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岭中段郴州一带中、晚侏罗世花岗岩浆的混合作用——来自镁铁质微粒包体的证据 被引量:45
1
作者 马铁球 伍光英 +3 位作者 贾宝华 柏道远 王先辉 陈必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6-512,共7页
镁铁质微粒包体在南岭中段中、晚侏罗世花岗岩中分布十分普遍,其分布规律是,岩体内同阶段较早次形成的岩石单元含量高,较晚次单元中含量少甚至无;与钨、锡、钼、铋等多金属矿有关的花岗岩体中微粒包体的含量高且个体大,而与矿化无关的... 镁铁质微粒包体在南岭中段中、晚侏罗世花岗岩中分布十分普遍,其分布规律是,岩体内同阶段较早次形成的岩石单元含量高,较晚次单元中含量少甚至无;与钨、锡、钼、铋等多金属矿有关的花岗岩体中微粒包体的含量高且个体大,而与矿化无关的岩体中含量少、个体小。对包体的颜色、形态、结构、成分、岩性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表明,包体为岩浆成因。包体中出现明显的不平衡矿物组合和结构,发育针状磷灰石晶体,出现嵌晶状石英和碱性长石,显示出岩浆混合的岩相学特征,表明该区中、晚侏罗世花岗岩的成因为壳-幔岩浆混合而成的。研究还表明,区内岩浆混合作用的强弱、基性物质加入的多少都与锡成矿作用的好坏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质微粒包体 岩浆混合作用 中、晚侏罗世 南岭中段
下载PDF
西秦岭糜署岭岩体镁铁质微粒包体的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永军 王冉 +2 位作者 李注苍 刘志武 李金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06-511,共6页
糜署岭岩体的岩石组合为灰白色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其中镁铁质微粒包体十分发育。包体密集成群、成带状分布,个体大小悬殊且有定向性。有的包体具有细粒边,有的见冷凝边;包体与寄主岩石在成分、色率以及组构上多呈... 糜署岭岩体的岩石组合为灰白色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其中镁铁质微粒包体十分发育。包体密集成群、成带状分布,个体大小悬殊且有定向性。有的包体具有细粒边,有的见冷凝边;包体与寄主岩石在成分、色率以及组构上多呈弱过渡关系,界线模糊;包体中发育斜长石异常环带及针状磷灰石,常有寄主岩石中的钾长石巨晶(捕虏晶)。这些特征提供了基性岩浆与酸性岩浆混合的证据,也为探讨本区中生代壳幔混合作用和地壳增生提供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混合 铁质微粒包体的成因 糜署岭岩体 西秦岭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白鸭山A型花岗岩中镁铁质微粒包体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熊富浩 马昌前 +2 位作者 陈玲 刘彬 王连训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40,共10页
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白鸭山A型花岗岩体中广泛分布着暗色微粒包体。对该包体及其寄主岩进行岩相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镁铁质微粒包体(MME)与其寄主岩具有相同的矿物组合,相似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指示MME与寄主... 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白鸭山A型花岗岩体中广泛分布着暗色微粒包体。对该包体及其寄主岩进行岩相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镁铁质微粒包体(MME)与其寄主岩具有相同的矿物组合,相似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指示MME与寄主岩具有明显的亲缘关系;包体中岩浆成因褐帘石的发现,否定了富云包体的残余体成因,包体中含有碱性长石捕虏晶及大量针状磷灰石,指示岩浆混合作用的影响。结合共分母和不共分母图解判别,揭示MME与寄主岩明显具有岩浆混合作用特征,FeO*-MgO判别图解也指示包体为岩浆混合成因。Nd,Sr同位素组成指示MME的主体成分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寄主岩体的物质来源为北大别杂岩。综合研究表明,大别地区在早白垩世存在一次壳幔混合作用,可能与岩石圈的伸展减薄有关,岩石圈的伸展导致富集地幔上涌,底侵并诱发古老下地壳熔融,同时发生岩浆混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铁质微粒包体 花岗岩 褐帘石 岩浆混合 岩石圈地幔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夏尔莆岩体中微粒镁铁质包体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兵 康磊 +3 位作者 王晓刚 李永军 张洪伟 王军年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7-211,共5页
夏尔莆岩体寄主岩石为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其中镁铁质微粒包体十分发育.包体个体大小悬殊,多密集成群、成带状分布,具明显塑性变形特征.包体与寄主岩石或界线截然或渐变过渡.包体中发育斜长石异常环带、针状磷灰石和来自... 夏尔莆岩体寄主岩石为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其中镁铁质微粒包体十分发育.包体个体大小悬殊,多密集成群、成带状分布,具明显塑性变形特征.包体与寄主岩石或界线截然或渐变过渡.包体中发育斜长石异常环带、针状磷灰石和来自寄主岩石中的长石捕虏晶,包体中不平衡矿物间的共生现象普遍.岩相学特征表明为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经岩浆混合作用而成.这一新认识为探讨夏尔莆岩体及达尔布特花岗岩带成因提供新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铁质包体 岩浆混合 夏尔莆岩体 西准噶尔
下载PDF
阳离子硅镁石微粒性能及其对纸料的助留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祖彬 夏新兴 +2 位作者 吴学栋 许凤 赵红 《纸和造纸》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39,共3页
研究阳离子硅镁石微粒的性能及其助留效果。研究发现,硅镁石微粒具有纳米级的粒径和较高的正电性,其正电性随着pH值增加逐渐降低;随着研磨时间延长,硅镁石微粒的粒径逐渐降低,但其正电性也随着明显降低。硅镁石阳离子微粒单独作为助留... 研究阳离子硅镁石微粒的性能及其助留效果。研究发现,硅镁石微粒具有纳米级的粒径和较高的正电性,其正电性随着pH值增加逐渐降低;随着研磨时间延长,硅镁石微粒的粒径逐渐降低,但其正电性也随着明显降低。硅镁石阳离子微粒单独作为助留剂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助留效果,但其用量大且效果一般,并且抗剪切性能差,不是一种理想的助留助滤体系。硅镁石微粒与APAM组成的双元助留体系具有良好的助留效果,其中,未研磨的硅镁石微粒/APAM组成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能和pH值适应性,因此,未研磨的硅镁石微粒与APAM组成的助留体系是一种理想的助留助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硅微粒 正电性 研磨 助留
下载PDF
纳米级硅镁石微粒性能及其对纸料助留效果的研究
6
作者 祖彬 夏新兴 +2 位作者 胡芳 许凤 赵红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35,共4页
研究了阳离子硅镁石微粒的性能和其作为助留剂的助留效果。研究发现,硅镁石微粒具有纳米级的粒径和较高的正电性,其正电性随着pH值的增加逐渐降低;随着研磨时间的延长,硅镁石微粒的粒径逐渐降低,但其正电性也随着明显降低。硅镁石阳离... 研究了阳离子硅镁石微粒的性能和其作为助留剂的助留效果。研究发现,硅镁石微粒具有纳米级的粒径和较高的正电性,其正电性随着pH值的增加逐渐降低;随着研磨时间的延长,硅镁石微粒的粒径逐渐降低,但其正电性也随着明显降低。硅镁石阳离子微粒单独作为助留剂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助留效果,但其用量大,且抗剪切性能差。硅镁石微粒与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组成的双元助留体系具有良好的助留效果,其中,未研磨的硅镁石微粒/APAM组成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能和pH值适应性。因此,未研磨的硅镁石微粒与APAM组成的助留体系是一种理想的助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硅微粒 正电性 研磨 助留
下载PDF
西准噶尔都伦河东岩体镁铁质微粒包体的发现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段丰浩 李永军 +2 位作者 王冉 张胜龙 纪征宝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0-16,共7页
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在达尔布特构造带形成带状展布的花岗岩带。近年来,对该区域大岩基研究较多,而对区域内小岩体的研究较为局限,主要集中在包古图一带成矿斑岩上。都伦河东岩体位于西准噶尔扎依尔山阔依塔斯地区,其寄... 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在达尔布特构造带形成带状展布的花岗岩带。近年来,对该区域大岩基研究较多,而对区域内小岩体的研究较为局限,主要集中在包古图一带成矿斑岩上。都伦河东岩体位于西准噶尔扎依尔山阔依塔斯地区,其寄主岩石主要为一套中粒石英闪长岩、中粗粒花岗闪长岩、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组合。于其中新发现丰富的镁铁质微粒包体,通过对暗色包体的野外展布特征、岩石学等特征研究,确定其为岩浆混合成因,是高温的幔源基性岩浆和温度相对较低的壳源酸性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这一认识为探讨都伦河东岩体的成因及壳-幔岩浆的混合作用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对于西准噶尔地区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和多样性的研究也具有区域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质微粒包体 岩浆混合 花岗岩类 都伦河东 西准噶尔
下载PDF
华北隆化地区七家南岩体中镁铁质微粒包体的发现与成因——岩相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
8
作者 邓江夏 英基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8-343,共16页
华北北缘隆化地区的七家南岩体英云闪长岩中发育有大量镁铁质微粒包体,为探明其成因,开展了岩相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塑性外形的包体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构和矿物组合,可见冷凝边和反向脉;广泛出现矿物交换现象与不平衡结构:如"... 华北北缘隆化地区的七家南岩体英云闪长岩中发育有大量镁铁质微粒包体,为探明其成因,开展了岩相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塑性外形的包体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构和矿物组合,可见冷凝边和反向脉;广泛出现矿物交换现象与不平衡结构:如"环斑"斜长石、榍石-斜长石眼斑、针状磷灰石、熔蚀状锆石等。镁铁质微粒包体较寄主英云闪长岩贫硅、高钙铝、富镁铁,更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亏损程度稍低。在主微量元素协变图解上,二者往往呈良好线性关系的岩浆混合作用趋势;它们的Mg/(Mg+Fe)与Na/(Na+Ca)值也都表现出岩浆混合作用的特点。因此,七家南岩体中的镁铁质微粒包体是进入到寄主英云闪长质岩浆中的偏基性淬冷团块,即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质微粒包体 岩浆混合 华北北缘 隆化
下载PDF
桂东北大宁岩体中镁铁质微粒包体的混合成因——来自野外分形特征的制约
9
作者 王玲 贾小辉 +2 位作者 王晓地 李响 牛志军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3年第4期282-291,共10页
大宁岩体是一个多期次侵入的复式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等花岗质岩石组成,其中富含镁铁质微粒包体(MME),MME主要出露在花岗闪长岩中。花岗闪长岩中部和边部MME个数与单位测量面积的特征值(直径)之间均存在对数... 大宁岩体是一个多期次侵入的复式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等花岗质岩石组成,其中富含镁铁质微粒包体(MME),MME主要出露在花岗闪长岩中。花岗闪长岩中部和边部MME个数与单位测量面积的特征值(直径)之间均存在对数线性关系(ρ>0.75),表明MME-花岗质侵入岩体系为分形体。结合MME的形态、结构特征,认为大宁岩体中MME为岩浆混合成因。花岗闪长岩中部和边部MME的分维数分别是1.293和0.991,表明混合程度在空间上具有不均一性。MME长轴展布方向与寄主岩体的原生流动线理方向一致,暗示着在镁铁质岩浆注入之前,长英质岩浆已部分结晶。对流作用可能是MME分布、变形和岩浆混合程度差异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质微粒包体 分形 岩浆混合 花岗闪长岩 桂东北大宁
下载PDF
花岗岩中镁铁质微粒包体研究综述
10
作者 林广春 《南方国土资源》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花岗质岩石中广泛产出的镁铁质微粒包体的成因是复杂的,文章通过对鄂东铁山、江西九岭等地岩体中镁铁质微粒包体显微结构的观察,认为是岩浆结晶的产物,并详细叙述了其宏观特征及其成因解释。镁铁质微粒包体的显微结构记录了岩浆结晶的... 花岗质岩石中广泛产出的镁铁质微粒包体的成因是复杂的,文章通过对鄂东铁山、江西九岭等地岩体中镁铁质微粒包体显微结构的观察,认为是岩浆结晶的产物,并详细叙述了其宏观特征及其成因解释。镁铁质微粒包体的显微结构记录了岩浆结晶的历史和岩浆混合作用的信息,并反映了岩浆的流动特性。镁铁质微粒包体的研究,对了解花岗岩成岩环境、岩浆起源及形成演化、岩浆动力学、岩体侵位方式以及成矿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质微粒包体 花岗岩 成因 岩浆混合 成矿作用 岩浆动力学
下载PDF
非简谐振动对纳米Ag微粒表面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郑瑞伦 梁一平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7-41,共5页
测量了纳米Ag微粒的熔化温度,求出了不同粒径微粒的表面能.从微观上探讨了表面能随粒径和温度的变化规律,讨论了原子作非简谐振动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子振动的非简谐效应对纳米Ag微粒的表面能有重要贡献.
关键词 非简谐振动 纳米 表面能 镁微粒
下载PDF
东天山哈密地区早二叠世花岗岩体及镁铁质包体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希节 张奎华 周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34-2354,共21页
花岗岩中包体是区域构造与深部过程研究结合的良好窗口,对研究花岗岩的成因和壳-幔相互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东天山南山口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广泛发育镁铁质包体。主量元素组成上,寄主花岗岩岩具有中酸性、准铝质、富碱、富钾等特... 花岗岩中包体是区域构造与深部过程研究结合的良好窗口,对研究花岗岩的成因和壳-幔相互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东天山南山口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广泛发育镁铁质包体。主量元素组成上,寄主花岗岩岩具有中酸性、准铝质、富碱、富钾等特征;镁铁质包体则偏基性、贫钾。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上,富集Rb、K、Th、U,贫Sr、P、Nb、Ta、Ti,且Zr、Hf含量相对较高,具中-强的铕负异常(0.46~0.57)。镁铁质包体与寄主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但相对富集Sr、P,贫Zr、Hf,铕负异常中等或不明显(0.80~0.93)。闪长质包体属于同源包体,为寄主花岗岩同源母岩浆经结晶分异形成的早期产物。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该南山口岩体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与寄主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8.2±2.0Ma和294.0±2.7Ma,包体与寄主岩样品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暗示其母岩浆来自新元古代晚期和早古生代亏损地幔中分离的新生地壳。该高钾钙碱性的花岗岩及其包体可能形成于东天山后碰撞背景下的板片断离后引起软流圈上涌,底侵体带来的热能使得新元古代晚期和早古生代的新生地壳发生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花岗岩 铁质微粒包体 同源岩浆 晚古生代
下载PDF
浙江龙游沐尘早白垩世石英二长岩体的成因:镁铁质包体及寄主岩的元素与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亮 邱检生 +1 位作者 李真 李友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993-4006,共14页
沐尘岩体呈北北东向出露于浙江龙游县沐尘至遂昌县双溪口一带,为早白垩世晚期(112Ma)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主体岩性为石英二长岩,岩体中普遍发育形态多样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包体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闪长岩,包体多呈椭球形或卵形等... 沐尘岩体呈北北东向出露于浙江龙游县沐尘至遂昌县双溪口一带,为早白垩世晚期(112Ma)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主体岩性为石英二长岩,岩体中普遍发育形态多样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包体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闪长岩,包体多呈椭球形或卵形等塑性形态,大小不一,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主量元素组成上,寄主石英二长岩具有中酸性、准铝质、富碱、富钾等特征;镁铁质包体则偏基性、贫钾。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上,寄主岩富集Rb、K、Th、U,贫Sr、P、Nb、Ta、Ti,且Zr、Hf含量相对较高,具中-强的铕负异常(Eu/Eu*=0.12~0.60)。镁铁质包体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但相对富集Sr、P,贫Zr、Hf,铕负异常中等或不明显(Eu/Eu*=0.43~0.93)。寄主岩及镁铁质包体具有相似的初始Sr、Nd同位素组成,ISr分别为0.7062~0.7065和0.7058~0.7070,εNd(t)值均偏高,分别为-3.19~-2.43和-2.60~0.58。在主量元素氧化物比值相关图解及微量元素与同位素协变图解上,镁铁质包体与寄主岩之间呈现出良好的协变关系,从地球化学角度为成岩过程中存在岩浆混合作用提供了可靠证据。温压计算表明沐尘岩体为温度偏高(797~851℃)的中深成岩体(6~7km)。综合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与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沐尘石英二长岩及镁铁质包体最可能是在引张构造背景下,由亏损的地幔组分及其诱发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经混合后,并经进一步的分异演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质微粒包体 石英二长岩 地球化学 岩浆混合作用 早白垩世晚期 浙江沐尘岩体
下载PDF
浙江沐尘石英二长岩及其镁铁质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对岩浆混合作用的示踪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亮 邱检生 李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7-336,共10页
浙江沐尘石英二长岩体中普遍发育形态各异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对该石英二长岩和其中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进行了精确的年龄测定,获得的年龄分别为112·1±1·0Ma和112·4±1&... 浙江沐尘石英二长岩体中普遍发育形态各异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对该石英二长岩和其中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进行了精确的年龄测定,获得的年龄分别为112·1±1·0Ma和112·4±1·2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说明它们同时形成,这为指示包体属岩浆混合作用成因提供了关键证据。包体野外多呈塑性形态,包体中可见与寄主岩中相似的钾长石斑晶,包体中的斜长石发育复杂的核边环带结构,并普遍出现针状磷灰石,这些特征也指示包体的形成经历了岩浆混合作用过程。包体与寄主岩样品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其共同特点主要表现为εHf(t)值散布于正值与负值之间。综合分析表明,沐尘岩体中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最可能为亏损的地幔组分与其诱发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经混合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质微粒包体 石英二长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组成 岩浆混合作用 浙江沐尘岩体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为前驱体制备MgO微粒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静贤 王克华 +2 位作者 李鑫 高明月 张猛 《化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34-37,共4页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氯化镁与3-(吡啶-3-甲氧基)邻苯二甲酸为原料,成功合成了一个镁和甲酸根构筑的三维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通过对所合成的配合物高温煅烧,得到了氧化镁微粒,应用红外光谱、粉末衍射和扫描...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氯化镁与3-(吡啶-3-甲氧基)邻苯二甲酸为原料,成功合成了一个镁和甲酸根构筑的三维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通过对所合成的配合物高温煅烧,得到了氧化镁微粒,应用红外光谱、粉末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氧化镁纯度高,晶型完整,颗粒分布较为均匀,粒径约为5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晶体结构 氧化镁微粒
下载PDF
普朗斑岩铜矿岩浆混合作用:岩石学及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33
16
作者 曹殿华 王安建 +3 位作者 李文昌 王高尚 李瑞萍 李以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6-175,共10页
普朗斑岩铜矿花岗闪长斑岩中存在大量的随机分布的镁铁质微粒包体,包体与寄主岩存在渐变接触关系。包体成分为闪长质,具有岩浆结构,存在针状磷灰石,显示了快速冷却结晶的特征。包体内可见具有暗色矿物镶边的眼球状石英,表明存在岩浆混... 普朗斑岩铜矿花岗闪长斑岩中存在大量的随机分布的镁铁质微粒包体,包体与寄主岩存在渐变接触关系。包体成分为闪长质,具有岩浆结构,存在针状磷灰石,显示了快速冷却结晶的特征。包体内可见具有暗色矿物镶边的眼球状石英,表明存在岩浆混合作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包体与寄主岩之间有成分交换。包体和寄主岩强不相容元素均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均表现出显著的负异常,具有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包体和寄主岩Mg#均较高,源区均有幔源岩浆的贡献。普朗斑岩铜矿蚀变矿化模式反映了其成矿环境偏基性,暗示镁铁质岩浆的加入对成矿具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朗 斑岩铜矿 铁质微粒包体 岩浆混合作用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的岩浆底侵作用机制 被引量:158
17
作者 谌宏伟 罗照华 +2 位作者 莫宣学 刘成东 柯珊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86-395,共10页
东昆仑造山带广泛出露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岩体成分变化大;花岗岩类岩石中富含镁铁质微粒包体(maficmicrogranularenclave——MME);不同岩性之间常常呈渐变过渡关系。同时,这些岩体无一例外都和代表下地壳的... 东昆仑造山带广泛出露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岩体成分变化大;花岗岩类岩石中富含镁铁质微粒包体(maficmicrogranularenclave——MME);不同岩性之间常常呈渐变过渡关系。同时,这些岩体无一例外都和代表下地壳的深变质岩共生,暗示岩浆就位于地壳深部。此外,东昆仑地区广泛发育基性侵入体,它们产在深变质岩中,或者与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类共生,暗示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和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的形成有可能与基性岩浆底侵作用有关。笔者选择东昆仑加鲁河这一典型的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体为例,对其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是这类岩体形成的直接原因,并对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和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之间的成因联系以及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在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地壳生长和构造演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讨论,构建了加厚陆壳背景下的断离—底侵—混合—拆沉作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源岩浆底侵作用 岩浆混合作用 铁质微粒包体(MME) 三叠纪 东昆仑
下载PDF
内蒙古四子王旗大庙花岗岩体的成因与构造意义 被引量:24
18
作者 章永梅 张华锋 +1 位作者 周志广 刘文灿 《矿物岩石》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38,共11页
内蒙古中部地区晚古生代花岗岩类侵入岩分布广泛,在空间上构成一条巨大的东西向花岗岩带,是研究花岗岩成因和地壳演化的天然实验室。四子王旗北大庙岩体作为一个典型代表,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其内部普遍发育镁铁质微粒包体,对理解花岗岩... 内蒙古中部地区晚古生代花岗岩类侵入岩分布广泛,在空间上构成一条巨大的东西向花岗岩带,是研究花岗岩成因和地壳演化的天然实验室。四子王旗北大庙岩体作为一个典型代表,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其内部普遍发育镁铁质微粒包体,对理解花岗岩石成因和演化有重要意义。对包体及其寄主岩进行岩相学研究及矿物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包体具塑性外形及岩浆结构,存在多种不平衡矿物组合,是岩浆混合的重要证据;MME中斜长石斑晶边部与核部An值较低,幔部An值较高,黑云母斑晶MgO边部与核部较低,幔部较高,两种矿物相似的成分变化指示结晶环境的改变,从矿物学角度证实存在基性岩浆的反复注入。黑云母及角闪石化学成分上也显示出岩体形成于造山带背景下,岩浆具壳幔混合的特点。岩体形成温度为650℃~700℃左右,压力为1.5×108Pa左右,氧逸度lgfO2较高,约-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石 黑云母 铁质微粒包体 花岗闪长岩 四子王旗 内蒙古
下载PDF
北京房山岩体形成过程中的岩浆混合作用证据 被引量:42
19
作者 覃锋 徐晓霞 罗照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957-2970,共14页
北京房山侵入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闪长岩单元和三种不同结构的花岗闪长岩单元组成,岩体中广泛分布的镁铁质微粒包体、富集暗色矿物的线状条带以及各岩相单元的非渐变接触关系等宏观特征,指示岩体的形成与岩浆混合作用有密切联系。122个... 北京房山侵入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闪长岩单元和三种不同结构的花岗闪长岩单元组成,岩体中广泛分布的镁铁质微粒包体、富集暗色矿物的线状条带以及各岩相单元的非渐变接触关系等宏观特征,指示岩体的形成与岩浆混合作用有密切联系。122个斜长石成分剖面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它们众数成分为 An=29的更长石。但是,其成分变化范围极宽(An=14~56),晶体内不同部位的成分有很大差别,出现正常环带的 An 值较低(14~42),内环带的 An 值较高(24~56)的特殊情况,指示斜长石结晶环境的改变,暗示具有富钙基性岩浆的加入。从岩体边部到中心,斜长石 An 牌号逐渐降低,但相邻岩相单元之间有较大的重叠,表明不同岩石单元中的斜长石成分主要受控于岩浆成分的变化,与分离结晶作用无关。斜长石的韵律性环带、特别是内环带的发育则是岩浆混合作用机制的有力证据。基性岩浆的反复注入不仅改变寄主岩浆的成分,而且也控制了它的温度、定位机制和岩石的结构特征。因此,房山岩体的形成过程还包含了镁铁质岩浆多次注入的历史,并且从外到里基性岩浆的作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山岩体 花岗岩 内环带 斜长石 铁质微粒包体 电子探针分析
下载PDF
柴北缘果可山岩体的岩浆混合作用:来自岩相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7
20
作者 牛漫兰 赵齐齐 +5 位作者 吴齐 李秀财 闫臻 李继亮 孙毅 苑潇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91-2016,共26页
青海南山岩浆岩带沿柴达木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北缘分布,主要由与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相关的晚二叠世-三叠纪花岗岩组成。本文对柴北缘东段果可山石英闪长岩及其中镁铁质微粒包体开展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综合研究及成... 青海南山岩浆岩带沿柴达木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北缘分布,主要由与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相关的晚二叠世-三叠纪花岗岩组成。本文对柴北缘东段果可山石英闪长岩及其中镁铁质微粒包体开展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综合研究及成因约束,为探究壳-幔相互作用提供新信息。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果可山石英闪长岩与镁铁质包体形成于~247Ma。石英闪长岩属中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具有中等K_2O含量(1.43%~2.18%)和高Mg~#值(48.9~52.4),还表现出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如U、K、Pb),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Ti)和弱Eu负异常特征(Eu/Eu~*=0.71~0.85)。Sr-Nd同位素组成和矿物不平衡结构(如斜长石韵律环带和突变环带及角闪石包裹黑云母)表明,石英闪长岩主要源自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并伴有富集地幔来源镁铁质组分的参与。镁铁质微粒包体呈椭球状,发育冷凝边和特殊的显微结构(如针状磷灰石、斜长石反环带和斜长石含刀刃状角闪石),具有更低的SiO 2含量(56.68%~59.28%)、更高的ε#Nd(t)和Mg值(58.5~62.2)以及更平坦的稀土配分曲线,暗示果可山镁铁质包体和寄主花岗岩是由源自遭受俯冲交代地幔的镁铁质岩浆与古老下地壳(古元古代晚期)来源的长英质岩浆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的。结合前人对区域沉积学和构造解析研究结果,本文认为青海南山早-中三叠世岩浆活动与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诱发的幔源岩浆底侵和岩浆混合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质微粒包体 早-中三叠世 斜长石复杂环带 岩浆混合 果可山岩体 柴北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