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因错出奇 无理而妙——杨万里诗歌中的错觉描写浅析
1
作者 韩晓光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1-15,共5页
杨万里的诗歌清新活脱 ,风趣自然 ,以“活法”著称。本文试从错觉描写的角度对杨诗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初步的例析 ,以期从一个侧面揭示其“活法”
关键词 杨万里 诗歌 错觉描写
下载PDF
视错觉描写中的辞格运用
2
作者 曹津源 《语文知识》 2000年第8期38-39,共2页
视错觉是指人眼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对空间对象的错误感知。它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也是某些修辞现象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研究视错觉描写中的辞格运用,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描写能力和鉴赏能力。一、视错觉基础上的相似可以构成比喻。有些... 视错觉是指人眼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对空间对象的错误感知。它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也是某些修辞现象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研究视错觉描写中的辞格运用,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描写能力和鉴赏能力。一、视错觉基础上的相似可以构成比喻。有些视错觉的产生,是由于客观事物的某一特征极为突出地反映到人的直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夸张 通感 错觉描写
下载PDF
试论错觉描写
3
作者 曹毅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Z1期30-34,共5页
文学作品是建立在真善美基础上的艺术之塔,而艺术美是它的核心,审美价值是它的生命。美,虽然要以真与善为前提,但它却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真与善的“质”。文学作品本身的系统是一个审美系统,纳入这个系统中的真与善都必须首先具有审美... 文学作品是建立在真善美基础上的艺术之塔,而艺术美是它的核心,审美价值是它的生命。美,虽然要以真与善为前提,但它却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真与善的“质”。文学作品本身的系统是一个审美系统,纳入这个系统中的真与善都必须首先具有审美价值。如果过于强调了真与善而忽视了美,那么文学作品就与科学论文没什么差别了。生活中那些既真且善的事物不一定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的事物不一定是真的和善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还有着相当的距离。即使是写真人真事的作品也离不开作者的艺术裁剪之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绝对地反映“生活真实”的作品是不存在的。作者的才能就是把生活真实转化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真实的才能。因此,文学创作必须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其至是特殊的艺术手段来弥补生活真实的局限,强化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使作品具有震憾心灵的艺术力量。本文所要阐述的错觉描写,便是一种饱含艺术辩证法的特殊艺术表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觉描写 生活真实 审美价值 真与善 欣赏者 艺术真实 情感逻辑 艺术表现 文学作品 表现对象
下载PDF
苏轼词中的错觉描写蠡测
4
作者 张连举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50-53,共4页
文章从审美错觉这一艺术角度出发,分析了苏轼词中对错觉手法的艺术运用,重新探讨了苏轼词中所蕴含的美学境界。
关键词 错觉描写 苏轼词 审美错觉 审美意境 客观事物 人物心象 艺术真实 心理状态 审美价值 心理错觉
下载PDF
视错觉描写中的辞格运用
5
作者 曹津源 《语文月刊》 1999年第6期23-23,共1页
视错觉是指人眼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对空间对象的错误感知。它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也是某些修辞现象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研究视错觉描写中的辞格运用,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描写能力和鉴赏能力。一、视错觉基础上的相似可以构成比喻。有些... 视错觉是指人眼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对空间对象的错误感知。它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也是某些修辞现象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研究视错觉描写中的辞格运用,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描写能力和鉴赏能力。一、视错觉基础上的相似可以构成比喻。有些视错觉的产生,是由于客观事物的某一特征极为突出地反映到人的直感中,使人误以为是与这个特征极为相似的其它事物,这恰好构成了以相似点为其构成要素的比喻赖以产生的心理基础。例如:1、漆黑的起伏的连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觉 错觉描写 辞格 相似点 修辞现象 空间对象 心理现象 鉴赏能力 构成要素 运用
原文传递
通感·错觉·幻觉──散文创作心理《感知的活跃》之四
6
作者 汤国铣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散文创作 自发放电 分析器 生理心理学 脑皮层 水仙花 错觉描写 通感描写 感觉区 生理功能
下载PDF
错觉在诗词中的艺术表现
7
作者 陈湘锋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Z1期35-41,共7页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与感知对象的真实情形有很大的出入,甚至歪曲了真象。试看: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 ——(元)揭傒斯《归舟》舟行江中,船上的人有时会觉得船是静止的,而两岸的景物却在向后移动。在这里,动与...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与感知对象的真实情形有很大的出入,甚至歪曲了真象。试看: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 ——(元)揭傒斯《归舟》舟行江中,船上的人有时会觉得船是静止的,而两岸的景物却在向后移动。在这里,动与静的主客体关系被颠倒了。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晋)傅玄《杂诗三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觉描写 巫峡 艺术表现 明月 比喻 巴东 西陵峡 客观事物 归舟 月光
下载PDF
新创文机独有今——谈“诚斋体”的独创性
8
作者 刘天利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3-27,共5页
在两宋诗人中,杨万里可以说是继苏轼之后最富于独创性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但又有非常显著的特异之处:特别善于描写别人很少描写和从未描写过的景象,又很重视艺术技巧的追求,展示了其诗歌的独创性之所在。
关键词 “诚斋体” 独创性 稍纵即逝 拟人 错觉描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