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6篇文章
< 1 2 2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法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曹殿青 姚业兴 杨光平 《河北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465-467,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效果佳的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方法:随机选择上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良法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注入0.33%罗哌卡因+0.66%利多卡因20ml,实验组采用20...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效果佳的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方法:随机选择上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良法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注入0.33%罗哌卡因+0.66%利多卡因20ml,实验组采用20#动静脉留置针穿刺给药。成功标志:神经异感或触及第一肋或套针置入顺利,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语言模拟量表(VR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实验组首次成功率100%,而对照组仅为80.2%。两组患者镇痛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误穿血管3例,实验组0例;对照组气胸1例,实验组0例。结论:改良法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技术同传统法相比,操作简便易行、作用确切、并发症少,临床可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上路 神经阻滞 改良 罗哌卡因
下载PDF
吗啡、右美托咪定及地塞米松对罗哌卡因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翁振声 桂强军 李雪萍 《智慧健康》 2022年第20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吗啡、右美托咪定及地塞米松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行肱骨骨折手术治疗的135例患者随机分为吗啡组、右美托咪定组、地塞米松组3组,每组45例。3组分别在30mL+0.33%罗哌卡因中加入2mg吗啡、25... 目的观察吗啡、右美托咪定及地塞米松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行肱骨骨折手术治疗的135例患者随机分为吗啡组、右美托咪定组、地塞米松组3组,每组45例。3组分别在30mL+0.33%罗哌卡因中加入2mg吗啡、25μg右美托咪定及10mg地塞米松进行麻醉。比较3组神经阻滞镇痛持续时间、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镇痛持续时间上,吗啡组(14.38±3.16)h在3组中最长(P<0.05),而右美托咪定组(11.16±3.04)h与地塞米松组(12.04±2.37)h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方面,右美托咪定组最快而吗啡组最慢(均P<0.05)。3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2.2%及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作为罗哌卡因佐剂可明显延长臂丛神经阻滞作用时间,而右美托咪定则可明显缩短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且两者均不增加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吗啡 右美托咪定 地塞米松
下载PDF
傻瓜定位法用于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冀建军 陈丽 《基层医学论坛》 2012年第10期1260-1261,共2页
目的探寻一种操作简单、定位准确、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少的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17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傻瓜定位法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定位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通过观察入手术室... 目的探寻一种操作简单、定位准确、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少的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17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傻瓜定位法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定位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通过观察入手术室时(T1)、穿刺时(T2)、手术开始时(T3)以及手术结束时(T4)的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一针异感率、麻醉起效时间、本体感觉消失状况、止血带反应状况、麻醉并发症,判断阻滞效果。结果 2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上BP、HR、ECG、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一针异感率、起效时间、本体感觉消失和阻滞效果上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止血带反应和麻醉并发症上,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傻瓜定位法用于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效果优良且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锁骨上路 傻瓜定位法 阻滞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锁骨骨折切开复位中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王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41-0043,共3页
探讨和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锁骨骨折切开复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接受切开复位治疗的老年高血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两组,手术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但分别运用它常规盲探找异感方式(参考组)与超声引导方式... 探讨和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锁骨骨折切开复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接受切开复位治疗的老年高血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两组,手术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但分别运用它常规盲探找异感方式(参考组)与超声引导方式(研究组),对比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病人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平稳,阻滞有效率高,麻醉见效更快,患者的疼痛感更低,P<0.05。不良反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此类患者实施臂丛神经组织麻醉,运用超声引导,不但能够获得更加稳定的麻醉效果,而且有助于保证病人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 老年 高血压
下载PDF
角袋注射技术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后膈肌麻痹的影响
5
作者 张明哲 刘亚君 +4 位作者 王国瑞 刘文平 吕瑞兆 崔静静 井郁陌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分析角袋注射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后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需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术患者8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0.46岁;身体质量... 目的分析角袋注射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后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需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术患者8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0.46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7.42~28.01 kg/m^(2),平均BMI 22.51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4例,Ⅱ级40例,Ⅲ级16例;手术部位,肘部24例,前臂21例,手腕27例,手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0例)及对照组(n=40例)。对照组予传统神经丛周围阻滞麻醉,试验组则采用超声引导角袋注射技术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30 min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及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膈肌麻痹发生率及并发症;以患者阻滞后30 min是否出现膈肌麻痹为终点,对两组患者阻滞后30 min用力呼吸膈肌移动度与膈肌麻痹发生风险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麻醉效果为优良率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92.5%(37/40)vs 70%(28/40)。P<0.05]。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5.41±1.09)min vs(6.84±1.65)min、(9.06±1.27)min vs(11.98±2.71)min],而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404.96±89.73)min vs(11.98±2.71)min、(417.93±91.78)min vs(300.86±51.92)min](均P<0.05);阻滞后试验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及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膈肌麻痹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5/40)vs 37.5%(15/40),7.5%(3/40)vs 25%(10/40)。均P<0.05]。以出现膈肌麻痹为终点,试验组膈肌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膈肌麻痹发生风险延后对照组(P<0.05)。结论角袋注射技术麻醉效果优于传统神经丛周围阻滞麻醉,且对膈肌麻痹的影响较小,术后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袋注射技术 锁骨神经阻滞 膈肌麻痹 膈肌移动度
下载PDF
脉搏灌注指数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效果的评价
6
作者 谌雅雨 龙鼎德 +1 位作者 李天远 周文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75-176,202,共3页
目的探讨脉搏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评估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纳入择期在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8~55岁,身高150~175 cm,ASAⅠ或Ⅱ级。阻滞完成后,每隔3 min通... 目的探讨脉搏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评估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纳入择期在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8~55岁,身高150~175 cm,ASAⅠ或Ⅱ级。阻滞完成后,每隔3 min通过针刺法评估感觉阻滞区域;每隔5 min测验对抗屈腕、屈肘的能力来评估运动阻滞效果。记录双侧上肢阻滞前(0 min)以及阻滞后10 min、20 min、30 min的PI,并计算PI比值(阻滞后10 min PI与阻滞前PI的比值)。结果与非阻滞侧相比,在成功阻滞后任意时间点阻滞侧PI数值都更大,且PI比值也更大,PI在10 min开始显著增加;成功的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非阻滞侧PI在30 min内变化不明显。结论PI可以有效评估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且当PI比值大于1.5时可以预测阻滞已经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灌注指数 锁骨上入路神经阻滞 手术
下载PDF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庞欣杰 卢锦容 +1 位作者 罗斌 黄天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4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上肢手术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行小儿上肢手术的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观察组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切皮时、... 目的探讨小儿上肢手术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行小儿上肢手术的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观察组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切皮时、术中、手术结束时的生命体征指标及麻醉效果、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起效时间、入睡时间、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切皮时、术中、手术结束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与对照组相比更加平稳,且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98.96±4.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62±4.1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优良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7.25±1.38)min短于对照组的(31.14±4.16)min,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上肢手术中运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麻醉优良率,缩短患儿的苏醒时间,且麻醉安全性较高,因此,具备临床借鉴与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上肢手术 锁骨神经阻滞麻醉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中间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曾国红 王海泉 祝家群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5期954-95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中间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本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接诊的84例接受锁骨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神经阻滞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及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中间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本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接诊的84例接受锁骨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神经阻滞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及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颈中间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 h(T_(1))、12 h(T_(2))、24 h(T_(3))、48 h(T_(4))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术前、术后24 h的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及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T)]变化,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T_(1)、T_(2)、T_(3)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T_(4)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炎症因子及应激反应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的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中间丛神经阻滞可改善锁骨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减少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手术 肌间沟 颈中间神经阻滞 视觉模拟评分 炎症反应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超声引导喙突锁骨下入路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行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9
作者 潘丽霞 何文政 +2 位作者 冯丝丝 陈益凤 荣恒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1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喙突锁骨下入路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行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2年4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观察组...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喙突锁骨下入路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行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2年4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喙突锁骨下入路,对照组采用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手术镇痛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针次数和阻滞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喙突锁骨下入路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行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中均安全有效,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手术部位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选择不同的阻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阻滞 喙突锁骨下入路 肌间沟入路 上肢手术
下载PDF
臂丛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瑞芬太尼在锁骨骨折中的应用及对OAA/S评分、VAS评分的影响
10
作者 罗晶 刘轶 熊艳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观察臂丛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瑞芬太尼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吉安市永丰县中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1月就诊的锁骨骨折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臂丛颈丛神经... 目的:观察臂丛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瑞芬太尼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吉安市永丰县中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1月就诊的锁骨骨折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臂丛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芬太尼。记录两组麻醉前(T0)、臂丛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后15 min(T1)、辅助用药后3 min(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手术开始后15 min(T4)、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同时观察两组期间的不良反应以及血管活性药麻黄碱、阿托品、尼卡地平以及艾司洛尔的例数。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对照组T2时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均不明显,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3、T4时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明显,与T0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2血压降低、心率减慢明显,与对照组和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趋于平稳。试验组血管活性药物尼卡地平以及艾司洛尔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痛效果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瑞芬太尼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呼吸循环稳定,患者麻醉满意度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瑞芬太尼 锁骨骨折 OAA/S评分 VAS评分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体会
11
作者 彭云红 张丽 邵徽亚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配合上肢骨折手术治疗用于重症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于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上肢骨折手术治疗的100例重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配合上肢骨折手术治疗用于重症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于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上肢骨折手术治疗的100例重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0),两组平均动脉、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皮(T1)、术后30 min(T2)、术毕(T3)时,研究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6、12 h,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上肢骨折手术治疗的重症老年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进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更佳,具有起效快、疼痛轻、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老年 上肢骨折 超声 锁骨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薛晓文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60-262,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福建省福清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福建省福清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麻方式干预,观察组给予超声阻滞复合全麻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比较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 d、3 d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5 d的PSQI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锁骨骨折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的麻醉效果较为理想,可减轻对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改善患者术后睡眠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全麻 超声引导下联合颈中神经阻滞 认知功能 睡眠状况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
13
作者 王超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BPB)联合全麻用于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2020-01—2023-09择期行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87例,性别不限,年龄45~63岁,BMI18~30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BPB)联合全麻用于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2020-01—2023-09择期行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87例,性别不限,年龄45~63岁,BMI18~30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全麻组(G组)43例,BPB联合全麻组(BG组)44例。监测麻醉前(T_(0))、切皮时(T_(1))、拔管时(T_(2))时患者的HR、MAP。于患者苏醒后1~2 h内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定镇静效果,记录镇痛泵按压次数,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_(1)、T_(2)时2组患者的HR、MAP均较T_(0)时逐渐升高,其中BG组患者的HR、MAP均低于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后1~2 h内2组患者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G组患者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G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后入路BPB联合全麻应用于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术后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超声引导 锁骨后入路 神经阻滞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计美平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6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60例锁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研究组实施...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60例锁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研究组实施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水平,不同时间[麻醉前(T_(0))、麻醉后15 min(T_(1))、麻醉后30 min(T_(2))及术毕(T_(3))]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手术前后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3)时,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T_(0)时,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NE、Cor、E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可改善麻醉相关指标水平,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应激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臂丛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右美托咪定 神经阻滞 血流动力学 应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章志祥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59-61,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于上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淮安工业园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作为受试者,总共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于上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淮安工业园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作为受试者,总共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麻醉,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长更短,维持时长更长,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手术结束后12、24、48 h,观察组疼痛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低,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麻醉前、术毕,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组间各项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麻醉生效后5 min,两组MAP、HR值均较麻醉前更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数值高,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应用在上肢骨折手术中,能够快速发挥麻醉作用,保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且麻醉效果维持时间长,患者术后疼痛轻,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折 超声引导 锁骨 神经阻滞
下载PDF
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
16
作者 刘钊剑 刘龙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26-0129,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B超引导的颈丛神经和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本院处理的66名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以评估B超引导下联合阻滞麻醉技术的有效性。结果 麻醉结果分析显示,采用联合神经阻滞技术的患者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B超引导的颈丛神经和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本院处理的66名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以评估B超引导下联合阻滞麻醉技术的有效性。结果 麻醉结果分析显示,采用联合神经阻滞技术的患者中,有93.94%(31/33)麻醉效果良好,显著高于未采用此法的组别,后者优良率为75.76%(25/33);这一显著性差异表明了该麻醉方案的优越性(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即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麻醉初期两组间无显著变化,但在麻醉10分钟、麻醉60分钟以及手术结束时,数据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均值P值分别为0.001、0.003、0.002、0.001、0.001和0.003,均<0.05),说明联合阻滞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维持更为有效。结论 B超引导下的颈丛和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麻醉法显著提升了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不仅提高了麻醉的成功率,同时也增强了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并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由此可见,这一麻醉技术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推广使用可能在临床实践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手术 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上肢骨折老年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17
作者 伍太贵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2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上肢骨折老年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经于镇宁县人民医院确诊为重症上肢骨折的110例老年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在盲探下行...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上肢骨折老年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经于镇宁县人民医院确诊为重症上肢骨折的110例老年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在盲探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术中基础体征变化、麻醉效果、麻醉基础指标(阻滞起效时间等)、术后不同时间镇痛情况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麻醉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即刻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麻醉后5min,观察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及正中神经)、麻醉完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及48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对重症上肢骨折老年患者实施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能更好地稳定患者术中基础体征,提升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并可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上肢骨折 超声引导 锁骨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王鹏 邹丽丽 张晓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15-19,共5页
目的:探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吴忠市人民医院进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BI... 目的:探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吴忠市人民医院进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BIS监测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及观察组(采用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各43例。对比两组不同时刻[麻醉前(T_(0))、气管插管即刻(T_(1))、切皮时(T_(2))、拔管时(T_(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BIS值;对比两组麻醉苏醒后及术后2、12 h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肌力评分;对比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_(0)时,两组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观察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T_(1)、T_(2)时,两组BI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3)时BI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后及术后6、1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对肌力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 腋路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肩关节镜手术 肌力评分
下载PDF
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应激反应分析
19
作者 屈文慧 裴亚丽 董庆永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0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应激反应。方法回顾性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20年3月—2023年3月诊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将患儿分为参考组(n=60)和研究组(n=60)。参考组实施... 目的探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应激反应。方法回顾性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20年3月—2023年3月诊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将患儿分为参考组(n=60)和研究组(n=60)。参考组实施全身麻醉,研究组予以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参考组与研究组T0(麻醉前)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置入喉罩时)、T2(拔除喉罩时)时研究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参考组与研究组术前5 min应激反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研究组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参考组与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研究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26.01±5.34)ng/L、C反应蛋白(8.71±1.25)mg/L和白介素-1β(2.03±0.34)ng/L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65、11.849、18.676,P均<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以降低患儿的应激反应,炎症反应较小,同时血流动力学水平波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上肢骨折 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应激反应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分析
20
作者 楼洁 李丹升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7期1374-137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臂丛神经阻滞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麻醉用药剂量、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完成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1 d的认知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用药剂量小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完成时间均更短,而镇痛维持时间则更长(P<0.05);两组术后1 d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ES)及蒙特利尔认识评估量表(MoCA)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改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减少麻醉用药剂量,缩短阻滞起效及麻醉完成时间,并可延长镇痛维持时间,减轻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麻醉效果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