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剿捻统帅的更迭与捻军的兴亡 被引量:3
1
作者 池子华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160-166,共7页
1853年至1868年,清朝统治者为镇压捻军起义,频频更换剿捻统帅。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清政府攻捻政策的变化、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及其与捻军兴亡的关系等。这15年中,清政府共遣派33员大吏出任剿捻统帅,其中汉员17人。他们更迭的情况大致可... 1853年至1868年,清朝统治者为镇压捻军起义,频频更换剿捻统帅。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清政府攻捻政策的变化、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及其与捻军兴亡的关系等。这15年中,清政府共遣派33员大吏出任剿捻统帅,其中汉员17人。他们更迭的情况大致可分为6种类型:(1)死于攻捻前线的,有周天爵、伊兴额、滕家胜、僧格林沁等。(2)剿捻无功而被参革的,有西凌阿、毛昶熙、曾国荃、翁同书、李世忠、刘长佑等。(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镇压捻军起义 僧格林沁 清政府 太平军 李鸿章 经世派 统帅 内部矛盾 政策
下载PDF
1872年河南固始与安徽霍丘的捻党起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豫明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93,共3页
关键词 河南固始 安徽蒙城 清军 回民起义 镇压捻军起义 张宗禹 军机处 张乐行 全部消灭 巡抚
下载PDF
关于捻军起义的历史分期问题
3
作者 H.K.契卡诺夫 骏马 《安徽史学》 1960年第2期9-23,共15页
毛泽东同志一向重视中国过去的历史,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曾指出,“在汉族的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大小几百次的农民起义,反抗地主和贵族的黑暗统治。”在历次起义中都鲜明地显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解放的传统,而1853年至1868... 毛泽东同志一向重视中国过去的历史,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曾指出,“在汉族的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大小几百次的农民起义,反抗地主和贵族的黑暗统治。”在历次起义中都鲜明地显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解放的传统,而1853年至1868年间爆发的捻军农民战争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几乎席卷了长江以北的半个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压捻军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 中国人民 太平军 农民起义 历史分期 起义 中国农民 起义 淮北地区
下载PDF
清朝政府平捻之后的“善后”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郭豫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5-51,共7页
1868年8月清朝政府镇压了捻军起义之后,为了和缓社会矛盾,安定其统治秩序,采取了“严缉起义军余部与处理被收抚者”,“挑选劲旅,驻扎要地”,“修理圩寨,整顿乡团”等十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封建制度所造成的社会对立... 1868年8月清朝政府镇压了捻军起义之后,为了和缓社会矛盾,安定其统治秩序,采取了“严缉起义军余部与处理被收抚者”,“挑选劲旅,驻扎要地”,“修理圩寨,整顿乡团”等十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封建制度所造成的社会对立是无法彻底消除的,农民的反抗斗争并未停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政府 镇压捻军起义 “善后”措施
下载PDF
淮军的后勤制度及其保障 被引量:2
5
作者 陆方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4-48,共5页
一、淮军的营制及后勤制度军队的后勤制度与军队的编制密切相关。研究淮军的后勤制度,必须从了解淮军营制开始。淮军营制,分步队营制和马队营制。淮军的军队营制。初建时“一准楚勇规模”,以营为单位,营设营官1员,每营分立前后左右4哨... 一、淮军的营制及后勤制度军队的后勤制度与军队的编制密切相关。研究淮军的后勤制度,必须从了解淮军营制开始。淮军营制,分步队营制和马队营制。淮军的军队营制。初建时“一准楚勇规模”,以营为单位,营设营官1员,每营分立前后左右4哨。营官有亲兵6队,每队12人。每哨分立4队。每哨108人,4哨共计432人,加上亲兵共504人,营官在外。淮军搬运一切军用物资设有长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军 李鸿章 后勤工作 军用物资 军队 制度 密切相关 帐棚 曾国藩 镇压捻军起义
下载PDF
周馥年谱 被引量:3
6
作者 <周馥研究>课题组 《池州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63-66,共4页
周馥是晚清时期封疆大吏,洋务运动重要人物之一,著名的治水专家。作者按时间序列对周馥一生的活动踪迹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考证,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李鸿章 北洋海军 周馥 镇压捻军起义 直隶总督 天津都统衙门 布政使 太平军 清政府 永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