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静水式直接接触致毒法进行了化学污染物对氯硝基苯(P-NCB)对锦鲤鱼的预备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预备试验的试验液质量浓度分别为40,30,20,10,5 mg/L.预试验得出:锦鲤鱼暴露于对氯硝基苯试液中24 h100%死亡质量浓度(24 h LC100)和...采用静水式直接接触致毒法进行了化学污染物对氯硝基苯(P-NCB)对锦鲤鱼的预备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预备试验的试验液质量浓度分别为40,30,20,10,5 mg/L.预试验得出:锦鲤鱼暴露于对氯硝基苯试液中24 h100%死亡质量浓度(24 h LC100)和96 h无死亡质量浓度(96 h LC0)分别为40,5 mg/L.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在25~27℃下,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30.83,28.84,23.60,22.13 mg/L.展开更多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青、土霉素混合废水出水不同暴露浓度对锦鲤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青、土霉素混合废水出水对锦鲤肝脏SOD活性变化影响不大,只在1/16φ(96 h LC50...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青、土霉素混合废水出水不同暴露浓度对锦鲤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青、土霉素混合废水出水对锦鲤肝脏SOD活性变化影响不大,只在1/16φ(96 h LC50)浓度组8 d时才出现显著诱导。1/16、1/256φ(96 h LC50)浓度组CAT活性呈相似的"上升-下降-上升"的周期性波动规律,1/4φ(96 h LC50)浓度组CAT活性表现出双峰型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4 d和8 d。1/256φ(96 h LC50)浓度组MDA含量呈现出单峰型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6 d;1/16、1/4φ(96 h LC50)浓度组MDA含量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平缓-上升"的趋势,暴露初期(2 d)和暴露末期(10 d),各浓度组MDA含量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暴露浓度越大,机体受到的氧化损伤越明显。暴露实验结果表明,CAT活性产生较大变化,引起了鱼体产生较强的氧化压力,鱼体肝脏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当鱼体内的抗生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机体氧化损伤能够得到明显减轻,当机体中土霉素浓度超出了其清除自由基的范围时,机体再次出现明显的氧化损伤;锦鲤肝脏中CAT和MDA对青、土霉素混合废水出水暴露都较为敏感,能够较好地反映氧化胁迫的情况,适合作为水环境中青、土霉素污染监测的水生生物指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硝基芳烃化合物对锦鲤鱼的急性毒性效应,从而为硝基芳烃化合物的水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锦鲤鱼(Cyprinus carpio)为试验生物,将其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对硝基甲苯、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3种化合物试验液体中,分别采用改良寇氏法和概率单位法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并采用u检验法比较两种计算结果的差异。[结果]通过两种计算方法,所得LC50之间无显著差异,均能表示3种化合物对锦鲤鱼的毒性水平。以两种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LC50。对硝基甲苯、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96 h LC50分别为41.43、20.42和49.36 mg/L。[结论]对邻硝基苯胺、对硝基甲苯和对硝基苯胺对锦鲤鱼均属于中等毒性物质,其急性毒性依次降低。
文摘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青、土霉素混合废水出水不同暴露浓度对锦鲤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青、土霉素混合废水出水对锦鲤肝脏SOD活性变化影响不大,只在1/16φ(96 h LC50)浓度组8 d时才出现显著诱导。1/16、1/256φ(96 h LC50)浓度组CAT活性呈相似的"上升-下降-上升"的周期性波动规律,1/4φ(96 h LC50)浓度组CAT活性表现出双峰型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4 d和8 d。1/256φ(96 h LC50)浓度组MDA含量呈现出单峰型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6 d;1/16、1/4φ(96 h LC50)浓度组MDA含量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平缓-上升"的趋势,暴露初期(2 d)和暴露末期(10 d),各浓度组MDA含量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暴露浓度越大,机体受到的氧化损伤越明显。暴露实验结果表明,CAT活性产生较大变化,引起了鱼体产生较强的氧化压力,鱼体肝脏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当鱼体内的抗生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机体氧化损伤能够得到明显减轻,当机体中土霉素浓度超出了其清除自由基的范围时,机体再次出现明显的氧化损伤;锦鲤肝脏中CAT和MDA对青、土霉素混合废水出水暴露都较为敏感,能够较好地反映氧化胁迫的情况,适合作为水环境中青、土霉素污染监测的水生生物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