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窦动脉解剖结构的锥形术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
1
作者 吴炯睿 高益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目的·通过锥形术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T,CBCT)测量分析上颌窦动脉解剖结构。方法·对1021例因牙列缺损或缺失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种植手术患者的双侧上颌窦中的上颌窦动脉(maxillary sinus artery,MSA)... 目的·通过锥形术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T,CBCT)测量分析上颌窦动脉解剖结构。方法·对1021例因牙列缺损或缺失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种植手术患者的双侧上颌窦中的上颌窦动脉(maxillary sinus artery,MSA)进行观测。在CBCT骨窗视图,测量第二前磨牙(P2)、第一磨牙(M1)、第二磨牙(M2)牙位中线处MSA骨孔与骨壁间的位置关系,并将其走形类型分为窦内型(位于上颌窦黏膜下方)、骨内型(完全位于上颌窦侧壁内)、表浅型(位于上颌窦外侧壁骨膜下方)3类;测量MSA骨孔直径(diameter of the MSA,DMSA)、MSA骨孔下缘至上颌窦底距离(distance between the lower margin of the vessel and the sinus floor,DVSF);测量M1牙位中线处上颌窦底上方5 mm处的上颌窦侧壁厚度及上颌窦宽度;测量上颌窦底上方10 mm处上颌窦内外侧壁与上颌窦底最低点形成的角度,即上颌窦角度。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的MSA走形位置变异、走形类型、DMSA和DVSF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分别对MSA的DMSA及DVSF与上颌窦侧壁厚度、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MSA走形位置变异:在1021例患者中,共42例(4.1%)患者的MSA走形于上颌窦侧壁、紧贴上颌窦底部,其中14例(33.3%)为双侧MSA,28例(66.7%)为单侧MSA;7例(0.7%)患者的MSA走形于上颌窦底根方牙槽骨内,其中1例(14.3%)为双侧MSA,6例(85.7%)为单侧MSA。②MSA走形类型:窦内型占36.5%,骨内型占60.4%,表浅型占3.1%。中年患者中骨内型检出率(63.0%)高于青年和老年患者(P=0.005)。③DMSA:M1牙位的DMSA最大,为(1.42±0.44)mm。男性在P2、M1、M2牙位的DMSA均大于女性。在P2、M1牙位均发现上颌窦侧壁厚度与DMSA呈弱正相关(r=0.2,r=0.2)。在M1牙位发现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均与DMSA呈弱负相关(r=-0.1,r=-0.2)。④DVSF:自M2至P2方向,DVSF逐渐降低。男性在P2、M2牙位的DVSF均大于女性。在M1牙位发现上颌窦侧壁厚度、上颌窦宽度均与DVSF呈弱负相关(r=-0.3,r=-0.1)。结论·MSA走形位置变异可发生于上颌窦底及上颌窦底根方的牙槽骨中。随着患者年龄增大,MSA走形类型由窦内型向骨内型转变。男性患者的DMSA较女性更大,动脉出血风险更大;在较厚的上颌窦侧壁中能观测到较大的DMSA,而当上颌窦宽度和角度越大时,DMSA越小。男性患者的DVSF较女性更大,当上颌窦侧壁越厚或当上颌窦宽度越大时,DVSF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动脉 锥形术计算机断层扫描 上颌窦底提升 解剖变异
下载PDF
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下肺结节诊断、定位及治疗技术专家共识
2
作者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呼吸介入专业委员会 孙加源 +3 位作者 陈恩国 徐冬阳 谢芳芳 张冀松 《癌症》 CAS 2024年第3期89-105,共17页
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系统可以在术中便捷地实时生成目标区域的3D影像、透视图像,部分甚至可以提供增强透视与穿刺引导。近年来,CBCT系统在肺介入诊疗领域中的应用得到了较快发展,该技术在肺... 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系统可以在术中便捷地实时生成目标区域的3D影像、透视图像,部分甚至可以提供增强透视与穿刺引导。近年来,CBCT系统在肺介入诊疗领域中的应用得到了较快发展,该技术在肺结节诊断、定位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优势已得到众多临床证据的支持。为了优化和标准化CBCT系统技术操作规范,指导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呼吸介入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订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定位 治疗
下载PDF
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髁突及颌骨对称性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3
作者 于巾涵 原工杰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6期35-40,48,共7页
目的 研究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引起的长期咬合不对称对髁突和下颌骨的影响,探讨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者髁突和下颌骨的变化。方法 选择20例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为反组,15例个别正常[牙合]患者为正常组。用InvivoDental 5.1软件测... 目的 研究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引起的长期咬合不对称对髁突和下颌骨的影响,探讨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者髁突和下颌骨的变化。方法 选择20例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为反组,15例个别正常[牙合]患者为正常组。用InvivoDental 5.1软件测量髁突前后径、髁突内外径、髁突内外径-矢状面角度、髁突与正中矢面距、关节各间隙、关节窝宽度、关节窝深度、关节结节后壁倾斜角度、底角、下颌角、下颌升支长度、下颌体长度、下颌总长度。结果 正常组左右比较,关节形态、位置及下颌骨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牙合]组左右比较,反[牙合]侧关节后间隙与底角更大,反[牙合]侧下颌体长度和下颌总长度更小。正常组与反[牙合]侧比较,反[牙合]侧髁突内外径-矢状面角、关节上间隙更小;关节窝宽度、底角、下颌角均更大。正常组与非反[牙合]侧比较,非反[牙合]侧髁突与正中矢面距、关节上间隙更小;关节窝宽度、下颌角、下颌体长度、下颌总长度更大。结论 成人个别正常者双侧关节形态、位置及下颌骨形态基本对称。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者双侧关节位置不对称,反[牙合]侧髁突位置更靠前和双侧关节窝增宽出现适应性改建,下颌骨形态不对称向反[牙合]侧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后牙反[牙合] 颞下颌关节 下颌骨 对称性 锥形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机载影像系统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璋 罗剑锋 +1 位作者 刘美莲 王文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究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和机载影像系统(on Board Image,OBI)分析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筛选2018年7月~2021年7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诊的14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所有患者... 目的探究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和机载影像系统(on Board Image,OBI)分析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筛选2018年7月~2021年7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诊的14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CBCT组和OBI组,每组各70例患者。比较两组的摆位误差及放射剂量差异,分析CBCT、OBI系统在降低鼻咽癌患者IMRT的摆位误差中的价值。结果(1)相比于校正前,校正后两组的摆位误差均明显降低,并且相比于OBI组,校正后CBCT组的摆位误差明显更低(P均<0.05);(2)在降低鼻咽癌患者IMRT的摆位误差中,CBCT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特异度、敏感度与OBI对比均明显升高(Z=2.241,P<0.000);(3)相比于校正前,校正后两组的计划靶区边界(margins of planning target volume,MPTV)值均明显降低,并且相比于OBI组,校正后CBCT组的MPTV值明显更低(P均<0.05);(4)两组脑干、脊髓、晶状体和视交叉的实际剂量高于计划剂量,且CBCT组低于O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应用CBCT、OBI系统分析均可校正摆位误差,提高患者的摆位与调强放疗精确度。CBCT、OBI系统可以通过减少摆位误差,有可能进一步缩小计划靶区范围,从而减少靶区临近危机器官的照射剂量的临床目的。CBCT的作用更明显,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锥形计算机断层扫描 OBI系统 调强放疗 摆位误差 放射剂量
下载PDF
下颌第一磨牙区舌侧凹陷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亮亮 张玉昕 +1 位作者 甘抗 朱娟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1-226,共6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下颌第一磨牙缺牙区舌侧凹陷的发生率和程度进行研究,以减少种植手术过程中发生舌侧骨穿孔的风险。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107例成人患者的CBCT资料,选取下颌第一磨牙缺牙区截面影像,根据下颌...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下颌第一磨牙缺牙区舌侧凹陷的发生率和程度进行研究,以减少种植手术过程中发生舌侧骨穿孔的风险。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107例成人患者的CBCT资料,选取下颌第一磨牙缺牙区截面影像,根据下颌第一磨牙区牙槽嵴的形状将下颌第一磨牙区颌骨形态分为凸型(C型)、直型(P型)、凹型(U型);确定每组的发生率,通过选定的解剖标志测量舌侧凹陷的角度、深度,并分析其特征。结果:在107例患者中,下颌第一磨牙区舌侧凹陷(U型)发生率为29.0%,凹陷的平均角度为(57.77±8.68)°;凹陷的平均深度(LCD)为(2.77±0.80)mm;舌侧最凸点(P)到牙槽嵴顶(Vc)和下颌下缘(Vd)的平均垂直距离分别为(11.61±1.73)mm和(15.33±2.65)mm。结论:下颌磨牙区舌侧倒凹的存在为在该区域进行种植手术增加了潜在风险,本研究中下颌第一磨牙缺牙区舌侧倒凹的发生率为29.0%;CBCT影像可以准确描述下颌磨牙区域的解剖特征,为制定种植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舌侧凹陷 牙槽嵴形态 锥形计算机断层扫描 种植牙
下载PDF
术中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颌面部陈旧性骨折修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庞超远 张文凯 +1 位作者 王兵武 马东洋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研究术中计算机断层扫描(intraoper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iCT)技术在颌面部陈旧性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颌面部陈旧性骨折患者19例,所有患者均在... 目的:研究术中计算机断层扫描(intraoper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iCT)技术在颌面部陈旧性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颌面部陈旧性骨折患者19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骨折内固定以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并利用i CT检查确认患者骨折复位位置,尤其是对颧弓的突度及对称性、双侧髁突的位置等进行评估,对于复位不佳的骨折断端于术中进行及时调整。结果:有8例(42.1%)患者在进行iCT检查后,因骨折复位不精确而进行了术中二次调整,其余患者在进行iCT检查后均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随访6~12个月后,患者面型及咬合关系良好,无并发症出现。结论:iCT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颌面部陈旧性骨折修复的手术精确度和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颌面部陈旧性骨折 精确性
下载PDF
锥形线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犬炎性牙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评价
7
作者 秦旭 周红华 +3 位作者 李归平 成益凡 古丽其合热·阿布来提 朱光勋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6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锥形线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评价不同材料促进炎性犬牙周骨缺损再生的效果。方法制备犬牙周骨缺损的炎症模型24个牙位,随机等分为4组,分别用半脱矿自体牙片、胶原膜联合成品骨粉、单纯胶原膜及空白对照修复牙周骨缺损,修... 目的探讨使用锥形线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评价不同材料促进炎性犬牙周骨缺损再生的效果。方法制备犬牙周骨缺损的炎症模型24个牙位,随机等分为4组,分别用半脱矿自体牙片、胶原膜联合成品骨粉、单纯胶原膜及空白对照修复牙周骨缺损,修复8周后术区行CBCT检查,分析骨容积及骨密度。结果4组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与空白对照相比,半脱矿自体牙片组和胶原膜联合骨粉组牙周成骨容积增大,骨密度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胶原膜组在骨容积及骨密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重建提示半脱矿自体牙片组和胶原膜联合骨粉组有新骨形成,单纯胶原膜组及空白对照组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结论CBCT可用于大动物牙周骨缺损修复的成骨评价,能够衡量骨再生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矿牙片 生物材料 牙周骨缺损 骨再生 锥形线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牙根吸收的临床特征
8
作者 黄小庆 赵亮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2703-2706,共4页
目的:确定因不同指征接受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成像的患者中牙根吸收的发生率和特征。方法:收集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866次连续CBCT扫描数据,并计算总样本和特定指征的吸收率。结果:137例患者共199颗牙齿存在吸收,在特定指征中... 目的:确定因不同指征接受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成像的患者中牙根吸收的发生率和特征。方法:收集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866次连续CBCT扫描数据,并计算总样本和特定指征的吸收率。结果:137例患者共199颗牙齿存在吸收,在特定指征中患病率为3.1%~29.2%。17.5%(24例)的患者有2个吸收点,7.3%(10例)的患者有3个或更多的吸收点;以前牙为主[43.7%(87/199)],其次为磨牙[40.7%(81/199)]和前磨牙[15.6%(31/199)]。最常见的吸收类型为外吸收[41.2%(82/199)]、颈部吸收[19.6%(39/199)]、感染诱发的根尖吸收[17.6%(35/199)]、阻生齿吸收[9.5%(19/199)]、内吸收[7.5%(15/199)]和替代吸收[4.5%(9/199)]。大多数吸收的牙齿未接受过牙髓治疗[80.9%(161/199)],影像学上尖周正常[64.8%(129/199)]。137例存在吸收的患者中,45例(32.8%)为偶然发现。结论:CBCT检测到高比例的偶然发现的吸收表明,常规放射线成像不能精准检测到吸收的存在,因此牙根吸收未得到充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吸收 锥形计算机断层扫描 患病率 相关性
下载PDF
儿童埋伏多生牙拔除术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定位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晓华 王恩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95-300,共6页
儿童埋伏多生牙影响正常恒牙的萌出,常导致错畸形,并可伴发囊肿等破坏性病损,临床中多需尽早拔除。在拔除术中,埋伏多生牙的准确定位至关重要,在精确的定位引导下可以正确地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减少牙槽外科的手术创伤。... 儿童埋伏多生牙影响正常恒牙的萌出,常导致错畸形,并可伴发囊肿等破坏性病损,临床中多需尽早拔除。在拔除术中,埋伏多生牙的准确定位至关重要,在精确的定位引导下可以正确地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减少牙槽外科的手术创伤。近十几年来,在口腔牙槽外科诊疗中,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可以说是最先进、精准的影像学技术。目前,CBCT是理想的判定埋伏牙位置的技术手段,其提供的三维图像可在不同的轴向观察埋伏牙及其与邻牙的关系,并判断埋伏牙唇腭侧骨板的距离。当前,CBCT在口腔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CBCT在儿童埋伏多生牙定位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埋伏多生牙 锥形计算机断层扫描 牙槽外科
下载PDF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查元梓 张松方 +1 位作者 沈奕晨 吴国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2092-2095,共4页
目的:探讨影像引导下放射治疗(IGRT)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产生的额外剂量,寻找合适的临床扫描方案,减少CBCT额外剂量对病人重要器官的影响。方法:用Elekta Synergy直线加速器的XVI系统,对临床扫描方案("头颈方案"和&q... 目的:探讨影像引导下放射治疗(IGRT)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产生的额外剂量,寻找合适的临床扫描方案,减少CBCT额外剂量对病人重要器官的影响。方法:用Elekta Synergy直线加速器的XVI系统,对临床扫描方案("头颈方案"和"盆腔方案")进行剂量测量。采用密度均匀的圆柱形模体,该模体在中央和四周共有5个电离室测量孔,测得这5点的绝对剂量后,引入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参数评价扫描产生平均剂量。结果:(1)测量参数mAs对剂量影响较大;(2)测量平均剂量在0.1 cGy^5.39 cGy之间,使用"盆腔"方案在模体上测得的剂量最高;(3)采用不同滤过器F0和F1,剂量学上有明显差异,使用F0滤过器,测得剂量较F1大25%~30%。结论:为减少病人接受的额外剂量,对于儿童病人及头颈部病人,建议尽量使用头颈部扫描方案及F1滤过器;对于胸部和盆腔部扫描,也建议使用F1过滤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 剂量测量 IGRT XVI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心肌灌注显像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董小波 张仲慧 郭庆乐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成像技术(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成像技术(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开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SPECT和CCTA检查,分析两者影像特征及诊断有效性。结果 以CAG为“金标准”,CCTA患者例数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2%、80.00%、97.78%和35.29%,冠状动脉支数为97.68%、84.26%、97.15%和80.90%。SPECT患者例数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6%、81.82%、97.85%和50.00%,冠状动脉支数分别为98.23%、84.26%、97.70%和85.06%。结论 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SPECT结合CCTA有效解决了CCTA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低及伪影所致的漏诊现象,SPECT对CCTA诊断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可互补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中识别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区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钱军 马芮 +5 位作者 曲妍 邓少纯 段瑶 左飞飞 王亚杰 毋育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6-58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人工智能(AI)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在锥形束CT(CBCT)影像上识别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区病变的应用。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2017年1月—2021年12月累及单牙根的慢性根尖周炎的CBCT影像,总计49例患... 目的探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人工智能(AI)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在锥形束CT(CBCT)影像上识别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区病变的应用。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2017年1月—2021年12月累及单牙根的慢性根尖周炎的CBCT影像,总计49例患者55个牙位。由5位中级职称的临床医生通过Materialize MimicsMedical软件对慢性根尖周炎病变区域识别并进行手动逐层分割,然后通过AI 3D U-Net网络对病损特征进行深度学习,网络分割结果与手动分割数据的一致性,本研究通过交联比(IOU)、Dice系数、像素精确度(PA)在测试集上进行评价。结果神经网络在测试集的IOU为92.18%,Dice系数为95.93%,PA为99.27%。结论AI和临床医师的慢性根尖周炎病变检出和分割一致性较高,基于本研究深度学习方法的AI系统为下一步检测CBCT图像中的慢性根尖周炎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锥形计算机断层扫描 深度学习 慢性根尖周炎
下载PDF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对上颌第三磨牙根管形态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翔 代钊 汪大林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上颌第三磨牙的根管形态研究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12例584颗第三磨牙CBCT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上颌第三磨牙的牙根数目、根管数目... 目的探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上颌第三磨牙的根管形态研究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12例584颗第三磨牙CBCT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上颌第三磨牙的牙根数目、根管数目、根管分类等。结果在所选的584颗受试牙中,融合根型占39.21%,双根型占18.32%,三根型占40.41%,四根型占2.06%。牙根管形态:单根管占27.05%,双根管占17.13%,三根管占48.80%,四根管占7.02%。根管类型:以Ⅰ型根管为主(84.99%),其次依次是Ⅳ型(5.92%)、Ⅴ型(2.84%)、Ⅵ型(2.59%)、新分型(1.42%)、Ⅱ型(1.17%)、Ⅲ型(1.08%)。结论上颌第三磨牙根管解剖形态多样,应用CBCT检查可明确掌握牙根管形态,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第三磨牙的保留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三磨牙 根管形态 锥形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儿童中下颌第1乳磨牙牙根数量及根管形态变化和分布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冬梅 佘芳 谢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4265-4268,共4页
背景:X射线成像是牙髓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但由于根尖片的三维解剖结构被压缩成二维视图,故提供的信息有限,无法确定根管的形态及其变异性。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来评估中国儿童下颌第1乳磨牙的牙根的数目、根管的形... 背景:X射线成像是牙髓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但由于根尖片的三维解剖结构被压缩成二维视图,故提供的信息有限,无法确定根管的形态及其变异性。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来评估中国儿童下颌第1乳磨牙的牙根的数目、根管的形态及分布。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97名儿童下颌第1乳磨牙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图像。研究已获海南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儿童的监护人对检测过程均知情同意。对97名儿童的158颗下颌第1乳磨牙的牙根和牙根管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性别、年龄、牙根数、根管数、根管结构,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纳入的受检者性别比例约为1∶1,年龄为(8.17±3.16)岁;②158颗中左侧磨牙68颗,右侧磨牙90颗;男性76颗,女性82颗;③按牙根数将其分为单根(89.24%)、双根(8.86%)和三根(1.90%);④牙根3根变异仅在男性中观察到,并且男性在右侧牙根数上与女性比较差有显著性意义(P=0.022);⑤牙根管按Vertucci分类发现,所研究的样本中Ⅰ型根管最常见(84.81%),但未发现Ⅵ、Ⅶ和Ⅷ型根管结构;根管在牙左右侧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24),且与性别无关(P=0.452);⑥结果说明,对根管系统形态解剖的认识是根管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前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可明确下颌第1乳磨牙根管形态,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根管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颌第1乳磨牙 牙根 三根异形 根管结构
下载PDF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应用于正畸牙颌测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璐 陈岩 王建明 《医学综述》 2015年第20期3745-3748,共4页
牙颌测量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中,是诊断儿童及成人错牙合畸形的重要方法,亦可为治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是一种口腔正畸辅助诊断中的颅颌面影像采集设备,相较于CT,CBCT具有影像精确度高、扫描速度快、... 牙颌测量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中,是诊断儿童及成人错牙合畸形的重要方法,亦可为治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是一种口腔正畸辅助诊断中的颅颌面影像采集设备,相较于CT,CBCT具有影像精确度高、扫描速度快、占地面积小以及放射辐射量低等优势。CBCT在正畸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头影测量分析、定位阻生牙、辅助植入微种植体以及分析牙体和牙弓形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计算机断层扫描 正畸应用 牙颌测量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与脊柱3D重建联合对脊柱侧弯畸形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制定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鲁雪红 王伟 刘文亚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与脊柱3D重建联合对脊柱侧弯畸形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制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116例,均进行CTA检测并进行脊柱3D重建,并以影像学结果指导实施脊柱侧弯畸形术。统计不同CT后处理...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与脊柱3D重建联合对脊柱侧弯畸形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制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116例,均进行CTA检测并进行脊柱3D重建,并以影像学结果指导实施脊柱侧弯畸形术。统计不同CT后处理方式对脊柱侧弯患者病变显示的满意程度,分析术前评估椎体与主动脉安全性与手术结果一致性,并测量手术前后主弯角度、后凸角度、Cobb角。结果CTA+3D脊柱重建处理方式对脊柱侧弯患者病变显示情况更好,满意度高于其他处理方式;术前评估椎体与主动脉安全性与手术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患者主弯角度、后凸角度、Cobb角均小于手术前(P<0.05)。结论CTA与脊柱3D重建联合检测脊柱侧弯畸形术前患者可评估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脊柱3D重建 脊柱侧弯畸形
下载PDF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应用于胃癌术前分期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童仕伦 郑勇斌 王卫星 《临床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研究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扫描(18F—FDG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融合显像(18F—FDGPET/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经内镜活检与病理学检查确诊、并使用18F—FDGPET/CT作术前评估的胃癌患者6... 目的研究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扫描(18F—FDG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融合显像(18F—FDGPET/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经内镜活检与病理学检查确诊、并使用18F—FDGPET/CT作术前评估的胃癌患者67例。对比分析18F—FDGPET/CT的术前分期和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探讨18F—FDGPET/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癌细胞转移到淋巴结50例,肝2例,网膜3例,肠系膜2例,肠壁2例,腹膜4例,肺1例,骨1例,子宫、附件2例。18F—FDGPET/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是87%,96%和88%。18F—FDGPET/CT对不同TNM分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并不相同,分别是I期50%,100%,50%;II期89%,87%,89%和Ⅲ期86%,97%,86%。但Ⅳ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均为100%。结论18F—FDGPET/CT不仅能检测肿瘤原发灶和周围淋巴结,且能全面了解病变全身的累及范围,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不能根治的胃癌具有极高的诊断率,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胃癌 前分期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华 阎雄 +5 位作者 吴忠均 孔宪炳 沈艾 张洪宾 唐晓琼 王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9-431,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行CTA检查(CTA组)与未行CTA检查行LS(对照组)的两组病例资料。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85.58±14.09)min和(215.00±22.01)min,两组术中出血分别为(165.78±88.42)ml和(262.78±80.70)ml,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8.46±1.48)d和(10.14±1.51)d,以上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组术前能掌握脾脏血管的解剖及其与胰腺的关系,指导术中精细解剖脾脏血管,采用Hem-O-lok结扎、超声刀离断脾蒂血管,免用Endo-GIA,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本研究认为CTA检查对ITP需行LS治疗的患者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腹腔镜脾切除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二级脾蒂离断法
下载PDF
首次放疗时间对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误差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盛鹏飞 陈吉祥 +2 位作者 杨敬贤 刘邦 李永恒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766-76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首次放疗时间对患者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图像误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放疗时间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BCT扫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摆位误差情况。结... 目的探讨不同首次放疗时间对患者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图像误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放疗时间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BCT扫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摆位误差情况。结果两组X轴、Y轴、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对照组有15. 0%(3/20)的患者需要经过再次摆位,观察组有10. 7%(3/28)的患者需要经过再次摆位。结论不同首次放疗时间对CBCT摆位误差无明显影响,主治医生在场对提高放疗精确度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计算机断层扫描 摆位误差 放疗 治疗时间
下载PDF
《神经外科术中成像——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超声成像》
20
作者 赵继宗 赵菁 《国外医学情报》 2004年第5期47-48,共2页
在以提高神经外科手术质量为目的的不断努力中,脑结构与脑功能的信息获取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将改善神经外科手术的效果。第一次神经外科术中成像讨论会于2002年1月11~13日在瑞士苏黎世召开。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成像技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超声成像 成像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