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冻切片锇酸染色法在脂肪染色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周永梅 陈敬文 +2 位作者 赖续文 张伟 张福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7-468,共2页
在病理诊断和科研工作中,HE切片常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常需用脂肪染色来鉴别空泡性质;在某些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脂肪染色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冷冻切片 锇酸染色 脂肪染色
下载PDF
改良的锇酸脂肪染色法 被引量:3
2
作者 何忠 冯晓东 林俊莲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284-284,共1页
锇酸亦称四氧化锇,是一种金属氧化物,为无色结晶体,价格昂贵.市售包装有0.5g和1g等,均以玻璃管密封.
关键词 脂肪染色 法医检验 脂肪
下载PDF
三种不同脂肪染色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敬文 游淑源 +2 位作者 王天娲 金洪涛 罗金风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碳蜡(聚乙二醇)包埋技术、冰冻切片及饿酸染色在脂肪染色中的应用,综合比较几种方法的优缺点,以便在病理工作及科研工作中能找到更适合的脂肪染色方法。方法取新鲜脂肪组织及肝组织,每份标本各取3块组织,分为A、B、C三组:A组和... 目的探讨碳蜡(聚乙二醇)包埋技术、冰冻切片及饿酸染色在脂肪染色中的应用,综合比较几种方法的优缺点,以便在病理工作及科研工作中能找到更适合的脂肪染色方法。方法取新鲜脂肪组织及肝组织,每份标本各取3块组织,分为A、B、C三组:A组和B组标本分别进行碳蜡包埋切片和常规冰冻切片,油红O法染色;C组以饿酸浸染组织块后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及眦复染。结果 A组切片脂肪滴呈红色,细胞核呈蓝色;B组切片脂肪滴呈红色,细胞核呈蓝色;C组切片脂肪滴呈黑色。结论饿酸染色和碳蜡包埋技术在脂肪染色中,具有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的优点,弥补了常规冰冻切片脂肪染色的缺点和局限性,在病理检验及科研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染色 碳蜡包埋 冰冻切片 锇酸染色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肠道内间质样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
4
作者 李彤 张聪 +5 位作者 张佳鑫 黄根勇 成永旭 王春 杨志刚 杨筱珍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r sinens is)肠道中是否存在间质样细胞。方法通过对中华绒螯蟹中肠和后肠进行全层铺片和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特殊染色法碘化锌-锇酸(zinc iodide-osmium,ZIO)染色,并结合后肠... 目的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r sinens is)肠道中是否存在间质样细胞。方法通过对中华绒螯蟹中肠和后肠进行全层铺片和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特殊染色法碘化锌-锇酸(zinc iodide-osmium,ZIO)染色,并结合后肠透射电镜观察中华绒螯蟹后肠ICC样细胞分布及形态。结果光镜检查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间质样细胞常分布在中肠和后肠的黏膜下层。这些细胞形态相似,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胞体直径约为10μm左右,呈灰黑色,常成群呈块状或片状分布,在后肠中的分布更为密集。电镜检测结果显示:这些细胞分布于黏膜下层、肌层与肌层之间和肌肉束边缘。后肠中间质样细胞多为梭形及纺锤形,也有不规则型,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突起,与邻近的细胞连接方式多为缝隙连接。此外,本研究还在后肠肠道固有膜层、肌层间和黏膜下层发现了大量颗粒细胞的分布。结论本研究通过传统的特异性ZIO染色和超微形态的观察初步发现中华绒螯蟹肠道内有ICC样细胞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肠道 ICC样细胞 碘化锌-锇酸染色 透射电镜
下载PDF
人麻风早期真皮神经的超微结构
5
作者 王德英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6-66,共1页
选15例未治疗的早期麻风病人(Ⅰ 4、BT 6、BL 3、LL 2)在皮损边缘取活检,一半做石腊切片,光镜观察,另一半用戊二醛固定,制成1μm半薄切片,锇酸染色作电镜观察,共7例。所见真皮神经主要是由雪旺氏细胞胞浆和基膜包饶的无髓神经。
关键词 麻风菌 皮神经 超微结构 皮损边缘 锇酸染色 雪旺氏细胞 石腊 组织细胞 巨噬细胞 神经内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