制AOH的诱变性,但高浓度硒有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链格孢霉属
下载PDF
3种常见菌属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及相关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廖婕 葛蓁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6期87-88,共2页
目的:分析镰刀菌属、曲霉菌属和链格孢霉属3种常见菌属导致的真菌性角膜炎( FK)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危险因素等相关特点,旨在为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例因3种常见菌属感... 目的:分析镰刀菌属、曲霉菌属和链格孢霉属3种常见菌属导致的真菌性角膜炎( FK)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危险因素等相关特点,旨在为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例因3种常见菌属感染所致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易感人群特点、感染危险因素、感染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种常见菌属感染所致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伪足(7例)、前房积浓(4例)、卫星灶(3例)、苔被(2例)、内皮斑(1例)和免疫环(1例)。镰刀菌属的感染灶面积为18.22±15.37mm^2,曲霉菌属为14.59±14.62mm^2,链格孢霉属为16.32±32.78mm^2,3种菌属的感染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并发症有合并细菌感染(其中镰刀菌属1例,曲霉菌属1例)、合并角膜穿孔(其中镰刀菌属1例,曲霉菌属1例)、合并继发性青光眼(其中镰刀菌属3例,曲霉菌属2例,链格孢霉属1例)。结论:镰刀菌属与曲霉菌属所致FK的病情进展快,其中镰刀菌属感染面积较大,主要有伪足和卫星灶等临床表现,曲霉菌属主要表现为前房积脓、苔被、内皮斑和伪足,链格孢霉属主要表现为伪足、前房积脓和卫星灶。研究3种感染菌属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和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链格孢霉属 真菌性角膜炎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小麦种子黑胚病发病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郑是琳 孙兰珍 高庆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2期8-15,共8页
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iessler是小麦种子黑胚病的主要致病菌。1987~1988年在鲁麦8号小麦抽穗、开花及籽粒发育各阶段自穗部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乳熟后期(花后20天)病菌开始侵染胚部,引起黑胚,随着籽粒成熟黑胚率相... 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iessler是小麦种子黑胚病的主要致病菌。1987~1988年在鲁麦8号小麦抽穗、开花及籽粒发育各阶段自穗部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乳熟后期(花后20天)病菌开始侵染胚部,引起黑胚,随着籽粒成熟黑胚率相应增加。在此期间遇雨或田间相对湿度高(90%以上),易结露,则黑胚病加重。室温26~27℃下接种,病害潜育期为3~4天。大气中的链格孢菌是小麦种子黑胚病的侵染源。小花上残留的花药是病菌进入花内的途径之一。小麦黑胚病普遍发生,不同品种(品系)有差异。高肥水地种子黑胚率高于旱地,雨后收获的种子黑胚病亦较雨前收获的重。黑胚粒的粒重大于非黑胚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胚病 链格孢霉属 发病规律
下载PDF
1株海南三亚红树林真菌Alternaria alternate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姚佳晓 贺小平 +5 位作者 周培娟 张云阳 肖烨 伊梦麒 丁立建 何山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9年第3期64-70,共7页
目的对1株来源于海南三亚红树林淤泥中的链格孢霉属真菌Alternaria alternate SY5-1-1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减压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反相中压以及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 目的对1株来源于海南三亚红树林淤泥中的链格孢霉属真菌Alternaria alternate SY5-1-1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减压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反相中压以及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和NMR等波谱方法以及对比文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真菌Alternaria alternate SY5-1-1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secalonic acid A(1)、altertoxin I(2)、N-[(Z)-2-(4-hydroxyphenyl)ethenyl]-formamide(3)、5-hydroxymethyl-2-furoic acid(4)、dibutyl phthalate(5)、cyclotryprostatin A(6)、dihydrovermistatin(7)、verruculogen TR-2(8)、cyclo-(L-4-OHPro-L-Leu)(9)、cyclo-(trans-4-OH-D-Pro-D-Phe)(10)和cyclo-(D-Pro-D-Phe)(11)。结论化合物secalonic acid A(1)、N-[(Z)-2-(4-hydroxyphenyl)ethenyl]-formamide(3)、5-hydroxymethyl-2-furoic acid(4)、cyclotryprostatin A(6)、dihydrovermistatin(7)、verruculogen TR-2(8)均首次在链格孢霉属真菌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链格孢霉属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