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雕漆锦纹研究
1
作者 王凯飙 费博 《中国生漆》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雕漆锦纹是雕漆图案中的辅助纹饰,在雕漆工艺中属于“下手活”,因其常设置于主体图案的下方空隙处作为背景,故又称作“锦地纹”,起衬托和装饰作用。雕漆与木雕、玉雕等其它手工艺雕刻门类相比,雕漆剔刻的锦纹精巧细腻,个性鲜明,形式复... 雕漆锦纹是雕漆图案中的辅助纹饰,在雕漆工艺中属于“下手活”,因其常设置于主体图案的下方空隙处作为背景,故又称作“锦地纹”,起衬托和装饰作用。雕漆与木雕、玉雕等其它手工艺雕刻门类相比,雕漆剔刻的锦纹精巧细腻,个性鲜明,形式复杂多样,因此锦纹也成为雕漆工艺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元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故宫博物院藏元明清雕漆文物为依据,对雕漆中的锦纹进行专门研究,从雕漆锦纹的来源、审美特征、分类、画法和雕刻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对雕漆工艺的传承有所帮助,为雕漆文物的修复、保护和研究积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器 雕漆 锦纹 剔红
下载PDF
土家族织锦纹样初探 被引量:22
2
作者 田少煦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90-93,共4页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本民族语称之为“西兰卡普”。土家锦现存120余种图案纹样。这些纹样以它鲜明的艺术特色在我国各民族织锦中独树一帜。 土家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其纹样不仅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风...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本民族语称之为“西兰卡普”。土家锦现存120余种图案纹样。这些纹样以它鲜明的艺术特色在我国各民族织锦中独树一帜。 土家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其纹样不仅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风尚与民族习俗,而且熔进了土家人民对生活的追求和对大千世界的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织 图案 艺术特色 土家织 民间工艺品 西兰卡普 社会风尚 民族织 民族习俗 锦纹
下载PDF
三足鼎立,吉祥如意——浅谈紫砂“三足如意锦纹提梁壶”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内涵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燕 《江苏陶瓷》 CAS 2021年第6期78-78,80,共2页
紫砂壶起源于宋朝,明清便十分的盛行了,可以说是将诗词、绘画、雕刻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融于一体,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手工艺术品,而紫砂壶历经漫长的历史时期依旧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包含了两方面:一是制作紫砂壶的材质十分的独特,在... 紫砂壶起源于宋朝,明清便十分的盛行了,可以说是将诗词、绘画、雕刻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融于一体,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手工艺术品,而紫砂壶历经漫长的历史时期依旧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包含了两方面:一是制作紫砂壶的材质十分的独特,在气密性以及发茶性方面的性能都十分的优良,简直是为茶而生的;二是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赋予了紫砂壶较高的艺术价值以及人文价值,从而成为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三足如意锦纹提梁壶 造型特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清代中期的墨线海墁锦纹双蝠葫芦团花苏式彩画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广全 《古建园林技术》 1995年第2期3-6,共4页
清代中期的墨线海墁锦纹双蝠葫芦团花苏式彩画蒋广全此例“墨线海墁锦纹、双幅葫芦团花苏式彩画”(见本刊总46期、47期所发彩画图样)出自北京柏林寺西行宫游廊。现可看到的建筑彩画实物,系按清代中期原遗存彩画修复的作品,从其... 清代中期的墨线海墁锦纹双蝠葫芦团花苏式彩画蒋广全此例“墨线海墁锦纹、双幅葫芦团花苏式彩画”(见本刊总46期、47期所发彩画图样)出自北京柏林寺西行宫游廊。现可看到的建筑彩画实物,系按清代中期原遗存彩画修复的作品,从其纹饰、色彩、工艺等方面看,都仍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式彩画 清代中期 箍头 大青色 团花 抱头梁 锦纹 朱红色 葫芦 色彩对比
下载PDF
唐代红地团窠对鸟纹锦半臂结构研究与数字化3D复原 被引量:2
5
作者 谷雨珊 刘大玮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8-105,共8页
唐代红地团窠对鸟纹锦半臂出土于青海省都兰吐蕃墓,其考古价值丰富,文化多元。文章拟提出一种基于现代化数字技术的虚拟复原方法,在系统分析研究样本的形制、面料、纹样等信息后,使用三维数字化软件建立人体模型,完成该半臂虚拟复原,展... 唐代红地团窠对鸟纹锦半臂出土于青海省都兰吐蕃墓,其考古价值丰富,文化多元。文章拟提出一种基于现代化数字技术的虚拟复原方法,在系统分析研究样本的形制、面料、纹样等信息后,使用三维数字化软件建立人体模型,完成该半臂虚拟复原,展示服饰文物3D试穿效果;采用人口统计学原理推测所着该服饰之人的性别、体态等信息。对唐代红地团窠对鸟纹锦半臂结构的研究与数字化3D复原,为服饰文物保护与修复以及艺术考古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地团窠对鸟半臂 3D服装技术 服饰文物 服装结构
下载PDF
枕纹锦蛇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刁福山 娄和林 +5 位作者 鞠兴兰 王矩 张勇 周燕宁 李玲 韩荣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15,共2页
本文报道了扰纹锦蛇染色体组型,用骨髓细胞和睾丸精母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离心固定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结果枕纹锦蛇2n=36。属两型核型,大染色体8对,其中一对ZW性染色体,微小染色体10对。第2染色体长臂顶端具随体。性染色体W大于Z。
关键词 染色体 组型
下载PDF
枕纹锦蛇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与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淑兰 陈霞 赵文阁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7,共5页
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 ,应用 5 -羟色胺 ( 5 HT)特异性抗血清 ,对枕纹锦蛇 (Elaphedione)消化道内含有的 5 HT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 ,5 HT细胞在消化道各部位的分布密度呈倒“V”形 ,以十... 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 ,应用 5 -羟色胺 ( 5 HT)特异性抗血清 ,对枕纹锦蛇 (Elaphedione)消化道内含有的 5 HT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 ,5 HT细胞在消化道各部位的分布密度呈倒“V”形 ,以十二指肠最高 ,胃贲门部最低。其形态多样 ,上段 (食管、胃 )多为圆形和椭圆形 ,主要分布于上皮基部和腺泡上皮之间 ;中段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以细长锥体形、梭形、圆形为主 ,主要分布于上皮基部和上皮细胞之间 ;下段 (直肠 )为圆形 ,分布于上皮基部。锥体形细胞常有一个长突起伸入到固有膜或肠腔 ,行使内或外分泌功能 ;梭形细胞有两个细长突起 ,一个指向固有膜 ,另一个指向肠腔 ,表明这种细胞可能具有内、外分泌的双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5-HT免疫活性细胞 5-羟色胺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
下载PDF
枕纹锦蛇消化道2种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欣 金琳姊 +1 位作者 李淑兰 赵文阁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2期68-71,共4页
为了研究枕纹锦蛇(Elaphe dione)消化道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2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和分布规律。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SS细胞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分布,其中以胃贲门部、胃体和胃幽门部分布密度最高;十二指肠其次... 为了研究枕纹锦蛇(Elaphe dione)消化道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2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和分布规律。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SS细胞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分布,其中以胃贲门部、胃体和胃幽门部分布密度最高;十二指肠其次;食管、回肠和直肠分布密度最低;GAS细胞只分布于胃幽门部、十二指肠及空肠,且各部位的分布密度差异不显著。上述内分泌细胞的分布特点可能与消化道各部位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SS细胞 GAS细胞
下载PDF
北宋“灵鹫纹锦袍”的仿制与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国和 沈惠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4-55,共2页
在宋代"灵鹫纹锦袍"的图片和资料数据的基础上,结合锦织物设计,制定研制技术路线,仿制出"灵鹫纹锦袍",以达到继承和弘扬丝绸文明的目的。
关键词 灵鹫 织物设计 宋代
下载PDF
萨珊艺术东渐下狩猎纹锦艺术流变与织造技术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志芹 李细珍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0-109,共10页
萨珊艺术东渐对中国传统纺织技艺影响极大,狩猎纹锦的流变便是佐证之一。文章通过梳理晋代至唐代期间遗存狩猎纹锦,运用实物考证结合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清晰呈现出狩猎纹锦的艺术流变脉络,从织物组织、图案循环方向、织造特征等方面提... 萨珊艺术东渐对中国传统纺织技艺影响极大,狩猎纹锦的流变便是佐证之一。文章通过梳理晋代至唐代期间遗存狩猎纹锦,运用实物考证结合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清晰呈现出狩猎纹锦的艺术流变脉络,从织物组织、图案循环方向、织造特征等方面提炼出各时期狩猎纹锦的技艺特征。研究认为:萨珊艺术东传给中国纺织品带来构图模式的革新,但由于中国工艺装饰艺术有悠久的民族性,决定了纺织纹样在与外来文化的交织中,更多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丰富而非代替。遗存狩猎纹锦虽在构图形式上与中亚、西亚织锦雷同,但具体纹样的技术处理则充满着浓厚的本民族传统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珊艺术 波斯 粟特人 狩猎 织造技术
下载PDF
馆藏唐代“红地团窠对鸟纹锦”的保护修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菊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96,共6页
甘肃省博物馆藏唐代"红地团窠对鸟纹锦",存在残缺、污染、糟朽等严重病害,急需进行保护修复。本工作在采用测色仪、便携式荧光光谱仪、数码相机、掌上便携式显微镜scalar等专业仪器对该纺织品文物进行无损分析检测。依据检测... 甘肃省博物馆藏唐代"红地团窠对鸟纹锦",存在残缺、污染、糟朽等严重病害,急需进行保护修复。本工作在采用测色仪、便携式荧光光谱仪、数码相机、掌上便携式显微镜scalar等专业仪器对该纺织品文物进行无损分析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和纺织品保存现状制定了科学的保护修复方案,继而采用支撑法,选用风格相近的背衬面料进行缝合加固,并对修复难点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修复后的织锦纹理清晰,丝线稳固,色泽协调,整体牢固度提高,达到了理想的保护修复效果。此成果对今后同类文物的保护修复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对鸟 检测分析 修复研究
下载PDF
隋唐与蒙元时期“锦窠”纹样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菲 贺阳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44-49,共6页
锦窠是一种纹样骨架形式,大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波斯萨珊王朝传到中国,并在中国工匠的手中得以传承与发展,同时对中国传统纹样的形式和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和蒙元这两个时期都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在政治开明、文化... 锦窠是一种纹样骨架形式,大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波斯萨珊王朝传到中国,并在中国工匠的手中得以传承与发展,同时对中国传统纹样的形式和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和蒙元这两个时期都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在政治开明、文化繁盛的背景下,锦窠纹样是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融合的又一例证。重点探讨锦窠纹样在不同的时代文化中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分析隋唐和蒙元重要时期锦窠纹样的转变形态和纹样构成的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蒙元 交流融合
下载PDF
故宫本《营造法式》图样研究(三)——《营造法式》彩画锦纹探微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彤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6年第2期92-146,共55页
本文精细复原并解读了故宫本《营造法式》卷三十三、三十四所载的彩画锦纹图样,对四类锦纹的纹饰造型法则及色彩设计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营造法式》图样 故宫本 彩画锦纹
原文传递
雕漆技艺中锦纹的发展及表现技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建明 《艺术市场》 2022年第12期86-87,共2页
在当代雕漆作品的创作和漆工艺展览中,以雕漆技艺中的上手活雕刻和彩绘为主,锦纹技艺作为雕漆技艺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符号,正在被淡化。笔者通过对工艺美术专业中雕漆技艺的教学,带领学生研发雕漆技艺工艺美术产品,从而深入探讨工艺美... 在当代雕漆作品的创作和漆工艺展览中,以雕漆技艺中的上手活雕刻和彩绘为主,锦纹技艺作为雕漆技艺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符号,正在被淡化。笔者通过对工艺美术专业中雕漆技艺的教学,带领学生研发雕漆技艺工艺美术产品,从而深入探讨工艺美术作品的创新实践,总结阐述雕漆技艺中锦纹的发展脉络及分类,探讨其在当代的发展轨迹及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漆技艺 雕漆锦纹 雕刻技法 工艺美术教学
原文传递
枕纹锦蛇繁殖习性
15
作者 周玉峰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4期72-74,共3页
本文阐明枕纹锦蛇孵化所需的条件,仔蛇出壳后进食及进食量,可为蛇类饲养及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产卵 孵化 仔蛇 繁殖习性 进食量
下载PDF
解析高昌合蠡纹锦袴的工艺特征
16
作者 夏侠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3-15,共3页
吐鲁番阿斯塔纳高昌古墓出土的合蠡纹锦袴结合了东西方工艺特点,在款式、图案和面料等方面均体现出明显的融合特征。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了中国主流纺织工艺的转变,合蠡纹锦正是技术过渡阶段典型的织锦产品。
关键词 合蠡 丝绸之路 技术融合
下载PDF
浅谈红地联珠团窠对鸟纹锦袜的保护修复
17
作者 赵喜梅 《丝绸之路》 2017年第10期73-74,共2页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红地联珠团窠对鸟纹锦袜,其精美的纺织图案和精湛的织造技艺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南于在保存过程中受到环境等因素的腐蚀影响和作用,造成织物破损、缺失及污染,通过运用传统修复材料与方法,对其进行保护修复,修复...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红地联珠团窠对鸟纹锦袜,其精美的纺织图案和精湛的织造技艺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南于在保存过程中受到环境等因素的腐蚀影响和作用,造成织物破损、缺失及污染,通过运用传统修复材料与方法,对其进行保护修复,修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博物馆 红地联珠团窠对鸟 文物修复
下载PDF
紫地狮子奏乐纹锦残片纹样复原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进钰 王欢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1年第6期49-50,共2页
紫地狮子奏乐纹锦的残片现珍藏于日本正仓院,是古代染织精品之一。文章以资料互相对照的方法,通过织锦残片纹样图案进行猜想复原。由于实物残缺不全,在复原时通过对比同时期以绢画、石窟壁画、金银器为载体的狮子纹、奏乐人物纹、花草纹... 紫地狮子奏乐纹锦的残片现珍藏于日本正仓院,是古代染织精品之一。文章以资料互相对照的方法,通过织锦残片纹样图案进行猜想复原。由于实物残缺不全,在复原时通过对比同时期以绢画、石窟壁画、金银器为载体的狮子纹、奏乐人物纹、花草纹,并利用图案的连续性与相对对称性进行复原,使其纹样完整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子奏乐 残片 样复原 复原猜想
下载PDF
新疆吐鲁番巴达木墓出土深蓝地联珠新月纹锦残片的修复
19
作者 库尔班·热合曼 《吐鲁番学研究》 2012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笔者通过中日韩纺织品培班训的学习,在文物保护修复原则的指导下,对吐鲁番巴达木墓地出土的唐代联珠新月纹锦做了科学的检测,采用了传统的针线法加以保护修复。
关键词 唐代 联珠新月 背衬染色 清理修复
下载PDF
丝绸纹饰对“香山帮”彩画作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琳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0-54,共5页
建筑彩画与丝绸纹饰均是彰显身份、体现等级的重要载体,"香山帮"匠人巧妙地将丝绸纹饰借鉴到建筑彩画的作品中,其"包袱式"构图和"锦纹的图案"都体现出了吴地丝绸艺术的辉煌。通过图像资料的分析,以及文... 建筑彩画与丝绸纹饰均是彰显身份、体现等级的重要载体,"香山帮"匠人巧妙地将丝绸纹饰借鉴到建筑彩画的作品中,其"包袱式"构图和"锦纹的图案"都体现出了吴地丝绸艺术的辉煌。通过图像资料的分析,以及文献资料的印证,梳理了留存至今的明、清两代建筑中"香山帮"彩画作的精品,还原了"苏式彩画"最本真的面貌。等级较低的民居建筑中彩画以"锦纹"装饰为主体,既不僭越体制又凸显纹彩华章之富贵,其风格清丽且具有强烈的地域性。通过比对民居建筑与皇家建筑彩画装饰题材、构图形式、装饰部位等方面的异同,分析了"香山帮"彩画作的演变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 “香山帮” 彩画作 “包袱式”构图 锦纹”图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