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丝辅助MW-ECRCVD制备a-Si:H薄膜及硅-氢键合模式变化的研究
1
作者 张文理 陈光华 +6 位作者 何斌 朱秀红 马占洁 丁毅 刘国汉 郜志华 宋雪梅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67-70,共4页
采用热丝辅助微波电子回旋共振化学汽相沉积(MW ECR-CVD)系统制备氢化非晶硅(a-Si:H)薄膜.实验证明在原有的MW ECR-CVD基础上加入热丝辅助系统能有效提高a-Si:H薄膜的沉积速率并大幅改善薄膜的稳定性;薄膜的沉积速率随着沉积压强的增加... 采用热丝辅助微波电子回旋共振化学汽相沉积(MW ECR-CVD)系统制备氢化非晶硅(a-Si:H)薄膜.实验证明在原有的MW ECR-CVD基础上加入热丝辅助系统能有效提高a-Si:H薄膜的沉积速率并大幅改善薄膜的稳定性;薄膜的沉积速率随着沉积压强的增加和热丝温度的上升而增加.通过光致衰退实验,将样品衰退前后的红外吸收谱图进行基线拟合和高斯函数拟合,计算得到薄膜的氢含量基本不发生变化,但Si-H与Si-H2组态的相对含量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H薄膜 沉积速率 键合模式 光致衰退
下载PDF
Au-Al键合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对可靠性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张健健 吴超 陶少杰 《中国集成电路》 2024年第6期82-89,共8页
引线键合工艺是半导体封装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道工序,键合质量的提高基于键合可靠性的提升,而键合界面对键合的可靠性,乃至对电子元器件的服役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但是,在键合完成初期,由于会形成少量的金属间化合物(IMC)... 引线键合工艺是半导体封装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道工序,键合质量的提高基于键合可靠性的提升,而键合界面对键合的可靠性,乃至对电子元器件的服役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但是,在键合完成初期,由于会形成少量的金属间化合物(IMC)。而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金属间化合物会增加。金属间化合物过多时易导致键合强度降低、变脆,以及接触电阻变大等问题,应该看到,脆性的金属间化合物会使键合点在受周期性应力作用时引发疲劳破坏,最终可导致器件开路或器件的电性能退化。其中,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和可肯达尔(Kirkendall)空洞是金铝(Au-Al)键合失效的主要失效机理。本文结合充分的实验测试数据及相关文献,综述键合界面上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以及演变机理,并且从不同种类的金线、芯片焊盘的铝层厚度、不同焊线的模式、不同类型的封装树脂,四个方面探讨键合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对可靠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Al界面 金属间化 Kirkendall空洞 高温储存实验 键合模式
下载PDF
氢化非晶硅薄膜中氢含量及键合模式的红外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罗志 林璇英 +4 位作者 林舜辉 余楚迎 林揆训 余云鹏 谭伟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9-174,共6页
Fourier红外透射 (FTIR)谱技术是研究氢化非晶硅 (a Si∶H)薄膜中氢的含量 (CH)及硅—氢键合模式 (Si Hn)最有效的手段 .对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PCVD)方法在不同的衬底温度 (Ts)下制备出的氢化非晶硅薄膜 ,通过红外透射光谱的基线... Fourier红外透射 (FTIR)谱技术是研究氢化非晶硅 (a Si∶H)薄膜中氢的含量 (CH)及硅—氢键合模式 (Si Hn)最有效的手段 .对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PCVD)方法在不同的衬底温度 (Ts)下制备出的氢化非晶硅薄膜 ,通过红外透射光谱的基线拟合、高斯拟合分析 ,得到了薄膜中的氢含量 ,硅氢键合模式及其组分 ,并分析了这些参量随衬底温度变化的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非晶硅薄膜 红外吸收谱 氢含量 硅-氢键合模式
原文传递
纳米晶硅薄膜中氢含量及键合模式的红外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城钊 邱胜桦 +4 位作者 刘翠青 吴燕丹 李平 余楚迎 林璇英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65-2571,共7页
采用传统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100—350℃的衬底温度下高速沉积氢化硅薄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Raman谱的研究表明,纳米晶硅薄膜中的氢含量和硅氢键合模式与薄膜的晶化特性有密切关系,当薄膜从非晶相向晶相转变时,氢的含量... 采用传统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100—350℃的衬底温度下高速沉积氢化硅薄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Raman谱的研究表明,纳米晶硅薄膜中的氢含量和硅氢键合模式与薄膜的晶化特性有密切关系,当薄膜从非晶相向晶相转变时,氢的含量减少了一半以上,硅氢键合模式以SiH2为主.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和晶化率的增加,纳米晶硅薄膜中氢的含量以及其结构因子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纳米晶硅薄膜 红外透射谱 氢含量 硅氢键合模式
原文传递
分子模拟法研究锌离子在Aβ多肽聚合过程中的键合模式 被引量:5
5
作者 韩大雄 杨频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67,共7页
脑部淀粉样β多肽(Aβ)的纤维化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的病理特征之一.体外实验发现在生理浓度条件下锌离子有很强的诱导Aβ聚合的能力.为了探讨锌离子的诱导机理,文中通过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环境下锌离子和Aβ(10-21)的键合模式... 脑部淀粉样β多肽(Aβ)的纤维化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的病理特征之一.体外实验发现在生理浓度条件下锌离子有很强的诱导Aβ聚合的能力.为了探讨锌离子的诱导机理,文中通过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环境下锌离子和Aβ(10-21)的键合模式.首先分别建立了由1,2,4,12条Aβ多肽组成的不同聚合状态的分子体系,然后在参照大量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将锌离子有选择地放置在Aβ多肽的不同位置,同时考虑锌离子配位数为2和4两种配位情况,最后通过对结合体系进行能量最小化来寻找锌离子在Aβ多肽上的最佳键合位点.计算结果显示在可溶键合模式中,锌离子被包容在由组氨酸残基His14的咪唑Nτ、多肽主链上的羰基氧以及两个水分子氧形成的四面体络合物中;在纤维化过程中,锌离子可能通过His13(Nτ)-Zn2+-His14(Nτ)桥键将相邻的、不同Aβ多肽交叉连接形成纤维束.以上结果将对实验揭示锌离子参与下Aβ多肽的变构以及斑点核形成过程提供有益的启发,并对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机理具有切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法 锌离子 Aβ多肽聚 键合模式 淀粉样β多肽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退化性疾病
原文传递
NMR和TOF-SIMS研究烷基双膦酸与CaCO3表面Ca2+的键合模式
6
作者 李光辉 白春华 +1 位作者 成昌梅 郑水林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91-1496,共6页
双膦酸与含钙矿物表/界面作用的键合模式仍需深入探索.本文分别选择CaCO3与具有线性长链的十五烷基双膦酸作为双膦酸与钙离子反应的模型,使烷基双膦酸在CaCO3表面自组装形成单分子层,通过13C CP/MAS NMR、31P MAS NMR和TOF-SIMS等手段... 双膦酸与含钙矿物表/界面作用的键合模式仍需深入探索.本文分别选择CaCO3与具有线性长链的十五烷基双膦酸作为双膦酸与钙离子反应的模型,使烷基双膦酸在CaCO3表面自组装形成单分子层,通过13C CP/MAS NMR、31P MAS NMR和TOF-SIMS等手段表征了双膦酸与Ca CO3表面Ca^2+作用的键合模式.结果表明,一个双膦酸头基[–CH(PO3H2)2]能与三个钙离子以双三齿键合模式螯合形成6个P–O–Ca键,导致碳酸钙表面被全部活化,这为理解双膦酸与含钙矿物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碳酸钙的表面改性提供了一条潜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 键合模式 单分子层 CACO3
原文传递
钴(Ⅲ)的联吡啶类混配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键合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绘丽 杨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83-986,共4页
合成了两种新的钴多吡啶类混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 ,红外 ,紫外 ,核磁方法对其进行表征 ,应用吸收及发射光谱 ,DNA熔点技术 ,循环伏安法 ,研究了其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结果显示 ,混配配合物与DNA作用时 ,使紫外吸收明显减色 ,荧光... 合成了两种新的钴多吡啶类混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 ,红外 ,紫外 ,核磁方法对其进行表征 ,应用吸收及发射光谱 ,DNA熔点技术 ,循环伏安法 ,研究了其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结果显示 ,混配配合物与DNA作用时 ,使紫外吸收明显减色 ,荧光显著增强 ,DNA熔点升高。循环伏安法研究表明 ,配合物仅有还原峰 ,与DNA作用后 ,还原峰电流明显下降。这些结果证明配合物与DNA存在插入结合 ,[Fe(CN) 6 ]4 - 猝灭实验也支持这一结论。峰电位有位移 ,说明配合物与DNA分子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可能存在静电结合 ,进而计算得到配合物与DNA的键合常数分别为 1 8× 10 4 ,4 37× 10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Ⅲ) 联吡啶 混配配 表征 光谱 HPIP 小牛胸腺DNA 键合模式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多吡啶钌配合物作为DNA结构探针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劲刚 计亮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5-203,共9页
本文对多吡啶钌配合物作为DNA荧光或结构探针的研究背景、研究技术及其特点、钌配合物与DNA的键合模式及其结合力大小的影响因素、钌配合物与DNA键合的异构选择性及不同键合速率。
关键词 多吡啶钌配 DNA探针 键合模式
下载PDF
环丙沙星-铽配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何华 王羚郦 +2 位作者 张明 焦庆才 PHAM-HUY Chuong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287-1291,共5页
目的研究环丙沙星-铽(Tb3+-CIP)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作用。方法铽(Ⅲ)与环丙沙星反应形成的络合物与小牛胸腺DNA分子作用,进行扫描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并用改良后的荧光猝灭方程求算出Tb3+-CIP与DNA的结合常数。结果Tb3+... 目的研究环丙沙星-铽(Tb3+-CIP)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作用。方法铽(Ⅲ)与环丙沙星反应形成的络合物与小牛胸腺DNA分子作用,进行扫描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并用改良后的荧光猝灭方程求算出Tb3+-CIP与DNA的结合常数。结果Tb3+-CIP的紫外吸收光谱随DNA浓度增加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和红移现象;在290nm处形成一等吸收点。DNA能显著增强Tb3+-CIP体系的荧光,结合常数KA=1.43×104L.mol-1。结论Tb3+-CIP可以与DNA相互作用,作用方式存在静电和插入两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环丙沙星-铽配 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 键合模式
下载PDF
镓(Ⅲ)—水杨醛氨基酸Schiff碱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雪清 王明召 +1 位作者 姬进进 张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9-131,134,共4页
应用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法和粘度法研究了3个镓(Ⅲ)—水杨醛氨基酸Schiff碱配合物(GaL2,GaLbipyCl,GaLphenCl,L为水杨醛谷氨酸Schiff碱,bipy为2,2'-联吡啶,phen为1,10-邻菲啰啉)与DNA分子的键合作用.紫外-可见光谱表明配合物... 应用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法和粘度法研究了3个镓(Ⅲ)—水杨醛氨基酸Schiff碱配合物(GaL2,GaLbipyCl,GaLphenCl,L为水杨醛谷氨酸Schiff碱,bipy为2,2'-联吡啶,phen为1,10-邻菲啰啉)与DNA分子的键合作用.紫外-可见光谱表明配合物与DNA发生插入作用;循环伏安法表明GaLbipyCl与DNA的作用涉及沟槽或静电结合方式,GaL2和GaLphenCl与DNA发生嵌入作用;粘度法表明配合物与DNA以沟槽模式或部分插入的方式结合.综上所述,推测3个配合物以沟槽模式或部分插入的方式与DNA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镓Schiff碱配 DNA作用 键合模式
下载PDF
一种新型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的制备及其与ctDNA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明田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350-354,共5页
以1,10-邻菲啰啉、对硝基苯肼和三氯化钌等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钌(Ⅱ)多吡啶配合物-高氯酸[二(2,2'-联吡啶)(4,5-二氮杂芴-9-对硝基苯腙)]合钌(Ⅱ)[Ru(bipy)2DAFND](ClO4)2,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和质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以1,10-邻菲啰啉、对硝基苯肼和三氯化钌等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钌(Ⅱ)多吡啶配合物-高氯酸[二(2,2'-联吡啶)(4,5-二氮杂芴-9-对硝基苯腙)]合钌(Ⅱ)[Ru(bipy)2DAFND](ClO4)2,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和质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子吸收光谱法、荧光法和粘度法等手段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的方式与DNA键合,键合常数为8.91×105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Ⅱ)多吡啶配 CTDNA 键合模式
下载PDF
卤键研究的某些进展
12
作者 晋卫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285-285,共1页
卤键(XB)是存在与于卤素原子(Lewis酸)和具有孤对电子的原子或含兀电子体系(Lewis碱)之间的一种弱相互作用。按照Sigma-穴键合模式,卤键是一种典型的静电相互作用。同时,卤素既可以作为Lewis酸参与卤键,有可以作为Lewis碱参与... 卤键(XB)是存在与于卤素原子(Lewis酸)和具有孤对电子的原子或含兀电子体系(Lewis碱)之间的一种弱相互作用。按照Sigma-穴键合模式,卤键是一种典型的静电相互作用。同时,卤素既可以作为Lewis酸参与卤键,有可以作为Lewis碱参与卤键,正确解释了卤.卤(Hal-Hal)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碱 LEWIS酸 弱相互作用 静电相互作用 电子体系 孤对电子 键合模式 原子
下载PDF
多吡啶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谭年元 肖小明 《益阳师专学报》 2002年第6期35-38,共4页
对多吡啶配合物与DNA的键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作了简要评述 ,并介绍了紫外、荧光。
关键词 多吡啶配 DNA 键合模式 光谱法 电化学
下载PDF
聚硅酸铁(PSF)混凝剂硅铁反应过程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付英 于水利 +1 位作者 杨园晶 芦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9-577,共9页
以水玻璃、硫酸亚铁及氯酸钠为原料,用共聚法制备不同Si/Fe比的聚硅酸铁(PSF)混凝剂(PSF0.5、PSF1、PSF3分别指Si/Fe摩尔比为0.5、1、3),同时监测制备过程中pH的变化,并就不同共聚反应时间的样品,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紫外吸收(U... 以水玻璃、硫酸亚铁及氯酸钠为原料,用共聚法制备不同Si/Fe比的聚硅酸铁(PSF)混凝剂(PSF0.5、PSF1、PSF3分别指Si/Fe摩尔比为0.5、1、3),同时监测制备过程中pH的变化,并就不同共聚反应时间的样品,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紫外吸收(UVA)扫描法、透射电镜法(TEM)、光子相关光谱法(PCS)及红外光谱法(IR)对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品质进行多方面表征.结果表明,PSF是硅铁反应的共聚物,而不是简单的原料复配.不同Si/Fe比的PSF具有不同的硅铁成键速度、成键方式及成键稳定性,低Si/Fe比主要生成以Si—O—Fe—O—Fe—O—Si键络合的物种,而高Si/Fe比主要生成以Si—O—Fe—O—Si—O—Si键络合的物种,Fe—O—Fe键的形成速度快并且与Si—O—Fe键的形成可能有相互促进作用,而Si—O—Si键(硅酸聚合)形成速度慢并且与Si—O—Fe键的形成可能有相互阻碍作用,Fe—O—Fe键的稳定性比Si—O—Fe或Si—O—Si键差.对于PSF中硅铁不同成键模式的分析为合成高性能、高稳定性的硅酸铁类混凝剂以及为优势形态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合模式 混凝剂 SI FE 过程 表征 反应时间 Si/Fe比
下载PDF
二氯二苯基锡与单核苷酸配位作用的研究
15
作者 李青山 杨频 +3 位作者 王宏飞 郭茂林 万嘉铸 吴文士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1165-1168,共4页
研究了二氯二苯基锡(Ph_2SnCl_2)与核酸的基本组成单元──单核苷酸在水相中的配位作用,并用热分析、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和 ̄1H、 ̄(31)P超导核磁共振谱对新配合物Ph_2Sn(5'-AMP)·H_2O、P... 研究了二氯二苯基锡(Ph_2SnCl_2)与核酸的基本组成单元──单核苷酸在水相中的配位作用,并用热分析、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和 ̄1H、 ̄(31)P超导核磁共振谱对新配合物Ph_2Sn(5'-AMP)·H_2O、Ph_2Sn(5'-CMP)·H_2O和Ph_2Sn(5'-GMP)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锡仅与单核苷酸的磷酸根结合,给出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二苯基锡 核苷酸 键合模式 锡配
全文增补中
抗肿瘤前药物β-二酮Ti(Ⅳ)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泽利 杨名惠 +4 位作者 易颜丹 肖苹英 吴庆 胡庆红 张铭钦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0-54,共5页
在生理酸度(pH 7.4)下,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法并结合溴化乙锭(EB)荧光探针、I-效应、离子强度及DNA热变性效应等实验手段研究了自制的β-二酮Ti(Ⅳ)新型抗肿瘤前药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前药能极大地猝灭溴化乙锭(EB)-DNA体系的荧光... 在生理酸度(pH 7.4)下,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法并结合溴化乙锭(EB)荧光探针、I-效应、离子强度及DNA热变性效应等实验手段研究了自制的β-二酮Ti(Ⅳ)新型抗肿瘤前药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前药能极大地猝灭溴化乙锭(EB)-DNA体系的荧光,其电子吸收光谱在280 nm处的最大吸收峰在加入DNA后产生明显红移和减色效应。实验还发现KI对前药-DNA体系的荧光猝灭效率明显小于自由形式存在的前药的荧光猝灭效率;这些实验结果说明前药以嵌插方式作用于DNA的亲核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配 鱼精DNA 抗肿瘤前药 键合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