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防治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宋旭东 陈翠真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2000年第4期201-206,共6页
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 ,STZ)能诱发大鼠、狗、小鼠、田鼠、豚鼠、猴等产生糖尿病 ,诱发剂量因动物种类不同而异。STZ 糖尿病模型发病缓慢 ,观察时间较长 ,与人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相似 ,但迄今为止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很清楚 ,一些药... 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 ,STZ)能诱发大鼠、狗、小鼠、田鼠、豚鼠、猴等产生糖尿病 ,诱发剂量因动物种类不同而异。STZ 糖尿病模型发病缓慢 ,观察时间较长 ,与人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相似 ,但迄今为止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很清楚 ,一些药物对此病的防治尚处于实验阶段。本文简述了STZ的化学特性、STZ 糖尿病性大鼠白内障模型及其发病机制 ,重点综述不同类别药物防治ST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素 STZ-糖尿病白内障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牛磺酸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性白内障干预机制初探 被引量:23
2
作者 宋旭东 陈翠真 +4 位作者 董冰 施玉英 张伟 颜流水 罗国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05-609,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牛磺酸对链脲佐菌素 (STZ)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干预机制。方法1 0 0只雄性SD大鼠 ,随机平均分为 5组 ,腹腔注射STZ溶液 (55mg kg体重 )诱发糖尿病性白内障 ,牛磺酸治疗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 1次牛磺酸 (5ml kg体重 )。...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牛磺酸对链脲佐菌素 (STZ)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干预机制。方法1 0 0只雄性SD大鼠 ,随机平均分为 5组 ,腹腔注射STZ溶液 (55mg kg体重 )诱发糖尿病性白内障 ,牛磺酸治疗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 1次牛磺酸 (5ml kg体重 )。定期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浓度 ,实验结束时测定各组血清中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及胰岛素水平 ,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房水及晶状体中牛磺酸含量。结果 STZ组大鼠在诱发的第 3周晶状体开始出现囊泡或轻度混浊 ,而牛磺酸明显抑制了牛磺酸治疗组早期白内障的发生。诱发的第 4~ 1 2周 ,STZ组晶状体混浊度迅速加重 ,而 4 %或 8%牛磺酸组则明显延缓了白内障的发生。 4 %和 8%牛磺酸治疗组在STZ诱发的第 4天、第 4周、第 8周(4%牛磺酸组 )的血糖均显著低于STZ组 ,第 1 2周牛磺酸治疗组与STZ组的血糖值无显著意义。4 %牛磺酸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STZ组 (P =0 0 0 4 ) ,8%牛磺酸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也明显低于STZ组 (P =0 0 1 0 )。 8%牛磺酸治疗组大鼠的房水中牛磺酸浓度高于STZ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36) ,其晶状体中牛磺酸浓度也高于STZ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0 )。结论 牛磺酸对STZ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干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性白内障 治疗 房水
原文传递
链脲佐菌素致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丁正华 严宏 +2 位作者 郭勇 哈文静 王建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208-1210,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模型,并探讨糖尿病大鼠晶状体混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的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每周监测大鼠血糖、尿糖、体重的变化,并在裂隙灯下观察大鼠晶状体混浊的进... 目的:建立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模型,并探讨糖尿病大鼠晶状体混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的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每周监测大鼠血糖、尿糖、体重的变化,并在裂隙灯下观察大鼠晶状体混浊的进展.第13周测定晶状体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以及谷胱甘肽(GSH)、糖化蛋白的含量.结果:70%(14/20)达成模标准,并出现糖尿病表现,其中1只大鼠(1/14)因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而被剔除.糖尿病大鼠晶状体混浊呈两阶段发展,前8wk缓慢进展及后5 wk快速进展.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晶状体中CAT(nkat,479.3±339.0vs1002.0±467.6),GSH(mg/g,55.2±32.6vs102.7±39.1),糖基化蛋白(每摩尔蛋白中生成糖基化蛋白的毫摩尔数,5.4±0.5vs4.17±0.4)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腹腔内注射STZ致大鼠糖尿病模型是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可靠模型,晶状体蛋白糖基化反应及氧化损伤可能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白内障 菌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性大鼠白内障的氧化应激-细胞凋亡机制及葛根素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万丽 刘文斌 +2 位作者 沈烨宇 俞秋丽 张晶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773-1775,共3页
目的:本文分析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机制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白内障发病中的参与机制及葛根素的改善作用,为相关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葛根素干预组及乙... 目的:本文分析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机制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白内障发病中的参与机制及葛根素的改善作用,为相关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葛根素干预组及乙酰香草素组。腹腔注射STZ(65mg/kg)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Western Blotting分析各组晶状体组织中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模型复制成功,且大鼠晶状体组织中氧化应激蛋白分子p22、p47及p67表达上调(P<0.05),细胞凋亡蛋白Bax及Caspase 3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P<0.05)。乙酰香草素和葛根素对上述异常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NADPH氧化酶介导的氧化应激及P53和Bax/Bcl2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参与了糖尿病大鼠白内障的发病过程,且葛根素通过抑制上述氧化应激通路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素 糖尿病 白内障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葛根素
下载PDF
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及不同性别大鼠糖性白内障模型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李婧 田海燕 +4 位作者 杨菲 赵海焦 田娅慧 吴国娟 张中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6-120,共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及不同性别在建立大鼠糖性白内障模型方面的差异。将65、70和75mg/kg 3个浓度STZ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雌、雄性大鼠糖性白内障模型,36h后尾静脉采血测血糖,3周后进行裂隙灯检查,...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及不同性别在建立大鼠糖性白内障模型方面的差异。将65、70和75mg/kg 3个浓度STZ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雌、雄性大鼠糖性白内障模型,36h后尾静脉采血测血糖,3周后进行裂隙灯检查,每天测量动物饮食量及排粪尿量变化,每周测定体重。试验结果显示,70mg/kg STZ比65mg/kg STZ糖性白内障发生时间缩短约1周,且比75mg/kg STZ死亡率低。同浓度STZ腹腔注射后雌性大鼠糖尿病发生时间为72h,雄性大鼠为36h,白内障发生时间雌性比雄性大鼠慢约1周。试验结果表明,腹腔注射70mg/kg STZ在糖性白内障模型建立所需时间及模型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优势,雄性大鼠较雌性更易于建立糖性白内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素 白内障 不同 大鼠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发大白鼠糖性白内障晶体的扫描电镜观察
6
作者 张百新 刘淑岩 +1 位作者 刘士民 田少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41-43,51,共4页
用2%STZ经尾静脉注射诱导大白鼠糖尿病性白内障,并在白内障不同分期中取晶状体,作扫描电镜观察。晶状体囊的改变为表面凸凹不平或长条形凸起与凹陷改变、细条纹样皱褶、月球表面环形山样圆形凹陷、大小不等凸起样和小点样改变。晶状体... 用2%STZ经尾静脉注射诱导大白鼠糖尿病性白内障,并在白内障不同分期中取晶状体,作扫描电镜观察。晶状体囊的改变为表面凸凹不平或长条形凸起与凹陷改变、细条纹样皱褶、月球表面环形山样圆形凹陷、大小不等凸起样和小点样改变。晶状体纤维的改变为纤维肿胀、膨隆,指状突减少代之以圆形孔洞,肿胀严重者纤维呈面条样改变,指状突及框架结构消失。纤维肿胀,膜局部破裂呈多孔样中空结构。纤维变性、崩溃,失去支架样结构,成为无结构组织堆积。囊下纤维组织崩溃、脱落呈缺损样改变。并讨论了这些形态学改变发生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素 白内障 囊泡 糖尿病
下载PDF
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大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彭伟康 梁嘉乐 +4 位作者 卢铭珊 陈晓佳 丁航 马卫列 张志珍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模型的可行性。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枸橼酸钠缓冲液组(10只,简称缓冲溶液组)和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缓冲溶液组分别一次性尾静脉... 目的探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模型的可行性。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枸橼酸钠缓冲液组(10只,简称缓冲溶液组)和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缓冲溶液组分别一次性尾静脉注射10%STZ(60 mg/kg)或枸橼酸钠缓冲液,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大鼠生长、晶状体浑浊情况,并测定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结果模型组在4~16周时体质量低于对照组和缓冲溶液组(P<0.01)。模型组在1周后空腹血糖升高,16周时最高。模型组4~16周空腹血糖、16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冲液溶组(P<0.01或0.05)。造模5周后大鼠出现晶状体浑浊并逐渐加重,16周共有15只大鼠出现晶状体浑浊。结论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大剂量STZ可建立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素 糖尿病白内障 大鼠
下载PDF
补中益气丸对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肝组织α-甘露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李元滨 刘晓秋 吴凌 《环球中医药》 CAS 2010年第3期227-228,共2页
关键词 补中益气丸 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 α-甘露糖苷酶活
下载PDF
高压氧对链脲佐菌素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变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周亚刚 刘芳 +7 位作者 邵贵强 张杰 周景花 钟慈声 施劲东 许剑锋 卜国强 姚庆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是否可改善STZ(链脲佐菌素)大鼠的糖尿病性心肌病变。方法 STZ大 鼠造模成功3月,电镜证实有心肌病变后,随机分为3组:(1)HBOT组(n=30):每天接受0.15 MPa、HBOT 1 h,连 续20 d。(2)糖尿病对照组(n=32):不做治疗... 目的 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是否可改善STZ(链脲佐菌素)大鼠的糖尿病性心肌病变。方法 STZ大 鼠造模成功3月,电镜证实有心肌病变后,随机分为3组:(1)HBOT组(n=30):每天接受0.15 MPa、HBOT 1 h,连 续20 d。(2)糖尿病对照组(n=32):不做治疗。(3)正常对照组(n=20):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的无糖尿病的正常大 鼠。分别在疗程5、10、20 d后处死治疗组及同期对照组大鼠,取心脏进行HE染色病理学观察和电镜观察。结果 HBOT治疗20 d后STZ大鼠的糖尿病性心肌病变明显好于同期糖尿病对照组,电镜观察显示肌丝排列整齐、Z线 明显、线粒体排列规则、结构紧凑。结论 HBOT可改善STZ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糖尿病心肌病 STZ 对照组 治疗作用 菌素 高压氧 无糖 线粒体 电镜观察
下载PDF
苯那普利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肝脏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朴春丽 赵颖 杨世忠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肝脏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均分3组,DM模型组,治疗组及正常组,以细胞棕染为阳性。结果:3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苯那普利对糖尿病肝脏改变有积极的影响,其中对NF-κB炎症通...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肝脏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均分3组,DM模型组,治疗组及正常组,以细胞棕染为阳性。结果:3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苯那普利对糖尿病肝脏改变有积极的影响,其中对NF-κB炎症通路的阻断可能为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那普利 菌素 大鼠 糖尿病 肝脏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β-酪啡肽7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的肾保护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燕 袁鲁亮 张海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1-706,共6页
背景:研究发现β-酪啡肽7有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氧化及降血糖的作用,但关于β-酪啡肽7对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比较少。目的:探讨β-酪啡肽7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损伤的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以n=10等分为对... 背景:研究发现β-酪啡肽7有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氧化及降血糖的作用,但关于β-酪啡肽7对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比较少。目的:探讨β-酪啡肽7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损伤的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以n=10等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β-酪啡肽7组。构建糖尿病模型大鼠20只,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和β-酪啡肽7组模型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柠檬酸液,β-酪啡肽7组模型大鼠给予β-酪啡肽7灌胃30 d,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尿糖、尿蛋白、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水平以及肾脏中Ⅰ型胶原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2与模型组相比,β-酪啡肽7组模型大鼠上述指标明显恢复。表明β-酪啡肽7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胰岛素 组织工程 实验动物 内分泌系统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 菌素 β-酪啡肽7 肾损伤 并发症
下载PDF
丹皮多糖-2b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防治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根海 沈业寿 +2 位作者 马金宝 李峰 史新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036-2039,共4页
目的:观察丹皮多糖-2b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链尿佐菌素(STZ)联合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裂隙灯观察各组晶体出现初次混浊的时间,比较晶体的混浊程度。比色法测定各组血清及晶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目的:观察丹皮多糖-2b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链尿佐菌素(STZ)联合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裂隙灯观察各组晶体出现初次混浊的时间,比较晶体的混浊程度。比色法测定各组血清及晶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晶体中Na+-K+-ATP酶活力、高分子质量蛋白和不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裂隙灯检查结果显示PSM2b有明显的延缓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减轻晶体混浊程度的作用。与模型组比,PSM2b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及晶体中升高的MDA水平,中、高剂量组可升高血清及晶体中SOD,GSH-pX,CAT水平,上调晶体Na+-K+-ATP酶活力,且剂量与效果呈正相关。PSM2b中、高剂量组对高分子质量蛋白及不溶性蛋白含量亦有较好调控作用。结论:PSM2b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 多糖 尿菌素 完全弗氏 糖尿病白内障
下载PDF
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大鼠糖尿病心肌病模型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新萍 张凯 +2 位作者 储全根 吴元洁 毕华剑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4-17,共4页
建立糖尿病性心肌病(DCM)大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单次腹腔注射后大鼠心肌和胰腺的病理学变化。用STZ 50 mg/kg、55 mg/kg、60 mg/kg 3种剂量单次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以柠檬酸三钠-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作为对照... 建立糖尿病性心肌病(DCM)大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单次腹腔注射后大鼠心肌和胰腺的病理学变化。用STZ 50 mg/kg、55 mg/kg、60 mg/kg 3种剂量单次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以柠檬酸三钠-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作为对照。72 h后,测空腹血糖及做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3周后,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胰腺和心肌形态学变化,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改变。OGTT和空腹血糖显示3组存活大鼠糖尿病均成模;3周末,50 mg/kg和55 mg/kg剂量死亡率为25%;60 mg/kg剂量高,达到75%;HE染色显示55 mg/kg剂量组大鼠胰岛明显萎缩,轮廓不清晰,胰岛细胞数量少,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细胞间隙增大,并有炎症细胞浸润;50 mg/kg组胰岛和心肌也有变化,但无55 mg/kg组明显。心肌Masson染色显示55 mg/kg组心肌内胶原组织明显增多,排列紊乱,分布不均。55 mg/kg剂量的STZ单次注射大鼠腹腔,造模3周可以建立较明显的DCM模型,可为DCM的组织病理学和实验研究提供一个较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菌素 组织病理学变化 大鼠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滴眼液防治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曙 严宏 +1 位作者 柴飞燕 郭勇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滴眼液是否能延缓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方法选择85只sD大鼠,随机抽取lO只为正常组,其余75只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STZ(65mg·kg^-1)的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滴眼液是否能延缓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方法选择85只sD大鼠,随机抽取lO只为正常组,其余75只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STZ(65mg·kg^-1)的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血糖值大于14mmol·L^-1被判定为糖尿病大鼠,并完全随机化分成3个组(B组18只,C组19只,D组19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处理;B组和c组为糖尿病治疗组,分别给予O.1g·L^-1与0.5g·L^-1的N-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滴眼,均为每日2—3次;D组为糖尿病对照组,给予磷酸钠缓冲液滴眼。每周监测大鼠尿糖、体重的变化,并在裂隙灯下观察大鼠晶状体混浊的进展;每月监测大鼠的血糖变化。结果78%(59/75)大鼠达到成模标准,随机血糖大于14mmol·L^-1,并出现糖尿病表现。糖尿病大鼠晶状体混浊呈2阶段发展,前6周缓慢进展及后7周快速进展。N-乙酰半胱氨酸滴眼液在治疗的前5周可延缓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的发生发展,其中第4周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治疗的后期,各糖尿病组的晶状体混浊程度明显加重,并且各组之间进展程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滴眼液能安全有效的延缓早期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眼科新进展2007;27(3):176—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菌素 糖尿病白内障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PEDF的动态表达
15
作者 李筱荣 刘巨平 +1 位作者 李艳 袁佳琴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54-655,共2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4只健康SD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根据饲养时间,随机分为正常对...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4只健康SD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根据饲养时间,随机分为正常对照0.5月组(NO.5)、糖尿病0.5月组(DM0.5)、正常对照1月组(N1)、糖尿病1月组(D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大鼠 菌素 VEGF PEDF 色素上皮源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正常对照
下载PDF
藿朴夏苓汤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钟艳花 林重 +2 位作者 唐东晖 熊艳云 杨俭勤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05-1311,共7页
目的研究藿朴夏苓汤(HPXLT)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STZ(65 mg·kg^(-1))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格列本脲组(5 mg·kg-1)及藿朴夏苓... 目的研究藿朴夏苓汤(HPXLT)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STZ(65 mg·kg^(-1))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格列本脲组(5 mg·kg-1)及藿朴夏苓汤高、中、低剂量组(2、1、0.5 g·kg^(-1)),每日1次,连续灌胃给药4周。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摄食量、饮水量;进行糖耐量测定,计算糖耐量下血糖-时间的曲线下峰面积(AUC);生化指标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血清胰岛素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胰腺组织中BCL-2、BAX及胰腺-十二指肠同源异型盒基因-1(PDX-1)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RT-PCR法测定胰腺BCL-2、BAX及PDX-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降低,而摄食量、饮水量明显增加(P<0.01);FBG值、糖耐量实验的血糖-时间曲线下峰面积(AUC)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的TC、TG、LDL-c及MDA、NO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GSH、SOD及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BCL-2、PDX-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增加,摄食量、饮水量明显降低(P<0.01);FBG值、AUC值均明显降低(P<0.05,P<0.01);血清TC、TG、LDL-c及MDA、NO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HDL-c、GSH、SOD及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胰腺组织中的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而BCL-2、PDX-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藿朴夏苓汤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糖作用,可能与其上调PDX-1的表达,提高抗氧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朴夏苓汤 糖尿病 菌素 降血糖 抗氧化 降血脂 胰腺-十二指肠同源异型盒基因-1 胰岛Β细胞 大鼠
下载PDF
低剂量多次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贤梅 孙勤国 +3 位作者 谢谢 丁晓明 从泽伟 朱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820-824,共5页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经济可行的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15只)普食,模型组(20只)高脂饮食,适应性喂养2周后,模型组腹腔注射低剂量(30 mg/kg)链脲佐菌素,连续注射6次,每日1次,正常组腹...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经济可行的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15只)普食,模型组(20只)高脂饮食,适应性喂养2周后,模型组腹腔注射低剂量(30 mg/kg)链脲佐菌素,连续注射6次,每日1次,正常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观察大鼠饮食、体型、毛发、精神、尿量等变化,监测体重、血糖。连续喂养6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胰岛素、血脂、血钙、血磷等生化指标,HE染色镜下观察大鼠胰腺、肾脏的形态学变化,电镜下观察SD大鼠股骨骨质变化。结果:较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表现出明显"三多一少"症状,高血糖、低钙、低磷、高血脂等代谢异常情况,胰腺萎缩、组织纤维化,肾小球面积增大,基底膜增厚,骨质疏松。结论: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低剂量多次腹腔注射能够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模型,成模率高,死亡率低,相对简单、经济可行,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SD大鼠 菌素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骨质疏松
下载PDF
芪蛭降糖片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闫桂溪 李海云 +2 位作者 周琳 王越华 杜钢军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7,共11页
目的观察芪蛭降糖片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1)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蛭降糖片组(780 ... 目的观察芪蛭降糖片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1)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蛭降糖片组(780 mg·kg^-1)、盐酸二甲双胍片组(200 mg·kg^-1)和格列本脲片组(1.5 mg·kg^-1);灌胃体积为10 mL·kg^-1,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3个月。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值、饮水量、饮食量、尿量、体质量,以及心电图、血压变化情况。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芪蛭降糖片对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作用机制;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脏组织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结果①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芪蛭降糖片主要通过黄芪异黄烷甙、西托糖苷、黄精皂苷、槲皮素、水蛭素、京尼平苷等主要成分,作用于ADRA1D、INSR、ADRA1A、PTGS2、EDNRA等关键靶点,主要调节胰岛素抵抗、环磷酸鸟苷-环磷酸鸟苷依赖蛋白激酶G(cGMP-PKG)、NF-κB等信号通路,以及通过一氧化氮生物合成、G蛋白偶联受体通路、血管收缩等过程阻止心脏损伤。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第10、40、90天的饮水量、饮食量、尿量及空腹血糖值均明显升高(P <0.01),体质量明显降低(P <0.05,P <0.01);第40、90天的血压明显升高(P <0.05,P <0.01),心电图表现出心律不齐,主波异常现象,第90天的左心室上升达最大速率所需时间明显延长(P <0.01);心脏组织的TGF-β1、NF-κB、Caspase-3、Collagen I及TIMP-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P <0.01)。与模型组比较,芪蛭降糖片组在第10、40、90天的饮水量、饮食量、尿量均明显降低(P <0.05,P <0.01),体质量明显增加(P <0.05,P <0.01);第40、90天的空腹血糖值明显降低(P <0.01);第40、90天的血压明显降低(P <0.05),心电图在第40天未表现出心律不齐、主波异常现象,且第90天的左心室上升达最大速率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 <0.05);大鼠心脏组织的TGF-β1、NF-κB、Caspase-3、Collagen I及TIMP-2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P <0.01)。结论芪蛭降糖片可改善糖尿病造成的多饮、多食、多尿与消瘦现象,并对糖尿病所致心脏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心脏组织Collagen I、TIMP-2、TGF-β1、NF-κB、Caspase-3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心肌纤维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蛭降糖片 菌素 糖尿病心脏病 网络药理学 炎症 心肌损伤 核转录因子ΚB 大鼠
下载PDF
STZ诱导联合高脂喂养LDLR^(-/-)小鼠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19
作者 王丽 高金宁 +6 位作者 陈湘云 姜沛青 李梅 步芳芳 张梅 姚桂华 孙慧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985-993,共9页
[目的]构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并研究该小鼠模型中糖尿病促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点。[方法]8周龄雄性LDLR^(-/-)小鼠50只,普脂饮食适应性喂养2周后改为高脂饮食,并随机分为两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组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 [目的]构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并研究该小鼠模型中糖尿病促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点。[方法]8周龄雄性LDLR^(-/-)小鼠50只,普脂饮食适应性喂养2周后改为高脂饮食,并随机分为两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组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5天造模,动脉粥样硬化组同时给予柠檬酸盐缓冲液注射。多次检测两组小鼠体质量、血糖、血脂,于23周龄糖耐量检测后安乐处死,采用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小鼠全长主动脉和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斑块内CD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巨噬细胞含EGF样模块黏蛋白样激素受体1(EMR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Western blot检测α-SMA、CD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LPR3、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Ⅰ型和Ⅲ型胶原。[结果]与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组小鼠体质量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糖耐量降低(P<0.05)。与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弥漫且面积增加,其中脂质、T细胞、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增加(P<0.05);血管组织中TNF-α、MCP-1、MMP-2、NLRP3、ICAM-1、VCAM-1蛋白含量增加,而TIMP-1蛋白含量降低,MMP2/TIMP-1比值升高(P<0.05)。[结论]通过STZ诱导联合高脂饮食,可将LDLR^(-/-)小鼠成功构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能体现糖尿病促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组成及炎症特点,可作为一种相对理想的研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素 高脂饮食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LDLR^(-/-)小鼠
下载PDF
茶多酚防治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机制 被引量:9
20
作者 毕宏生 李树杰 +1 位作者 崔彦 王慧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5,97,共6页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SI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防治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SIZ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血糖〉16.7mmol/L)将大鼠分为正常组、SIZ诱导糖尿病组(SIT-DM)和茶多酚干预糖尿病组(TP-DM)。TP-DM组每只大鼠每日给予100mL...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SI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防治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SIZ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血糖〉16.7mmol/L)将大鼠分为正常组、SIZ诱导糖尿病组(SIT-DM)和茶多酚干预糖尿病组(TP-DM)。TP-DM组每只大鼠每日给予100mL茶多酚溶液,正常组和STZ-DM组大鼠饮用自来水,所有大鼠正常饮食。HE染色观察晶状体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晶状体混浊的程度;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晶状体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和谷胱甘肽还原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大鼠尾静脉取血测定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含量。结果HE染色可见,STZ-DM组大鼠晶状体赤道部至后囊区域内晶状体纤维细胞可见大量未被降解的细胞器,无细胞器区域缩小。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6~9周,与STZ-DM组大鼠相比,TP-DM组大鼠晶状体混浊程度降低0.5~1个级别;13周时,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升高45%,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强174%,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TP-DM组大鼠与同时期STZ-DM组大鼠相比,体重降低(P〈0.05);TP-DM组和STZ-DM组大鼠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晶状体纤维细胞的异常细胞器降解可能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密切相关;氧化损伤可能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茶多酚溶液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茶多酚抑制晶状体的氧化损伤而延缓早期的糖尿病大鼠晶状体混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白内障 菌素 茶多酚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