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行山北段中生代岩基及其包体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性质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智超 陈斌 田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5-306,共12页
太行山北段出露大规模中生代岩浆岩带,以中酸性岩为主,普遍含有基性微粒包体。锆石的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包体形成于126Ma左右,与寄主岩石大致同时形成。锆石的LA-MC-ICPMS Lu-Hf同位素原位测量研究表明,基性岩来自富集地幔的部... 太行山北段出露大规模中生代岩浆岩带,以中酸性岩为主,普遍含有基性微粒包体。锆石的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包体形成于126Ma左右,与寄主岩石大致同时形成。锆石的LA-MC-ICPMS Lu-Hf同位素原位测量研究表明,基性岩来自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并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主要的中酸性岩基形成于壳幔岩浆混和过程,而岩基中微粒基性包体是经历分离结晶的基性岩浆注入酸性岩浆房中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hf同位素测量 基性包体 中生代岩浆作用 太行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