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锚碇沉井变位分析与预测
1
作者 张治成 田季阳 王金昌 《低温建筑技术》 2023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为了预测温州瓯江北口大桥南锚碇沉井基础及其上部结构的变位,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温州瓯江北口大桥锚碇沉井基础下沉到位后的沉降发展规律,通过数值分析得到基础后续变位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针对基础长期变位的数值计算结果相对可靠,针对... 为了预测温州瓯江北口大桥南锚碇沉井基础及其上部结构的变位,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温州瓯江北口大桥锚碇沉井基础下沉到位后的沉降发展规律,通过数值分析得到基础后续变位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针对基础长期变位的数值计算结果相对可靠,针对基础单工况进行计算分析,若加载速率过大或过小,数值计算结果误差较大;合理铺排施工工序可以有效减小基础变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碇沉井基础 监测数据 数值分析
下载PDF
镇江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施工监控管理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健健 《山西建筑》 2023年第3期155-158,共4页
江苏镇江市五峰山长江大桥,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连镇高速铁路跨越长江的关键工程,也是江都至宜兴高速公路跨越长江的连接工程,桥梁总长6408.909 m。主要对北锚碇沉降施工监控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对监控中的重难点和工作控制要点进行论证,... 江苏镇江市五峰山长江大桥,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连镇高速铁路跨越长江的关键工程,也是江都至宜兴高速公路跨越长江的连接工程,桥梁总长6408.909 m。主要对北锚碇沉降施工监控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对监控中的重难点和工作控制要点进行论证,保证结构受力可控和工程安全,对其他类似桥梁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碇沉井 刃脚监测 混凝土应力监测 姿态监测
下载PDF
水下三维声呐在锚碇沉井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吴立柱 游斌 +1 位作者 何超 吴中正 《中国港湾建设》 2018年第11期65-67,78,共4页
大型锚碇沉井一般采用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沉井水下状态进行合理控制,保障沉井下沉质量与施工安全。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三维声呐探测技术克服了传统水下探测方式的诸多不足,特别适合于施工过程中水下监测。为了探索大型... 大型锚碇沉井一般采用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沉井水下状态进行合理控制,保障沉井下沉质量与施工安全。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三维声呐探测技术克服了传统水下探测方式的诸多不足,特别适合于施工过程中水下监测。为了探索大型沉井施工水下监测新方法,将该系统首次应用于五峰山长江特大桥锚碇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的水下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检测速度较快,可清晰直观地反映隔舱底面、刃脚及舱壁的水下状态,能指导现场施工,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施工 锚碇沉井 三维声呐技术 水下检测
下载PDF
鹦鹉洲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下沉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周金枝 何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131-136,共6页
基于可靠度理论,通过对基桩极限状态方程的分析,得到了基桩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大型锚碇沉井下沉施工的稳定性之中,得到了衡量沉井下沉稳定性的3个指标,抗滑动稳定系数,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和下沉稳定系数。通过对鹦鹉... 基于可靠度理论,通过对基桩极限状态方程的分析,得到了基桩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大型锚碇沉井下沉施工的稳定性之中,得到了衡量沉井下沉稳定性的3个指标,抗滑动稳定系数,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和下沉稳定系数。通过对鹦鹉洲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不同工况,不同接高阶段、不同下沉阶段中下沉稳定系数的分析可知:同一工况、同一下沉周期内,随着接高次数的增加,稳定系数逐渐增大;同一工况下,稳定系数随着下沉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减小;不同工况中,全截面稳定系数最低。在今后类似锚碇沉井的下沉施工中可采用下沉稳定系数对沉井下沉稳定性加以分析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碇沉井 稳定性分析 下沉稳定系数 全截面
下载PDF
南京四桥北锚碇沉井基础招标控制价的编制与回顾
5
作者 栾昌花 《中国公路》 2012年第14期112-115,共4页
招标控制价即招标人在招标过程中能够接受的最高交易价格,投标人的投标报价高于招标控制价的,其投标应作废标处理。招标控制价设置的目的是将相关工程的招标价格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用于控制高估冒算,串通抬价,虚增投资。
关键词 招标控制价 招标人 招标过程 南京四桥北锚碇沉井基础 公路建设
下载PDF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北锚碇施工变位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邓友生 熊浩 +2 位作者 刘荣 万昌中 刘耀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41-246,共6页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桥为3塔4跨悬索桥,其北锚碇采用圆形沉井形式,施工前在周围预先制作圆形地下连续墙。考虑到沉井下沉对邻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影响,根据沉井施工工况,结合现场实测监控数据,采用MIDAS-GTS建立三维计算模型进行有限元...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桥为3塔4跨悬索桥,其北锚碇采用圆形沉井形式,施工前在周围预先制作圆形地下连续墙。考虑到沉井下沉对邻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影响,根据沉井施工工况,结合现场实测监控数据,采用MIDAS-GTS建立三维计算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主要讨论三维计算模型所得关键测点的位移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吻合情况,在指导现阶段施工的同时,预测后续工况对周围建筑及长江大堤的影响,同时先后分析沉井下沉过程对圆形地下连续墙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关键测点的变形计算值与实测值结果比较吻合,计算误差基本在5%~30%,施工可有效地避免对周围建筑物和长江大堤不利影响;地下连续墙变形会随沉井下沉而增大,但收敛趋势明显。该计算模型对沉井下沉的姿态控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碇沉井 连续墙 沉降 变形 有限元
下载PDF
大型圆形沉井结构应力及其周边沉降计算 被引量:31
7
作者 邓友生 万昌中 +3 位作者 闫卫玲 时一波 肖本林 赵明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2-508,共7页
根据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北锚碇大型圆形沉井结构特点与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施工现场沉降监测控制点的实测数据,采用大型有限元计算程序ADINA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对沉井结构及其周围的地下连续防护墙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了沉井在下沉与... 根据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北锚碇大型圆形沉井结构特点与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施工现场沉降监测控制点的实测数据,采用大型有限元计算程序ADINA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对沉井结构及其周围的地下连续防护墙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了沉井在下沉与封底过程中其结构自身的应力分布与变形情况,并探索了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对周边邻近高层建筑与堤岸构筑物的影响。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沉井外围的地下连续防护墙主应力会随沉井的下沉而相应地增加,在沉井封底后其变形主要出现在上部和底部;而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其结构底部的刃脚、十字隔墙、十字隔墙与环形井壁结合处均会出现较大拉应力;沉井的周边土体沉降量会随下沉深度而相应地增大。在沉井封底完成后测点的沉降理论计算值与实际监测值比较吻合,一般计算值较监测值稍小:二者的差值在邻近高层建筑的沉降控制测点为-1.22^-0.88 mm;而在附近的长江大堤处的关键测点为-1.27~0.64 mm。该计算模型对锚碇沉井下沉过程的沉降控制具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碇沉井 地下连续墙 有限元 应力 沉降 监测
下载PDF
大型桥梁圆形沉井锚碇下沉过程中力学特性监测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邓友生 黄恒恒 +3 位作者 杨敏 万昌中 时一波 黄峰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3-157,共5页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北锚碇采用特大圆形沉井,沉井立面尺寸为66 m×43 m,沉井的下沉控制和结构应力的监测是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在沉井施工过程中,在沉井侧壁的不同高度和第2节沉井底部分别安装了大量的侧壁土压力计和钢筋计,用于监...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北锚碇采用特大圆形沉井,沉井立面尺寸为66 m×43 m,沉井的下沉控制和结构应力的监测是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在沉井施工过程中,在沉井侧壁的不同高度和第2节沉井底部分别安装了大量的侧壁土压力计和钢筋计,用于监测沉井下沉过程中侧壁土压力和沉井底部应力的变化;同时还使用空气幕助沉系统来克服沉井后期下沉的阻力。监测结果表明:沉井侧壁土压力随沉井的下沉逐渐增大,同时沉井的下沉速度降低,其底部结构的应力减小;沉井的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均出现在其初次下沉过程中,在随后的两次下沉过程中沉井结构的应力分布较为均衡。由此可见,对沉井的第1次下沉进行结构应力监测和控制非常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桥梁 圆形沉井 结构监测 侧壁土压力 结构应力
原文传递
悬索桥分体组合式沉井锚碇基础的设想与模型试验 被引量:3
9
作者 穆保岗 朱智荣 +1 位作者 龚维明 赵学亮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1-69,共9页
为降低传统沉井的下沉难度,同时保持传统大型沉井锚碇基础良好的承载性能,提出了一种下沉期分开设置、运营期组合共同承载的分体组合式沉井锚碇基础,并进行多组模型试验验证。基于大型锚碇基础的受力特点和相同下沉体积的原则,选取长、... 为降低传统沉井的下沉难度,同时保持传统大型沉井锚碇基础良好的承载性能,提出了一种下沉期分开设置、运营期组合共同承载的分体组合式沉井锚碇基础,并进行多组模型试验验证。基于大型锚碇基础的受力特点和相同下沉体积的原则,选取长、宽、高分别为400,200,800mm的分体沉井,对钢制模型沉井在相同密实度的砂体中开展水平加载模型试验,以确定分体式沉井的合理间距;对比分析在相同水平荷载下传统沉井和分体组合式沉井在承载能力、位移方面的异同;测试并分析分体式沉井周边的土体抗力分布、位移变化以及在短期及长期加载情况下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分体组合式沉井是一种可能替代传统大型沉井锚碇的基础形式,分体式沉井比传统沉井具有更好的水平承载性能;模型试验中前井承担的水平荷载比例为65%,远高于后井承担比例;在长期水平荷载作用下,与普通沉井破坏阶段的变形以转动为主不同,分体式沉井平动产生的位移比例约为60%;沉井变形达到稳定所需时间是土压力达到稳定时间的2倍左右,沉井前方土体的最终位移约为初始位移的3倍,且其参与程度随离开沉井的距离而衰减;研究结果为分体式沉井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初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沉井基础 试验研究 承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