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镇江之战中的海龄 被引量:1
1
作者 严其林 《军事历史研究》 1992年第4期97-102,共6页
史学界著文论及鸦片战争较少提到镇江战役,提及镇江战役则多避而不谈主要指挥者海龄,盖因他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且是一位满族将领。前人论及贬多褒少,甚至贬而不褒,魏源称他为“庸缪人”,法芝瑞说他“罪重邱山;令人评价亦褒贬参半,且几... 史学界著文论及鸦片战争较少提到镇江战役,提及镇江战役则多避而不谈主要指挥者海龄,盖因他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且是一位满族将领。前人论及贬多褒少,甚至贬而不褒,魏源称他为“庸缪人”,法芝瑞说他“罪重邱山;令人评价亦褒贬参半,且几乎众口一词地将镇江城失守的责任推给他个人。这种评判是否公允?本文愿就镇江之战中的海龄谈点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之战 镇江 副都统 地方官吏 英勇 者海 旗兵 京口 忠君报国 令人
原文传递
宋金镇江之战
2
作者 张墨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7年第4期22-23,共2页
宋金镇江之战□张墨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接到镇州(今河北正定)边报,说北汉会合辽兵南侵。当时的北周恭帝(柴宗训)仅7岁,执掌朝政的宰相范质、王溥等决定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北上抗击。初三,赵匡胤率军出... 宋金镇江之战□张墨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接到镇州(今河北正定)边报,说北汉会合辽兵南侵。当时的北周恭帝(柴宗训)仅7岁,执掌朝政的宰相范质、王溥等决定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北上抗击。初三,赵匡胤率军出发,抵达陈桥驿(今河南封丘陈桥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世忠 镇江之战 抢渡长江 宋金 赵匡胤 宋高宗 略目的 学术思想
原文传递
镇江金山寺文宗阁藏《四库全书》始末 被引量:2
3
作者 肖梦龙 《东南文化》 CSSCI 1997年第4期124-125,共2页
镇江金山寺文宗阁藏《四库全书》始末肖梦龙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库全书》头份告竣,连同在抄的三份,庋藏于北京故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承德行宫的文津阁。这四阁,世称为“内廷四阁”,亦称“北... 镇江金山寺文宗阁藏《四库全书》始末肖梦龙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库全书》头份告竣,连同在抄的三份,庋藏于北京故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承德行宫的文津阁。这四阁,世称为“内廷四阁”,亦称“北四阁”。乾隆皇帝念及江浙一带,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 镇江之战 《古今图书集成》 金山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乾隆帝 《四库全书总目》 藏书楼 扬州 乾隆皇帝
下载PDF
海龄之死再辨
4
作者 王宗征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3-13,共1页
《史学月刊》1990年第3期“读史琐记”栏登载的《抗英将领海龄之死考辨》一文认为,海龄是在署衙中自焚身亡的,同时殉难的还有他的妻子和孙儿。笔者以为,这种说法是值得怀疑的。我认为海龄是“自缢尽节”后遭火焚的。按《英军在华战记》... 《史学月刊》1990年第3期“读史琐记”栏登载的《抗英将领海龄之死考辨》一文认为,海龄是在署衙中自焚身亡的,同时殉难的还有他的妻子和孙儿。笔者以为,这种说法是值得怀疑的。我认为海龄是“自缢尽节”后遭火焚的。按《英军在华战记》中说,英军在焚烧镇江衙署之后第二天(即1842年7月22日)发现了海龄的幕僚,由他认出了海龄的尸体。而在7月23日,镇江之战另一指挥者、清参赞大臣齐慎曾上奏:“副都统海龄并城内文武官均不知下落”。齐慎之所以这样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军 考辨 史学 衙署 镇江之战 指挥者 焚烧 领海 抗英 尸体
下载PDF
鸦片战争中,青州旗兵血战镇江
5
作者 潘春华 《春秋》 2021年第5期60-64,共5页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1842年7月,英国侵略军在陆续攻下吴淞、宝山、上海后,把侵略目光投向了南北水陆交通要塞——镇江。在英军攻击的诸要点中,镇江设防最为薄弱,仅有清兵1500多人。而英军却以船舰76艘,载海陆军士兵1.2万多人、炮724门...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1842年7月,英国侵略军在陆续攻下吴淞、宝山、上海后,把侵略目光投向了南北水陆交通要塞——镇江。在英军攻击的诸要点中,镇江设防最为薄弱,仅有清兵1500多人。而英军却以船舰76艘,载海陆军士兵1.2万多人、炮724门进攻镇江,来势汹汹。却不料,1500名守城八旗兵抱着"誓死守镇江,与城共存亡"的爱国壮志奋起反击,顽强抵抗,使镇江之战成为英军遭遇抵抗最为强烈、打得最为惨烈的一战,也是鸦片战争历次战役中英国侵略军出动军舰最多、投入兵力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兵 英军 鸦片 顽强抵抗 镇江之战 共存亡 交通要塞
原文传递
大清子民的爱家与爱国
6
作者 刘吉同 《中外文摘》 2012年第5期62-62,共1页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几乎每战必败。虎门之战败,广州之战败,厦门之战败,定海之战败,镇海之战败……但是,三元里抗英和镇江之战却可圈可点。学者最新研究,三元里之战英军死亡5至7人,伤23至42人。单看数字,这样的伤亡似乎并不多,但是...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几乎每战必败。虎门之战败,广州之战败,厦门之战败,定海之战败,镇海之战败……但是,三元里抗英和镇江之战却可圈可点。学者最新研究,三元里之战英军死亡5至7人,伤23至42人。单看数字,这样的伤亡似乎并不多,但是,一比较就说明了问题。以厦门之战为例,闽浙总督颜伯焘苦心经营的厦门海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之战 三元里 英军 厦门之战 民众 清军 镇海 伤亡 天朝 爱国主义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