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比色法测定镀镍电极镍磷含量 被引量:2
1
作者 冯淑德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5年第5期18-20,共3页
镍和丁二酮肟在pH=10的缓冲介质中,形成丁二酮肟红色络合物,选择530 nm为测定波长,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4×105L/mol·cm,稳定时间可达3 h.采用磷钼酸铵比色法测定磷,最大吸收峰位于70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70×105 L/m... 镍和丁二酮肟在pH=10的缓冲介质中,形成丁二酮肟红色络合物,选择530 nm为测定波长,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4×105L/mol·cm,稳定时间可达3 h.采用磷钼酸铵比色法测定磷,最大吸收峰位于70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70×105 L/mol·cm.镍和磷测量的线性范围均为0~100μg/mL.将该方法用于镀镍电极的镍磷含量分析,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镍电极 分析 比色法测定 电极 磷含量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相对标准偏差 丁二酮肟
下载PDF
碱性介质中泡沫镍镀锌电极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凌杰 张胜涛 +3 位作者 李荻 袁颖 韩连漪 何创龙 《电源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0-332,共3页
应用掠射式椭圆偏振技术 (掠射椭偏术 )和循环伏安法对以泡沫镍为基体的表面镀锌电极在碱性电解质 (KOH)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掠射椭偏术用于此类多孔电极体系的研究可以弥补反射式椭圆偏振技术的不足 ,显示出掠射式表... 应用掠射式椭圆偏振技术 (掠射椭偏术 )和循环伏安法对以泡沫镍为基体的表面镀锌电极在碱性电解质 (KOH)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掠射椭偏术用于此类多孔电极体系的研究可以弥补反射式椭圆偏振技术的不足 ,显示出掠射式表面测试技术独特的优点 ;再者由于所研究的泡沫镍镀锌电极除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比表面外 ,还具有适当的活性 ,在电池充放电期间 ,负极上的锌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作为基体材料的镍在电解液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应用于碱性锌电池中不仅有利于改良电池的性能 ,而且作为蓄电池的负极材料有利于电极基体材料的回收和电极本身的再生。该研究结果为在碱性锌蓄电池中应用泡沫镍基材料制备锌负极和有效改善碱性锌电池的性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电极 电化学行为 碱性介质 锌电池
下载PDF
光谱电化学研究——镀汞镍网薄层电极上茜素红 S 的还原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哲 吴性良 +1 位作者 温忆敏 邓家祺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25-328,共4页
本文叙述了用电沉积一层汞到镍网上,制得镀汞镍网光透薄层电极的方法。在pH为7的磷酸盐介质中,用薄层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茜素红S在该电极上的还原反应,通过一系列电位变化的Nernst图测得式电极电位E°′和电子转移数n。
关键词 茜素红S 光谱电化学 电极
下载PDF
硫脲对镍电沉积的作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光辉 吴辉煌 +1 位作者 杨防祖 王森林 《电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4-97,共4页
 应用循环伏安和阻抗_电位法研究了硫脲(TU)对玻碳电极和镀镍玻碳电极上镍沉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玻碳电极上镍的电沉积呈现明显的电化学成核机理,而在镀镍玻碳电极上则无此特征.TU的存在虽阻碍了Ni晶核的形成,但却能加速晶粒的生长.
关键词 硫脲 电沉积 循环伏安 阻抗-电位法 化学 加速作用 作用机理 玻碳电极 玻碳电极
下载PDF
Nickel-coated silicon photocathode for water splitting in alkaline electrolytes 被引量:8
5
作者 Ju Feng Ming Gong +4 位作者 Michael J. Kenney Justin Z. Wu Bo Zhang Yanguang Li Hongjie Dai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577-1583,共7页
Photoelectrochemical (PEC) water splitting i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harvest and store solar energy [1]. Silicon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for PEC photoelectrodes due to its suitable band gap (1.12 eV) matchin... Photoelectrochemical (PEC) water splitting i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harvest and store solar energy [1]. Silicon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for PEC photoelectrodes due to its suitable band gap (1.12 eV) matching the solar spectrum [2]. Here we investigate employing nickel both as a catalyst and protecting layer of a p-type silicon photocathode for photo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evolution in basic electrolyt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ilicon photocathode was made by depositing 15 nm Ti on a p-type silicon wafer followed by 5 nm Ni. The photocathode afforded an onset potential of -0.3 V vs. the reversible hydrogen electrode (RHE) in alkaline solution (1 M KOH). The stability of the Ni/Ti/p-Si photocathode showed a 100 mV decay over 12 h in KOH, but the st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en the photocathode was operated in potassium borate buffer solution (pH ≈ 9.5). The electrode surface was found to remain intact after 12 h of continuous operation at a constant current density of 10 mA/cm^2 in potassium borate buffer, suggesting that Ni affords good protection of Si based photocathodes in borate buff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silicon photocathode NICK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