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赵建国教授电针锥体交叉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体会 被引量:8
1
作者 郭娜 赵建国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3期69-70,共2页
赵建国教授首次提出"锥体交叉区"的概念,并运用电针锥体交叉区(即锥体交叉前、后在体表的投影)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笔者随师学习期间有所体会,对导师临床经验进行了整理。
关键词 电针 锥体交叉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医家经验
下载PDF
针刺锥体交叉区治疗偏头痛的理论探讨及实践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肖蕾 赵建国 +1 位作者 王立新 米锋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64-465,共2页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患,患病率为5%~10%,女性多见,常有遗传因素。偏头痛有着相当的危害,不仅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而且与脑卒中、情感障碍等多种疾患相关[1]。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种类很多,主要有非甾体抗炎...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患,患病率为5%~10%,女性多见,常有遗传因素。偏头痛有着相当的危害,不仅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而且与脑卒中、情感障碍等多种疾患相关[1]。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种类很多,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麦角胺类、曲坦类、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剂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体交叉 偏头痛 病机 治法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出现锥体交叉性瘫痪1例
3
作者 梁志刚 刘兆孔 +1 位作者 李春霞 崔元孝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1期25-25,共1页
患者女,72岁.2002年6月16日以头痛伴呕吐2天入院.患者高血压病史20年.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流利,颅神经检查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共济运动正常,全身感觉无异常.颈抵抗明显,克氏征(一),双侧巴氏征(一).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锥体交叉性瘫痪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电针锥体交叉投影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范魏魏 王晓颖 张海峰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期178-181,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锥体交叉投影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刺激锥体交叉投影区;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锥体交叉投影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刺激锥体交叉投影区;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下肢改良Ashworth量表法(MAS)评分,并评价上、下肢肌张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上、下肢肌张力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75.00%、68.75%,对照组分别为50.00%、4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治疗组上、下肢MA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结论:电针刺激椎体交叉投影区对改善卒中后肌张力增高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肌张力增高 电针 锥体交叉投影区
下载PDF
电针锥体交叉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54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肖蕾 王禹 +1 位作者 崔祺 王立新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第7期668-669,共2页
偏头痛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分为有先兆偏头痛(典型偏头痛)和无先兆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两种。笔者采用针刺锥体交叉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5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锥体交叉 治疗 电针 普通型偏头痛 典型偏头痛 神经内科 疗效满意
原文传递
电针针刺锥体交叉区治疗偏头痛612例
6
作者 李静 张晨 +3 位作者 王炎 王胜 王立新 肖蕾 《人民军医》 2016年第4期399-400,共2页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神经性头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搏动样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及畏光、畏声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不良反应小、无药物依赖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007年5月—2015年8月...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神经性头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搏动样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及畏光、畏声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不良反应小、无药物依赖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007年5月—2015年8月,我们采用电针针刺锥体交叉区的方法治疗偏头痛612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针刺 锥体交叉 偏头痛
原文传递
乖离的锥体束和连属的结构
7
作者 臧玉洤 张九平 《解剖学报》 CAS 1965年第4期479-491,共13页
本研究观察了新生儿脑干18个和乳婴脑干4个,其中一例的锥体束在一侧有代偿性的发展。各脑干横切了间歇的系统脑片厚30微米,作韦氏纤维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乖离锥体束和连属的结构。在中脑阶段,锥体束的乖离纤维路经外侧脚索(Pes lemnis... 本研究观察了新生儿脑干18个和乳婴脑干4个,其中一例的锥体束在一侧有代偿性的发展。各脑干横切了间歇的系统脑片厚30微米,作韦氏纤维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乖离锥体束和连属的结构。在中脑阶段,锥体束的乖离纤维路经外侧脚索(Pes lemniscus)进入内侧丘索,到后者的内侧部转而下行,以至脑干的下端。有少数锥体纤维在内侧脚索沿行脚底前缘,绕至内侧丘索的内端或其附近,然后下行。在脑桥上部,最靠背侧的锥体小束可归入内侧丘索。在脑桥全长,内侧丘索变移位置,乖离的锥体小束总在它的前内部。脑桥至延髓的过渡区中,锥体常发小绺进入或更穿出内侧丘索,这些常伴外展神经根行向背侧,散入被盖。在延髓部,锥体紧靠内侧丘索,它向背侧发出小绺,接续在丘索下行的锥体纤维,似随地分入被盖的运动核团。乖离的锥体小束加入内侧丘索的地点和进程颇为恒定;个别的小束自主束析出的阶段、数目和进程则很多变异。后一系可不存在,暗示锥体主束随地分发纤维进入被盖。外侧脚索中,锥体外系的成分远远多过锥体本系;内侧脚索的外系成分比较更多。在本题材料范围中,锥体外系的纤维进、出黑质,向背方连结中脑被盖,向下似至脑桥核。内侧丘索是复合的结构。在延髓阶段,它主要成于自受系上行的感觉纤维。自外侧脚索入处下经脑桥全部,此索含有很多锥体外系成分,在此脚索以上,感觉纤维又居主位,但外系纤维仍多,特在内侧端的背部。内侧丘索中的锥体纤维越至下段数目越小,只有极少数达到锥体交叉阶段。这指示它们陆续分至脑神经的运动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质 外系 外侧脚 脊髓 中脑 纤维束 锥体交叉
下载PDF
颅内病变同侧肢体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持善 张德慈 《中国民康医学》 1994年第1期28-29,共2页
颅内病变同侧肢体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刘持善,张德慈 通常颅内病变引起对侧肢体的神经功能障碍,若为破坏性病变,引起对侧肢体瘫痪、感觉减退、舞蹈样动作,若为刺激性病变,引起对侧肢体抽搐。近几年来,颅内病变引起同侧肢体神... 颅内病变同侧肢体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刘持善,张德慈 通常颅内病变引起对侧肢体的神经功能障碍,若为破坏性病变,引起对侧肢体瘫痪、感觉减退、舞蹈样动作,若为刺激性病变,引起对侧肢体抽搐。近几年来,颅内病变引起同侧肢体神经功能障碍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其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病变 神经功能障碍 对侧肢 舞蹈样动作 颅内占位病变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前束 感觉减退 脑氧代谢率 弓状纤维
下载PDF
Opalski综合征3例报告 被引量:3
9
作者 韩艺华 王心慧 陈嘉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37-737,共1页
Opalski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延髓背外侧的脑梗死,临床上易误诊为Wallenberg综合征,其主要临床区别为累及锥体交叉后的皮质脊髓束,引起同侧肢体瘫痪。临床上相对少见,国内报道较少,本文提供近期收治的病例,旨在增加对此病的认识。1临... Opalski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延髓背外侧的脑梗死,临床上易误诊为Wallenberg综合征,其主要临床区别为累及锥体交叉后的皮质脊髓束,引起同侧肢体瘫痪。临床上相对少见,国内报道较少,本文提供近期收治的病例,旨在增加对此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病例1:女患,41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麻木伴头晕、呃逆3 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 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往高血压病 锥体交叉 Opalski 皮质脊髓束 左侧肢 瘫痪 Horner 水平眼震 临床资料 交叉性感觉障碍
下载PDF
《脑干主要神经核与传导束图解》的创作构思
10
作者 白世庠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1991年第4期262-,237,共2页
前人对脑干内部神经核与传导束在三维空间中各自所在位置与相互关系的认识,是以脑干标本连续切片上二维空间图形为基础,通过想象而获得的。在脑干这个课题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也是依靠挂图、插图和连续切片上二维空间图形做基... 前人对脑干内部神经核与传导束在三维空间中各自所在位置与相互关系的认识,是以脑干标本连续切片上二维空间图形为基础,通过想象而获得的。在脑干这个课题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也是依靠挂图、插图和连续切片上二维空间图形做基础,重复前人的想象过程,进行理解和记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导束 神经核 连续切片 创作构思 正中矢状面 医学美术 排列关系 矢状剖面 锥体交叉
下载PDF
从神经系统反应特点 看左手二传手两次球进攻技术的优越性
11
作者 高胜 《体育教学》 1984年第1期13-14,共2页
人们通过对解剖学的研究,发现大脑右半球主要担负着对视觉信号进行判断的功能。对于直接对抗性的运动来说,从“看东西”的优势大脑右半球到操作的手,其左、右手神经反射途经是不同的。右手走“右半球—左半球—右手”,而左手走“右半球... 人们通过对解剖学的研究,发现大脑右半球主要担负着对视觉信号进行判断的功能。对于直接对抗性的运动来说,从“看东西”的优势大脑右半球到操作的手,其左、右手神经反射途经是不同的。右手走“右半球—左半球—右手”,而左手走“右半球—左手”路线;右半球的神经冲动可直接经锥体交叉传到左手,而要使右手动作,则要绕过左半球,这大约需要0.08秒的时间。这说明,从右侧神经系统向左下直接运转过程要比左侧神经系统向右手直接运转过程迅速。象排球这样需要反应迅速的运动,左手二传者要比右手二传者在进攻和组织上都更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球 神经系统反应 锥体交叉 次球 进攻技术 传者 视觉信号 神经反射 神经冲动 解剖学特点
下载PDF
上颈椎损伤引起的交叉麻痹 被引量:4
12
作者 戴力扬 贾连顺 +1 位作者 徐印坎 张文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671-673,共3页
交叉麻痹是一种发生于颈脊髓一延髓交界部的少见损伤。本文报告5例由上颈椎损伤所引起的交叉麻痹,占同期收治168例上颈椎损伤的2.98%。此损伤的主要特点为双侧上肢麻痹而下肢症状轻微或不受累。其病理机制可能为延髓与颈脊髓... 交叉麻痹是一种发生于颈脊髓一延髓交界部的少见损伤。本文报告5例由上颈椎损伤所引起的交叉麻痹,占同期收治168例上颈椎损伤的2.98%。此损伤的主要特点为双侧上肢麻痹而下肢症状轻微或不受累。其病理机制可能为延髓与颈脊髓交界处锥体束交叉纤维的选择性受损,如能及时治疗多预后良好。本组5例中1例行后路减压及枕颈融合术,另4例均行保守治疗,结果4例恢复正常,1例接近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麻痹 脊髓损伤 脊柱损伤 颈椎 锥体交叉
原文传递
脑干脑炎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袁学谦 张莉峰 +1 位作者 胡珏 王康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77-278,共2页
目的分析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例脑干脑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男性发病率高,青壮年居多,多侵犯桥脑至延髓锥体交叉以上,可合并其他部位受累,脑脊液改变不明显,MRI可发现病... 目的分析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例脑干脑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男性发病率高,青壮年居多,多侵犯桥脑至延髓锥体交叉以上,可合并其他部位受累,脑脊液改变不明显,MRI可发现病灶。结论脑干脑炎病因不明,病原学常难以明确,推测是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损伤所致,呈单相良性病程,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脑炎 临床分析 自身免疫损伤 临床特点 脑脊液改变 病毒感染后 发病年龄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锥体交叉 病因不明 激素治疗 发病率 青壮年 MRI 病原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