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零切迹自锁型融合器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术后早期并发症防治
1
作者 郑圣安 郑丰裕 +5 位作者 郭永生 韩建华 田新征 齐永建 朱庆翱 王宗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9期34-37,共4页
目的探究应用零切迹自锁型融合器(ROI-C^(TM)和MC+■)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术后早期并发症防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应用零切迹自锁型融合器(ROI-C^(TM)和MC+■)行ACDF治疗的112例患者(单节段22例,双节... 目的探究应用零切迹自锁型融合器(ROI-C^(TM)和MC+■)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术后早期并发症防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应用零切迹自锁型融合器(ROI-C^(TM)和MC+■)行ACDF治疗的112例患者(单节段22例,双节段36例,三节段46例,四节段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特点、处理措施及预后。结果1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ACDF;患者发生吞咽困难3例,喉上神经损伤1例,脑脊液漏2例,神经根损伤1例,上呼吸道梗阻1例,术后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8/112)。结论认真细致地评估及严格的术前准备、熟悉颈前路解剖及规范操作、围术期精细化管理,是减少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基础,应用零切迹自锁型融合器(ROI-C^(TM)和MC+■)行ACDF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当出现术后并发症时,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干预、合理处置多可避免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除融合术 型融合器(ROI-C^(TM)和MC+■) 术后早期并发症
下载PDF
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军伟 张玉新 +2 位作者 阿布都外力.赛都拉 蔡军 马景旭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0例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 目的探讨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0例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神经及颈椎功能恢复情况、颈椎前凸角、颈椎间隙高度随访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术前神经及颈椎功能(JOA)评分、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颈椎前凸角、颈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升高,NDI评分较术前降低,颈椎前凸角、颈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大,且术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植骨总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应用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神经及颈椎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维持间隙及椎间孔高度,且植骨总融合率较高,是一种效果明确、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退行性病变 融合器 传统颈前路钛板
下载PDF
零切迹自锁融合器与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比较
3
作者 唐福兴 王义生 +1 位作者 梁博伟 卢波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19期12-13,15,共3页
目的:比较零切迹自锁融合器与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39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使用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18例(A组),颈前路钛网植骨融... 目的:比较零切迹自锁融合器与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39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使用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18例(A组),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21例(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吞咽困难发生率、JOA评分、颈椎Cobb角、椎间隙高度变化及椎间融合率。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随访时间(20.1±4.3)月,B组(19.6±5.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70.0±9.2)min,术中失血量(110.0±22.7)mL,吞咽困难0例(0%);B组手术时间(112.0±18.8)min,术中失血量(225.0±35.8)mL,吞咽困难4例(19.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优于B组。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两组JOA评分、颈椎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获得椎间植骨融合。结论:零切迹自锁融合器与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取得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前者在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吞咽困难发生率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邱军 张伟 张涛 《交通医学》 2020年第6期619-621,共3页
目的:分析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内固定治疗... 目的:分析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和颈椎功能、颈椎前凸角及颈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治疗前神经和颈椎功能评分观察组为6.39±1.59分,对照组为6.40±1.58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观察组为42.87±3.35分,对照组为42.91±3.40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和颈椎功能评分观察组为10.78±2.88分,对照组为8.56±2.12分,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观察组为19.35±1.54分,对照组为26.70±2.31分,两组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颈椎前凸角观察组为13.21±3.50°,对照组为13.18±3.53°,颈椎间隙高度观察组为5.79±1.08 mm,对照组为5.80±1.07 mm,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颈椎前凸角观察组为24.22±4.45,对照组为20.12±3.15,均大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颈椎前凸角较观察组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颈椎间隙高度观察组为9.40±1.37,对照组为7.38±1.25,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植骨总融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采用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颈椎退行性病变,与传统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比较,能明显改善患者颈椎和神经功能,增大颈椎前凸角及颈椎间隙高度,提升植骨总融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病变 融合器 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老年单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秦国良 王芒 +1 位作者 王林钦 关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1期67-69,72,共4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老年单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颈前路减压零切迹自锁融合固定治疗的50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中青年组(...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老年单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颈前路减压零切迹自锁融合固定治疗的50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中青年组(男性≤50岁,女性≤45岁,n=22)和老年组(男性>50岁,女性>45岁,n=28)。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影像学结构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中青年组术后1、12个月的VAS评分低于老年组,术后1、6、12个月的NDI评分低于老年组,术后1、6、12个月的JOA评分高于老年组(P<0.05)。中青年组术后6、12个月的C2~C7 Cobb角、上邻近节段ROM大于老年组(P<0.05)。术后12个月,中青年组的椎间融合率高于老年组,Cage沉降率低于老年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固定治疗中青年单节段颈椎病相对老年群体更为有效,可有效缓解早期术后疼痛,改善术后影像学结构,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单节段 中青年 颈前路减压 融合器 影像学结构
下载PDF
小切口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四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朱迪 李晨曦 +5 位作者 刘宝戈 朱继超 张舵 王磊 崔维 麻松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20-426,共7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四节段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因颈椎病行四节段前路椎间隙减压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固定融合的患者24例,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探讨小切口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四节段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因颈椎病行四节段前路椎间隙减压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固定融合的患者24例,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随访时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采用Odom标准评价末次随访时患者临床疗效的主观满意度;同时采用X线及CT进行影像学评价,比较术前,术后随访时颈椎曲度,活动度,融合节段高度,C2~7矢状位力线(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倾斜角(T1 slope)等参数,并计算末次随访时的融合率。结果 24例均获完整随访,随访21~68个月,平均(40.6±5.3)个月,手术时间110~230 min,平均(133±24.2) min。术中出血65~300 ml,平均(85.5±33.6) ml,术后1个月随访时VAS、JOA、NDI评分分别为(1.7±1.75)分,(10.5±1.58)分及(13.4±6.02)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9±2.23)分,(12.8±1.61)分及(14.7±5.91)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评分与术前VAS评分(4.1±2.53)分,JOA评分(8.3±1.05)分及NDI评分(30.1±7.2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Odom标准,末次随访时优良率为87.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曲度分别为(17.8±5.76)°、(15.3±5.87)°较术前颈椎曲度(8.9±7.85)°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高度分别为(80.5±6.55) mm、(78.8±5.83) mm,均高于术前的(72.4±8.4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2~7SVA及T1 slope分别为(24.5±8.67) mm、(28.1±7.32)°;(23.9±7.17) mm、(27.9±8.11)°均较术前(21.4±9.63) mm、(23.6±6.56)°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融合率达89.7%。并发症包括吞咽困难7例,C5神经根麻痹4例,轴性痛6例。结论零切迹自锁融合器行四节段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获得坚强的融合,并改善颈椎曲度及矢状位力线。但是四节段ACDF,其手术适应证选择较窄,对手术技巧要求较高,仍然具备一定的难度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融合器
原文传递
颈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跳跃型颈椎病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韩猛 刘磊 +3 位作者 刘光旺 刘光普 汤浩 马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颈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跳跃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评价手术对邻近颈椎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6—2014—06采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的跨节段颈椎病13例,共置入椎间融合器26枚。结果本组手术时... 目的观察分析颈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跳跃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评价手术对邻近颈椎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6—2014—06采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的跨节段颈椎病13例,共置入椎间融合器26枚。结果本组手术时间80~120(95.00±11.18)Min,术中出血量70~120(93.85±16.60)ml。术后吞咽困难l例,予以对症处理后有所好转.末次随访时无症状。定期随访至术后1年。术后随访大多数患者椎间盘未见明显退变,1例Kellgren颈椎退变分级由0级退变为1级:1例Miyazaki椎间盘退变分级由Ⅰ级退变为Ⅱ级,1例由Ⅱ级退变为Ⅲ级。术后1周VAS评分、术后6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间隙高度(7.45±0.21)Mm,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颈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跳跃型颈椎病的初期疗效满意,临床症状缓解明显,颈椎椎间隙融合率高,并发症少,可减缓邻近颈椎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型颈椎病 椎间盘突出症 融合器 早期疗效
原文传递
关于加强青少年上肢肌肉力量训练对提高短跑成绩的因素分析
8
作者 张立勇 《中国校外教育》 2009年第S1期150-150,共1页
关键词 短跑成绩 上肢肌肉 力量训练 摆臂 因素分析 锁切迹 支撑腿 素质训练 田径训练 胸骨端
下载PDF
两种颈前路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义生 唐福兴 +1 位作者 卢波 梁博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3期50-53,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颈前路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31例MCSM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14例)和B组(17例)。A组行多间隙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 目的比较两种颈前路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31例MCSM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14例)和B组(17例)。A组行多间隙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B组行颈前路混合式减压融合术(ACHD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随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脊髓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失血量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少1年,平均(15.7±5.8)个月。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的JOA评分、颈椎Cobb角及颈椎前柱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的JOA评分、颈椎Cobb角及颈椎前柱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颈前路手术方式治疗MCSM的早期效果相似,但多间隙ACDF+Zero-P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颈前路混合式减压融合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伴颈外侧淋巴结肿大症状的锁骨结核1例报告
10
作者 时中洋 邱红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年第9期246-247,共2页
骨与关节结核发生于锁骨的十分罕见,伴有淋巴结肿大尚未见到报告。我院收治锁骨结核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39岁,于25天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胸锁部疼痛,压之痛甚,后左颈外侧出现肿大淋巴结,予以抗炎治疗,期间曾出现发热... 骨与关节结核发生于锁骨的十分罕见,伴有淋巴结肿大尚未见到报告。我院收治锁骨结核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39岁,于25天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胸锁部疼痛,压之痛甚,后左颈外侧出现肿大淋巴结,予以抗炎治疗,期间曾出现发热,经治疗症状减轻,之后胸锁部又出现肿痛,逐渐加重,影响到右肩关节活动,于二零一零年八月二十八日收入院,住院号:606034。入院后经过查体,辅助检查以及病理诊断,最后确诊为锁骨结核。经过抗结核治疗后半年随访患者右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淋巴结 肿痛 胸骨锁切迹 肉芽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