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镇静水平在重型颅脑外伤中效果评估
1
作者 费小斌 龚凯 +2 位作者 周新民 孙枢文 高恒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561-565,共5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不同镇静程度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共纳入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7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分为镇静程度评估表(RASS),BIS(Ⅰ)和BIS(Ⅱ)组。将RASS组的...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不同镇静程度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共纳入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7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分为镇静程度评估表(RASS),BIS(Ⅰ)和BIS(Ⅱ)组。将RASS组的镇静水平控制在-2或-3范围内,BIS(Ⅰ)和(Ⅲ)组分别控制在40~50和50~60范围内。除了收集临床资料外,需每30 min采集RASS,BIS和颅内压(ICP)值。采用RASS和ICP变异值,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不同监测手段和不同镇静水平控制效果。结果3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BIS(Ⅰ)和(Ⅱ)组的RASS变异值显著低于RASS组(P<0.05),BIS(Ⅰ)组则显著低于BIS(Ⅱ)组(P<0.05)。BIS(Ⅰ)和(Ⅱ)组ICP值较RASS组更早降至13.5 mmHg以下(P<0.05),而该值在BIS(Ⅰ)和(Ⅱ)组间差异不显著。RASS组的ICP变异值显著高于BIS(Ⅰ)和(Ⅱ)组(P<0.05),BIS(Ⅰ)组的ICP变异值显著低于BIS(Ⅱ)组(P<0.05)。三组患者在NICU治疗时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镇静水平的监测和维持上,BIS较RASS可靠,镇静水平维持40~50能促进ICP在低变异的基础上有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镇静 脑电双频指数 镇静程度评估表 颅内压
下载PDF
心脏外科围术期体外膜氧合辅助患者目标浅镇静的效果和安全性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红 李呈龙 +7 位作者 田夏秋 杨晓宇 杜中涛 江春景 谢海秀 刘楠 贾明 侯晓彤 《中国医药》 2018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心脏手术围术期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患者,ECMO开始12~24h后或经过低温治疗已完成复温之后的维持阶段,在充分镇痛基础上行目标浅镇静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12月应用ECMO辅助的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肺功能衰竭... 目的初步探讨心脏手术围术期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患者,ECMO开始12~24h后或经过低温治疗已完成复温之后的维持阶段,在充分镇痛基础上行目标浅镇静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12月应用ECMO辅助的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肺功能衰竭的84例成人患者数据,排除24 h内死亡17例,神志不清不能恢复17例,共50例患者实施以Richmond镇静程度评估表(RASS)评分-2~0分为目标的浅镇静策略,纳入研究。分析比对相关有效性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躁动或谵妄的发生率为26.0%(13/50)。采用浅镇静策略后,全部患者的肾替代治疗、感染、下肢缺血事件以及ECMO转机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住院时间等与既往本中心采用目标深镇静时的报道值接近,发生躁动或谵妄的患者与持续RASS评分≤0分且无谵妄的患者比较,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69.2%(9/13)比35.1%(1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心脏手术围术期ECMO辅助患者可能需要目标更深的镇静,随病情变化而制定的个体化镇静策略可能更对患者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 镇静 Richmond镇静程度评估表 严重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