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错配修复蛋白的DNA微卫星不稳定性和缺陷:唯支持细胞综合症的一种新病因
1
作者 邢俊平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19-119,共1页
微卫星不稳定性是某些类型癌症的特征,并存在于缺乏特异性DNA错配修复蛋白的啮齿类动物。这些无精子症小鼠表现与某些人类睾丸功能衰竭患者相同的精子发生缺陷。
关键词 错配修复蛋白 DNA微卫星不稳定性 缺陷 唯支持细胞综合症 病因
下载PDF
胃癌患者错配修复缺陷和PIK3CA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一琳 高晓红 +6 位作者 钱雪霞 彭阳 张红娟 王凯靖 吴俊峰 郭星 胡沛臻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4480-4485,共6页
目的:分析胃癌中错配修复缺陷(dMMR)和PIK3CA基因突变分别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中心554例胃癌肿瘤组织标本,收集临床病理参数。免疫组化检测错配修复蛋白MSH2、MSH6、MLH1和PMS2,评判是否为dMMR。ARM... 目的:分析胃癌中错配修复缺陷(dMMR)和PIK3CA基因突变分别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中心554例胃癌肿瘤组织标本,收集临床病理参数。免疫组化检测错配修复蛋白MSH2、MSH6、MLH1和PMS2,评判是否为dMMR。ARMS-PCR检测PIK3CA基因突变。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dMMR和PIK3CA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dMMR与PIK3CA突变的关联。结果:554例胃癌患者中,dMMR 30例(5.4%)。其中,MLH1和PMS2双缺失27例(90.0%),MSH2和MSH6双缺失2例(6.7%),PMS2缺失1例(3.3%)。PIK3CA突变34例(6.1%),其中15例E545K(44.1%),7例E542K(20.1%),1例E545D(2.9%),6例H1047R(17.6%),4例H1047L(11.8%),1例E545K和E542K双突变(2.9%)。9号外显子突变24例(70.6%),20号外显子突变10例(29.4%)。单因素分析发现,dMMR与女性,年龄>65岁,肿瘤直径>5 cm,肿瘤未侵及浆膜,无淋巴结转移,Ki-67增殖指数较大相关,且dMMR组肿瘤更容易发生在胃窦幽门部(均P<0.05)。PIK3CA突变与肿瘤直径较大(P=0.008),神经侵犯(P=0.031)相关。PIK3CA 20号外显子突变的胃癌有70%发生于胃窦幽门部,显著高于9号外显子的12.5%(P=0.013)。比较dMMR和pMMR中PIK3CA突变率,dMMR组中PIK3CA突变7例(23.3%),pMMR组中PIK3CA突变27例(5.2%),有统计学差异(P=0.001)。dMMR患者中,PIK3CA突变组神经侵犯发生率高于野生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中,相对于pMMR组,dMMR肿瘤较少侵及浆膜,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dMMR组PIK3CA突变率显著高于pMMR组。PIK3CA突变患者,更容易发生神经侵犯,肿瘤直径较大。因此PIK3CA突变可能会削弱dMMR对于预后的较好影响,同时20号外显子突变可能比9号外显子突变预后良好,对胃癌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错配修复缺陷 dmmr PIK3CA
下载PDF
错配修复缺陷预示结肠癌5FU为基础的辅助治疗方案疗效欠佳
3
作者 马冬 《循证医学》 CSCD 2010年第4期193-193,共1页
Sargent等对457例Ⅱ/Ⅲ期结肠癌患者通过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或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进行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repair,MMR)检测,这些患者先前曾被随机分人5FU为基础的辅助治疗组... Sargent等对457例Ⅱ/Ⅲ期结肠癌患者通过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或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进行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repair,MMR)检测,这些患者先前曾被随机分人5FU为基础的辅助治疗组(228例)和单纯手术组(229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配修复缺陷 5FU 结肠癌 疗效欠佳 治疗方案 预示 微卫星不稳定 错配修复蛋白
下载PDF
YAP1、PD-L1及MMR蛋白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叶郁红 陈辉 +5 位作者 陈余朋 王密 王鹏程 翁丹枫 钱茹 张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5-550,共6页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1(YAP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及错配修复(MMR)蛋白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法,检测122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组织中YAP1、PD-L1及MM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消...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1(YAP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及错配修复(MMR)蛋白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法,检测122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组织中YAP1、PD-L1及MM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不同临床病理参数和患者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YAP1核、YAP1质、PD-L1及MMR蛋白缺失的阳性率分别为27.1%、35.3%、22.1%、2.5%。YAP1在神经内分泌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或神经内分泌瘤(均P<0.05),YAP1核表达与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PD-L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YAP1核表达与PD-L1表达呈负相关(P<0.05)。生存分析未发现YAP1及PD-L1的预后意义。结论YAP1核表达可能与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表达PD-L1及错配修复缺陷(dMMR);针对YAP1的靶向治疗及抗PD-1/PD-L1治疗可能成为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的潜在新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s相关蛋白1 PD-L1 错配修复缺陷 神经内分泌癌 消化道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单药新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期错配修复缺陷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及其疗效 被引量:5
5
作者 裴风云 吴晶晶 +3 位作者 赵严冬 何婉 黄美近 黄俊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用于局部进展期错配修复缺陷(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用于局部进展期错配修复缺陷(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收治的8例初诊影像学分期为T3~4N0~2M0的dMMR或MSI-H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为57.5(41~69)岁;3例患者肿瘤临床TNM分期为Ⅱ期,5例为Ⅲ期。所有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手术前均接受了6个疗程单药PD-1单抗探索性治疗。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3)根治性手术结果。结果全组8例患者经完整新辅助免疫治疗后,7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主要病理缓解(mPR)8例。全组患者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后,均未发生3级及以上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CTCAE 5.0版);8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了13例次1~2级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食欲减退(3例次)、头晕(2例次)、口干(2例次)、关节痛(1例次)、血清转氨酶升高(1例次)、味觉障碍(1例次)、瘙痒或皮疹(1例次)、恶心(1例次)和睡眠障碍(1例次);另2例患者未发生任何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在末次新辅助治疗结束后中位21.5(16.0~30.0)d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全组患者未发生因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而推迟根治性手术的情况,术后均未发生肠梗阻,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以及切口感染等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结论本研究采用的单药新辅助免疫治疗方案对局部进展期dMMR或MSI-H结直肠癌患者是安全的,且显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错配修复缺陷 微卫星高度不稳定 新辅助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原文传递
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陷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武云龙 张晴晴 +3 位作者 申朔豪 李冬冬 朱玥璐 张海增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82-1087,共6页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陷(dMMR)结直肠癌患者区域淋巴结(R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57例dMMR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临...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陷(dMMR)结直肠癌患者区域淋巴结(R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57例dMMR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RLN转移的关系。结果357例患者中,男204例,女153例;中位年龄56岁。61.6%(220/357)的肿瘤位于右半结肠,仅16.2%(58/357)的肿瘤位于直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瘤栓、癌结节、术后病理T分期(pT)、阴性淋巴结总数和MSH6蛋白的表达情况均与RLN转移有关(均P<0.05)。15例高分化及13例pT1期dMMR患者均无RLN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OR=2.582,95%CI为1.567~4.274,P<0.001)、pT分期(OR=3.778,95%CI为1.448~12.960,P=0.015)和MSH6蛋白的表达情况(OR=2.188,95%CI为1.159~4.401,P=0.021)是R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dMMR结直肠癌患者中,术后T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MSH6蛋白的表达情况是R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术前评估有望进一步提高预测RLN转移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陷 区域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组织错配修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随机森林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何杨 周珏 +2 位作者 孙翔云 张帆 王俊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8-413,共6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MR)蛋白MutL同系物1(MLH1)、MutS同系物2(MSH2)、MSH6和减数分裂后分离时增加2(PMS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并进一步探讨MMR缺陷(dMMR)结直肠癌组织中4种MMR蛋白之间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MR)蛋白MutL同系物1(MLH1)、MutS同系物2(MSH2)、MSH6和减数分裂后分离时增加2(PMS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并进一步探讨MMR缺陷(dMMR)结直肠癌组织中4种MMR蛋白之间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03-27-2020-11-27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标本1147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表达。以上蛋白皆阳性者为错配修复正常(pMMR),存在≥1种蛋白表达缺失判为dMMR。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与结直肠癌MMR具有相关性的临床病理特征,进一步对比筛选出的相关因素在dMMR和pMMR组的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4种MMR蛋白在dMMR结直肠癌组织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判定dMMR占7.1%(82/1147),pMMR占92.9%(1065/1147)。临床特征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序为:年龄、肿瘤最大直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是否有阑尾炎病史、病理分期、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是否有血吸虫病史。pMMR与dMMR组在患者年龄(P=0.007)、肿瘤最大直径(P<0.001)、是否有阑尾炎史(P<0.001)、病理分期(P=0.017)和肿瘤部位(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例dMMR结直肠癌组织中MLH1、MSH2、MSH6和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0.0%(41/82)、17.1%(14/82)、23.2%(19/82)和73.2%(60/82);MLH1+PMS2、MSH2+MSH6、MLH1+MSH2+PMS2、MLH1+MSH6+PMS2联合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7.6%(39/82)、11.0%(9/82)、1.2%(1/82)和1.2%(1/82)。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82例dMMR组织中MLH1和PMS2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_(s)=0.606,P<0.001;MSH2和MSH6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_(s)=0.442,P<0.001。结论Ⅰ~Ⅲ期dMMR和pMMR结直肠癌患者的部分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dMMR结直肠癌中4种MMR蛋白以PMS2缺失表达最为常见;MLH1和PMS2、MSH2和MSH6的表达分别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算法 结直肠癌 错配修复蛋白 dmmr pMMR
原文传递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卡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张志明 徐明静 +2 位作者 刘茜红 龚理 吴红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1564-1570,共7页
目的分析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卡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东城院区收治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96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卡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东城院区收治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96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和卡铂注射液治疗,第1、8天滴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12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卡铂注射液,200~400 mg/m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第1天,200 mg/次,每3周1次。21 d为1个周期,两组治疗2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存期、免疫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肿瘤错配修复缺陷(dMMR)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24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总生存率(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进展时间(TT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淋巴细胞(T总)、Th、Th/Ts、自然杀伤细胞(NK)、树状突细胞(DC)、DC/单核巨噬细胞(PBMC)水平明显升高,而抑制性T细胞(Ts)、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TNF-α和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PD-L1水平降低,而PDL1+/dMMR水平升高(P<0.05),且患者预后良好组PD-L1水平降低、PD-L1+/dMMR占比升高(P<0.05)。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卡铂治疗晚期食管癌可改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提升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卡铂注射液 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肿瘤错配修复缺陷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免疫组化筛查林奇综合征的缺陷和应对策略 被引量:5
9
作者 高显华 张卫 白辰光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5期439-446,共8页
林奇综合征(LS)是由于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PMS2)的胚系突变引起的,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3%。目前,多个权威国际组织建议对所有初诊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LS的普查。LS的普查方法包括免疫组化(IHC... 林奇综合征(LS)是由于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PMS2)的胚系突变引起的,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3%。目前,多个权威国际组织建议对所有初诊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LS的普查。LS的普查方法包括免疫组化(IHC)检测错配修复蛋白缺陷(dMMR)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两种。IHC由于具有检测费用低、对检测设备的要求低、便于基层医院开展、可以提示突变基因等优点,成为LS筛查的首选。但是,由于组织固定、抗体质量、IHC染色技术问题以及不寻常的染色模式,IHC结果容易出现各种误读。干扰IHC结果解读的因素包括:肿瘤细胞的胞浆染色、内对照细胞染色弱、肿瘤细胞的异质性、特殊的病理形态表现(如:淋巴细胞浸润肿瘤上皮,印戒细胞癌)、新辅助放化疗等。注意避免IHC结果解读的各种陷阱,对于准确识别LS至关重要,有助于节省患者和亲属的监测费用,并避免不必要的焦虑。同时,由于采用IHC进行LS的普查本身还存在一些固有缺陷,所以不能将IHC作为LS的唯一筛查手段,应综合应用各种筛查标准、IHC、MSI、BRAF V600E突变、MLH1启动子甲基化和基因的胚系突变检测,以便对LS做出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林奇综合征 错配修复蛋白缺陷(dmmr) 免疫组化(IHC) 筛查
原文传递
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结肠腺瘤病基因突变研究
10
作者 黄建 金胜航 +1 位作者 张苏展 郑树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 分析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 ( hereditary non- 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s ,HN-PCC)结肠腺瘤病 (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突变的特点及错配修复缺陷对其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蛋白合成试验和序列分析确定 19例 H... 目的 分析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 ( hereditary non- 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s ,HN-PCC)结肠腺瘤病 (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突变的特点及错配修复缺陷对其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蛋白合成试验和序列分析确定 19例 HNPCC病例 APC体细胞突变。结果  19例病例中有 11例( 13个突变点 )发生 APC突变 ,发生率为 5 8% ( 11/ 19) ,其中移码突变 9个 ,无义突变 4个 ,移码突变占多数( 6 9% )。所有移码突变表现为 1~ 2个碱基的缺失或插入 ,大多 ( 7/ 9)发生在简单核苷酸重复序列 ,特别是单腺苷酸重复序列 ( A) n( 5 / 9)。检出的由单个碱基替换而导致的无义突变都发生在 Cp G岛 ,表现为 C向 T的转换。结论 多于半数的 HNPCC发生 APC突变 ,其突变多发生在编码区单核苷酸重复序列 (移码突变 )或 Cp G岛 (点突变 )上 ,提示 APC基因失活在 HNPCC为常见的分子事件 ;错配修复缺陷所致的微卫星DNA不稳定性等内源性机理可能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 结肠腺瘤病 基因突变 错配修复缺陷 体外蛋白合成试验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