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2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氏锥虫感染的昆明小鼠血常规变化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1
作者 甘露 诺明达来 +3 位作者 郑会珍 金敏 李永畅 巴音查汗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为了解伊氏锥虫感染昆明小鼠的血常规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人工感染昆明小鼠、制作血液涂片、检测血常规、分子生物学(PCR)鉴定、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伊氏锥虫对小鼠具有较高的致病性,随着感染天数的增加,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 为了解伊氏锥虫感染昆明小鼠的血常规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人工感染昆明小鼠、制作血液涂片、检测血常规、分子生物学(PCR)鉴定、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伊氏锥虫对小鼠具有较高的致病性,随着感染天数的增加,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血小板计数(PLT)值逐渐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数(LYM%)、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的标准差(RDWR-SD)、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值在死亡时明显升高,健康小鼠血常规正常。对比试验和对照小鼠各器官大小,感染小鼠脾脏、肝脏,心脏均明显变大,肺脏及肾脏变化较小。PCR鉴定在799 bp处出现目的条带,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病理组织学观察,试验小鼠脾脏淤血,髓质间可见大量红细胞,出现较多形态改变的淋巴滤泡;肝脏中央静脉、小叶间静脉淤血,肝细胞肿胀,肝窦间隙变窄;肺脏肺泡肿胀较明显,肺泡壁增宽,支气管出现纤维化,间质可见炎症细胞;心脏中心肌纤维稍肿胀,颗粒变性,颜色加深,并伴有较多的伊氏锥虫虫体;肾小囊间隙变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变窄;对照组小鼠均未出现病理变化。研究结果可为伊氏锥虫病的诊断与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昆明小鼠 病理切片 血常规
下载PDF
利用MGE-PCR技术研究锥虫亚属种间与亚种间的分子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凤军 郑嘉瑜 +1 位作者 贾万忠 伦照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7-282,共6页
目的分析锥虫亚属布氏锥虫、伊氏锥虫和马媾疫锥虫3个种以及布氏锥虫:指名亚种、冈比亚亚种、罗得西亚3个亚种间的遗传变异与进化关系。方法利用移动遗传因子(MGE)-PCR技术对26个锥虫虫株基因组进行扩增,同时利用邻位相连(NJ)法对扩增... 目的分析锥虫亚属布氏锥虫、伊氏锥虫和马媾疫锥虫3个种以及布氏锥虫:指名亚种、冈比亚亚种、罗得西亚3个亚种间的遗传变异与进化关系。方法利用移动遗传因子(MGE)-PCR技术对26个锥虫虫株基因组进行扩增,同时利用邻位相连(NJ)法对扩增产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锥虫亚属的种间及亚种间的遗传差异明显,遗传距离在0到100%间均有分布(平均遗传距离为41.2%);布氏锥虫种内遗传变异度最大,遗传相似系数只有41.15%,伊氏锥虫和布氏锥虫的同源性最高,相似系数为62.94%;布氏锥虫指名亚种和罗得西亚亚种明显高于冈比亚亚种的遗传变异程度。结论锥虫亚属的种及亚种间的遗传变异程度较高;中国与南美洲的伊氏锥虫及中国与南美的马媾疫锥虫均应为同一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虫亚属 伊氏锥虫 马媾疫锥虫 布氏锥虫指名亚种 布氏锥虫罗得西亚亚种 布氏锥虫冈比亚亚种 移动遗传因子-PCR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伊氏锥虫、马媾疫锥虫、布氏锥虫、刚果锥虫的18S rDNA部分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勇志 周金林 +3 位作者 沈杰 龚海燕 向飞宇 黄兵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8-180,共3页
对伊氏锥虫(Trypanosomaevansi):新疆株(XJCA)、湖北株(HBM)、云南株(YNB)、广东株(GDB2);马媾疫锥虫(Trypanosomaequiperdum)、布氏锥虫(Trypanosomabrucei)、刚果锥虫(Trypanosomacongolense)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已报道的伊氏锥虫株18S... 对伊氏锥虫(Trypanosomaevansi):新疆株(XJCA)、湖北株(HBM)、云南株(YNB)、广东株(GDB2);马媾疫锥虫(Trypanosomaequiperdum)、布氏锥虫(Trypanosomabrucei)、刚果锥虫(Trypanosomacongolense)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已报道的伊氏锥虫株18SrD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扩增了锥虫虫株基因组DNA,伊氏锥虫新疆株、湖北株、云南株、广东株、布氏锥虫、刚果锥虫均为373bp的片段;马媾疫锥虫为372bp的片段,PCR产物经电泳鉴定后用试剂盒回收纯化,纯化后PCR产物经连接、转化后测序,将测得的序列用DNAMAN软件分析并与国外已发表的相应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并绘制了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与国外AJ009153、AJ223564、D89527株同源性达到99%~100%,与另外11株同源性75%。本研究为锥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分类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马媾疫锥虫 布氏锥虫 刚果锥虫 18S RDNA PCR
下载PDF
唾传锥虫各亚属中译名的探讨
4
作者 方元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70-73,共4页
哺乳动物的唾传锥虫 (Salivaria ,又译涎传锥虫 )是人类非洲锥虫病和家畜锥虫病的病原 ,在医学和兽医学上占有重要地位。按现行分类方法 ,它含 4个亚属 ,即 :Duttonella、Nannomonas、Trypanozoon和Pycnomonas。目前这些亚属的中文译名... 哺乳动物的唾传锥虫 (Salivaria ,又译涎传锥虫 )是人类非洲锥虫病和家畜锥虫病的病原 ,在医学和兽医学上占有重要地位。按现行分类方法 ,它含 4个亚属 ,即 :Duttonella、Nannomonas、Trypanozoon和Pycnomonas。目前这些亚属的中文译名很不一致 ,且有一些错误。本文就原文名的构词法、词义 ,结合各亚属的沿革和所含虫种 ,特别是其代表种的形态特征 ,对现有的中译名的优劣进行了讨论。并建议将Dut tonella译为达顿锥虫亚属 ,Nannomonas译为短小锥虫亚属 ,Trypanozoon译为小体锥虫亚属 ,Pycnomonas译为短粗锥虫亚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顿锥虫亚属 短小锥虫亚属 小体锥虫亚属 短粗锥虫亚属 译名 哺乳动物
下载PDF
伊氏锥虫伊犁株扩繁及其PFR基因克隆表达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甘露 郑会珍 +6 位作者 诺明达来 刘燕 金敏 何文文 温丽翠 李永畅 巴音查汗·盖力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9-478,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锥虫入侵宿主细胞的机制并为其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已分离保存的伊氏锥虫在昆明白小鼠体内进行培养繁殖,对其鞭毛束旁棒(PFR)基因进行克隆,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和预测PFR...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锥虫入侵宿主细胞的机制并为其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已分离保存的伊氏锥虫在昆明白小鼠体内进行培养繁殖,对其鞭毛束旁棒(PFR)基因进行克隆,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和预测PFR蛋白的理化特性、亲疏水性、跨膜区结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FR,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FR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在昆明白小鼠体内成功扩繁伊氏锥虫伊犁株,第5天染虫率达到最高;PFR基因PCR扩增片段大小为834 bp,与冈比亚布氏锥虫PFR基因(XP_011775815.1)相似性为99.52%,基于PFR蛋白氨基酸序列的进化树显示,该虫株与冈比亚布氏锥虫的亲缘关系也最近。PFR蛋白分子式为C_(1416)H_(2286)N_(416)O_(442)S_(11),理论等电点为5.74,是一种碱性、亲水性及不稳定蛋白,没有跨膜区和信号肽,有10个潜在抗原表位;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PFR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组成(占92.34%),三级结构与二级结构一致。成功构建伊氏锥虫PFR基因表达质粒pET28a-PFR,经诱导时间、温度和IPTG浓度等条件优化后发现,浓度为1 mmol/L IPTG于37℃诱导重组菌液6 h时,PFR蛋白表达量最高,并且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蛋白与伊氏锥虫阳性血清反应为阳性。【结论】本试验成功在昆明白小鼠体内扩繁出伊氏锥虫,克隆了马伊氏锥虫PFR基因,构建了PFR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出PFR重组蛋白,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后续该蛋白功能和马伊氏锥虫的致病相关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鞭毛束旁棒(PFR) 原核表达 遗传进化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锥虫疫苗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三强 席守民 马灵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15-818,821,共5页
关键词 布氏锥虫 伊氏锥虫 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 人兽共患病 寄生原虫 人畜共患 锥虫
下载PDF
应用质粒PTK探针鉴定锥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郑韧坚 王云飞 +2 位作者 沈杰 王爱华 周勇志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3年第1期1-4,共4页
用^(32)P标记质粒探针PTK_1、PTK_(1.1)和PTK_(1·2),对12株中国伊氏锥虫的斑点杂交试验显示,3个探针均能与8株具有正常动基体的伊氏锥虫杂交,而不与其余4株异常动基体伊氏锥虫杂交,对正常动基体株的敏感度为10~2虫体。探针PTK_1亦... 用^(32)P标记质粒探针PTK_1、PTK_(1.1)和PTK_(1·2),对12株中国伊氏锥虫的斑点杂交试验显示,3个探针均能与8株具有正常动基体的伊氏锥虫杂交,而不与其余4株异常动基体伊氏锥虫杂交,对正常动基体株的敏感度为10~2虫体。探针PTK_1亦能与马媾疫锥虫杂交,敏感度为10~2个虫体。但PTK_1与布氏锥虫仅发生微弱的杂交反应,敏感度为10~5个虫体。试验表明伊氏锥虫株之间的kDNA微环是同源的,伊氏锥虫与马媾疫锥虫和布氏锥虫的kDNA微环存在着共同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探针 鉴定 伊氏锥虫 马媾疫锥虫 布氏锥虫 斑点杂交法
下载PDF
用ELISA检测耕牛感染伊氏锥虫不同虫株的比较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郑韧坚 沈杰 +1 位作者 邱巧平 王爱华 《云南畜牧兽医》 1990年第1期15-15,共1页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耕牛伊氏锥虫病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以及简便易行等优点。由于伊氏锥虫虫体抗原的变异,在应用ELISA诊断耕牛锥虫病时,出现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均一的现象,造成诊断结果的误差。为给诊断提供依据,我们应用EL...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耕牛伊氏锥虫病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以及简便易行等优点。由于伊氏锥虫虫体抗原的变异,在应用ELISA诊断耕牛锥虫病时,出现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均一的现象,造成诊断结果的误差。为给诊断提供依据,我们应用ELISA检测方法对伊氏锥虫安徽株和云南株抗原及其感染牛血清进行了比较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抗原制备分别从安徽、云南地区自然感染伊氏锥虫的水牛体内分离得到各伊氏锥虫株,经小鼠繁殖后,放血经DEAE[O—(二乙胺基乙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ELISA检测 锥虫 耕牛伊氏锥虫 抗原制备 云南地区 特异性 虫体 消光值 乙基
下载PDF
泰氏锥虫研究概况
9
作者 郑爱文 《云南畜牧兽医》 1989年第3期43-44,共2页
泰氏锥虫(Trypanosoma theiri,Larean1902)是南非奥伦治弗锐邦的泰勒氏首先发现的。当时曾一度被误认为是边缘边虫引起的牛胆病(gall sickness)的病原。按Hoare分类法,泰氏锥虫是锥虫科、锥虫属、巨大锥虫亚属的典型种,世界各地均有分... 泰氏锥虫(Trypanosoma theiri,Larean1902)是南非奥伦治弗锐邦的泰勒氏首先发现的。当时曾一度被误认为是边缘边虫引起的牛胆病(gall sickness)的病原。按Hoare分类法,泰氏锥虫是锥虫科、锥虫属、巨大锥虫亚属的典型种,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我国自1960年在吉林首例发现以来,甘肃、江苏、陕西也先后有发现泰氏锥虫的报道。泰氏锥虫虽然分布极广泛,但目前发现哺乳动物中,它仅对各种牛及羚羊有感染性,而且牛体内的虫血症水平极低。常规血片中很难看到虫体,这也限制了泰氏锥虫研究工作的开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泰氏锥虫研究工作进行回顾性介绍,以引起兽医工作者对这个课题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氏锥虫 锥虫 兽医工作者 锥虫 虫体 SICKNESS 病牛 畜体 枯氏锥虫 扇头
下载PDF
布氏锥虫伊氏亚种体外培养的研究——布氏锥虫伊氏亚种的纯净培养 被引量:10
10
作者 方元 聂海洋 +2 位作者 叶万祥 王元伦 黄福林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1年第5期5-8,共4页
用无细胞培养系统培养我国3株水牛源布氏锥虫伊氏亚种取得成功。从开始培养的第7天起,向虫数已很少且不增殖的培养物中逐日补种少量滋养层细胞系统培养的培养日龄相同的同株锥虫,于10~17天间逐步建立了适应于无细胞系统的锥虫群体。整... 用无细胞培养系统培养我国3株水牛源布氏锥虫伊氏亚种取得成功。从开始培养的第7天起,向虫数已很少且不增殖的培养物中逐日补种少量滋养层细胞系统培养的培养日龄相同的同株锥虫,于10~17天间逐步建立了适应于无细胞系统的锥虫群体。整个适应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一过性生长期、生长停滞期、初步适应期和完全适应期。至今已连续培养9个月,虫密度一般保持在1×10~6/ml左右,最高可达1.9×10~6/ml。锥虫在培养物内有规律地呈现岛屿状密集分布。长期培养的锥虫仍保持单一细长形态,具表面被膜、对小白鼠有致病力。对已适应于无细胞系统的锥虫,成功地进行了克隆、冻存、复苏后可直接继续培养。实验表明,培养液中2-ME和马血清的适宜浓度分别为0.3mmol和20%,添加0.1mmol次黄嘌呤可使虫密度增加约1倍。用烛罐可取代CO_2-培养箱。基础培养基贮存于-20℃,至少可使用76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虫 布氏锥虫 伊氏亚种 培养
下载PDF
伊氏锥虫和布氏锥虫动基体DNA酶切电泳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韧坚 王云飞 +2 位作者 沈杰 周勇志 钟淑梅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9-10,共2页
限制性内切酶MboI、DdeI、HinfI和TaqI对市氏锥虫KDNA进行酶切后,电泳中均显示出多条DNA区带,其总Kb数约等于20kb,内各限制酶对伊氏锥虫KDNA消化后均显示出1至2条区带,总和约1kb,明显区别... 限制性内切酶MboI、DdeI、HinfI和TaqI对市氏锥虫KDNA进行酶切后,电泳中均显示出多条DNA区带,其总Kb数约等于20kb,内各限制酶对伊氏锥虫KDNA消化后均显示出1至2条区带,总和约1kb,明显区别于布氏锥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布氏锥虫 限制性内切酶 动基体
下载PDF
美洲锥虫病——美洲新型艾滋病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来华 王宁宁 +8 位作者 王树峰 邓明俊 肖西志 孙涛 魏乃林 于红光 赵玉然 郑小龙 王群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121,共7页
美洲锥虫病,又称查加斯病,是由克氏锥虫引起的潜在致命的寄生虫性人兽共患病。除人外,在美洲200多种哺乳动物感染了克氏锥虫。人和动物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吸血昆虫——锥蝽,偶尔通过非吸血昆虫媒介机制传播,如输血、污染食品、母婴感... 美洲锥虫病,又称查加斯病,是由克氏锥虫引起的潜在致命的寄生虫性人兽共患病。除人外,在美洲200多种哺乳动物感染了克氏锥虫。人和动物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吸血昆虫——锥蝽,偶尔通过非吸血昆虫媒介机制传播,如输血、污染食品、母婴感染。该病的临床症状因感染阶段不同而异,早期急性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隐匿期亦无症状,慢性期的典型症状为渐进性慢性心脏和消化系统损害,持续终生,部分病例死亡。因克氏锥虫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早期传播模式、漫长的潜伏期和难以治愈等方面极其相似,有专家将查加斯病称为"美洲的新艾滋病"。该病曾局限于美洲地区,但现已随人口迁移传播到欧洲等大陆,成为全球性疫病。在急性期,使用苄硝唑和硝呋替莫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很有效;在慢性期,也可延迟或防止症状恶化,但仍有部分慢性病例最终发展成致命的心脏和消化道衰竭。查加斯病可通过病原鉴定、血清学和分子学技术进行诊断。目前尚无查加斯病疫苗,媒介昆虫控制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论文详细介绍了美洲锥虫病的病原学、生活史、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以及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锥虫 查加斯病 克氏锥虫 锥蝽
下载PDF
家畜伊氏锥虫多因素致弱苗免疫试验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俊华 欧永春 董文其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7年第9期7-9,共3页
用伊氏锥虫多因素致弱苗免疫小白鼠30只,在免疫后30,45,60d各取10只小白鼠攻虫,保护率依次为9/10,8/10,6/10;3次空白对照小白鼠均于注锥虫后4~7d死亡。免疫豚鼠30只,在免疫后30,60,90d... 用伊氏锥虫多因素致弱苗免疫小白鼠30只,在免疫后30,45,60d各取10只小白鼠攻虫,保护率依次为9/10,8/10,6/10;3次空白对照小白鼠均于注锥虫后4~7d死亡。免疫豚鼠30只,在免疫后30,60,90d各取10只豚鼠攻虫,保护率依次为10/10,9/10,8/10;3次空白对照豚鼠均于注锥虫后17~23d死亡。免疫马9匹,在免疫后30,60,90d各取3匹马攻虫,均获3/3保护;继续观察至11个月,免疫后攻虫马均正常,镜检阴性,动物试验阴性;3次空白对照马均在注锥虫后45~50d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疫苗 免疫 家畜 伊氏锥虫
下载PDF
抗锥由病新药──锥46治疗水牛伊氏锥虫病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邱巧平 沈杰 +1 位作者 郑韧坚周伟澄 吴炳生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17-21,共5页
为证实锥46对水牛伊氏锥虫病的疗效,进行了人工感染治疗试验和田间试验。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病的治疗试验结果显示:1.5mg/kg锥46对锥虫有根治作用并无毒副作用,1mg×2/kg和1mg/kg对锥虫有即时疗效而不能... 为证实锥46对水牛伊氏锥虫病的疗效,进行了人工感染治疗试验和田间试验。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病的治疗试验结果显示:1.5mg/kg锥46对锥虫有根治作用并无毒副作用,1mg×2/kg和1mg/kg对锥虫有即时疗效而不能根治。1.5mg/kg,1mg/kg和0.5mg/kg锥46对自然感染伊氏锥虫病水牛的治愈率分别为100%,71.4%和85.7%。田间试验证实1.5mg/kg锥46对水牛伊氏锥虫病的总治愈率为94.1%。研究结果提示1.5mg/kg锥46可作为治疗水牛伊氏锥虫病的推荐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46 伊氏锥虫 锥虫病药
下载PDF
抗不同株伊氏锥虫排泄分泌抗原抗体的交叉反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超 孙恩贵 +1 位作者 刘俊华 王祥生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6年第8期26-27,共2页
抗不同株伊氏锥虫排泄分泌抗原抗体的交叉反应谢超孙恩贵刘俊华王祥生(解放军农牧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130062)伊氏锥虫病免疫预防和免疫诊断一直是国内外学者非常重视的研究内容,但因为锥虫存在抗原变异现象,并对宿主造成... 抗不同株伊氏锥虫排泄分泌抗原抗体的交叉反应谢超孙恩贵刘俊华王祥生(解放军农牧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130062)伊氏锥虫病免疫预防和免疫诊断一直是国内外学者非常重视的研究内容,但因为锥虫存在抗原变异现象,并对宿主造成免疫抑制,所以到目前为止尚无理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锥虫 抗原 抗体 预防 免疫诊断
下载PDF
牛伊氏锥虫病的高效诊治技术
16
作者 易文 《农家科技》 2023年第11期48-49,共2页
2022年9月,安徽省肥西县某村的牛群中,出现以体温升高、间歇热、渐进性消瘦、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为主的患牛,重症病例至衰竭死亡。根据临床症状、解剖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村发生的牛病为伊氏锥虫病,经用抗原虫药治疗,患牛康复,... 2022年9月,安徽省肥西县某村的牛群中,出现以体温升高、间歇热、渐进性消瘦、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为主的患牛,重症病例至衰竭死亡。根据临床症状、解剖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村发生的牛病为伊氏锥虫病,经用抗原虫药治疗,患牛康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治情况详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渐进性消瘦 抗原虫药 诊治技术 呼吸困难 牛群 牛病 安徽省肥西县
下载PDF
锥虫不同分离株克隆及其等电聚焦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云飞 郑韧坚 +1 位作者 周勇志 沈杰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3年第10期43-44,共2页
将两个伊氏锥虫及一个马媾疫锥虫的不同分离株分别接种用环磷 酰胺处理的小鼠,获得五个克隆,用等电聚焦比较其蛋白质差异。结果表 明,三个分离株之间有明显区别;马媾疫锥虫显著不同于伊氏锥虫;分离株 不同克隆间区别较小,其中广东水牛... 将两个伊氏锥虫及一个马媾疫锥虫的不同分离株分别接种用环磷 酰胺处理的小鼠,获得五个克隆,用等电聚焦比较其蛋白质差异。结果表 明,三个分离株之间有明显区别;马媾疫锥虫显著不同于伊氏锥虫;分离株 不同克隆间区别较小,其中广东水牛株两克隆间带型相同,安徽水牛株两克隆间带型略有区别。证明伊氏锥虫克隆间变异较小,锥虫不同分离株间变异较大,马媾疫锥虫与伊氏锥虫之间变异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马媾疫锥虫 等电聚焦分析
下载PDF
四种抗锥虫药对七个伊氏锥虫地理株杀虫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爱华 沈杰 +1 位作者 郑韧坚 邱巧平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2年第6期37-38,共2页
伊氏锥虫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牛、马、骆驼等家畜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原虫病。本病在我国南方十多个省(区)广为流行,耕牛带虫率一般为5~18%,有的疫区高达80%以上,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抗锥虫商品药主要有拜耳205... 伊氏锥虫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牛、马、骆驼等家畜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原虫病。本病在我国南方十多个省(区)广为流行,耕牛带虫率一般为5~18%,有的疫区高达80%以上,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抗锥虫商品药主要有拜耳205、安锥赛、贝尼尔、Trypamidium。由于许多地区长期应用其中一种抗锥虫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虫 伊氏锥虫 地理株 药效
下载PDF
人血清锥虫溶解因子与锥虫抗血清相关蛋白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志(综述) 伦照荣(审校)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6-140,145,共6页
分布于非洲的锥虫亚属布氏锥虫罗得西亚亚种和冈比亚亚种可感染人,引起人的非洲锥虫病,而布氏锥虫指名亚种、伊氏锥虫和马媾疫锥虫却不能感染人。人血清中的锥虫溶解因子和锥虫抗血清相关蛋白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对人血清锥虫溶解... 分布于非洲的锥虫亚属布氏锥虫罗得西亚亚种和冈比亚亚种可感染人,引起人的非洲锥虫病,而布氏锥虫指名亚种、伊氏锥虫和马媾疫锥虫却不能感染人。人血清中的锥虫溶解因子和锥虫抗血清相关蛋白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对人血清锥虫溶解因子和锥虫抗血清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虫亚属 锥虫溶解因子 抗血清相关蛋白
下载PDF
伊氏锥虫体外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建勋 汪志楷 沈永林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1年第7期4-7,共4页
用鼠体继代的水牛伊氏锥虫进行体外培养。经试验证实,以RPMI_(1640)加入20mmolHEPES、2mmol L-谷氨酰胺、2mmol L-苏氨酸、1.5mg/mlD-葡萄糖、0.5%水解乳蛋白(LH)及10%灭活犊牛血清组成的CM_3培养基,并以牛睾丸原代细胞为饲养层细胞... 用鼠体继代的水牛伊氏锥虫进行体外培养。经试验证实,以RPMI_(1640)加入20mmolHEPES、2mmol L-谷氨酰胺、2mmol L-苏氨酸、1.5mg/mlD-葡萄糖、0.5%水解乳蛋白(LH)及10%灭活犊牛血清组成的CM_3培养基,并以牛睾丸原代细胞为饲养层细胞效果最好,在37℃下可较好地支持伊氏锥虫的生长,接种虫体起始浓度为10~5/ml左右,可于第2天增至10~6/ml,并可维持该浓度达5天之久,从第6天开始,虫体逐渐减少,虫体可在该系统中存活14天,将培养12天的培养物接种小鼠,对小鼠致病性不变,同时还测定了HEPES、D-葡萄糖、培养不同时间的细胞单层、虫体不同接种浓度等对锥虫体外培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锥虫 培养 体外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