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双侧垂直错位穿刺法”与“双侧水平裂隙穿刺法”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Ⅰ期Kümmell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
作者 郝国兵 朱泽兴 +5 位作者 刘昆 杨勇 张楠 闫双宝 陈福文 乔林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6期30-37,共8页
目的探究采用“双侧垂直错位穿刺法”与“双侧水平裂隙穿刺法”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I期Kümmell病中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接受PVP治疗的I期Kümmell病患... 目的探究采用“双侧垂直错位穿刺法”与“双侧水平裂隙穿刺法”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I期Kümmell病中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接受PVP治疗的I期Kümmell病患者53例,其中采取“双侧垂直错位穿刺法”治疗25例(A组),采取“双侧水平裂隙穿刺法”治疗28例(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分布及并发症情况,并记录术前与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视觉评分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通过X线或CT检查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伤椎前缘与中线高度和Cobb角,并观察骨水泥松动或移位及伤椎再骨折发生情况,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的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定期随访。A组较B组手术时间相当(P>0.05),骨水泥注入量更多(P<0.05);A组术中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渗入椎间盘1例、椎体前侧1例,无临床症状;B组术中9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渗入椎间盘6例、椎体前侧3例,无临床症状;A组术中骨水泥渗漏率较低(P<0.05),术后椎体裂隙及骨折线周围骨水泥分布更广泛(P<0.05);两组术中均无脊髓、椎前大血管损伤,无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VAS、ODI显著降低(P<0.05);A组与B组比较,术前、术后VAS、ODI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伤椎前缘与中线高度显著增加(P<0.05),Cobb角测量值显著降低(P<0.05);A组与B组比较,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伤椎前缘与中线高度变化、伤椎Cobb角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无骨水泥松动或移位及伤椎再骨折情况发生,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A组优23例、良2例,B组优19例、良9例,A组优秀率高于B组(P<0.05)。结论治疗Ⅰ型Kümmell病时,与“双侧水平裂隙穿刺法”经皮椎体成形术相比,“双侧垂直错位穿刺法”经皮椎体成形术术中的骨水泥渗漏率更低,骨水泥分布更广泛,术后早期治疗效果相当,中期效果更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Kümmell病 骨水泥 双侧垂直错位穿刺
下载PDF
双针双带错位穿刺法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2
作者 吴永杰 靖冬梅 +1 位作者 于凤娟 郑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5期787-789,共3页
目的 探讨双留置针双止血带错位穿刺法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将驱血带自无充盈静脉肢体近心端加压缠绕至已扎止血带的远心端,人为使其充盈,将2支静脉留置针错开位置穿刺留置.结果 院前急救经双带扎紧后在两条充盈静脉各给予留置... 目的 探讨双留置针双止血带错位穿刺法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将驱血带自无充盈静脉肢体近心端加压缠绕至已扎止血带的远心端,人为使其充盈,将2支静脉留置针错开位置穿刺留置.结果 院前急救经双带扎紧后在两条充盈静脉各给予留置针穿刺,一次穿刺成功92.13%,院中急救一次穿刺成功97.83%,平均93.64%;院前急救经双带扎紧后在一条充盈静脉错开位置给予2支留置针穿刺,一次穿刺成功92.86%,院中急救一次穿刺成功100%,平均93.94%.结论 双针双带错位穿刺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2条有效静脉通路,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留置针 双止血带 错位穿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