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叶面喷施锰对春小麦生长及锰吸收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曾建国
李廷亮
+3 位作者
文涛
王伟华
左玉环
李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29,共5页
为了解决平衡施肥中基施锰肥有效性偏低的问题,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小麦不同生育期喷施不同质量浓度锰肥对部分生理指标、小麦产量以及锰的吸收转移规律的影响,为生产高产优质小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春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叶面喷施...
为了解决平衡施肥中基施锰肥有效性偏低的问题,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小麦不同生育期喷施不同质量浓度锰肥对部分生理指标、小麦产量以及锰的吸收转移规律的影响,为生产高产优质小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春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叶面喷施质量浓度为0.2%~0.5%的Mn SO4溶液可不同程度提高旗叶中POD、CAT活性以及叶绿素的质量分数;在孕穗期叶面喷施质量浓度为0.05%~0.2%的Mn SO4可显著提高小麦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进而提高小麦产量,且提高幅度随喷施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叶面喷施锰肥能提高小麦各器官的锰的质量分数,且随所施Mn SO4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小麦体内锰分布规律为:叶>颖壳>根>籽粒>茎,其中拔节期叶面喷施外源锰主要向小麦根系转移,孕穗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外源锰主要向颖壳转移,籽粒中锰的质量分数在41.8~81.1 mg/kg。综合考虑叶面喷施锰肥对小麦的生理指标、产量及锰吸收转移的作用效果,建议在春小麦孕穗期喷施质量浓度为0.2%的Mn S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喷施
锰
肥
春小麦
产量
锰吸收
转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旱轮作制下蚕豆/小麦间作对小麦锰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鲁耀
赵平
+3 位作者
郑毅
汤利
董艳
段宗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2-377,共6页
为给水旱轮作制下小麦缺锰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了蚕豆/小麦间作对小麦锰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蚕豆/小麦间作显著提高了小麦根际土壤中交换性锰的含量,其中,田间试验间作第1行、第3行小麦比单作分别增加...
为给水旱轮作制下小麦缺锰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了蚕豆/小麦间作对小麦锰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蚕豆/小麦间作显著提高了小麦根际土壤中交换性锰的含量,其中,田间试验间作第1行、第3行小麦比单作分别增加了21.09%、7.78%,盆栽试验间作比单作增加了37.63%,但小麦锰的吸收却没有表现出间作优势。抽穗后,田间试验蚕豆/小麦间作显著促进了小麦对锰的吸收,其中,间作第1行、第3行小麦地上部锰的累积量比单作在抽穗期分别增加了39.30%、29.06%,灌浆期分别增加了51.50%、65.30%,成熟期分别增加了36.17%、13.86%;盆栽试验间作小麦地上部锰的累积量在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增加了107.46%、36.07%、26.67%、20.92%,但间作小麦根际土壤中交换性锰的含量处于劣势。总之,通过蚕豆/小麦间作在抽穗前提高了小麦根际土壤中交换性锰的含量,从而促进了在灌浆过程小麦地上部,尤其是叶和穗对锰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蚕豆/小麦间作
水旱轮作
锰吸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羽扇豆锰吸收差异及其机制探讨
3
作者
丁玉川
聂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2-307,共6页
以白羽扇豆(Lupinus albus L.cv. Kiev)和窄叶羽扇豆(Lupinus angustifolius L.cv. Gungurru)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在玻璃温室条件下对2种羽扇豆在高锰(10μmol/L)和低锰(0.5μmol/L)环境中的锰吸收差异及其可能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
以白羽扇豆(Lupinus albus L.cv. Kiev)和窄叶羽扇豆(Lupinus angustifolius L.cv. Gungurru)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在玻璃温室条件下对2种羽扇豆在高锰(10μmol/L)和低锰(0.5μmol/L)环境中的锰吸收差异及其可能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高锰还是低锰条件下,白羽扇豆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的锰吸收和转运能力、木质部和韧皮部汁液中的锰含量及低分子量有机酸含量在不同生长阶段都显著高于窄叶羽扇豆,且2种羽扇豆植株韧皮部汁液中锰含量与其低分子量有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2种羽扇豆的吸锰能力差异与其种子大小、种子中锰含量、锰的吸收和转运能力以及木质部和韧皮部低分子量有机酸含量有密切关系;锰离子与低分子有机酸形成的可溶性有机复合体可能是促进锰在植物韧皮部转移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羽扇豆
窄叶羽扇豆
锰吸收
木质部和韧皮部汁液
低分子量有机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质中锰原子吸收测定含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
5
4
作者
徐雪松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359-360,共2页
关键词
水质
锰
原子
吸收
含量测定
不确定度评定
共振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产冬小麦锰素吸收、分配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
10
5
作者
杨建堂
王素芳
+4 位作者
霍晓婷
王文亮
王岩
闫国正
刘东菊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9-41,共3页
采用干灰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田间高产试验条件下冬小麦植株各部位,结果表明:麦株含锰量随生育时期呈单峰曲线,曲线峰顶处于拔节期;锰的阶段累积量随生育时期呈双峰曲线,其峰顶分别位于拔节期和乳熟期,而峰谷出现在...
采用干灰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田间高产试验条件下冬小麦植株各部位,结果表明:麦株含锰量随生育时期呈单峰曲线,曲线峰顶处于拔节期;锰的阶段累积量随生育时期呈双峰曲线,其峰顶分别位于拔节期和乳熟期,而峰谷出现在开花期;麦株内各器官锰的分配率,在乳熟期以前均以叶片中最高,成熟时约有60%的锰累积在穗部,每形成100kg籽粒需吸收锰75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冬小麦
锰
含量
锰
分配
锰吸收
原文传递
以锰为代表的过渡金属离子体内吸收及转运机制
被引量:
4
6
作者
王慧
张翊华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14-1422,共9页
近年来,金属离子在生命体内的代谢、稳态平衡及其相关疾病是当前国际热点研究领域之一。微量元素是指生物体内含量不足万分之一的元素。在动物体内,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微小,但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涉及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内稳态调节...
近年来,金属离子在生命体内的代谢、稳态平衡及其相关疾病是当前国际热点研究领域之一。微量元素是指生物体内含量不足万分之一的元素。在动物体内,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微小,但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涉及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内稳态调节、神经活动、免疫功能、氧化应激、信号转导、基因调控、酶及内分泌等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离子
锰
内稳态平衡
锰吸收
锰
转运
金属离子调控蛋白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不同的检测方法对饲料混合均匀度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
1
7
作者
杨大伶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0期27-27,26,共2页
我国目前检测饲料混合均匀度的国标方法包括甲基紫法、邻菲罗啉比色法和氯离子选择电极法,但是几种方法存在优缺点,不能普遍应用在各饲料企业,本文对硝酸银测氯化钠法、EDTA测钙法、原子吸收测锰三种方法进行验证,均能够得到国家规定范...
我国目前检测饲料混合均匀度的国标方法包括甲基紫法、邻菲罗啉比色法和氯离子选择电极法,但是几种方法存在优缺点,不能普遍应用在各饲料企业,本文对硝酸银测氯化钠法、EDTA测钙法、原子吸收测锰三种方法进行验证,均能够得到国家规定范围内的变异系数,由此可证明这三种方法均能在混合均匀度的测定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银测氯化钠法
EDTA测钙法
原子
吸收
测
锰
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叶面喷施锰对春小麦生长及锰吸收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曾建国
李廷亮
文涛
王伟华
左玉环
李佳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29,共5页
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090)
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303104)
文摘
为了解决平衡施肥中基施锰肥有效性偏低的问题,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小麦不同生育期喷施不同质量浓度锰肥对部分生理指标、小麦产量以及锰的吸收转移规律的影响,为生产高产优质小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春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叶面喷施质量浓度为0.2%~0.5%的Mn SO4溶液可不同程度提高旗叶中POD、CAT活性以及叶绿素的质量分数;在孕穗期叶面喷施质量浓度为0.05%~0.2%的Mn SO4可显著提高小麦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进而提高小麦产量,且提高幅度随喷施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叶面喷施锰肥能提高小麦各器官的锰的质量分数,且随所施Mn SO4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小麦体内锰分布规律为:叶>颖壳>根>籽粒>茎,其中拔节期叶面喷施外源锰主要向小麦根系转移,孕穗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外源锰主要向颖壳转移,籽粒中锰的质量分数在41.8~81.1 mg/kg。综合考虑叶面喷施锰肥对小麦的生理指标、产量及锰吸收转移的作用效果,建议在春小麦孕穗期喷施质量浓度为0.2%的Mn SO4。
关键词
叶面喷施
锰
肥
春小麦
产量
锰吸收
转移
Keywords
spraying manganese fertilizer
spring wheat
physiological index
yield
absorption and transfer of manganese
分类号
S512.1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旱轮作制下蚕豆/小麦间作对小麦锰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鲁耀
赵平
郑毅
汤利
董艳
段宗颜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2-37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60157)
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2008CB117011)
+1 种基金
公益性行业专项(20080303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5B06-04)
文摘
为给水旱轮作制下小麦缺锰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了蚕豆/小麦间作对小麦锰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蚕豆/小麦间作显著提高了小麦根际土壤中交换性锰的含量,其中,田间试验间作第1行、第3行小麦比单作分别增加了21.09%、7.78%,盆栽试验间作比单作增加了37.63%,但小麦锰的吸收却没有表现出间作优势。抽穗后,田间试验蚕豆/小麦间作显著促进了小麦对锰的吸收,其中,间作第1行、第3行小麦地上部锰的累积量比单作在抽穗期分别增加了39.30%、29.06%,灌浆期分别增加了51.50%、65.30%,成熟期分别增加了36.17%、13.86%;盆栽试验间作小麦地上部锰的累积量在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增加了107.46%、36.07%、26.67%、20.92%,但间作小麦根际土壤中交换性锰的含量处于劣势。总之,通过蚕豆/小麦间作在抽穗前提高了小麦根际土壤中交换性锰的含量,从而促进了在灌浆过程小麦地上部,尤其是叶和穗对锰的吸收。
关键词
小麦
蚕豆/小麦间作
水旱轮作
锰吸收
Keywords
Intercropping faba bean and wheat
Upland-paddy rotation
Wheat
Manganese uptake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1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羽扇豆锰吸收差异及其机制探讨
3
作者
丁玉川
聂督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山西省土壤环境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2-307,共6页
基金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基金(2001071)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080311026)
文摘
以白羽扇豆(Lupinus albus L.cv. Kiev)和窄叶羽扇豆(Lupinus angustifolius L.cv. Gungurru)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在玻璃温室条件下对2种羽扇豆在高锰(10μmol/L)和低锰(0.5μmol/L)环境中的锰吸收差异及其可能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高锰还是低锰条件下,白羽扇豆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的锰吸收和转运能力、木质部和韧皮部汁液中的锰含量及低分子量有机酸含量在不同生长阶段都显著高于窄叶羽扇豆,且2种羽扇豆植株韧皮部汁液中锰含量与其低分子量有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2种羽扇豆的吸锰能力差异与其种子大小、种子中锰含量、锰的吸收和转运能力以及木质部和韧皮部低分子量有机酸含量有密切关系;锰离子与低分子有机酸形成的可溶性有机复合体可能是促进锰在植物韧皮部转移的一个重要机制.
关键词
白羽扇豆
窄叶羽扇豆
锰吸收
木质部和韧皮部汁液
低分子量有机酸
Keywords
white lupine
narrow-leaved lupine
manganese uptake
xylem and phloem sap
low-molecular-weight organic acids
分类号
Q945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质中锰原子吸收测定含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
5
4
作者
徐雪松
机构
常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处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359-360,共2页
关键词
水质
锰
原子
吸收
含量测定
不确定度评定
共振线
分类号
R123.1 [医药卫生—环境卫生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产冬小麦锰素吸收、分配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
10
5
作者
杨建堂
王素芳
霍晓婷
王文亮
王岩
闫国正
刘东菊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郑州农牧局
出处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9-41,共3页
文摘
采用干灰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田间高产试验条件下冬小麦植株各部位,结果表明:麦株含锰量随生育时期呈单峰曲线,曲线峰顶处于拔节期;锰的阶段累积量随生育时期呈双峰曲线,其峰顶分别位于拔节期和乳熟期,而峰谷出现在开花期;麦株内各器官锰的分配率,在乳熟期以前均以叶片中最高,成熟时约有60%的锰累积在穗部,每形成100kg籽粒需吸收锰752g。
关键词
高产
冬小麦
锰
含量
锰
分配
锰吸收
分类号
S512.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以锰为代表的过渡金属离子体内吸收及转运机制
被引量:
4
6
作者
王慧
张翊华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出处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14-1422,共9页
基金
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资助项目(1606RJYA22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D0501200)
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1610322013003)
文摘
近年来,金属离子在生命体内的代谢、稳态平衡及其相关疾病是当前国际热点研究领域之一。微量元素是指生物体内含量不足万分之一的元素。在动物体内,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微小,但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涉及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内稳态调节、神经活动、免疫功能、氧化应激、信号转导、基因调控、酶及内分泌等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
关键词
过渡金属离子
锰
内稳态平衡
锰吸收
锰
转运
金属离子调控蛋白
分子机制
分类号
S816.72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的检测方法对饲料混合均匀度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
1
7
作者
杨大伶
机构
北京首农畜牧发展首农有限公司饲料分公司
出处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0期27-27,26,共2页
文摘
我国目前检测饲料混合均匀度的国标方法包括甲基紫法、邻菲罗啉比色法和氯离子选择电极法,但是几种方法存在优缺点,不能普遍应用在各饲料企业,本文对硝酸银测氯化钠法、EDTA测钙法、原子吸收测锰三种方法进行验证,均能够得到国家规定范围内的变异系数,由此可证明这三种方法均能在混合均匀度的测定中应用。
关键词
硝酸银测氯化钠法
EDTA测钙法
原子
吸收
测
锰
法
分类号
S816.73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叶面喷施锰对春小麦生长及锰吸收转移的影响
曾建国
李廷亮
文涛
王伟华
左玉环
李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水旱轮作制下蚕豆/小麦间作对小麦锰吸收的影响
鲁耀
赵平
郑毅
汤利
董艳
段宗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羽扇豆锰吸收差异及其机制探讨
丁玉川
聂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水质中锰原子吸收测定含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徐雪松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高产冬小麦锰素吸收、分配特点的研究
杨建堂
王素芳
霍晓婷
王文亮
王岩
闫国正
刘东菊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10
原文传递
6
以锰为代表的过渡金属离子体内吸收及转运机制
王慧
张翊华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原文传递
7
不同的检测方法对饲料混合均匀度影响的探讨
杨大伶
《农技服务》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