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碳包硅/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媛媛 满意 +1 位作者 林荣英 洪若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76,共5页
采用简单的机械球磨法和高温热解法将热解碳包覆在纳米硅表面,再通过二次球磨制备出碳包硅/石墨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将该复合材料制成扣式电池,对其进行恒流充放电... 采用简单的机械球磨法和高温热解法将热解碳包覆在纳米硅表面,再通过二次球磨制备出碳包硅/石墨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将该复合材料制成扣式电池,对其进行恒流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研究发现,碳包硅/石墨复合材料首次可逆比容量为1026mAh/g,经过5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然保持在875.4mAh/g,容量保持率为82.27%。循环稳定性远高于单一的碳包硅材料,极大地提高了硅基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碳包硅/石墨复合材料 离子电池 机械球磨法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壳聚糖衍生碳包覆纳米硅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强 李正伟 +4 位作者 周建华 张冬梅 党锋 刘文平 苗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3,共6页
硅负极材料因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Li22Si5合金相对应4200 mAh/g)、较低的工作电压(0.2~0.3 V vs Li/Li+)和地球上丰富的原材料储备,成为代替石墨负极的理想材料之一。但是,低电导率及在循环过程中发生剧烈体积膨胀导致电极失效问题限制... 硅负极材料因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Li22Si5合金相对应4200 mAh/g)、较低的工作电压(0.2~0.3 V vs Li/Li+)和地球上丰富的原材料储备,成为代替石墨负极的理想材料之一。但是,低电导率及在循环过程中发生剧烈体积膨胀导致电极失效问题限制了硅负极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工作通过物理法利用壳聚糖和石墨对纳米硅实现碳包覆和复合,制备壳聚糖/石墨@纳米硅复合材料(C/G@Si复合材料),对C/G@Si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墨添加量的提高,C/G@Si复合材料的可逆比容量略微下降,循环性能和导电性能显著提高。当添加50%(质量分数)石墨时,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C/G@Si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36.1 mAh/g,循环充放电100次后剩余容量保持在658.5 mAh/g,展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对进一步推广硅碳负极材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壳聚糖 石墨掺杂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聚多巴胺衍生碳包覆硅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3
作者 苏永进 耿茂宁 韩东梅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47-53,共7页
实现新型高理论比容量负极材料的应用是开发新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硅具有4 200 mA·h/g的高理论比容量,远高于商业化石墨负极的比容量,因此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开发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硅导电性差,在充放电... 实现新型高理论比容量负极材料的应用是开发新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硅具有4 200 mA·h/g的高理论比容量,远高于商业化石墨负极的比容量,因此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开发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硅导电性差,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体积膨胀而使电极粉化,造成电池性能急剧下降。基于此,本文以聚多巴胺(PDA)作为碳源,采用自模板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中空结构的硅/碳复合材料(Si@void@C-PDA),主要步骤如下:先利用多巴胺(DA)与Si亲和力较高的特性,在纳米Si颗粒表面原位聚合形成PDA包覆层(对应样品记为Si@PDA),然后通过碳化来实现对硅材料的碳包覆改性(对应样品记为Si@C-PDA),最后采用Na OH溶液对Si@C-PDA进行蚀刻,得到具有中空结构的Si@void@C-PDA。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了上述材料的结构,结果显示经过Na OH蚀刻后成功制备了具有中空结构的硅/碳复合材料。对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研究的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硅材料在电池中的界面阻抗明显降低。进一步的倍率性能测试表明,Si@void@C-PDA表现出了更高的可逆容量。在0.5C倍率下充放电循环120次以后,Si@void@C-PDA和Si的可逆容量分别为1 290 mA·h/g和848 mA·h/g。这些结果都表明采取自模板法中空结构的改性策略有助于提高硅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对推动硅负极材料在新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提供了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复合材料 聚多巴胺 原位 自模板法 中空结构 离子电池
下载PDF
球型Si基碳包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东霖 杨万亮 +2 位作者 曹锐 杨雪 徐梅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46-56,共11页
硅基材料包括单质硅及其氧化物SiO_(x)(0≤x≤2),具有理论容量高、工作电位低、对环境友好、储量丰富等特点,有望取代石墨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硅基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效应始终不能避免,硅氧化物的低电导率也... 硅基材料包括单质硅及其氧化物SiO_(x)(0≤x≤2),具有理论容量高、工作电位低、对环境友好、储量丰富等特点,有望取代石墨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硅基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效应始终不能避免,硅氧化物的低电导率也限制了硅基材料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其中,在硅基材料表面进行碳包覆的方法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并被广泛研究。本文先简要介绍了各硅基材料的储锂机理和失效问题,再从最典型的球型结构设计的角度切入,详细介绍了不同的球型碳包覆结构,如核壳结构、蛋黄壳结构、多孔结构等,并讨论了Si基碳包覆负极材料未来商业化的发展趋势和要面对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球型 材料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硅/石墨烯负极材料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秦圆 赵春玲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3,9,共4页
阐述了硅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失效机制,以及硅负极失效对电极整体的影响。石墨烯的加入能有效提升硅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综述了各种硅/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原理及取得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高能球磨法、热还原法、化学气相沉积... 阐述了硅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失效机制,以及硅负极失效对电极整体的影响。石墨烯的加入能有效提升硅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综述了各种硅/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原理及取得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高能球磨法、热还原法、化学气相沉积法、静电自组装法、喷雾干燥法和水热法。针对硅/石墨烯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规模化应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负极 石墨 复合材料 制备
下载PDF
硅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史锦程 安玉良 +2 位作者 闫杭亮 栾厚成 刘大龙 《辽宁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1565-1567,1663,共4页
以工业石墨电极边角料为原料,通过包覆技术复合微米硅,制备出高性能硅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系统研究了硅碳质量比和沥青包覆量对硅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影响,得出最佳制备工艺参数:硅的质量分数为8%;包覆沥青质量分数为10... 以工业石墨电极边角料为原料,通过包覆技术复合微米硅,制备出高性能硅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系统研究了硅碳质量比和沥青包覆量对硅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影响,得出最佳制备工艺参数:硅的质量分数为8%;包覆沥青质量分数为10%。制备出硅碳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645.8 mAh/g,且循环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石墨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硅/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和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智泉 刘庆雷 +3 位作者 黄大成 周凤羽 刘元超 张荻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共7页
介绍了近十年来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硅/碳纳米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热解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球磨法、水热法以及溶胶凝胶法等,以及硅/碳复合材料的微结构特征及其对复合材料比容量和循环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硅/碳纳米复合材料的研... 介绍了近十年来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硅/碳纳米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热解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球磨法、水热法以及溶胶凝胶法等,以及硅/碳复合材料的微结构特征及其对复合材料比容量和循环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硅/碳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硅/复合材料 负极 可逆比容量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负极用Si@G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韩箫笛 黎剑辉 +1 位作者 潘春阳 李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3-26,共4页
硅(Si)具有高达4200mAh/g的理论比容量,然而在脱嵌锂过程中,硅会产生巨大的体积膨胀,容量会因此迅速衰减,限制了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广泛应用。石墨烯(G)具备高比面积、优异的导电性等特性,其与硅组成的复合材料(Si@G)有望成为... 硅(Si)具有高达4200mAh/g的理论比容量,然而在脱嵌锂过程中,硅会产生巨大的体积膨胀,容量会因此迅速衰减,限制了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广泛应用。石墨烯(G)具备高比面积、优异的导电性等特性,其与硅组成的复合材料(Si@G)有望成为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从Si@G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着手,总结了锂离子电池Si@G复合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Si@G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上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离子电池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负极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魏来 刘开宇 +2 位作者 李艳 吕美玉 钟剑剑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39,共7页
采用鳞片石墨、纳米硅及水合葡萄糖为原料,通过液相固化及高温热解法制备了硅/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及电化学测试表征了该材料的结构及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复合材料... 采用鳞片石墨、纳米硅及水合葡萄糖为原料,通过液相固化及高温热解法制备了硅/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及电化学测试表征了该材料的结构及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复合材料由纳米硅颗粒、鳞片石墨及热解无定形碳组成,在无定形碳的包覆网络中,纳米硅颗粒分布在石墨片层上.该材料首次充电容量为733.6 mAh·g-1,首次库伦效率为69.98%,经2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为80.01%,而纯纳米硅电极的容量保持率只有15.21%.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该复合材料也展现了良好的电极循环性能,电化学性能的改善被认为是该材料的特殊结构以及碳包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 负极 离子电池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雨辰 曹丽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8-61,共4页
硅基材料理论容量高、电位低、自然资源丰富,是最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硅基负极在锂化和脱锂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导致了硅基负极的循环稳定性与导电性差,阻碍了其实际应用。硅碳复合材料可将碳材料的高导电性和机械性能与... 硅基材料理论容量高、电位低、自然资源丰富,是最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硅基负极在锂化和脱锂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导致了硅基负极的循环稳定性与导电性差,阻碍了其实际应用。硅碳复合材料可将碳材料的高导电性和机械性能与硅基材料的高容量和低电位的优势相结合。综述了硅碳负极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总结了硅碳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并对未来碳硅材料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离子电池 制备方案 结构设计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负极硅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鲁豪祺 林少雄 +3 位作者 陈伟伦 刘巧云 罗昱 张五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4期595-606,共12页
硅基负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电压平台低、环境友好、资源丰富等优点,有望替代石墨负极应用于下一代高比能锂离子电池。但是硅的导电性较差,且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巨大的体积效应,极易导致电极极化、材料粉化、SEI膜重构、库仑效率低和容... 硅基负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电压平台低、环境友好、资源丰富等优点,有望替代石墨负极应用于下一代高比能锂离子电池。但是硅的导电性较差,且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巨大的体积效应,极易导致电极极化、材料粉化、SEI膜重构、库仑效率低和容量持续衰减。硅和碳复合能很好地综合两者的优势,形成结构稳定、循环性好及容量高的负极材料。本文从不同维度的硅(SiNPs、SiNTs/SiNWs、SiNFs、Bulk Si)与碳复合这一角度,综述了硅碳复合材料在结构设计、制备工艺、电化学性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硅碳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下载PDF
纳米硅/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纤维材料及其负极结构锂离子超级电容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佩遥 邵枫 +2 位作者 徐阳 胡南滔 张亚非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6-719,共14页
通过湿法纺丝工艺成功制备了纳米硅/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纤维材料,并对其进行形貌表征与电化学性能测试。纳米硅颗粒嵌入石墨烯层间褶皱的结构具有限制硅材料在储锂过程中体积膨胀的作用,适于作为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同时,研究了锂离子电... 通过湿法纺丝工艺成功制备了纳米硅/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纤维材料,并对其进行形貌表征与电化学性能测试。纳米硅颗粒嵌入石墨烯层间褶皱的结构具有限制硅材料在储锂过程中体积膨胀的作用,适于作为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同时,研究了锂离子电容器多孔活性炭正极材料的双电层电容特性,通过组装成对称超级电容器,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材料的形貌,分析其作为锂离子电容器正极的合理性。为使正负极电荷匹配,分别对负极硅碳纤维和正极活性炭材料组装的锂离子半电池的倍率、循环稳定性、电化学阻抗等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硅/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纤维材料的比容量最高可达826.2 mA·h/g(在电流密度为0.2 A/g时),活性炭比容量可达39.9 mA·h/g。组装成的锂离子电容器在合理的匹配条件下,充放电首圈循环比容量可达58.2 mA·h/g (在电流密度为0.2 A/g时),能量密度为26.8 W·h/kg,循环100圈后,比容量保持率降至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超级电容器 离子电池 纳米 还原氧化石墨烯(rGO) 复合纤维材料 活性炭 负极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硅/石墨/碳负极材料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宏宇 尹鸽平 +2 位作者 徐宇虹 左朋建 程新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16-1920,共5页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硅基材料的循环性能,用高温固相热解法合成硅/石墨/碳复合材料.采用XRD、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技术表征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考察不同的粘结剂体系和极片热处理对材料电化学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性粘结剂可以提高...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硅基材料的循环性能,用高温固相热解法合成硅/石墨/碳复合材料.采用XRD、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技术表征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考察不同的粘结剂体系和极片热处理对材料电化学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性粘结剂可以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对极片进行热处理也可以很好地提高电极的循环稳定性.首次脱锂比容量为970.5 mAh/g,40次循环后,脱锂比容量仍高达822.1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负极 /石墨/复合材料 粘结剂 热处理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纪伟 张明媚 张丽娟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2-685,共4页
具有高容量和优良循环性能的硅-碳复合材料是近年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碳材料的选取及其制备方法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按照碳材料的分类,综述了近两年硅碳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热点... 具有高容量和优良循环性能的硅-碳复合材料是近年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碳材料的选取及其制备方法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按照碳材料的分类,综述了近两年硅碳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热点,并重点介绍了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同时对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复合材料 循环稳定性 倍率性能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瑛洁 刘洪兵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9-994,共6页
负极材料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硅/碳复合材料储锂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是目前制备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介绍了硅/碳复合材料的不同制备方法和复合结构以及优良的电化学性能,综述了硅/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 负极材料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硅/碳复合材料储锂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是目前制备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介绍了硅/碳复合材料的不同制备方法和复合结构以及优良的电化学性能,综述了硅/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硅/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复合结构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生物质碳-硅复合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长安 杨丽杰 +1 位作者 曹新龙 贾彦龙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9-373,共5页
生物质碳具有独特的孔结构,较大的层间距,可加速Li+在无定形碳中的扩散速度。采用纳米硅、沥青、生物质碳,通过喷雾造粒、高温热解法制备生物质碳-硅复合负极材料。通过XRD、SEM、表面分析研究材料的表面形貌特征;通过恒流充放电等实验... 生物质碳具有独特的孔结构,较大的层间距,可加速Li+在无定形碳中的扩散速度。采用纳米硅、沥青、生物质碳,通过喷雾造粒、高温热解法制备生物质碳-硅复合负极材料。通过XRD、SEM、表面分析研究材料的表面形貌特征;通过恒流充放电等实验研究电化学性能。该材料制备扣式电池的首次充电比容量达到1 692.5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90.7%。制备的18650型电池在2.75~4.20 V循环,以1.00 C循环616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1.44%;以0.50 C充电、1.00 C放电循环447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4.48%,高于沥青碳-硅复合材料的84.90%和91.98%,说明该材料的倍率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负极 -复合材料 生物质 沥青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贵龙 赵运霞 +4 位作者 黄消消 张帅 李晓蕊 崔璐 靳雪阳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67-1071,1107,共6页
硅存在导电性差、溶解性差、充放电过程中颗粒收缩与膨胀等问题,影响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通过纳米化、复合化和形成多孔结构等方法,可缓解硅的体积变化。目前,解决容量衰减问题的方式主要有:通过亚纳米硅和石墨烯混合方... 硅存在导电性差、溶解性差、充放电过程中颗粒收缩与膨胀等问题,影响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通过纳米化、复合化和形成多孔结构等方法,可缓解硅的体积变化。目前,解决容量衰减问题的方式主要有:通过亚纳米硅和石墨烯混合方式的调控,制备出硅被石墨烯片层均匀包夹的复合材料;使用气相沉积使气相与固相接触,对硅表面进行均匀的包覆,形成包覆型复合材料;利用溶胶凝胶-刻蚀法制备多孔的纳米纤维碳与硅复合材料。对硅碳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系统性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材料中硅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艳凯 张曼 +1 位作者 徐鹏远 马树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2-254,共3页
分别用氟硅酸钾容量法、氯化铵重量法和硅钼蓝光度法测定锂离子电池硅碳混合、复合材料中硅的含量。3种测试方法的结果一致,表明方法可靠可行。校正硅含量后,对硅碳复合材料进行测试,以0.53 A/g的电流在0.01~1.50 V充放电,材料的可逆比... 分别用氟硅酸钾容量法、氯化铵重量法和硅钼蓝光度法测定锂离子电池硅碳混合、复合材料中硅的含量。3种测试方法的结果一致,表明方法可靠可行。校正硅含量后,对硅碳复合材料进行测试,以0.53 A/g的电流在0.01~1.50 V充放电,材料的可逆比容量从1 300 mAh/g修正为1 650 mAh/g;循环280次,材料的比容量仍稳定在1 600 mAh/g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复合材料 含量 钼蓝光度法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小来 吴巧 芦露华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1-14,共4页
锂离子电池技术经过二十余年在3C领域的广泛应用已发展至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站领域,成为近年来推动相关领域爆发式成长的核心科技。以石油焦为原料的碳材料为起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商业化发展,获得了空前进步。本文... 锂离子电池技术经过二十余年在3C领域的广泛应用已发展至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站领域,成为近年来推动相关领域爆发式成长的核心科技。以石油焦为原料的碳材料为起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商业化发展,获得了空前进步。本文梳理了近三十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技术变迁,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负极材料研究发展系统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负极 石墨 氧化亚 复合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伟 刘烈凯 汤昊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164,170,共4页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在解决碳容量低的同时缓解了硅的体积效应,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而碳材料会影响复合材料的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综述了近年来硅碳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些最新进展以及研究热点,以及材料的制备方法和优缺点,并展望了...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在解决碳容量低的同时缓解了硅的体积效应,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而碳材料会影响复合材料的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综述了近年来硅碳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些最新进展以及研究热点,以及材料的制备方法和优缺点,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硅/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