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镁合金丝材的电致塑性拉拔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田昊洋 唐国翌 +2 位作者 丁飞 徐卓辉 姜雁斌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3,共4页
在常规拔丝工艺上利用自行研制的电子拉丝机,进行电致塑性加工镁合金丝材的试验,并对电致塑性拉拔后镁合金丝材的微观组织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镁合金的拔制过程中引入适当的高能脉冲电流后,拔制应力出现较大幅度的降低。降幅... 在常规拔丝工艺上利用自行研制的电子拉丝机,进行电致塑性加工镁合金丝材的试验,并对电致塑性拉拔后镁合金丝材的微观组织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镁合金的拔制过程中引入适当的高能脉冲电流后,拔制应力出现较大幅度的降低。降幅可达15%~25%,材料的塑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与常规拔丝工艺相比,具有可取消或减少退火次数,提高生产效率.节省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镁合金丝材 电致塑性 拔制 微观结构
下载PDF
高能电脉冲处理对镁合金丝材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田昊洋 唐国翌 丁飞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研究通过高能电脉冲对加工硬化的AZ31镁合金丝材进行在线处理,分析高能电脉冲作用下AZ31丝材力学性能、断口形貌及微观组织的变化机理,并与传统退火处理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电脉冲处理后丝材的综合力学性能相对常规退火处理工艺... 研究通过高能电脉冲对加工硬化的AZ31镁合金丝材进行在线处理,分析高能电脉冲作用下AZ31丝材力学性能、断口形貌及微观组织的变化机理,并与传统退火处理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电脉冲处理后丝材的综合力学性能相对常规退火处理工艺有了较大的提高,处理后组织中出现大量微米和亚微米级的超细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镁合金丝材 高能电脉 超细晶 力学性能 断口形貌 微观结构
下载PDF
PLLA封孔工艺对微弧氧化镁合金丝材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韩林原 陈尧 +2 位作者 李旋 储成林 林萍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共8页
目的提高微弧氧化镁合金丝材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方法通过硅烷偶联及聚乳酸封孔处理对微弧氧化AZ31B镁合金丝材进行表面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能谱仪(EDS)以及模拟胃液(SGF)浸泡实验、拉伸实验等设备和方法,研究了硅烷偶... 目的提高微弧氧化镁合金丝材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方法通过硅烷偶联及聚乳酸封孔处理对微弧氧化AZ31B镁合金丝材进行表面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能谱仪(EDS)以及模拟胃液(SGF)浸泡实验、拉伸实验等设备和方法,研究了硅烷偶联工艺、聚乳酸封孔工艺对丝材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微弧氧化镁合金丝材的耐腐蚀性能随偶联处理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当处理时间为90 min时,丝材的耐腐蚀性能最佳。随封孔聚乳酸浓度的升高,丝材的耐腐蚀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强度增大;随提拉速度的增大,其耐腐蚀性能和强度均逐渐提高;随浸渍提拉次数的增多,丝材的耐腐蚀性能和强度逐渐降低。当聚乳酸质量浓度为0.14 g/m L、提拉速度为0.9 cm/s、浸渍提拉次数为1次时,硅烷偶联处理过的丝材的综合性能最佳。结论微弧氧化镁合金丝材的性能可以通过聚乳酸封孔处理改善,改善效果与聚乳酸浓度、提拉速度和浸渍提拉次数有关。微弧氧化镁合金丝材表面硅烷偶联处理能有效提高聚乳酸封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丝材 微弧氧化 硅烷偶联 聚乳酸封孔 浸泡腐蚀 降解性能
下载PDF
镁锌合金细丝材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4
作者 黄辅钰 黄新 严凯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55-58,共4页
采用多道次热拉拔工艺制备出了直径0.3 mm的Mg-x Zn (x=3、4、5、6 wt%)合金丝材。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室温拉伸分析了丝材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Mg-5Zn合金丝材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其... 采用多道次热拉拔工艺制备出了直径0.3 mm的Mg-x Zn (x=3、4、5、6 wt%)合金丝材。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室温拉伸分析了丝材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Mg-5Zn合金丝材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15 MPa、235 MPa和13%。随着Zn含量的增加,丝材的晶粒尺寸逐渐变小且析出相增多;降低晶粒尺寸并控制析出物的尺寸和分布的均匀程度能显著提高丝材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丝 热拉拔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biomedical magnesium alloy wires by micro-arc oxidation 被引量:10
5
作者 储成林 韩啸 +2 位作者 白晶 薛烽 朱剑豪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058-1064,共7页
Magnesium alloy wires were processed by micro-arc oxidation (MAO) in a modified silicate-phosphate composite electrolyte containing hydroxyapatite (HA) nanopowders and NaOH. Effects of NaOH content in the composit... Magnesium alloy wires were processed by micro-arc oxidation (MAO) in a modified silicate-phosphate composite electrolyte containing hydroxyapatite (HA) nanopowders and NaOH. Effects of NaOH content in the composite electrolyt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MAO ceramic coatings on magnesium alloy wires were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arc voltage of magnesium alloy wires in the micro-arc oxidation process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ile the oxidation rate is accelerated. Addition of 2 g/L NaOH in the composite electrolyte is a better choice for improving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magnesium alloy wires. During early simulated body fluids (SBF) immersion, the micro-arc oxidized magnesium alloy wires undergo a slow and stable degradation. After soaking for 28 d, the protective ceramic coating still shows no damage but significant degradation is observed for magnesium alloy wires after immersion for more than 6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 alloy wire HYDROXYAPATITE micro-arc oxidation corrosion resista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