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拔牙后不同时机植入种植体的远期效果评价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兖
白石
+1 位作者
蒋丽兰
谭迎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7-292,共6页
目的:探讨拔牙后患者单牙种植体早期、延期和晚期植入颌骨后8年锥形束CT (cone-beam CT,CBCT)数据,分析不同时机植入对种植体的影响,为选择拔牙后种植体合适植入时机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0年12月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行...
目的:探讨拔牙后患者单牙种植体早期、延期和晚期植入颌骨后8年锥形束CT (cone-beam CT,CBCT)数据,分析不同时机植入对种植体的影响,为选择拔牙后种植体合适植入时机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0年12月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行拔牙术后单牙种植体植入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植入时间不同分为A、B、C 3组,早期植入(拔牙后7 d内)25例为A组、延期植入(拔牙后平均3个月)24例为B组、晚期植入(拔牙后平均1.5年)19例为C组。术后随访8年,比较CBCT图像和前后位(PA)图像显示的周围骨水平及与颌骨缺损的关系。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植入162颗种植体,成功150颗,成功率92.59%。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组成功率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C组成功率>B组>A组(P<0.05)。共获取51例患者8年的CBCT图像(早期植入16例、延期植入20例,晚期植入15例);CBCT和PA图像邻间骨水平差异显著(P>0.05);3组旋入扭矩和旋出扭矩相比,差异显著(P>0.05);植入时机、旋入扭矩、旋出扭矩是影响种植体成功率的高危因素(P<0.05)。种植体植入后8年,各组骨水平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2阶段手术中C组骨缺损少于A、B组(P<0.05);无缺损种植体平均颌骨水平(bBL)低于开裂种植体(P<0.05)。结论:拔牙后种植体放置时间对种植体周围颌骨水平无显著影响,但不同时机植入可影响种植体成功率,应严格把握即刻种植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
束
CT
植入
时机
种植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种植导板对牙种植体植入精度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梦娜
游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式全程导航种植导板与先锋钻导航种植导板对牙种植体植入精度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笔者医院行种植义齿修复的30例(125颗种植体)牙列缺损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16例(67颗种植体),B患者14例...
目的:比较改良式全程导航种植导板与先锋钻导航种植导板对牙种植体植入精度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笔者医院行种植义齿修复的30例(125颗种植体)牙列缺损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16例(67颗种植体),B患者14例(58颗种植体)。A组患者采用改良式全程导航种植导板进行种植体植入手术,B组患者采用先锋钻导航种植导板进行种植体植入手术。比较术前种植体设计植入位置与术后种植体实际位置之间的口腔锥形束CT(CBCT)数据,测算两组的种植体颈部水平及垂直偏差、种植体根端水平及垂直偏差、种植体中心轴线角度偏差。结果:A组种植体的颈部水平偏差、颈部垂直偏差、根端水平偏差、根端垂直偏差及中心轴线角度偏差分别为(0.863±0.504)mm、(0.787±0.442)mm、(1.608±0.947)mm、(1.301±0.599)mm、(3.992±2.601)°,B组种植体的颈部水平偏差、颈部垂直偏差、根端水平偏差、根端垂直偏差及中心轴线角度偏差分别为(1.057±0.518)mm、(1.023±0.610)mm、(2.396±1.385)mm、(2.279±1.446)mm、(7.439±3.621)°,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全程导航种植导板对牙种植体植入精度的影响明显低于先锋钻导航种植导板,对提高种植体的成功率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
种植体
种植
窝
种植
导板
植入
精度
锥形
束
CT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种植体在青年上颌后牙区植入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仲姗
管晓娟
+2 位作者
李敏
张凤仙
张辉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9期1071-1073,共3页
目的研究锥形束CT(CBCT)引导微种植体在青年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后牙区植入的安全稳定性。方法选择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18~28周岁错牙合畸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BCT测量上颌后牙区距离上颌参考平面6、8、10、12、14和16mm处平行于...
目的研究锥形束CT(CBCT)引导微种植体在青年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后牙区植入的安全稳定性。方法选择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18~28周岁错牙合畸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BCT测量上颌后牙区距离上颌参考平面6、8、10、12、14和16mm处平行于上颌参考平面的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两牙牙根的近远中距离及同侧上颌窦底与参考平面的距离,测量植入角度为45°、50°、55°、60°、65°、70°、75°时颧牙槽嵴厚度及与上颌参考平面的距离,找出上颌后牙区微种植体植入的安全骨量区域、植入角度,确保植入体的安全稳定。结果随着植入角度的增大,颧牙槽嵴厚度随之增加,与上颌参考平面距离随之减少;不同颊舌植入角度时各年龄段颧牙槽崤厚度与上颌参考平面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植入高度的增加,各年龄段相邻两牙牙根近远中距离不断增加,植入的最小角度不断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植入角度的牙槽嵴厚度与上颌参考平面距离及不同高度的颊舌骨厚度和最小角度,18岁~,22~28岁两个年龄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18~28岁的青年错牙合畸形患者,植入高度距上颌参考平面14~16mm,角度55°~75°是微种植体植入的安全稳定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
束
CT
微
种植体
上颌后牙区
植入
安全稳定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骨密度与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许长立
封伟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35期26-27,30,共3页
目的探索种植区骨密度与种植体初期稳定相关系数植入扭力、共振频率分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4例患者共植入72颗种植体,术前锥形束CT测量种植区骨密度,术中参考Lekholm和Zarb分类法记录骨质量,同时测量种植体植入最大扭力与种植体稳定系...
目的探索种植区骨密度与种植体初期稳定相关系数植入扭力、共振频率分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4例患者共植入72颗种植体,术前锥形束CT测量种植区骨密度,术中参考Lekholm和Zarb分类法记录骨质量,同时测量种植体植入最大扭力与种植体稳定系数,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种植区平均骨密度为486.6±101.5,平均植入扭力35.3±9.8 Ncm,平均种植体稳定系数71.8±8.5,统计学分析发现不同缺牙区域、不同种植体直径中骨密度、不同骨质量、植入扭力以及种植体稳定系数想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术前CBCT测量骨密度可对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进行有效测量,对患者实施的手术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使种植成功率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植入
扭力
种植体
稳定系数
锥形
束
CT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颌后牙区腭侧微种植体支抗近远中向植入安全位置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星翰
徐佳琳
+4 位作者
杨莹
董寅娟
刘珊珊
赵丽华
张晓东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后牙区腭侧植入时,其在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以及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近远中向的植入位置,为临床选择微种植体支抗安全的植入位置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纳入标准,从北部战区总医院口...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后牙区腭侧植入时,其在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以及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近远中向的植入位置,为临床选择微种植体支抗安全的植入位置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纳入标准,从北部战区总医院口腔科选取60例曾于2020年1—12月期间因口腔疾病前来就诊的成人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在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腭侧以及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腭侧,分别测量距腭尖水平连线12、14、16、18 mm位置时,相邻两牙的腭根距过相邻两牙牙冠接触点与腭尖水平连线垂直的参考线的距离,以及相邻两牙腭根之间的中点分别距此参考线的距离。结果上颌后牙区腭侧,相邻两牙腭根之间的中点均位于参考线的远中。距腭尖水平连线越高,相邻两牙腭根间中点与参考线的距离越大(P<0.05)。距腭尖水平连线高度相同的情况下,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腭根间中点到参考线的距离大于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腭根间中点到参考线的距离(P<0.05)。结论在上颌后牙区腭侧植入微种植体支抗时,应选择在参考线偏远中位置植入,此时近远中向植入位置接近相邻两牙腭根间的中点,是较为安全的植入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腭侧
微
种植体
植入
位置
锥形
束
CT
原文传递
美学区域种植体颊侧骨板开窗穿通的发生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6
作者
Hsun-Liang Chan
Carlos Garaicoa-Pazmino
+6 位作者
Femando Suarez
Alberto Monje
Erika Benavides
Tae-Ju Oh
Horn-Lay Wang
董凯
柳忠豪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16年第2期85-90,共6页
目的:本次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在上颌切牙位置虚拟植入种植体来研究颊侧骨壁开窗穿通的发生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材料和方法:上颌中切牙或侧切牙缺失,需要植入单颗种植体的患者被纳入。按照同名牙的轴向在...
目的:本次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在上颌切牙位置虚拟植入种植体来研究颊侧骨壁开窗穿通的发生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材料和方法:上颌中切牙或侧切牙缺失,需要植入单颗种植体的患者被纳入。按照同名牙的轴向在缺牙区虚拟植入根形种植体(中切牙及侧切牙分别为4mm×12mm和3.5mm×12mm)。颊舌向上,种植体放置在理想的义齿舌侧隆突位置。记录牙槽嵴(RA)及种植体(1A)与硬腭的角度和颊侧开窗穿通的发生率。结果:一共分析了48个CBCT扫描图像,平均RA和1A角度分别为124.32°及110.91°。9个病例出现颊侧开窗穿通,相当于占总病例数的1875%。在穿通区域,RA与IA的差异(19.93°)显著大于未穿通区域(13.05°)。牙槽嵴的颊侧倒凹深度在穿通区域(4.79mm)要显著大于未穿通区域(340mm)。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如果将种植体在舌隆突位点按照修复体长轴方向植入,那么颊侧穿通较为普遍(将近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引导外科
锥形束虚拟种植体植入
口腔
种植体
骨开窗
上颌骨
原文传递
锥形束CT应用于评估种植体骨结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7
作者
张亨国
刘向辉
江宏兵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5-818,共4页
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进步以及影像学检查的发展,再加上植入物材料和表面物理结构的改善,种植体骨结合情况趋向稳定[1,2]。作为口腔种植学的生物学基础,种植体骨结合理论最早由Branemark[3]教授提出,其概念定义为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直接...
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进步以及影像学检查的发展,再加上植入物材料和表面物理结构的改善,种植体骨结合情况趋向稳定[1,2]。作为口腔种植学的生物学基础,种植体骨结合理论最早由Branemark[3]教授提出,其概念定义为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直接的结合,无纤维组织围绕种植体,必须且能够承受负重。临床研究中,关于种植体骨结合方向的研究非常广泛,不同植入物、不同骨替代物、不同植入条件等方面差异的对比,种植体骨结合的研究结果无疑是最准确的评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骨结合
锥形
束
CT
口腔
种植
学
影像学检查
纤维组织
表面物理
生物学基础
植入
物
原文传递
题名
拔牙后不同时机植入种植体的远期效果评价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兖
白石
蒋丽兰
谭迎赟
机构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口腔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
出处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7-292,共6页
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011jjA10086)。
文摘
目的:探讨拔牙后患者单牙种植体早期、延期和晚期植入颌骨后8年锥形束CT (cone-beam CT,CBCT)数据,分析不同时机植入对种植体的影响,为选择拔牙后种植体合适植入时机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0年12月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行拔牙术后单牙种植体植入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植入时间不同分为A、B、C 3组,早期植入(拔牙后7 d内)25例为A组、延期植入(拔牙后平均3个月)24例为B组、晚期植入(拔牙后平均1.5年)19例为C组。术后随访8年,比较CBCT图像和前后位(PA)图像显示的周围骨水平及与颌骨缺损的关系。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植入162颗种植体,成功150颗,成功率92.59%。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组成功率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C组成功率>B组>A组(P<0.05)。共获取51例患者8年的CBCT图像(早期植入16例、延期植入20例,晚期植入15例);CBCT和PA图像邻间骨水平差异显著(P>0.05);3组旋入扭矩和旋出扭矩相比,差异显著(P>0.05);植入时机、旋入扭矩、旋出扭矩是影响种植体成功率的高危因素(P<0.05)。种植体植入后8年,各组骨水平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2阶段手术中C组骨缺损少于A、B组(P<0.05);无缺损种植体平均颌骨水平(bBL)低于开裂种植体(P<0.05)。结论:拔牙后种植体放置时间对种植体周围颌骨水平无显著影响,但不同时机植入可影响种植体成功率,应严格把握即刻种植适应证。
关键词
锥形
束
CT
植入
时机
种植体
Keywords
Cone-beam CT
Time of implantation
Dental implant
分类号
R782.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种植导板对牙种植体植入精度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梦娜
游希
机构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口腔科
出处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133-136,共4页
文摘
目的:比较改良式全程导航种植导板与先锋钻导航种植导板对牙种植体植入精度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笔者医院行种植义齿修复的30例(125颗种植体)牙列缺损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16例(67颗种植体),B患者14例(58颗种植体)。A组患者采用改良式全程导航种植导板进行种植体植入手术,B组患者采用先锋钻导航种植导板进行种植体植入手术。比较术前种植体设计植入位置与术后种植体实际位置之间的口腔锥形束CT(CBCT)数据,测算两组的种植体颈部水平及垂直偏差、种植体根端水平及垂直偏差、种植体中心轴线角度偏差。结果:A组种植体的颈部水平偏差、颈部垂直偏差、根端水平偏差、根端垂直偏差及中心轴线角度偏差分别为(0.863±0.504)mm、(0.787±0.442)mm、(1.608±0.947)mm、(1.301±0.599)mm、(3.992±2.601)°,B组种植体的颈部水平偏差、颈部垂直偏差、根端水平偏差、根端垂直偏差及中心轴线角度偏差分别为(1.057±0.518)mm、(1.023±0.610)mm、(2.396±1.385)mm、(2.279±1.446)mm、(7.439±3.621)°,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全程导航种植导板对牙种植体植入精度的影响明显低于先锋钻导航种植导板,对提高种植体的成功率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牙
种植体
种植
窝
种植
导板
植入
精度
锥形
束
CT
Keywords
dental implant
implant hole
implanted guiding plate
implantation precision
Cone-beam CT
分类号
R782.1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种植体在青年上颌后牙区植入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仲姗
管晓娟
李敏
张凤仙
张辉
机构
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
出处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9期1071-1073,共3页
文摘
目的研究锥形束CT(CBCT)引导微种植体在青年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后牙区植入的安全稳定性。方法选择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18~28周岁错牙合畸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BCT测量上颌后牙区距离上颌参考平面6、8、10、12、14和16mm处平行于上颌参考平面的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两牙牙根的近远中距离及同侧上颌窦底与参考平面的距离,测量植入角度为45°、50°、55°、60°、65°、70°、75°时颧牙槽嵴厚度及与上颌参考平面的距离,找出上颌后牙区微种植体植入的安全骨量区域、植入角度,确保植入体的安全稳定。结果随着植入角度的增大,颧牙槽嵴厚度随之增加,与上颌参考平面距离随之减少;不同颊舌植入角度时各年龄段颧牙槽崤厚度与上颌参考平面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植入高度的增加,各年龄段相邻两牙牙根近远中距离不断增加,植入的最小角度不断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植入角度的牙槽嵴厚度与上颌参考平面距离及不同高度的颊舌骨厚度和最小角度,18岁~,22~28岁两个年龄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18~28岁的青年错牙合畸形患者,植入高度距上颌参考平面14~16mm,角度55°~75°是微种植体植入的安全稳定区域。
关键词
锥形
束
CT
微
种植体
上颌后牙区
植入
安全稳定性
分类号
R783.5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骨密度与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许长立
封伟
机构
山东省巨野县章缝镇中心卫生院
出处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35期26-27,30,共3页
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计划项目(2016WS0179)
文摘
目的探索种植区骨密度与种植体初期稳定相关系数植入扭力、共振频率分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4例患者共植入72颗种植体,术前锥形束CT测量种植区骨密度,术中参考Lekholm和Zarb分类法记录骨质量,同时测量种植体植入最大扭力与种植体稳定系数,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种植区平均骨密度为486.6±101.5,平均植入扭力35.3±9.8 Ncm,平均种植体稳定系数71.8±8.5,统计学分析发现不同缺牙区域、不同种植体直径中骨密度、不同骨质量、植入扭力以及种植体稳定系数想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术前CBCT测量骨密度可对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进行有效测量,对患者实施的手术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使种植成功率得以提高。
关键词
骨密度
植入
扭力
种植体
稳定系数
锥形
束
CT
分类号
R782.1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颌后牙区腭侧微种植体支抗近远中向植入安全位置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星翰
徐佳琳
杨莹
董寅娟
刘珊珊
赵丽华
张晓东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口腔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
出处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15-319,共5页
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0550635)。
文摘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后牙区腭侧植入时,其在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以及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近远中向的植入位置,为临床选择微种植体支抗安全的植入位置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纳入标准,从北部战区总医院口腔科选取60例曾于2020年1—12月期间因口腔疾病前来就诊的成人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在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腭侧以及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腭侧,分别测量距腭尖水平连线12、14、16、18 mm位置时,相邻两牙的腭根距过相邻两牙牙冠接触点与腭尖水平连线垂直的参考线的距离,以及相邻两牙腭根之间的中点分别距此参考线的距离。结果上颌后牙区腭侧,相邻两牙腭根之间的中点均位于参考线的远中。距腭尖水平连线越高,相邻两牙腭根间中点与参考线的距离越大(P<0.05)。距腭尖水平连线高度相同的情况下,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腭根间中点到参考线的距离大于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腭根间中点到参考线的距离(P<0.05)。结论在上颌后牙区腭侧植入微种植体支抗时,应选择在参考线偏远中位置植入,此时近远中向植入位置接近相邻两牙腭根间的中点,是较为安全的植入位置。
关键词
上颌腭侧
微
种植体
植入
位置
锥形
束
CT
Keywords
maxillary palatine side
microimplant
insertion site
cone beam CT
CBCT
分类号
R78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美学区域种植体颊侧骨板开窗穿通的发生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6
作者
Hsun-Liang Chan
Carlos Garaicoa-Pazmino
Femando Suarez
Alberto Monje
Erika Benavides
Tae-Ju Oh
Horn-Lay Wang
董凯
柳忠豪
机构
不详
滨州医学院附属烟台市口腔医院
出处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16年第2期85-90,共6页
基金
非常感谢中国台湾台北Shin Kong Wu Ho Su Memorial医院的修复主治医师Eva Niu以及德国内卡尔格明德私人诊所的Marius Steigmann博士,感谢他们对本研究提出的建议.作者与本文中直接或间接提到的产品或信息没有任何经济关系.本文的部分资金支持来自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牙周病学研究生基金.
文摘
目的:本次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在上颌切牙位置虚拟植入种植体来研究颊侧骨壁开窗穿通的发生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材料和方法:上颌中切牙或侧切牙缺失,需要植入单颗种植体的患者被纳入。按照同名牙的轴向在缺牙区虚拟植入根形种植体(中切牙及侧切牙分别为4mm×12mm和3.5mm×12mm)。颊舌向上,种植体放置在理想的义齿舌侧隆突位置。记录牙槽嵴(RA)及种植体(1A)与硬腭的角度和颊侧开窗穿通的发生率。结果:一共分析了48个CBCT扫描图像,平均RA和1A角度分别为124.32°及110.91°。9个病例出现颊侧开窗穿通,相当于占总病例数的1875%。在穿通区域,RA与IA的差异(19.93°)显著大于未穿通区域(13.05°)。牙槽嵴的颊侧倒凹深度在穿通区域(4.79mm)要显著大于未穿通区域(340mm)。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如果将种植体在舌隆突位点按照修复体长轴方向植入,那么颊侧穿通较为普遍(将近20%)。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引导外科
锥形束虚拟种植体植入
口腔
种植体
骨开窗
上颌骨
分类号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锥形束CT应用于评估种植体骨结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7
作者
张亨国
刘向辉
江宏兵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解放军第八一医院
出处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5-818,共4页
基金
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编号:KYCX19_1149)
文摘
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进步以及影像学检查的发展,再加上植入物材料和表面物理结构的改善,种植体骨结合情况趋向稳定[1,2]。作为口腔种植学的生物学基础,种植体骨结合理论最早由Branemark[3]教授提出,其概念定义为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直接的结合,无纤维组织围绕种植体,必须且能够承受负重。临床研究中,关于种植体骨结合方向的研究非常广泛,不同植入物、不同骨替代物、不同植入条件等方面差异的对比,种植体骨结合的研究结果无疑是最准确的评判标准。
关键词
种植体
骨结合
锥形
束
CT
口腔
种植
学
影像学检查
纤维组织
表面物理
生物学基础
植入
物
分类号
R783.6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R816.98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拔牙后不同时机植入种植体的远期效果评价
李兖
白石
蒋丽兰
谭迎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两种种植导板对牙种植体植入精度的影响比较
刘梦娜
游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微种植体在青年上颌后牙区植入的稳定性研究
仲姗
管晓娟
李敏
张凤仙
张辉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骨密度与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关系研究
许长立
封伟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上颌后牙区腭侧微种植体支抗近远中向植入安全位置的锥形束CT研究
李星翰
徐佳琳
杨莹
董寅娟
刘珊珊
赵丽华
张晓东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2
1
原文传递
6
美学区域种植体颊侧骨板开窗穿通的发生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Hsun-Liang Chan
Carlos Garaicoa-Pazmino
Femando Suarez
Alberto Monje
Erika Benavides
Tae-Ju Oh
Horn-Lay Wang
董凯
柳忠豪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16
0
原文传递
7
锥形束CT应用于评估种植体骨结合的研究进展
张亨国
刘向辉
江宏兵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