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儿童中下颌第1乳磨牙牙根数量及根管形态变化和分布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冬梅 佘芳 谢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4265-4268,共4页
背景:X射线成像是牙髓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但由于根尖片的三维解剖结构被压缩成二维视图,故提供的信息有限,无法确定根管的形态及其变异性。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来评估中国儿童下颌第1乳磨牙的牙根的数目、根管的形... 背景:X射线成像是牙髓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但由于根尖片的三维解剖结构被压缩成二维视图,故提供的信息有限,无法确定根管的形态及其变异性。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来评估中国儿童下颌第1乳磨牙的牙根的数目、根管的形态及分布。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97名儿童下颌第1乳磨牙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图像。研究已获海南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儿童的监护人对检测过程均知情同意。对97名儿童的158颗下颌第1乳磨牙的牙根和牙根管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性别、年龄、牙根数、根管数、根管结构,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纳入的受检者性别比例约为1∶1,年龄为(8.17±3.16)岁;②158颗中左侧磨牙68颗,右侧磨牙90颗;男性76颗,女性82颗;③按牙根数将其分为单根(89.24%)、双根(8.86%)和三根(1.90%);④牙根3根变异仅在男性中观察到,并且男性在右侧牙根数上与女性比较差有显著性意义(P=0.022);⑤牙根管按Vertucci分类发现,所研究的样本中Ⅰ型根管最常见(84.81%),但未发现Ⅵ、Ⅶ和Ⅷ型根管结构;根管在牙左右侧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24),且与性别无关(P=0.452);⑥结果说明,对根管系统形态解剖的认识是根管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前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可明确下颌第1乳磨牙根管形态,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根管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下颌第1乳磨牙 牙根 三根异形 根管结构
下载PDF
应用CBCT评估隐形矫治技术远移上颌磨牙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王旋宇 华文虎 李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55-0058,共4页
分析隐形矫治技术远移上颌磨牙的临床疗效,采用CBCT进行评估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50例隐形矫治技术远移上颌磨牙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在治疗前后均拍摄CBCT影像,利用三维图像进行分析,探究CBCT对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估... 分析隐形矫治技术远移上颌磨牙的临床疗效,采用CBCT进行评估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50例隐形矫治技术远移上颌磨牙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在治疗前后均拍摄CBCT影像,利用三维图像进行分析,探究CBCT对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估效果,疗效标准为患者远移上颌磨牙相关指标。结果 SNA、SNB、ANB、MP-FH、ANS-Me、PP-MP、NLA、UL-E、LL-E等指标的表现为,在治疗后无变化(P>0.05);U7-PP、U6-PP指标在治疗后的表现为明显降低,存在差异(P0.05),而U1-PP在治疗后的表现为,与之前无差异(P>0.05);U6牙冠远中移动距离、U7牙冠远中移动距离的实际情况与预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明显有所缩短,存在差异(P0.05)。结论 在远移上颌磨牙过程中应用隐形矫治技术具备良好的效果,但与预期效果比较还具有一定差异,因此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通过CBCT影像、可以全面了解牙齿的移动情况和周围组织的变化,为治疗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技术 远移上颌磨牙 口腔锥形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 疗效评估
下载PDF
牙尖斜面夹角与牙隐裂关系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凯红 马俪嘉 王静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37-341,共5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牙尖斜面夹角,分析牙尖斜面夹角与牙隐裂的关系及牙隐裂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本院上颌第一磨牙隐裂老年患者50例为研究组,另同期随机... 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牙尖斜面夹角,分析牙尖斜面夹角与牙隐裂的关系及牙隐裂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本院上颌第一磨牙隐裂老年患者50例为研究组,另同期随机选取个别正常老年人40例为对照组。均行CBCT检查,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舌牙尖斜面夹角、远中颊舌牙尖斜面夹角。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牙隐裂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引起牙隐裂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评估近、远中颊舌牙尖斜面夹角对牙隐裂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颊舌牙尖斜面夹角小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习惯性咬硬物、偏侧咀嚼习惯、喜食质地粗糙坚韧食物、近中颊舌牙尖斜面夹角、远中颊舌牙尖斜面夹角是牙隐裂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近中颊舌牙尖斜面夹角、远中颊舌牙尖斜面夹角诊断牙隐裂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95%CI)分别为0.937(0.866~0.978)、0.811(0.714~0.885)。结论:近中颊舌牙尖斜面夹角、远中颊舌牙尖斜面夹角是老年患者第一磨牙牙隐裂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隐裂 锥形束状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牙尖斜面夹角
下载PDF
利用CBCT行双侧颞下颌关节对比测量的技术探讨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岩峰 郭晓倩 +5 位作者 陈燕 王照五 张建强 刘斌 韩卫丽 刘洪臣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4810-4813,共4页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 Dibular Joint,TMJ)的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成像重建技术和关节结构测量方法,筛选适合TMJ双侧对比研究的指标。方法:选取TMJ需做CBCT影像检查的123例患者,确定标志...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 Dibular Joint,TMJ)的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成像重建技术和关节结构测量方法,筛选适合TMJ双侧对比研究的指标。方法:选取TMJ需做CBCT影像检查的123例患者,确定标志点,CBCT扫描后对TMJ进行三维成像和重建,观察同一患者两侧TMJ重建后横断面的髁突半径值和水平角;平行于髁突长轴的斜位的关节间隙、髁突长轴径值、髁突垂直角;垂直于髁突长轴的斜位与矢状位的关节结节斜度、关节窝深度和关节间隙,分析每个患者左右两侧TMJ是否均能获得上述各项数据用于对比研究。结果:在矢状位和垂直于髁突长轴斜位的曲面测量关节间隙,当测定经过髁突中心点的30°、150°角分线时的关节间隙,部分病例测不到数值,不适合左右两侧对比研究。其余各项数据均可用于TMJ的左右两侧对比研究。结论:CBCT成像系统可以对颞下颌关节进行多层面重建和测量,适合TMJ双侧对比研究,可为临床诊断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计算机断层扫描 颞下颌关节 对比 技术
下载PDF
三维立体摄影技术自然头位校正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尹一佳 冯捷 +1 位作者 罗梦奇 韩向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01-306,共6页
随着患者美学要求的提高,软组织评估对颌面部治疗尤其是建立量化畸形数据库、制定治疗方案和开展术前评估愈发重要。临床工作中,三维摄影技术如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立体摄影、激光扫描等,相比二维摄影技术如头部正、侧面照片和头... 随着患者美学要求的提高,软组织评估对颌面部治疗尤其是建立量化畸形数据库、制定治疗方案和开展术前评估愈发重要。临床工作中,三维摄影技术如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立体摄影、激光扫描等,相比二维摄影技术如头部正、侧面照片和头影X线测量,具有精准、快捷、自动、无害的优点。然而,尚无国际统一的三维颌面部测量标准限制了三维摄影技术的临床应用。由于自然头位是目前公认的评价面部容貌的最佳参照基准,故建立三维颌面部测量标准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摆正头位的标准方法。本文着重叙述基于三维立体摄影技术的头位摆正方法,并将系列方法与基于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头位摆正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进而讨论理想的以三维立体摄影技术为基础的头位摆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头位 三维立体摄影技术 锥形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基于GPU加速技术的C形臂Cone Beam CT三维图像快速重建方法
6
作者 陈垦 王澄 +2 位作者 梁晓坤 熊璟 谢耀钦 《集成技术》 2017年第6期47-58,共12页
平板探测器技术的发展使得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成为一种重要的成像技术,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基于C形臂的CBCT,除了具有CBCT的技术优势外,还特别适合在影像引导介入手术中应用。然而,如... 平板探测器技术的发展使得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成为一种重要的成像技术,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基于C形臂的CBCT,除了具有CBCT的技术优势外,还特别适合在影像引导介入手术中应用。然而,如何在满足手术实时性要求的同时获得高分辨率高质量的三维断层图像,仍是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GPU加速技术的C形臂CBCT三维图像快速重建方法:在算法层面应用GPU并行加速技术对重建算法进行优化,在系统层面通过设计分布式系统和延迟隐藏机制,大大提升了由二维投影图像重建三维体数据的效率。在保持重建精度的前提下,优化后的GPU加速的FDK算法极大地提升了重建过程的计算效率。延迟隐藏机制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在使用90帧投影时,系统效率提升了26%,重建延迟加速了2.1倍;当使用120帧投影时,系统效率提升39%,重建延迟加速达到3.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引导治疗 快速重建 锥形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GPU
下载PDF
新型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在肺外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白灵泉 陈璞莹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97-101,共5页
肺外周病变一般包括肺外周三分之一的结节、肿块和浸润病灶,缺乏特定的影像学表现,很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常规支气管镜对大气道可视病变的诊断非常有效,但对肺外周病变无法直视和准确定位,致使肺外周病变的诊断率偏低。新型支气管镜检查... 肺外周病变一般包括肺外周三分之一的结节、肿块和浸润病灶,缺乏特定的影像学表现,很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常规支气管镜对大气道可视病变的诊断非常有效,但对肺外周病变无法直视和准确定位,致使肺外周病变的诊断率偏低。新型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包括超细支气管镜(UTB)检查技术、径向支气管内超声(R-EBUS)检查技术、导航支气管镜(NB)检查技术等。在肺外周病变诊断中,超细支气管镜(UTB)凭借纤细的镜身,可到达支气管远端,较容易探及肺周围病灶,但镜身过细,单独应用操控难度大;支气管内超声(EBUS)可以探查到气管或支气管旁的结构,R-EBUS能识别大多数肺外周结节,但超声探头只有通过钳道在气管腔内才具备病灶定位能力;NB通过计算机构建可视化三维肺模型将支气管镜导航至肺外周目标病灶,进行精准取材,然而不同的导航技术有不同的特点,如虚拟支气管镜导航(VBN)可提前规划路线、操作简单,但不是实时定位,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均具备实时定位功能,但ENB器材费用昂贵,CBCT有辐射暴露。各型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各有优缺点,多模式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可以扬长避短,不仅可以提高肺外周病变的诊断率,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查技术 超细支气管镜检查技术 支气管内超声检查技术 导航支气管镜检查技术 锥形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CBCT重建下3D打印技术治疗青少年牙齿畸形的效果及对GI、SBI值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姜春荣 石岩 +1 位作者 韩领杰 姜丽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20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BCT)重建下3D打印技术治疗青少年牙齿畸形的效果及对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淄博昌国医院诊治的62例牙齿畸形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 目的探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BCT)重建下3D打印技术治疗青少年牙齿畸形的效果及对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淄博昌国医院诊治的62例牙齿畸形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1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舌侧托槽与粘接技术,B组患者采用CBCT重建下3D打印技术舌侧托槽与粘接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牙龈健康程度以及治疗后6个月美观度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B组患者吻合精密患者占比显著高于A组,托槽脱落患者占比显著低于A组;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SBI及A组患者GI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但B组显著低于A组;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均显著提升,且B组显著高于A组;治疗后6个月B组患者鼻唇角、颏沟倾角显著大于A组,上唇长较A组显著延长,上唇厚较A组显著增厚(均P <0.05)。结论在青少年牙齿畸形治疗中,采用CBCT重建下3D打印技术舌侧托槽与粘接技术进行治疗,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美观度,同时牙齿健康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畸形 锥形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 3D打印技术 舌侧托槽 粘接技术 牙龈指数 龈沟出血指数
下载PDF
CBCT测量不同骨面型患者下颌骨结构特征和磨牙后间隙的影响因素
9
作者 孙芸芸 姚玉光 +2 位作者 张晗 黎涵懿 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61-1568,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骨面型患者磨牙后间隙的影响因素,分析下颌骨结构特征和磨牙后间隙与颅面部结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除第三磨牙外下颌牙列完整且拥挤量<5 mm的成年正畸患者200例,分为骨性Ⅰ类低角组、骨性Ⅰ类均角组、骨性Ⅰ类高角组... 目的:探讨不同骨面型患者磨牙后间隙的影响因素,分析下颌骨结构特征和磨牙后间隙与颅面部结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除第三磨牙外下颌牙列完整且拥挤量<5 mm的成年正畸患者200例,分为骨性Ⅰ类低角组、骨性Ⅰ类均角组、骨性Ⅰ类高角组、骨性Ⅱ类均角组和骨性Ⅲ类均角组。测量各组患者蝶窦A点角(SNA)、蝶窦B点角(SNB)、上下齿槽座角(ANB)、下颌平面角(SN-MP)、面高指数(FHI)、下颌升支长度(Go-Co)和下颌体长度(Go-Gn)。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BCT)测量在水平面上与牙尖线平行的下颌[牙合]平面及其根方2 mm平面下颌第二磨牙至下颌升支前缘的最短距离C0和C2,釉牙骨质界根方2、4、6、8和10 mm平面的牙根至下颌骨舌侧内层骨皮质的最短距离R2、R4、R6、R8和R10,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骨性Ⅰ类低角组比较,骨性Ⅰ类均角组和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SN-MP均明显增大(P<0.01),FHI均明显减小(P<0.01)。与骨性Ⅰ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SN-MP明显增大(P<0.01),FHI明显减小(P<0.01)。与骨性Ⅰ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Ⅱ类均角组患者ANB明显增大(P<0.01),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ANB明显减小(P<0.01)。与骨性Ⅱ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ANB明显减小(P<0.01)。在C2、R2、R4、R6、R8、R10平面下和Go-Co及Go-Gn中,与骨性Ⅰ类低角组比较,骨性Ⅰ类均角组和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减小(P<0.01);与骨性Ⅰ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减小(P<0.01)。在C0平面下,与骨性Ⅰ类低角组和骨性Ⅰ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减小(P<0.01)。在C0、R2、R4、R6、R8和R10平面下,与骨性Ⅰ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Ⅱ类均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减小(P<0.01),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增大(P<0.01);与骨性Ⅱ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增大(P<0.01)。在C2平面下和Go-Co及Go-Gn中,与骨性Ⅰ类均角组和骨性Ⅱ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增大(P<0.01)。骨性Ⅰ类低角组、骨性Ⅰ类均角组和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在各平面下颌磨牙后间隙及Go-Co和Go-Gn与SNB和FHI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SN-MP呈负相关关系(P<0.01);各平面下颌磨牙后间隙与Go-Co呈正相关关系(P<0.01);除C2平面,其余各平面下颌磨牙后间隙与Go-Gn呈正相关关系(P<0.01);Go-Co与Go-Gn呈正相关关系(P<0.01);Go-Gn与ANB呈负相关关系(P<0.01)。骨性Ⅰ类均角组、骨性Ⅱ类均角组和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在各平面下颌磨牙后间隙及Go-Co和Go-Gn与SNB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各平面下颌磨牙后间隙与Go-Co和Go-Gn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Go-Co与Go-Gn呈正相关关系(P<0.01);Go-Co与FHI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骨面型是影响下颌磨牙后间隙的重要因素,在正畸制订磨牙远移方案时应参考患者的骨面型,采用CBCT以评估下颌磨牙远移的可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后间隙 磨牙远移 垂直骨面型 矢状骨面型 锥形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下载PDF
锥形束CT图像引导技术对降低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肺损伤发生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硕 董量 +1 位作者 刘启为 王志武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65-769,775,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对于肺癌放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肺损伤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01-2014-06-30于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64例肺癌放疗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放疗是否采用了CBCT IGRT技术分为CBC... 目的探讨应用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对于肺癌放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肺损伤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01-2014-06-30于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64例肺癌放疗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放疗是否采用了CBCT IGRT技术分为CBCT组(51例)和非CBCT组(113例)。以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肺损伤为研究终点,以是否行CBCT图像引导放疗和其他临床特征作为预测因素,应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放射性肺损伤相关因素。结果CBCT组和非CBCT组组间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等临床特征均衡,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应用CBCT(OR=0.263,95%CI为0.1030.672,P<0.001)可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风险,同时放射物理剂量学参数放疗剂量≥60 Gy(OR=2.393,95%CI为1.1305.065,χ^(2)=5.356,P=0.021)、MLD(OR=6.206,95%CI为2.85913.475,χ^(2)=23.855,P<0.001)、V5≥75%(OR=5.690,95%CI为2.31613.976,χ^(2)=18.532,P<0.001)、V20≥35%(OR=4.040,95%CI为1.8678.743,χ^(2)=13.527,P<0.001)以及同期化疗(OR=2.660,95%CI为1.3075.413,χ^(2)=7.520,P=0.006)可增加放射性肺损伤的风险。排除共线性指标后,多因素分析提示CBCT(OR=0.316,95%CI为0.1180.851,χ^(2)=5.201,P=0.023)、MLD(OR=5.742,95%CI为2.54112.975,χ^(2)=17.654,P<0.001)和同期化疗(OR=2.292,95%CI为1.0415.044,χ^(2)=4.246,P=0.039)是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应用CBCT IGRT可以降低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放射治疗 放射性肺损伤 图像引导技术 锥形计算机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制作正颌手术数字化[牙合]板的研究及精确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立冬 马文 +4 位作者 付帅 张长彬 崔庆赢 梁燕 黎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56-164,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制作正颌手术数字化[牙合]板的流程,并评估其精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2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牙颌面畸形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单个软件和多个软件进行术前...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制作正颌手术数字化[牙合]板的流程,并评估其精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2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牙颌面畸形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单个软件和多个软件进行术前模拟设计,虚拟截骨,设计数字化[牙合]板,并评估二者精确性和工作时间。同时传统模型外科制作传统[牙合]板,评估单软件数字化[牙合]板的临床运用价值。结果单软件数字化[牙合]板最大拟合误差平均值上颌为(0.0111±0.0038)mm,下颌为(0.0107±0.0037)mm。单软件数字化[牙合]板最大拟合误差优于多软件数字化[牙合]板(P<0.001),各自上下颌面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合]板术中未出现无法就位情况。无论是单颌还是双颌手术,单软件手术模拟时间均少于多软件手术模拟时间。结论不同方法制作数字化[牙合]板精确性存在差异,单软件数字化[牙合]板精确性优于多软件数字化[牙合]板,模拟耗时更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计算机辅助技术 锥形计算机断层扫描 三维重建 [牙合]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