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温轧制制备镁/铝/钽多层复合材料的界面扩散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殷子清 韩修柱 +5 位作者 李景利 罗文博 孔钦可 王谦 胡励 薛志勇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63,共9页
目的实现镁铝钽异种金属复合板材的制备并优化复合板材的力学性能,以获得强轻质-高抗辐射屏蔽性能的复合金属材料。方法通过中温轧制工艺,先进行首道次大压下量轧制、随后不断提升轧制道次的方法开展Mg-Al-Ta板材轧制复合研究,分析不同... 目的实现镁铝钽异种金属复合板材的制备并优化复合板材的力学性能,以获得强轻质-高抗辐射屏蔽性能的复合金属材料。方法通过中温轧制工艺,先进行首道次大压下量轧制、随后不断提升轧制道次的方法开展Mg-Al-Ta板材轧制复合研究,分析不同轧制道次下Mg-Al-Ta的界面扩散行为。结果通过引入Al过渡层,成功实现Mg-Al-Ta轧制复合,不同轧制道次下制备出的Mg-Al-Ta层状复合材料表面较为平整,界面处结合良好;Mg-Al和Al-Ta界面的扩散宽度均随着轧制道次的增加而增大,在1道次到5道次的轧制中,Al-Ta界面的扩散宽度由1.2μm增大到5.18μm,Mg-Al界面的扩散宽度由2.38μm增大到4.25μm,随着轧制道次的增加,界面层硬度逐渐增大;Mg-Al-Ta层状复合板材的抗拉强度随轧制道次的增加而增大,2道次和5道次轧制板材的抗拉强度分别达到293、365 MPa;轧制道次对板材的塑性影响较小,不同轧制道次的复合板材伸长率均不足1%。结论研究结果表明,Al是互不相溶金属Mg和Ta冶金结合的有效媒介;中温轧制的热力耦合作用是实现Mg-Al-Ta板材协同变形和界面扩散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钽复合材料 温轧 道次 压下量 界面
下载PDF
镁/铝双金属复合材料成形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影响结合层的因素 被引量:4
2
作者 袁婷 曾朝伟 +4 位作者 孙振威 彭威 赵健行 胡红军 钟韬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3-64,共12页
镁合金和铝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等特点,在汽车轻量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Mg/Al双金属复合材料兼具2种金属的优点,在运输、电子3C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制备Mg/Al复合材料的方法可分为焊接、铸造、轧制和挤压4大类。在制备Mg/A... 镁合金和铝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等特点,在汽车轻量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Mg/Al双金属复合材料兼具2种金属的优点,在运输、电子3C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制备Mg/Al复合材料的方法可分为焊接、铸造、轧制和挤压4大类。在制备Mg/Al复合材料时,4种方法均会不可避免地在界面结合处产生硬脆相的金属间化合物(IMC),如Al_(3)Mg_(2)、Al_(12)Mg_(17)等。硬脆相的IMC往往不利于Mg/Al之间的结合。提高Mg/Al双金属复合材料结合强度的关键是消除或者减少IMC。针对以上问题,综述了目前较为前沿的焊接、铸造、轧制、挤压等用于制备Mg/Al双金属复合材料的新工艺,分析了不同工艺及其参数、夹层合金元素、界面形状对结合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目前制备Mg/Al复合材料成形工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材料 加工工艺 金属间化合物 结合强度
下载PDF
Zn作中间层的镁铝复合材料挤压成形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乔及森 李晓艳 夏宗辉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4-149,共6页
在360℃下,采用正向挤压成形方式,将不同几何尺寸配合下的AA6060铝合金和AZ31镁合金坯料挤压形成棒材;并选择挤压成形质量较好的配合坯料,在Al/Mg接触面添加厚度为150μm的Zn箔作为中间层,进行挤压试验。挤压完成后,分别使用光学显微镜(... 在360℃下,采用正向挤压成形方式,将不同几何尺寸配合下的AA6060铝合金和AZ31镁合金坯料挤压形成棒材;并选择挤压成形质量较好的配合坯料,在Al/Mg接触面添加厚度为150μm的Zn箔作为中间层,进行挤压试验。挤压完成后,分别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技术对镁铝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处进行分析,发现添加Zn箔作为中间层的镁铝合金进行正向挤压时,结合界面主要形成了Zn3Mg7、AlMg4Zn11和Mg32(Al,Zn)493种相,避免了挤压时生成Mg-Al系脆性相,使得结合界面的显微硬度降低,有利于包覆铝合金层结合界面强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向热挤压 镁铝复合材料 AZ31合金 AA6060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镁/铝层状复合材料的扩散连接制备及界面特性 被引量:9
4
作者 谭成文 李珊珊 +3 位作者 周终强 郑秀华 王富耻 才鸿年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采用扩散连接制备了镁/铝层状复合材料,进而采用热处理改善界面结合性能,最后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初步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状况。结果表明,采用400℃/30MPa/10min、400℃/40MPa/10min和400℃/30MPa/20min3种条件均可获得连接较好的层... 采用扩散连接制备了镁/铝层状复合材料,进而采用热处理改善界面结合性能,最后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初步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状况。结果表明,采用400℃/30MPa/10min、400℃/40MPa/10min和400℃/30MPa/20min3种条件均可获得连接较好的层状复合材料,但400℃/30MPa/10min条件下扩散层不明显;利用热处理可以改善界面结合状况,对于扩散层明显的复合材料,热处理可以大大增加扩散层厚度;扩散层的纳米硬度比基体高约3倍,弹性模量介于镁合金的与铝合金的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材料 界面 纳米压痕 扩散连接
下载PDF
氧化的碳化硅颗粒增强铝-镁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俊友 施忠良 +2 位作者 刘国权 顾明元 Lee Jae chul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6-212,共7页
通过FE SEM (FieldEmission 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和TEM (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研究了经高温氧化后的SiC颗粒增强铝镁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微结构特征。研究表明碳化硅的氧化能够有效抑制铝对碳化硅的侵蚀 ,改善其润湿性... 通过FE SEM (FieldEmission 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和TEM (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研究了经高温氧化后的SiC颗粒增强铝镁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微结构特征。研究表明碳化硅的氧化能够有效抑制铝对碳化硅的侵蚀 ,改善其润湿性。基体合金中的Mg与SiC表面的氧化层SiO2 极易反应 ,根据基体合金中Mg的含量形成纳米尺度的MgO或MgA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EM TEM 复合材料 界面 微观结构 SIC颗粒增强 复合材料 高温氧化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铝镁层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
6
作者 杜大明 李坊平 马明亮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47-150,共4页
综述了铝镁层状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现状,简述了工艺参数对Al/Mg复合界面的结合强度及界面相结构的影响,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层状复合材料 轧制复合 爆炸复合 扩散连接
下载PDF
粉末冶金法AlN颗粒增强镁铝基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勇 周吉学 +2 位作者 夏金环 陈燕飞 马百常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620-625,共6页
镁合金具有低密度与高的阻尼性能,是一种理想的减震与噪音控制材料.文中选择AlN颗粒为增强体,研究了不同含量的AlN颗粒对Mg-Al基体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并深入讨论了不同含量的AlN颗粒对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 镁合金具有低密度与高的阻尼性能,是一种理想的减震与噪音控制材料.文中选择AlN颗粒为增强体,研究了不同含量的AlN颗粒对Mg-Al基体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并深入讨论了不同含量的AlN颗粒对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AlNp/Mg-Al基复合材料,通过动态机械分析仪研究了基体合金与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随温度、频率与增强相含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颗粒添加相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最好.室温下,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均优于基体合金,但是随着增强相含量与频率的增加,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逐渐降低.基体合金与复合材料的内耗-温度曲线在100~150℃的温度范围内呈现与位错有关的内耗峰,复合材料在200~250℃的温度范围内呈现与界面滑移有关的内耗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法 -复合材料 阻尼性能 内耗
下载PDF
镁铝泡沫复合材料的基体组织及冲击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玲 《航空制造技术》 2007年第1期100-101,共2页
研究了多孔泡沫复合材料用含铝的镁合金作为基体组织,并测定了其合金基体的冲击性能。试验表明,Al元素以及由此形成的γ相对镁合金的缓冲性能具有重要的增强作用。
关键词 泡沫复合材料 基体组织 冲击性能
下载PDF
无机熔剂对SiC_p增强镁铝基复合材料的影响
9
作者 张润兰 刘向荣 安琪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4-737,共4页
以SiC颗粒为增强相,镁铝合金为基体,采用熔剂保护法制备了SiC颗粒增强镁铝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SiC颗粒对材料微观形貌和成分的影响,并测定了材料密度和硬度随SiC颗粒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加入SiC颗粒后... 以SiC颗粒为增强相,镁铝合金为基体,采用熔剂保护法制备了SiC颗粒增强镁铝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SiC颗粒对材料微观形貌和成分的影响,并测定了材料密度和硬度随SiC颗粒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加入SiC颗粒后的材料基体组织显著细化,界面化学反应有效地改善了SiC颗粒与基体的结合状态。同时SiC颗粒的加入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密度和硬度,对基体具有良好的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SIC颗粒 微观形貌 密度 硬度
下载PDF
纳米SiC颗粒增强铝镁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超 孙爱芝 +4 位作者 刘永生 贾成厂 刘博文 周川 洪逍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2-187,共6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技术制备了含质量分数为0%、0.5%、1.0%、2.0%和5.0%的纳米SiC颗粒(SiC_p,平均粒径为40 nm)增强铝镁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铝镁复合材料微观... 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技术制备了含质量分数为0%、0.5%、1.0%、2.0%和5.0%的纳米SiC颗粒(SiC_p,平均粒径为40 nm)增强铝镁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铝镁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形貌,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纳米SiC_p对复合材料相对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制备复合材料最佳SiCp添加量。研究表明:随着纳米SiC_p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逐渐增加,抗拉强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质量分数为1.0%的SiC_p增强铝镁复合材料的性能最好,相对密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了98.36%和301.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纳米SiCp 抗拉强度 颗粒增强
下载PDF
20wt%SiO_2-Al-Mg复合材料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继兵 李国彬 +1 位作者 崔春翔 安雅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2-74,10,共4页
对粉末冶金法制备的20wt%SiO_2-Al-Mg复合材料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反应时Al、Mg均匀同步地向颗粒内扩散,大部分Si被置换到颗粒外基体中。建立了SiO_2与Al-Mg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并总结出头30min颗粒SiO_2的反应层厚度与反应时间... 对粉末冶金法制备的20wt%SiO_2-Al-Mg复合材料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反应时Al、Mg均匀同步地向颗粒内扩散,大部分Si被置换到颗粒外基体中。建立了SiO_2与Al-Mg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并总结出头30min颗粒SiO_2的反应层厚度与反应时间成抛物线关系,满足方程h^2=e^(6.36)t^(1.02),扩散系数A(C)=e^(6.36)=578.2(μm)~2s^1=5.78×10^(-6)cm^2s^(-1)其中扩散头10min满足方程h=3.84+9.13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wt%SiO2-Al-Mg复合材料 反应动力学 元素扩散 二氧化硅 粉末冶金 复合材料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Mg/Al轧制复合层组织和性能影响
12
作者 张鹏 丁云龙 +2 位作者 马雨寒 应骏 韩冰 《有色设备》 2024年第3期37-44,共8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拉伸实验机、X射线衍射仪(XRD)等研究了退火温度(220~380℃)对MgAZ31和Al(1A99)轧制复合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拉伸断口的形貌及物相成分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镁、铝原子逐渐... 采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拉伸实验机、X射线衍射仪(XRD)等研究了退火温度(220~380℃)对MgAZ31和Al(1A99)轧制复合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拉伸断口的形貌及物相成分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镁、铝原子逐渐进行扩散迁移,扩散层厚度增加,从220℃时的1.80μm逐渐增加到380℃时的45.10μm,且扩散层的生长速率逐渐增大;当退火温度达到300℃时,断口处出现密集的韧窝,镁基体的断裂形式向塑性断裂转变,镁基体的塑性增强,断口的物相为Mg_(2)Al_(3)相,抗拉强度达到最大,为272.35 MPa,此时试件的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故300℃为最佳退火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温度 轧制复合 扩散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镁铝复合材料
下载PDF
增强体颗粒预氧化对AlCuMgAg基复合材料强度与韧性影响
13
作者 肖代红 《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 2008年第3期39-41,共3页
预先对增强体颗粒进行表面氧化处理,然后采用压铸浸渗法制备了体积分数为50%的SiC颗粒增强AlCuMgAg基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测试与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SiC颗粒表面氧化处理对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的预氧化... 预先对增强体颗粒进行表面氧化处理,然后采用压铸浸渗法制备了体积分数为50%的SiC颗粒增强AlCuMgAg基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测试与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SiC颗粒表面氧化处理对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的预氧化可以提高基体与颗粒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使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得到提高,但其韧性稍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基复合材料 增强体颗粒 预氧化 强度 韧性
下载PDF
铝/镁叠层复合材料成形方法及其研究现状
14
作者 孙靖 蒋笑 +4 位作者 郄默繁 王捷 徐勇 马飞煌 张莹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15-24,共10页
铝/镁叠层复合材料可通过韧脆相复合实现材料强度与塑性的同时提升,并可兼具镁合金高比强度与铝合金可加工性能及耐蚀性好的优点,进一步扩大镁合金的应用范围。综述了铝/镁叠层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探讨了铝/镁叠层复合材料层间... 铝/镁叠层复合材料可通过韧脆相复合实现材料强度与塑性的同时提升,并可兼具镁合金高比强度与铝合金可加工性能及耐蚀性好的优点,进一步扩大镁合金的应用范围。综述了铝/镁叠层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探讨了铝/镁叠层复合材料层间结合机制、结合界面微观组织演变,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成机理、分布、形貌与影响因素及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演变 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 抑制方法
下载PDF
AlSi合金中间层对铝/镁扩散连接界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宁 刘灿春 +2 位作者 付莹 殷福星 梁春永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6,共4页
以Al-10Si合金粉末和纯Al粉混合(质量比为1∶1)粉末为中间层,在450℃下保温1 h,对工业纯铝和工业纯镁进行了扩散连接。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探针(EPMA)分析了界面区域的微观组织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在450℃下保温1 h,混合粉... 以Al-10Si合金粉末和纯Al粉混合(质量比为1∶1)粉末为中间层,在450℃下保温1 h,对工业纯铝和工业纯镁进行了扩散连接。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探针(EPMA)分析了界面区域的微观组织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在450℃下保温1 h,混合粉末与铝、镁两侧基体间发生元素扩散,形成梯度结构的反应层,反应层从铝侧向镁侧依次为Al_3Mg_2层(Ⅰ)、Al_(12)Mg_(17)层(Ⅱ)、富硅相层(Ⅲ)和Al_(12)Mg_(17)+δ-Mg(Ⅳ)共晶层。反应层总厚度约为520μm,且富硅相层的厚度大于其它3层。硬度测试结果显示,Al和Mg两侧基体的平均硬度(HV)分别为242和478 MPa,靠近Al侧的Al_3Mg_2化合物层硬度最高,硬度值为2520 MPa; Al_(12)Mg_(17)+δ-Mg共晶区域的平均硬度为2100 MPa,而富硅相层区域的平均硬度为1980 MPa。拉伸剪切试验结果显示,增加AlSi合金中间层后,Al/Mg异种金属扩散连接界面结合强度达到23 MPa;拉伸剪切断口XRD分析表明,断裂位置位于硬度值最高的Al_3Mg_2化合物层,拉伸断口呈现典型的脆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中间层 界面 扩散 结合强度
下载PDF
铝/铝-镁合金层合板疲劳性能研究
16
作者 张丽君 谢基龙 《铁道机车车辆》 2014年第5期35-38,共4页
为同时满足承载和防腐蚀两个要求,铁路浓硝酸罐车罐体选用铝/铝镁合金层合板复合材料,纯铝为其内胆材料,铝镁合金为承载材料。现对上述层合板材料试样进行疲劳性能试验以及弹塑性分析,发现随着外载的增加,由于层合板两种材料变形不协调... 为同时满足承载和防腐蚀两个要求,铁路浓硝酸罐车罐体选用铝/铝镁合金层合板复合材料,纯铝为其内胆材料,铝镁合金为承载材料。现对上述层合板材料试样进行疲劳性能试验以及弹塑性分析,发现随着外载的增加,由于层合板两种材料变形不协调,界面产生应力集中从而造成界面开裂,裂纹向纯铝层扩展,纯铝层断裂,最终导致层合板断裂。据此,建立了层合板材料的名义应力—寿命曲线和局部应变—寿命曲线,为浓硝酸罐车罐体的疲劳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层合板复合材料 疲劳试验 应力—寿命曲线 弹塑性
下载PDF
宝马研制出世界首个镁-铝曲轴箱
17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4年第9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德国宝马汽车公司 曲轴箱 产品开发 水冷式内燃机 -复合材料
下载PDF
铝镁微叠层复合材料制备与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左睿昊 景栋 +4 位作者 孟令刚 郭倩 周秉文 耿立国 张兴国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27-1032,共6页
以1060铝合金片和AZ31镁合金片为原材料,制备了铝镁微叠层复合材料,研究了层厚比对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使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元素分布、裂纹扩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以1060铝合金片和AZ31镁合金片为原材料,制备了铝镁微叠层复合材料,研究了层厚比对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使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元素分布、裂纹扩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的复合材料结合良好,力学性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铝镁层厚比为1∶1.5时复合材料性能最佳,其抗弯强度为159 MPa,比强度为7.4×10^(4) N·m/kg,抗压强度为31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叠层复合材料 真空热压 抗弯强度 抗压强度
原文传递
氧化的碳化硅与铝镁合金之间的界面反应 被引量:6
19
作者 施忠良 顾明元 +4 位作者 刘俊友 刘国权 Jae-Chul Lee 张荻 吴人洁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4期1161-1165,共5页
通过 FE-SEM(field emiss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高温氧化的SiC颗粒... 通过 FE-SEM(field emiss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高温氧化的SiC颗粒增强含镁铝合金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过程.发现该界面反应首先形成纳米MgO,然后是否继续与铝液反应取决于Mg的含量以及纳米MgO层致密程度.在Mg含量不足以形成致密的纳米MgO层时,SiO2与MgO和铝液继续反应形成MgAl2O4晶体;当Mg的含量足以形成致密的纳米MgO层,则其能良好地保护内层SiC免受铝液的进一步侵蚀.表明MgO和MgAl2O4均为高温热稳定界面反应产物.澄清了对于该界面反应过程的模糊认识和推测.这对于复合材料界面反应控制及界面设计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碳化硅颗粒 合金基复合材料 界面反应 FE-SEM 微观组织 纳米氧化
原文传递
Stud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by in-situ tensile test
20
作者 黄海波 李凡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4年第1期49-52,共4页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iC fiber-reinforced Mg-Al metal matrix composite materials have been studied on internal microstructure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n-situ tensile test. The emergence and p...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iC fiber-reinforced Mg-Al metal matrix composite materials have been studied on internal microstructure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n-situ tensile test. The emergence and propagation of the crack, and the fracture behavior in materials have been observed and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case of the tensile test, the crack emerged in SiC fiber initially. In the case of the strong cohesion of the fiber-metal interface, the crack propagated in the fiber, meanwhile the fibers in the neighborhood of the cracked fiber began to crack and the Mg-Al metal deformed plastically, and at last the material fractured. Otherwise the toughness of the materials grows in the case of the lower cohesion of the fiber-metal matrix inte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cks Fiber reinforced materials Interfaces (materials) Mechanical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ilicon carbide Tensile test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