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F衍生多孔碳基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容器负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孔妍妍 张熊 +4 位作者 安亚斌 李晨 孙现众 王凯 马衍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65-2678,共14页
锂离子电容器是一种兼具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两者特点的新型功率型储能器件。然而,锂离子电容器电池型负极的动力学要慢于电容器型正极,导致其功率密度低、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衍生多孔... 锂离子电容器是一种兼具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两者特点的新型功率型储能器件。然而,锂离子电容器电池型负极的动力学要慢于电容器型正极,导致其功率密度低、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衍生多孔碳基材料以其大比表面积的多孔结构,以及出色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成为电化学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分析了锂离子电容器电极材料面对的挑战,阐述了锂离子电容器的储能机制。随后分析了碳化温度、热处理时间等碳化工艺对MOF衍生多孔碳基材料理化性质的影响,并着重讨论了受碳化工艺影响制备得到的不同产物组分类型。随后总结了MOF衍生多孔碳基材料在锂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进展,提出了与其他碳材料进行复合或掺杂改性是实现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材料的重要途径,最后对MOF衍生碳基电极材料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 负极材料 金属有机框架 多孔碳
下载PDF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嘉玲 宋焕巧 +1 位作者 何志宏 罗明生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0,共4页
锂离子电容器是弥补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缺陷的选择之一。锂离子电容器由电容型正极和电池型负极组成,但电池型负极材料较差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导致与电容型正极材料性能不匹配,阻碍了其应用。对负极材料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 锂离子电容器是弥补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缺陷的选择之一。锂离子电容器由电容型正极和电池型负极组成,但电池型负极材料较差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导致与电容型正极材料性能不匹配,阻碍了其应用。对负极材料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介绍锂离子电容器的工作原理,讨论锂离子电容器对负极材料的要求及转化型、合金型和插层型等3种负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对未来锂离子电容器负极材料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容量 能量密度 功率密度 循环稳定性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容
下载PDF
低温锂离子电容器研究进展
3
作者 徐艺 李晨 +4 位作者 任祥 张熊 王凯 孙现众 马衍伟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09-1520,共12页
锂离子电容器(LIC)采用了双电层电容器(EDLC)正极和锂离子电池(LIB)负极,因而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优势.LIC在储能过程中正极表面发生电荷的可逆吸脱附,负极体相中存在Li+的反复嵌入/脱嵌,在低温环境下由于电解液... 锂离子电容器(LIC)采用了双电层电容器(EDLC)正极和锂离子电池(LIB)负极,因而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优势.LIC在储能过程中正极表面发生电荷的可逆吸脱附,负极体相中存在Li+的反复嵌入/脱嵌,在低温环境下由于电解液的黏度、电导率等物化性质发生很大改变,严重影响了LIC中离子的正常运输和电荷转移,导致无法在低温工况下正常运转,限制了其全天候、宽温域的应用.因此改善LIC的低温性能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众多研究表明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决定LIC低温电荷存储的过程,是解决低温环境下LIC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低的关键环节.本文从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LIC低温性能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现阶段低温碳基材料的化学改性、表面修饰、离子嵌入以及新型电极材料的研发,并从电解液的锂盐、溶剂、添加剂三部分出发,介绍了低温工况下电解液各组成部分对LIC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改进工艺进行了分类与总结,重点讨论了新型低温添加剂在LIC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新一代低温电解液的研究进展并对具有宽温度工况的下一代LIC提供了初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器件 锂离子电容 电极材料 电解液 低温性能
下载PDF
金属硒化物储能机理及其在锂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
4
作者 魏文品 梁初 +3 位作者 孙现众 王凯 张熊 马衍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0,共9页
锂离子电容器(lithium-ion capacitors,LICs)是一种兼具锂离子电池和双电层电容器优点的新型功率型储能器件。然而,电池型负极的缓慢电化学动力学性能限制LICs的应用。金属硒化物因其良好的导电性、快速的反应动力学和高理论比容量等优... 锂离子电容器(lithium-ion capacitors,LICs)是一种兼具锂离子电池和双电层电容器优点的新型功率型储能器件。然而,电池型负极的缓慢电化学动力学性能限制LICs的应用。金属硒化物因其良好的导电性、快速的反应动力学和高理论比容量等优点备受关注。本文对金属硒化物的分类、结构和性质进行系统介绍,并重点讨论插层机制、转化机制和合金化机制的三种储能机制。最后,分析结构调控、碳材料协同和双金属硒化物构筑等改性方案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介绍由以上三种改性方法制备的结构稳定和高离子/电子传输能力的金属硒化物材料在锂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 负极材料 金属硒化物 材料结构 储能机理
下载PDF
高性能锂离子电容器正极材料石墨烯-介孔炭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5
作者 韩秀秀 魏少鑫 +2 位作者 汪剑 崔超婕 骞伟中 《发电技术》 CSCD 2024年第3期494-507,共14页
【目的】设计同时具有高质量活性和高体积活性的锂离子电容器(lithium-ion capacitor,LIC)复合正极材料。【方法】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康塔全自动比表面和孔径分析仪、四探针测试仪,通过实验分析了颗粒之间的微观形貌... 【目的】设计同时具有高质量活性和高体积活性的锂离子电容器(lithium-ion capacitor,LIC)复合正极材料。【方法】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康塔全自动比表面和孔径分析仪、四探针测试仪,通过实验分析了颗粒之间的微观形貌、堆叠方式、接触模式和界面特性对复合电极的电导率、电学性质的影响规律。【结果】将介孔活性炭(mesoporous activated carbon,MC)与单分散石墨烯/单壁碳纳米管杂化物(graphene/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hybrid,GNH)混合,紧密压缩制成锂离子电容器正极材料。GNH均匀地包裹在MC颗粒表面,与MC面对面接触,增大接触面积;而且GNH在MC颗粒之间形成均匀的三维导电网络,提供了快速的电子传导。另外,GNH具有开放结构,会优先吸附电解液离子,与MC界面间存在浓度梯度;同时,GNH具有较高的导电性,与导电性较差的MC界面间存在接触电势差效应。两者共同促使GNH和MC界面之间形成快速的离子和电子双传输路径,促进离子在MC内部的扩散,从而避免了高电流密度下因离子扩散缓慢而造成的容量损失。【结论】添加5%GNH提高了倍率性能,并且在不牺牲堆积密度的前提下同时提高质量和体积能量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储能 介孔活性炭 石墨烯 锂离子电容 接触电势差
下载PDF
锂离子电容器模型及其预锂化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丁佳佳 杨恩东 《材料科学》 2024年第10期1409-1421,共13页
锂离子电容器(LiC)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固定设备,要求通过电热模型获取其电、热参数,以便进行寿命建模、安全评估和热管理。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容器的建模方法,包括电化学模型、等效电路模型(ECM)和分数阶模型(FOM)。电化学模型虽然精... 锂离子电容器(LiC)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固定设备,要求通过电热模型获取其电、热参数,以便进行寿命建模、安全评估和热管理。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容器的建模方法,包括电化学模型、等效电路模型(ECM)和分数阶模型(FOM)。电化学模型虽然精确,但计算复杂,适用于老化趋势模拟。ECM以电阻–电容网络为基础,适用于实时能量管理,但难以描述扩散阶段行为。FOM通过非整数阶微分方程提高模型精度,能够更好地模拟锂离子电容器的阻抗行为和温度影响。文章还探讨了锂离子电容器的寿命模型和热模型,指出温度对电池性能的重大影响,并总结了预锂化技术对提升锂离子电容器性能的作用,包括减少初始锂损耗、拓宽电压窗口、优化阳极工作电位等。Lithium-ion capacitor (LiC) are widely used in cars and stationary equipment, necessitating electrothermal models to determine their electrical and thermal parameters for lifecycle modeling, safety assessments, and thermal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various modeling approaches for lithium-ion capacitors, including electrochemical models,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s (ECM), and fractional-order models (FOM). While electrochemical models offer accuracy, they are computationally intensive and best suited for simulating aging trends. ECM, which rely on resistor-capacitor networks, are ideal for real-time energy management but struggle to capture diffusion stage behavior. FOM enhance model accuracy through non-intege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offer better simulation of impedance behavior and temperature effects. The article also covers life and thermal modeling for lithium-ion capacitors,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f temperature on battery performance, and summarizes how pre-lithiation technology can enhance performance by reducing initial lithium loss, widening the voltage window, and optimizing anode operating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 电化学模型 等效电路模型 分数阶模型 化技术
下载PDF
锂离子电容器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基钢 王赫 郑俊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36,共9页
锂离子电容器是介于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两者之间的储能器件,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电能储存系统之一。本文总结近年来碳基和嵌锂型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碳基和嵌锂型电极材料的分类和改性方法。为... 锂离子电容器是介于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两者之间的储能器件,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电能储存系统之一。本文总结近年来碳基和嵌锂型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碳基和嵌锂型电极材料的分类和改性方法。为提高锂离子电容器的使用性能,通过微观结构调控、表面修饰、掺杂改性及复合材料等手段进一步优化正极材料,进行正负极动力学匹配,综合提高其电化学性能。最后梳理出未来锂离子电容器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对正极材料微观结构的调控优化、元素掺杂和表面改性以及与其他材料复合等方面,并指出未来发展方向在于优化碳材料的结构与组成、克服倍率和循环性能的限制以及开发在高压下更稳定的正极材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材料 型材料 锂离子电容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动力学匹配原则构筑高性能锂离子电容器 被引量:1
8
作者 程靖康 张云龙 +6 位作者 晁会霞 黄运春 覃海权 曹林芳 滕晓玲 胡涵 吴明铂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37,共9页
锂离子电容器作为新一代电化学储能系统,结合高能量和高功率密度的优势,满足多功能电子设备和电网侧储能的迫切需求。然而,电池型负极和电容型正极之间的动力学不匹配严重制约了其电化学性能。为解决这一瓶颈,制备一种高性能双碳锂离子... 锂离子电容器作为新一代电化学储能系统,结合高能量和高功率密度的优势,满足多功能电子设备和电网侧储能的迫切需求。然而,电池型负极和电容型正极之间的动力学不匹配严重制约了其电化学性能。为解决这一瓶颈,制备一种高性能双碳锂离子电容器,该器件采用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盐(EDTA-Na-Fe)衍生而成的碳材料同时作为正、负极。通过简单的煅烧,EDTA-Na-Fe可直接转化为氮掺杂碳骨架(NCF),该碳骨架具有较高的可逆容量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使用NCF同时作为锂离子电容器的正、负极,能够在0.5~4.0 V的电压区间工作,并且由于使用同样的正负极材料,简化器件的构筑流程;在225 W·kg^(-1)的功率密度下,所构筑器件的能量密度能达到193.4 Wh·kg^(-1)。这种合理的动力学匹配策略为进一步发展高性能锂离子电容器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 动力学匹配 氮掺杂碳骨架 高能量密度
下载PDF
富锂镍酸锂(Li_(2)NiO_(2))作为预锂化剂对活性炭//硬碳型锂离子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夏恒恒 梁鹏程 范羚羚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1-639,共9页
锂离子电容器(LIC)兼具大容量、高功率、长循环和宽温度特性,但在规模化制备中受限于预锂化这一“卡脖子”难题,导致应用推广受限。相较于负极预锂化,正极预锂化具有操作简便、产线适配性强、工艺成本低等优势。Li_(2)NiO_(2)(LNO)作为... 锂离子电容器(LIC)兼具大容量、高功率、长循环和宽温度特性,但在规模化制备中受限于预锂化这一“卡脖子”难题,导致应用推广受限。相较于负极预锂化,正极预锂化具有操作简便、产线适配性强、工艺成本低等优势。Li_(2)NiO_(2)(LNO)作为一种典型的正极预锂化剂具有储锂容量高、首次效率低、不可逆容量大、释放锂离子后相对稳定的特性,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组装了以活性炭(AC)为正极、硬碳(HC)为负极的LIC,系统研究了正极活性材料组分中LNO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2%,5%,10%,分别命名为AC-Li0、AC-Li2、AC-Li5、AC-Li10)对LI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添加量为10%时器件综合性能最佳。同AC-Li0相比,AC-Li10的循环伏安(CV)和恒流充放电曲线均呈现近似EDLC的容性行为,界面阻抗明显减小,高低温性能得以改善,在-40℃超低温环境仍具备10C放电能力,循环10000次(2.0~3.8 V)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6.3%。此外,LNO的引入使得AC-Li10的额定电压可从3.8 V提升到4.0 V,器件在2.0~4.0 V测得的最大能量密度为61.21 Wh·kg^(-1),在最大功率密度20575.13 W·kg^(-1)下测得的能量密度为16.34 Wh·kg^(-1),优于商业化LIC。在LIC正极制浆过程中直接添加LNO作预锂化剂,能够显著改善器件的电化学性能并降低制程工艺成本,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 Li_(2)NiO_(2) 活性炭 硬碳
下载PDF
双碳基电极锂离子电容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颜冬 张舒冬 +2 位作者 李昱颖 赵丽萍 蔡海乐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1721-1728,共8页
锂离子电容器结合了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优点,可用于新能源储能等领域。双碳基电极锂离子电容器是现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其正负极均采用碳基电极材料,利用不同碳基材料的储能优势,不仅具有资源丰富、原料环保及安全性高的优点... 锂离子电容器结合了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优点,可用于新能源储能等领域。双碳基电极锂离子电容器是现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其正负极均采用碳基电极材料,利用不同碳基材料的储能优势,不仅具有资源丰富、原料环保及安全性高的优点,而且具有优越的电化学性能。首先介绍了不同双碳基电极锂离子电容器的储能机理,并进一步阐述了各种碳基正极和负极材料的性能特点、改进方向和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 碳基电极 碳材料 电容 电化学储能
下载PDF
混合盐电解液对锂离子电容器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王海婷 郝星辰 +1 位作者 凤睿 白锋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3-646,共4页
优化电解液配方可提高锂离子电容器的性能。以六氟磷酸锂(LiPF_(6))和离子导电性好、热稳定性高的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为溶质,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体积比1∶1∶1)为溶剂,配制锂离子电容器电解... 优化电解液配方可提高锂离子电容器的性能。以六氟磷酸锂(LiPF_(6))和离子导电性好、热稳定性高的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为溶质,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体积比1∶1∶1)为溶剂,配制锂离子电容器电解液。调控LiTFSI的添加量,研究LiPF_(6)和LiTFSI混合盐电解液对镍钴锰酸锂(LiNi_(0.5)Co_(0.3)Mn_(0.2)O_(2))+活性炭(AC)/硬碳(HC)锂离子电容器性能的影响。通过循环伏安、线性伏安、交流阻抗和充放电等测试,比较各电解液体系中锂离子电容器的比容量、循环稳定性等性能。与LiPF_(6)电解液相比,LiTFSI的加入可提高电解液的导电性和电压窗口,改善器件的容量发挥和循环稳定性。当LiTFSI添加量为0.2 mol/L时,锂离子电容器的比能量和比功率最高,以5.0 C倍率在2.5~4.0 V循环5000次后,容量保持率达9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 电解液 混合盐 电化学性能 六氟磷酸(LiPF_(6)) 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LiTFSI)
下载PDF
锂离子电容器的工作特性及其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胡攀 郭灵聪 +2 位作者 韦虹 赵福成 王瑞平 《电池工业》 CAS 2023年第6期271-279,共9页
从锂离子电池作为混合动力汽车储能单元时面临的充放电功率不足、低温性能不满足整车低温启动要求以及低温行驶出现蠕行等问题出发,研究与锂离子电容器相比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内阻、安全性能以及循环耐久等方面的优劣势。基于锂离子... 从锂离子电池作为混合动力汽车储能单元时面临的充放电功率不足、低温性能不满足整车低温启动要求以及低温行驶出现蠕行等问题出发,研究与锂离子电容器相比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内阻、安全性能以及循环耐久等方面的优劣势。基于锂离子电容器工作特性的研究结果,通过搭建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仿真模型,预测锂离子电容器工作特性对于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最终,通过实车搭载试验研究锂离子电容器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对于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探索在混合动力汽车上以锂离子电容器替代锂离子电池的可行性,并为未来锂离子电容器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应用提供有益的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容 混合动力汽车 动力性 经济性
下载PDF
轨道交通车用锂离子电容器低温有机电解液研究
13
作者 袁玉和 李希超 +3 位作者 张国红 刘昊林 王青福 李秀杰 《电池工业》 CAS 2023年第6期289-294,共6页
在常规六氟磷酸锂(LiPF_(6))/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有机电解液体系中添加碳酸二甲酯(DMC)或乙酸乙酯(EA)溶剂,组成电解液;测试了各组电解液25℃、-25℃、-40℃时的电导率,结果显示EC+EMC+EA三元体系电解液电导率最高。使用三... 在常规六氟磷酸锂(LiPF_(6))/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有机电解液体系中添加碳酸二甲酯(DMC)或乙酸乙酯(EA)溶剂,组成电解液;测试了各组电解液25℃、-25℃、-40℃时的电导率,结果显示EC+EMC+EA三元体系电解液电导率最高。使用三元碳酸酯基电解液的商业化3.8 V 1 Ah锂离子电容器在-40℃、10 C倍率放电时的容量为25℃、66 C倍率放电容量的84.6%~100%,显著提升了锂离子电容器低温高倍率充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 电解液 低温充放电倍率性能
下载PDF
锂离子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杨恩东 许检红 +2 位作者 丁佳佳 丁继华 刘立忠 《分析化学进展》 2023年第4期397-409,共13页
锂离子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非对称电容器,在电极材料上结合使用了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和超级电容器的正极材料,具有比锂离子电池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长的循环次数,比超级电容器更高的能量密度,可满足实际应用中负载对电源系统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非对称电容器,在电极材料上结合使用了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和超级电容器的正极材料,具有比锂离子电池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长的循环次数,比超级电容器更高的能量密度,可满足实际应用中负载对电源系统电化学性能的整体要求,有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气设备、军事和航空领域等高能量大功率型的电子产品设备。本文旨在介绍锂离子电容器在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提出实现商业化过程中面临的瓶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 阴极材料 阳极材料
下载PDF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容器模组的风冷散热结构
15
作者 陈卫东 许检红 +1 位作者 姜汉兵 杨恩东 《自动化应用》 2023年第13期79-81,共3页
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是电池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系统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锂离子电容器模组的风冷散热结构,并利用CFD模拟软件进行分析,首先,介绍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特性和散热机理,然后详细分析了风口边界... 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是电池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系统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锂离子电容器模组的风冷散热结构,并利用CFD模拟软件进行分析,首先,介绍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特性和散热机理,然后详细分析了风口边界条件和空气流通面积对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验证了该结构的散热性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锂离子电容 风冷散热 电容器模组
下载PDF
锂离子电容器在新能源领域应用展望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晓虎 孙现众 +4 位作者 张熊 安亚斌 王凯 韦统振 马衍伟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8-58,共11页
锂离子电容器(LIC)作为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具有超高功率密度、较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全寿命周期运行成本低、温度范围宽、易回收再利用等特点,成本介于锂离子电池(LIB)和双电层电容器(EDLC)之间,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价值... 锂离子电容器(LIC)作为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具有超高功率密度、较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全寿命周期运行成本低、温度范围宽、易回收再利用等特点,成本介于锂离子电池(LIB)和双电层电容器(EDLC)之间,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价值和竞争优势。本文阐述了锂离子电容器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发展历程,基于锂离子电容器作为功率型储能器件既可以单独使用,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储能器件(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铅蓄电池等)组成混合储能系统使用,本文重点分析了锂离子在微电网、电力调频、风电变桨系统、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最后对锂离子电容器未来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 电化学储能技术 功率型储能器件 混合储能系统 新能源领域
下载PDF
负极预嵌锂方式对锂离子电容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袁美蓉 刘伟强 +2 位作者 朱永法 徐永进 赵方辉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4-16,30,共4页
研究了不同负极嵌锂方式对锂离子电容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最佳的嵌锂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短路嵌锂情况下,负极嵌锂电位为0.05V时制备的电容器性能最好;外部恒电流嵌锂速率越小,即嵌锂时间越长,其负极的嵌锂量越大;嵌锂速率在0.05C、... 研究了不同负极嵌锂方式对锂离子电容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最佳的嵌锂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短路嵌锂情况下,负极嵌锂电位为0.05V时制备的电容器性能最好;外部恒电流嵌锂速率越小,即嵌锂时间越长,其负极的嵌锂量越大;嵌锂速率在0.05C、嵌锂最终电压为0.05V时电容器性能最好;相比于恒电流单次嵌锂,负极经3次脱嵌锂后制备的电容器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 负极材料 硬炭 活性炭
下载PDF
以预锂化中间相碳微球为负极的锂离子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5
18
作者 平丽娜 郑嘉明 +1 位作者 时志强 王成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33-1738,共6页
以商品活性炭(AC)为正极,预锂化中间相碳微球(LMCMBs)为负极,组装成锂离子电容器(LICs).用X射线衍射(XRD)对LMCMB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预锂化量(PIC)小于200mAh·g-1时,LMCMB电极材料基本保持了原始的石墨晶体结构.... 以商品活性炭(AC)为正极,预锂化中间相碳微球(LMCMBs)为负极,组装成锂离子电容器(LICs).用X射线衍射(XRD)对LMCMB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预锂化量(PIC)小于200mAh·g-1时,LMCMB电极材料基本保持了原始的石墨晶体结构.利用三电极装置,测试了充放电过程中LICs的正、负极及整电容器的电压变化曲线.以LMCMB为电极,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的工作电压变低,并且电压曲线更加平坦,同时正极也可以利用到更低的电压区间.对比锂离子电容器MCMB/AC,LMCMB/AC在比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和库仑效率电化学性能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在电压区间2.0-3.8V下,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的保持率从74.8%增加到100%,库仑效率从95%增加到100%.LMCMB/AC电容器容量不衰退的直接原因是由于AC正极极化变小.在2.0-3.8V和1.5-3.8V电压区间内,LMCMB/AC锂离子电容器的比能量密度分别可达85.6和97.9Wh·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 非对称电容 中间相碳微球 活性炭
下载PDF
锂离子电容器集流体用穿孔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启远 徐永进 +1 位作者 朱永法 姜冬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8-31,共4页
集流体用穿孔箔是锂离子电容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锂离子电容器电极预掺锂提供通道,使锂离子迅速、均匀地掺杂到整个电极中,而且还承载电极活性材料,并将产生的电流汇集起来。系统地介绍了穿孔箔的主要结构参数(孔径、孔隙率)对锂离... 集流体用穿孔箔是锂离子电容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锂离子电容器电极预掺锂提供通道,使锂离子迅速、均匀地掺杂到整个电极中,而且还承载电极活性材料,并将产生的电流汇集起来。系统地介绍了穿孔箔的主要结构参数(孔径、孔隙率)对锂离子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机理,并综述了锂离子电容器集流体用穿孔箔的制备方法,最后展望了穿孔箔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流体 穿孔箔 锂离子电容 预掺
下载PDF
锂离子电容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袁美蓉 王臣 +2 位作者 徐永进 刘伟强 朱永法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13年第1期140-144,149,共6页
锂离子电容器是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新型储能器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阐述了锂离子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其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锂离子电容器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 储能器件 正负极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