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华北东南缘夹沟前寒武纪镁铁质下地壳包体的变质演化和P-T轨迹
被引量:
4
1
作者
聂佳珍
刘贻灿
杨阳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79,共15页
华北东南缘中生代闪长斑岩中深源麻粒岩包体或捕掳体属于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针对石榴斜长角闪岩和石榴麻粒岩两类镁铁质下地壳包体进行详细的野外观察、岩相学观察和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子石呈微弱的环带结构,石榴斜长角...
华北东南缘中生代闪长斑岩中深源麻粒岩包体或捕掳体属于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针对石榴斜长角闪岩和石榴麻粒岩两类镁铁质下地壳包体进行详细的野外观察、岩相学观察和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子石呈微弱的环带结构,石榴斜长角闪岩中,由核部至边部X_(Mg)为0.25~0.32,逐渐升高;XCa为0.27~0.19,逐渐降低。而在石榴麻粒岩中,由核部至边部XMg和XCa均呈现为逐渐降低,分别为0.25~0.19和0.28~0.17。两类岩石中,以包体形式产出的单斜辉石和基质单斜辉石的核部具有较高的钠和铝含量,基质单斜辉石的边部钠和铝的含量相对较低,斜长石以中长石为主,不同产状的斜长石钙含量变化很大,以包体形式存在的斜长石钙含量较高,其成分为An27Ab70Or3(石榴斜长角闪岩)和An29Ab69Or3(石榴麻粒岩);以基质变斑晶和后成合晶产出的斜长石钙含量较低,分别为An5-36Ab62-95Or0-2和An6-48Ab50-94Or0-1(石榴斜长角闪岩),An5-51Ab48-94Or1-2和An32-79Ab21-68Or0-3(石榴麻粒岩)。不同类型角闪石的钛含量有较大差别:棕色角闪石的钛含量较高,w(TiO2)一般为0.53%~1.44%;而绿色角闪石钛含量较低,w(TiO2)一般为0.03%~0.38%。研究结果证明夹沟镁铁质下地壳包体经历了高压麻粒岩相、低压麻粒岩-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变质过程。传统地质温压计限定的前三个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分别为824℃~844℃/1.5GPa^1.9GPa,667℃~730℃/1.0GPa^1.3GPa和609℃~646℃/0.4GPa^0.8GPa,显示近等温减压的顺时针P-T-t轨迹,指示它们形成于晚古元古代板片俯冲或弧-陆碰撞的构造环境。因此,研究区属于胶-辽-吉带的西延并共同构成了华北东部一条古元古代碰撞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东南缘
镁铁质下地壳包体
麻粒岩相
变质演化
P-T轨迹
原文传递
题名
华北东南缘夹沟前寒武纪镁铁质下地壳包体的变质演化和P-T轨迹
被引量:
4
1
作者
聂佳珍
刘贻灿
杨阳
机构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79,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3020)
国家973项目(2015CB85610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33402130008)
文摘
华北东南缘中生代闪长斑岩中深源麻粒岩包体或捕掳体属于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针对石榴斜长角闪岩和石榴麻粒岩两类镁铁质下地壳包体进行详细的野外观察、岩相学观察和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子石呈微弱的环带结构,石榴斜长角闪岩中,由核部至边部X_(Mg)为0.25~0.32,逐渐升高;XCa为0.27~0.19,逐渐降低。而在石榴麻粒岩中,由核部至边部XMg和XCa均呈现为逐渐降低,分别为0.25~0.19和0.28~0.17。两类岩石中,以包体形式产出的单斜辉石和基质单斜辉石的核部具有较高的钠和铝含量,基质单斜辉石的边部钠和铝的含量相对较低,斜长石以中长石为主,不同产状的斜长石钙含量变化很大,以包体形式存在的斜长石钙含量较高,其成分为An27Ab70Or3(石榴斜长角闪岩)和An29Ab69Or3(石榴麻粒岩);以基质变斑晶和后成合晶产出的斜长石钙含量较低,分别为An5-36Ab62-95Or0-2和An6-48Ab50-94Or0-1(石榴斜长角闪岩),An5-51Ab48-94Or1-2和An32-79Ab21-68Or0-3(石榴麻粒岩)。不同类型角闪石的钛含量有较大差别:棕色角闪石的钛含量较高,w(TiO2)一般为0.53%~1.44%;而绿色角闪石钛含量较低,w(TiO2)一般为0.03%~0.38%。研究结果证明夹沟镁铁质下地壳包体经历了高压麻粒岩相、低压麻粒岩-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变质过程。传统地质温压计限定的前三个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分别为824℃~844℃/1.5GPa^1.9GPa,667℃~730℃/1.0GPa^1.3GPa和609℃~646℃/0.4GPa^0.8GPa,显示近等温减压的顺时针P-T-t轨迹,指示它们形成于晚古元古代板片俯冲或弧-陆碰撞的构造环境。因此,研究区属于胶-辽-吉带的西延并共同构成了华北东部一条古元古代碰撞造山带。
关键词
华北东南缘
镁铁质下地壳包体
麻粒岩相
变质演化
P-T轨迹
Keywords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lower-crust mafic xenoliths
granu-lite-faeies
metamorphic evolution
P-T paths
分类号
P588.35 [天文地球—岩石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华北东南缘夹沟前寒武纪镁铁质下地壳包体的变质演化和P-T轨迹
聂佳珍
刘贻灿
杨阳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