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旧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
1
作者 朱俊峰 田俊行 +4 位作者 吴科奇 王峰 姜煜煜 孙学义 庄卫东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8-583,共16页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出货量不断增加,三元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高能量密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即将迎来“退役”高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出货量不断增加,三元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高能量密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即将迎来“退役”高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中最为关键的电极材料之一,其高效绿色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资源、环境、经济及战略意义。目前传统的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回收技术以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为主,这些方法可以从废弃的正极材料中提取高附加值金属,但普遍存在污染大、能耗高、循环周期长等问题。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能够直接对废旧正极材料进行修复,实现正极材料的结构、组分及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恢复,因其具有工艺简单、绿色高效等优势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围绕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系统阐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失效机制和修复机理,详细分析焙烧温度、焙烧气氛以及补锂工艺对固相修复再生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指出了目前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技术的未来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直接修复再生 固相法
下载PDF
三元镍钴锰酸锂的制备、电化学反应和研究进展
2
作者 高坡 杨雷 任卫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1期85-87,共3页
化石能源广泛地使用,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广泛的环境问题,开发新能源技术已经十分紧迫。循环使用的化学电源是能将电能和化学能进行相互转换。锂离子电池是依靠锂离子在电源正负极之间转移实现充放电过程,因工作电压高,电池体积小,电池... 化石能源广泛地使用,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广泛的环境问题,开发新能源技术已经十分紧迫。循环使用的化学电源是能将电能和化学能进行相互转换。锂离子电池是依靠锂离子在电源正负极之间转移实现充放电过程,因工作电压高,电池体积小,电池质量轻,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和溶剂热法等。镍钴锰三元化合物材料存在的问题包括阳离子混排,不可逆相变和热失控等,解决的方法包括材料结构形貌的有效控制,掺杂和修饰改性。镍钴锰三元化合物材料用在锂离子正极材料时,其充放电过程与钴酸锂类似。目前LiNi_(1/3)Co_(1/3)Mn_(1/3)O_(2)已经运用到圆柱电池和动力电池上,部分代替钴酸锂等材料。目前三元化合物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充放电 固相法 水热法
下载PDF
镍钴锰酸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闰生 刘冬阳 +3 位作者 刘洪涛 杜志鹏 余英杰 赖俊杰 《新余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研究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不同温度情况下放电电压随容量的变化,发现在高倍率3 C和低温-10℃时,电压变化最大。同时,不同放电倍率及温度下,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与电压关系和容量与电压关系类似。锂离子电池在0.5 C充电1 C和3 C... 研究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不同温度情况下放电电压随容量的变化,发现在高倍率3 C和低温-10℃时,电压变化最大。同时,不同放电倍率及温度下,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与电压关系和容量与电压关系类似。锂离子电池在0.5 C充电1 C和3 C放电时,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分别达1636周和819周,循环寿命优异。放电倍率越大,对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越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物理特性 化学特性
下载PDF
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安瑞 王春梅 +3 位作者 王一飞 张若楠 宋振浩 苏丹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NCM)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相对安全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阳离子混排、界面副反应、不可逆相变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循环和倍... 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NCM)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相对安全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阳离子混排、界面副反应、不可逆相变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循环和倍率等性能。综述了NCM正极材料的结构特点、问题成因,并从掺杂、表面包覆、单晶和浓度梯度结构等角度探讨了其改性研究情况,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 掺杂和包覆 结构设计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研究
5
作者 韦世菊 陆春梅 +2 位作者 冷新村 劳立梅 邹家俊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6期15-17,20,共4页
试验采用氢氧化钠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锰酸锂三元电池正极材料。探究不同pH值、陈化时间、过锂量及煅烧温度对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反应pH值为11、陈化时间为1 h、过锂量为5%、煅烧温度为850℃时所制得的三... 试验采用氢氧化钠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锰酸锂三元电池正极材料。探究不同pH值、陈化时间、过锂量及煅烧温度对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反应pH值为11、陈化时间为1 h、过锂量为5%、煅烧温度为850℃时所制得的三元正极材料振实密度最高,同时通过SEM、XRD测试证实,其性能最优。实验结果对于制备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陈化时间 前驱体
下载PDF
镍钴锰酸锂(NCM)三元锂电池的容量衰减加速测试 被引量:5
6
作者 邓爽 王宏伟(指导) +1 位作者 郭少波 方绪军 《电池工业》 CAS 2019年第5期244-247,共4页
以镍钴锰酸锂三元锂电池为例,通过容量衰减数据推导其循环寿命衰减内在的联系,使用二项式拟合,构建Arrenius数学模型,探讨不同温度下的多项式系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不同温度下电池容量衰减规律,从而建立和完善一种电池容量衰减的加速... 以镍钴锰酸锂三元锂电池为例,通过容量衰减数据推导其循环寿命衰减内在的联系,使用二项式拟合,构建Arrenius数学模型,探讨不同温度下的多项式系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不同温度下电池容量衰减规律,从而建立和完善一种电池容量衰减的加速测试与评估方法。利用高温下容量衰减加速的寿命数据推导出动力电池常温下实际的容量循环寿命,可以有效地解决电池循环寿命测试周期长和成本高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寿命 阿伦尼乌斯 二项式拟合
下载PDF
钴镍掺杂锰酸锂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农 张若楠 +1 位作者 张旭 顾大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234,238,共4页
采用固相烧结法分别制备了钴掺杂和镍掺杂锰酸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同时制备了纯相锰酸锂进行比较。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电镜和电池性能测试系统对产物的组成、结构特征、微观表面形貌和恒流充放电性... 采用固相烧结法分别制备了钴掺杂和镍掺杂锰酸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同时制备了纯相锰酸锂进行比较。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电镜和电池性能测试系统对产物的组成、结构特征、微观表面形貌和恒流充放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掺杂锰酸锂LiMn0.9Ni0.1O2、LiMn0.9Co0.1O2的结晶度高,无杂质相,材料颗粒的粒径均匀、表面光滑;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4.7mAh/g和110.8mAh/g(0.5mA/cm,2.8-4.4V,vs. Li^+/Li);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07.2mAh/g和103.3mAh/g,50次循环比容量保持率分别达到94.1%和9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掺杂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高电压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机理
8
作者 李美萱 成建凤 +15 位作者 黄国勇 徐盛明 郁丰善 翁雅青 曹才放 温嘉玮 王俊莲 王春霞 顾斌涛 张袁华 刘斌 王才平 潘剑明 徐泽良 王翀 王珂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86-5094,共9页
尖晶石型镍锰酸锂(Li 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平台为4.7V (vs.Li/Li^(+)),是目前输出电压最高、成本较低且环保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铝掺杂的镍锰酸锂(Li Ni_(0.45)Al_(0.05)Mn_(1.5)O_(4),简... 尖晶石型镍锰酸锂(Li 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平台为4.7V (vs.Li/Li^(+)),是目前输出电压最高、成本较低且环保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铝掺杂的镍锰酸锂(Li Ni_(0.45)Al_(0.05)Mn_(1.5)O_(4),简称Al@LNMO)样品,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掺铝对镍锰酸锂电化学特性的影响。DFT计算结果表明,铝掺杂可以降低镍锰酸锂的带隙,提高其电导率。XRD和FTIR表征证明,合成的Al@LNMO的晶体结构为F3dm。此外,电化学循环测试表明,Al@LNMO在25℃和50℃温度下、1C倍率下的初始比放电容量分别为137.1m Ah/g、138.0m Ah/g;经过10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2.9%和79.1%;并且,Al@LNMO在50℃下的容量保持率与在25℃下的容量保持率相近。这表明Al@LNMO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掺杂 电化学 复合材料 分子模拟 高电压
下载PDF
从废旧钴镍锰酸锂电池中回收有价金属的新工艺 被引量:17
9
作者 周涛 徐莉萍 +2 位作者 范百林 罗传宝 潘明希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6-12,共7页
提出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的从废旧钴镍锰酸锂电池中回收锂、钴、镍、锰的新方法.采用苹果酸作浸出剂和双氧水作还原剂对预处理得到的正极活性物质进行还原浸出,并通过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苹果酸浸出液中锂、钴、镍、锰浸出率的影响,从而找... 提出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的从废旧钴镍锰酸锂电池中回收锂、钴、镍、锰的新方法.采用苹果酸作浸出剂和双氧水作还原剂对预处理得到的正极活性物质进行还原浸出,并通过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苹果酸浸出液中锂、钴、镍、锰浸出率的影响,从而找出最佳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30min、反应温度80℃、苹果酸浓度1.2mol/L、液液体积比为1.5%、固液比40g/L.在此条件下,苹果酸浸出液中锂、钴、镍、锰浸出率分别达到了98.9%,94.3%,95.1%和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电池 正极活性物质 苹果 双氧水浸出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镍钴锰酸锂中的金属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春林 苏春风 景燕 《矿冶》 CAS 2016年第2期74-76,共3页
采用磁棒对镍钻锰酸锂中金属铁进行富集,再利用盐酸溶解金属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镍钴锰酸锂中金属铁含量。研究了仪器的最佳测量条件、元素测定的质萤数以止乏酸度的影响。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样品加... 采用磁棒对镍钻锰酸锂中金属铁进行富集,再利用盐酸溶解金属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镍钴锰酸锂中金属铁含量。研究了仪器的最佳测量条件、元素测定的质萤数以止乏酸度的影响。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8.9%~1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金属铁
下载PDF
梯度包覆镍钴锰酸锂材料Li[Ni_(0.83)Co_(0.07)Mn_(0.10)]O_2的合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驰 王洪 于刚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8-1200,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球形Ni(OH)2颗粒表面包覆钴、锰氧化物,作为镍钴锰氢氧化物浓度梯度包覆的复合前驱体,然后配锂高温焙烧,合成了梯度包覆的镍酸锂复合正极材料Li[Ni0.83Co0.07Mn0.10]O2。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球形Ni(OH)2颗粒表面包覆钴、锰氧化物,作为镍钴锰氢氧化物浓度梯度包覆的复合前驱体,然后配锂高温焙烧,合成了梯度包覆的镍酸锂复合正极材料Li[Ni0.83Co0.07Mn0.10]O2。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表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六方单相层状α-Na Fe O2结构,呈类球状。切面元素线扫描显示该材料的包覆壳层中锰金属元素呈梯度变化。同时该新型梯度包覆的镍钴锰酸锂复合正极材料表现出了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在25℃下,2.8~4.3 V充放电范围,0.5 C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90.5 m Ah/g,循环50次容量保持92.5%;55℃下,该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210.1 m Ah/g,循环50次容量仍能保持8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梯度包覆 过渡金属氧化物
下载PDF
高电压正极材料镍锰酸锂的改性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明铝 吴华城 +2 位作者 吴佳霓 白哲 李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尖晶石型镍锰酸锂具有高工作电压、高安全性以及低成本等优点成为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其自身存在Mn溶解导致结构破坏和循环性能衰减较快的缺点。重点阐述了通过晶型结构控制、离子掺杂和表面包覆等改性方法提高... 尖晶石型镍锰酸锂具有高工作电压、高安全性以及低成本等优点成为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其自身存在Mn溶解导致结构破坏和循环性能衰减较快的缺点。重点阐述了通过晶型结构控制、离子掺杂和表面包覆等改性方法提高镍锰酸锂材料结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镍锰酸锂材料未来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掺杂改性 表面包覆
下载PDF
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镍钴锰酸锂中残余的碳酸锂含量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春林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7年第1期4-7,共4页
采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镍钴锰酸锂中残余的碳酸锂含量。试样经搅拌水浸出其中的残余碳酸锂,用盐酸进行滴定。对试样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2%。在镍钴锰酸锂试样中加入基准物质无水碳酸钠进行碳酸根的加标回收实验,... 采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镍钴锰酸锂中残余的碳酸锂含量。试样经搅拌水浸出其中的残余碳酸锂,用盐酸进行滴定。对试样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2%。在镍钴锰酸锂试样中加入基准物质无水碳酸钠进行碳酸根的加标回收实验,碳酸根的加标回收率在97.7%~103%。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电位滴定法
下载PDF
X射线能谱法测定镍钴锰酸锂中镍、钴、锰三元素摩尔比 被引量:4
14
作者 付雪涛 赵俊莎 +1 位作者 高亚欣 张军华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20年第1期76-80,共5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SEM-EDS)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对锂离子电池用镍钴锰酸锂中镍、钴、锰三元素间的摩尔比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SEM-EDS测定过程中,如果将样品压成片状,选择合理的测定电压,同时对镍、...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SEM-EDS)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对锂离子电池用镍钴锰酸锂中镍、钴、锰三元素间的摩尔比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SEM-EDS测定过程中,如果将样品压成片状,选择合理的测定电压,同时对镍、钴谱线的重叠峰进行分峰拟合,以独立正态分布峰的面积换算各元素的摩尔百分比,SEM-EDS的测定结果与ICP-OES的测定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二者相对偏差不大于5%。镍、钴、锰三元素摩尔比的SEM-EDS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3)不大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能谱 摩尔比 测定
下载PDF
镍钴锰酸锂电极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贵欣 李晨玥 +4 位作者 黄心怡 杨柳依 韦双 郝虎明 敬娜娜 《新能源进展》 2021年第5期359-367,共9页
镍钴锰酸锂(LiNi_(x)Co_(y)Mn_(1−x−y)O_(2),NCM)是一种具有高使用容量的三元正极材料,但存在元素混排、相变、热稳定性差、微裂纹等缺陷,导致电池出现容量衰减和安全问题,影响其广泛应用。针对目前三元材料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了特殊... 镍钴锰酸锂(LiNi_(x)Co_(y)Mn_(1−x−y)O_(2),NCM)是一种具有高使用容量的三元正极材料,但存在元素混排、相变、热稳定性差、微裂纹等缺陷,导致电池出现容量衰减和安全问题,影响其广泛应用。针对目前三元材料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了特殊结构与形貌、掺杂、替代、包覆、修饰、复合等改性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不同方法对材料电化学性能、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分析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材料、电化学、热和力等多学科知识及本课题组利用负热膨胀材料对能源材料改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原位利用电极循环过程中的热调控形变和界面行为改善材料性能的新思路,为解决电池的热失控和应力等安全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热和形变调控 电化学性能 安全
下载PDF
行业标准《镍钴锰酸锂》的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妍 李化一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3-354,共2页
合成镍含量不同的5种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分析镍钴锰酸锂各技术指标与行业标准YS/T 798-2012《镍钴锰酸锂》的差异,评价标准的有效性。标准中的pH值范围宽泛,未按不同产品类型分类;标准中未提出对残余碱含量和磁性异物含量的要求;... 合成镍含量不同的5种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分析镍钴锰酸锂各技术指标与行业标准YS/T 798-2012《镍钴锰酸锂》的差异,评价标准的有效性。标准中的pH值范围宽泛,未按不同产品类型分类;标准中未提出对残余碱含量和磁性异物含量的要求;振实密度不小于1. 8 g/cm^3的要求太低。建议尽快修订标准,并将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进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 三元正极材料 有效性评价
下载PDF
标准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YS/T 1448-2021《包覆型镍钴锰酸锂》标准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艳华 明帮来 《中国有色金属》 2022年第13期42-44,共3页
行业标准YS/T 1448-2021《包覆型镍钴锰酸锂》于2021年12月2日发布,2022年4月1日实施,该标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正极材料标准,对于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YS/T 1448-2021《包覆型镍钴锰酸锂》进... 行业标准YS/T 1448-2021《包覆型镍钴锰酸锂》于2021年12月2日发布,2022年4月1日实施,该标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正极材料标准,对于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YS/T 1448-2021《包覆型镍钴锰酸锂》进行标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 行业标准 标准解读 高质量发展 正极材料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镍锰酸锂烧结过程及其性能分析
18
作者 杨鸿 李学田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26-229,共4页
镍锰酸锂是锂离子电池中具有更好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其具有的高放电平台、低制备成本和低毒性等特点都是社会对锂电池迫切期望具备的特点。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镍锰酸锂,进行了差热-热重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烧结反应历程及反应动力学进行... 镍锰酸锂是锂离子电池中具有更好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其具有的高放电平台、低制备成本和低毒性等特点都是社会对锂电池迫切期望具备的特点。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镍锰酸锂,进行了差热-热重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烧结反应历程及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煅烧过程物质的变化过程和反应活化能。对制备得到的镍锰酸锂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首次充放电分析。结果表明:在制备镍锰酸锂正极材料时,700℃前碳酸锂基本不参与反应,此时的反应主要为前驱体的分解与氧化;在700℃后碳酸锂开始熔融分解并与前驱体开始进行反应,且反应速率受温度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共沉淀法 反应历程
下载PDF
报废动力电池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高温氢还原−湿法冶金联用回收有价金属 被引量:20
19
作者 郭苗苗 席晓丽 +5 位作者 张云河 余顺文 龙小林 蒋振康 聂祚仁 许开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15-1426,共12页
通过高温氢还原和湿法冶金联用的方法回收报废动力电池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中的镍、钴、锰以及锂金属,并对其回收机理及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报废三元正极材料经过高温氢气还原后,在层状镍钴锰酸锂结构中的锂迁移到表面,变成LiOH... 通过高温氢还原和湿法冶金联用的方法回收报废动力电池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中的镍、钴、锰以及锂金属,并对其回收机理及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报废三元正极材料经过高温氢气还原后,在层状镍钴锰酸锂结构中的锂迁移到表面,变成LiOH、LiOH∙H2O和少量的Li2CO3;镍钴锰由之前的Co^2+、Ni^3+和Mn^4+分别还原成了Co0、Ni0和MnO,其在还原水洗后物料的表面相分别为Ni(OH)2和Co(OH)2及MnO;还原后的LiOH、LiOH∙H2O和少量的Li2CO3经过水浸、酸洗、沉淀后,可得纯度为99.5%的Li2CO3,实现了锂与镍、钴、锰的分离;还原后的镍、钴和MnO经过硫酸酸浸后,镍、钴和锰浸出率分别为96.88%、97.23%和99.78%。浸出后溶液经氧化沉淀及萃取分离,锰沉淀分离率为98.46%,萃取分离后氯化钴和氯化镍溶液杂质含量低于1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正极材料 报废 氢气还原 回收 机理
下载PDF
三氧化钼包覆改性镍锰酸锂正极材料
20
作者 苏语婷 邢晓燕 李学田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1399-1402,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对其进行了三氧化钼包覆改性,分析结果表明:三氧化钼包覆没有改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基本结构,在0.2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0 mAh·g^(-1),库仑效率为93.76%。50次循环后容量几乎没... 为了进一步提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对其进行了三氧化钼包覆改性,分析结果表明:三氧化钼包覆没有改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基本结构,在0.2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0 mAh·g^(-1),库仑效率为93.76%。50次循环后容量几乎没有衰减,说明适量的三氧化钼包覆改性镍锰酸锂正极材料会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改性 三氧化钼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