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火温度对GH3600合金箔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高鑫 陈淑楠 +2 位作者 王丙兴 杨旭 刘国浩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79,共8页
目的探究退火温度对GH3600镍基高温合金箔材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制备综合性能良好的GH3600箔材提供参考。方法将厚度为2 mm的铸态板材反复轧制退火得到组织均匀的0.3 mm厚度带材,再利用四辊冷轧机将带材轧制成厚度为0.1 mm和0.... 目的探究退火温度对GH3600镍基高温合金箔材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制备综合性能良好的GH3600箔材提供参考。方法将厚度为2 mm的铸态板材反复轧制退火得到组织均匀的0.3 mm厚度带材,再利用四辊冷轧机将带材轧制成厚度为0.1 mm和0.05 mm的箔材,然后将2种厚度箔材在950、1000、1050℃下保温1 h后空冷。通过金相观察、电子探针、EBSD检测及XRD分析来研究箔材的微观组织演变。通过拉伸实验检测箔材的室温拉伸性能。结果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大,轧制态箔材晶粒沿轧制方向被拉长得更加明显。在相同热处理参数下,0.05 mm退火态箔材晶粒尺寸更小。退火后,箔材晶粒发生了回复再结晶并析出了细小的碳化物。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内碳化物逐渐减少,孪晶界比例增大,再结晶程度及晶粒尺寸增大。0.05 mm箔材在1050℃退火时,其晶粒迅速粗化,在厚度方向上出现单层晶,导致箔材的抗拉强度及延伸率出现异常降低的现象,即“越小越弱”的尺寸效应。结论适宜的热处理工艺有助于改善箔材的微观组织,进而提高其力学性能。0.05 mm箔材在950℃下退火1 h时,其延伸率为19.1%,屈服强度以及抗拉强度分别达到293 MPa和560 MPa,综合力学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箔 冷轧 退火 尺寸效应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镍基金属氧化物活性阴极的制备和应用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淑娟 鞠鹤 +1 位作者 蔡天晓 方媛 《氯碱工业》 CAS 2010年第11期13-17,共5页
通过热分解法制备了不同掺杂金属配比的镍基金属氧化物活性阴极,考察了不同掺杂金属配比对活性阴极析氢过电位和长期稳定性的影响。在工业化试验条件下测试了活性阴极在高碱浓度中的抗Fe2+中毒和抗反向电流氧化的性能。用稳态极化法测... 通过热分解法制备了不同掺杂金属配比的镍基金属氧化物活性阴极,考察了不同掺杂金属配比对活性阴极析氢过电位和长期稳定性的影响。在工业化试验条件下测试了活性阴极在高碱浓度中的抗Fe2+中毒和抗反向电流氧化的性能。用稳态极化法测定了镍基金属氧化物活性电极的极化曲线,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析解释了活性阴极在碱性溶液中的析氢行为,并探讨了在碱液中的电催化反应机制。以铁阴极为对照,采用热分解法制备的镍基金属氧化物活性阴极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性能、长期使用稳定性、抗反向电流氧化作用和抗Fe2+中毒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碱工业 活性阴极 储氢 混合金属氧化物 镍基材
下载PDF
钌镍氧化物析氢活性阴极的制备工艺研究
3
作者 蔡天晓 李淑娟 +1 位作者 鞠鹤 方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91,共4页
通过热分解法制备了钌镍氧化物析氢活性阴极,考察了涂液不同金属含量和热氧化温度对活性阴极析氢电位和电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涂液组成中钌掺杂量7%~11%,镍加入量控制在20%~23%为宜,热氧化温度应严格控制在450℃。同时根据... 通过热分解法制备了钌镍氧化物析氢活性阴极,考察了涂液不同金属含量和热氧化温度对活性阴极析氢电位和电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涂液组成中钌掺杂量7%~11%,镍加入量控制在20%~23%为宜,热氧化温度应严格控制在450℃。同时根据涂层结构的表面形貌,分析了涂液元素组成和涂层结构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佳金属配比时,涂层具有疏松的结构,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这种涂层结构明显改善了氧化物涂层的电催化性和电极稳定性。制备的钌镍氧化物析氢活性阴极强化电解质量损失小于11mg/cm2,能够满足工业上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阴极 电解水 混合金属氧化物 镍基材
下载PDF
锅炉“四管”防护材料有了新的突破
4
《新技术新工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锅炉 防护 热喷涂 高铬合金丝 过热器管 水冷壁管 省煤器管 再热器管
下载PDF
国内攻克热喷涂材料制高点
5
《表面工程资讯》 2002年第1期2-2,共1页
关键词 发电厂 燃煤锅炉 热喷涂 高铬合金丝 北京有色研究总院 高温腐蚀 研制
下载PDF
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镍基复合涂层的组织与磨损性能 被引量:9
6
作者 吴孝泉 闫洪 +3 位作者 辛勇 喻保标 胡志 孙勇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74-2582,共9页
利用SEM、EDS、磨损试验机及硬度测试仪等设备对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层的组织与磨损性能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扫描速度为5 mm/s时,熔覆层气孔、裂纹等缺陷相对较少;在熔覆层顶部生成了许多块状及网状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中部生成了(N... 利用SEM、EDS、磨损试验机及硬度测试仪等设备对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层的组织与磨损性能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扫描速度为5 mm/s时,熔覆层气孔、裂纹等缺陷相对较少;在熔覆层顶部生成了许多块状及网状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中部生成了(Ni,Cr,Fe)xCy金属间化合物,底部存在大量具有明显生长方向性的柱状α-Al枝晶。熔覆层顶部及中部保持着高硬度值,中部硬度最高值达8200MPa,是熔覆层底部硬度值的5倍以上。硬度值在熔覆层中部的末端开始显著下降。熔覆层的摩擦系数根据载荷不同其值在0.37~0.43间变化,并随着载荷增加而有所降低。Ni-Al和(Ni,Cr,Fe)xCy金属间化合物等强化相在熔覆层中的生成及其在在熔覆层中上层的均匀分布是改善材料硬度及磨损性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铝合金 复合 Ni-Al金属间化合物 (Ni Cr Fe)xCy金属间化合物
原文传递
Vermiform Ni@CNT derived from one-pot calcination of Ni-MOF precursor for improving hydrogen storage of MgH_(2)
7
作者 Zi-yin DAI Bing ZHANG +10 位作者 Hideo KIMURA Li-rong XIAO Rong-han LIU Cui NI Chuan-xin HOU Xue-qin SUN Yu-ping ZHANG Xiao-yang YANG Rong-hai YU Wei DU Xiu-bo XIE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2024年第8期2629-2644,共16页
The Ni-coated carbon nanotubes(Ni@CNT)composite was synthesized by the facile“filtration+calcination”of Ni-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precursor and the obtained composite was used as a catalyst for MgH_(2).Mg... The Ni-coated carbon nanotubes(Ni@CNT)composite was synthesized by the facile“filtration+calcination”of Ni-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precursor and the obtained composite was used as a catalyst for MgH_(2).MgH_(2)was mixed evenly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Ni@CNT(2.5,5.0 and 7.5,wt.%)through ball milling.The MgH_(2)−5wt.%Ni@CNT can absorb 5.2 wt.%H_(2)at 423 K in 200 s and release about 3.75 wt.%H_(2)at 573 K in 1000 s.And its dehydrogenation and rehydrogenation activation energies are reduced to 87.63 and 45.28 kJ/mol(H_(2)).The in-situ generated Mg_(2)Ni/Mg_(2)NiH4 exhibits a good catalytic effect due to the provided more diffusion channels that can be used as“hydrogen pump”.And the presence of carbon nanotubes improves the properties of MgH_(2)to some ex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based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 activation energy Ni-loaded carbon nanotubes catalyst mechanis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