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锈毛莓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夏茂甜 赵文植 +4 位作者 沈伟祥 董章宏 辛雅萱 李卫英 辛培尧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7-75,90,共10页
本研究对锈毛莓(Rubus reflexus Ker.)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及组装,获得了全长为156247 bp,GC总含量为30.72%的核苷酸序列,注释出129个基因,其中16个基因有2个拷贝,9个基因有内含子;密码子使用偏好结果显示,自然选择对锈毛莓密码子使用... 本研究对锈毛莓(Rubus reflexus Ker.)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及组装,获得了全长为156247 bp,GC总含量为30.72%的核苷酸序列,注释出129个基因,其中16个基因有2个拷贝,9个基因有内含子;密码子使用偏好结果显示,自然选择对锈毛莓密码子使用偏好影响最大,其次是突变压力;系统发育结果显示,锈毛莓(R.reflexus)与黄脉莓(R.xanthoneurus)和高粱泡(R.lambertianus)亲缘关系较近;叶绿体基因组全长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锈毛莓与近缘物种之间的变异主要存在于基因间隔区;通过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筛选出6个高变区,即rps16-trnQ-UUG、petN-psbM、trnT-UGU-trnL-UAA、petA-psbJ、rpl32-trnL-UAG及ycf1。研究结果揭示了锈毛莓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为锈毛莓及悬钩子属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物种鉴定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解决悬钩子属部分物种分类混乱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毛莓 悬钩子属 系统发育 密码子 基因组差异
下载PDF
锈毛莓根的生药学研究
2
作者 田素英 何汉链 梅全喜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07-1508,共2页
目的:通过对锈毛莓根的生药学研究,为该药的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科学基础。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别等方法研究锈毛莓根的生药学特征;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锈毛莓根性状、显微鉴别特征明显;其总黄酮... 目的:通过对锈毛莓根的生药学研究,为该药的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科学基础。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别等方法研究锈毛莓根的生药学特征;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锈毛莓根性状、显微鉴别特征明显;其总黄酮含量为102.63 mg/g。结论:锈毛莓根的生药学特征明显,总黄酮含量可作为锈毛莓的质量标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毛莓 生药学研究 总黄酮测定
下载PDF
锈毛莓总三萜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晓莉 叶齐 +3 位作者 宁书菊 蔡国倩 公培民 魏道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7期188-192,共5页
[目的]研究锈毛莓总三萜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对影响锈毛莓总三萜提取率的4个因素进行优化分析,并通过对·OH、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考察锈毛莓总三萜的体外抗氧化... [目的]研究锈毛莓总三萜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对影响锈毛莓总三萜提取率的4个因素进行优化分析,并通过对·OH、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考察锈毛莓总三萜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在超声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8(g∶mL)、超声时间为70 min、超声功率为400 W、乙醇体积分数为83%时,锈毛莓总三萜提取率为5.06%,与理论值偏差较小。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其中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较强,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097和0.047 mg/mL;对·OH有较弱的清除能力。[结论]优选工艺适用于锈毛莓总三萜的提取,锈毛莓总三萜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毛莓总三萜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锈毛莓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
4
作者 颜沛沛 叶齐 +4 位作者 莫智龙 王小华 叶炜 雷伏贵 魏道智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8年第2期113-116,共4页
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对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时间、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考察,结合正交试验,确定锈毛莓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5 h,提取2次,总黄酮得率可达6.78%。
关键词 锈毛莓 提取工艺 黄酮
下载PDF
深裂锈毛莓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艳 梁冰 +5 位作者 刘元 刘布鸣 宋志钊 韦韡 林霄 文志云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研究深裂锈毛莓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3-羧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1... 目的研究深裂锈毛莓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3-羧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1)、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2)、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3,28-二酸(3)、pseudosanguidiogenin A(4)、β-谷甾醇(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裂锈毛莓 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3-羧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 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